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孔子故里曲阜,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打交道的不是钢筋混凝土,而是瓦当青砖木桩;他们靠的不是吊车铲车等现代设备,而是打磨抛光的老手艺;他们建起的并非耸立入云的摩天大楼,而是默默保护着老祖宗传下来的庙宇楼台。孔祥民就是这群人的领头羊。他是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主任,带领着五百余人的古建工程团队,一起为齐鲁大地的古建筑保驾护航。
从少年学徒到古建专家 三十八年如一日
2018年10月,孔祥民被授予了“齐鲁大工匠”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17岁入行,做学徒,到如今他已经年过半百,38年如一日,孔祥民一直坚守在古建筑修缮的第一线。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孔祥民,骨子里的坚韧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积累,才成就了今天的“齐鲁大工匠”。
孔祥民说:“我是幸运的,入行之初就赶上了奎文阁的落架大修。”落架大修是古建筑修缮中最高规格的维修,需要将建筑一点一点地拆除,再按照原样组建起来,比重建一座还要复杂得多。“每拆一块砖、一块瓦都要做好标记,第几垄的第几块必须记清楚,一点儿差池也不能有。”孔祥民回忆说,奎文阁的落架大修仅仅是测绘就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整个落架大修历时五年多。正是这五年,让他学会了木瓦油彩这些技能,熟练掌握了所有古建修缮流程。五年的时间,让小学徒孔祥民正式入了行。
在3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孔祥民仅经历过两次落架大修,一次是入行之初修奎文阁,一次是作为负责人主持曲阜颜庙复圣殿落架大修工程。不仅是每一次落架大修,就连平时的小工程,他都一丝不苟,用行动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自2006年起,孔祥民接连主持了曲阜颜庙复圣殿落架大修工程、孔府西路建筑群维修工程、尼山孔庙建筑群维修工程,这三大工程连续三年荣获国家文物保护修缮最高大奖——“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奖”。
38年如一日,如今的孔祥民已经是全国闻名的古建专家。在完成好曲阜以“三孔”为主体的208处各级文物保护项目修缮保养工作的同时,他还承接了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维修工程、北京西黄寺修缮工程、蓬莱阁水城恢复建设工程、泰山古建筑群岱庙古建筑群维修工程、华阳宫建筑群维修工程以及国外的新加坡孔子像龛制作、日本长崎孔庙复原陈列、日本相模原市真芳寺大殿重修工程等。工程遍布省内十几个地市,北京、安徽、江西、福建、河北、吉林、青海等全国十余个省市。仅从2015年到现在,他和他的团队就承接省内工程项目140个,外省工程项目22个,工程总价款5.6亿元。
潜心古建修缮 为三孔绘“新”彩
“三孔”一直在修复,手艺也一直在传承,孔祥民也是在传承的大潮中拜师学艺的。“三孔”古建脱胎于孔府修缮世家,植根于世界文化遗产“三孔”,师徒传承,从未间断,已至第四代。说起团队,孔祥民无比骄傲。2017年首届山东省文物职业技能大赛古建筑工艺技能竞赛上,古建筑工艺技能竞赛木作组、瓦作组、油漆组、彩画组4个项目的一等奖均被孔祥民的徒弟斩获。2018年首届全国文物修复技能竞赛上,三孔古建的6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名。另外,由孔祥民悉心培养的技术骨干,目前已有11人获得山东省文物修复师的资格,占全省总数的1/10还多。
2014年“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启动,孔祥民和他的团队又一次成为工程的主力。这是业界少有的宏大工程,是中央领导直接指示的全国领先的研究型保护工程。彩绘蕴含着建筑的时代信息,雕梁画栋不是千篇一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印记。因此国家对彩绘项目的审批慎之又慎。
“三孔”的建筑多以明清两代为主,自清雍正以来,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三孔的彩画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维修,许多彩画已经严重起甲,或斑驳脱落,甚至个别建筑的木构件失去了地仗彩画的保护,而露出了木骨。“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借鉴了故宫和承德的彩绘经验,共设计8个方案,2015年获批。得到批复后,孔祥民带领着团队先在大成门一侧选取两间,做研究性保护实验。选取的这两间,集中了各种问题,有外檐残损的,有内檐起甲的,还有出现病害的。孔祥民和团队耗时一年多,聘请各路专家,甚至将原材料拿到北京化工大学的实验室进行仔细分析,力争让彩绘还原成历史的模样。
面对文物修缮市场上鱼龙混杂的现状和诱惑,孔祥民坚守业界良心,恪守职业道德,坚定不移地将“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四保存原则作为生命线,确保每项工程乃至工程细节经得起专家的拷问,历史的检验。“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在山东尚属首例,孔祥民也因有机会能参与如此重大的工程而倍感荣幸。据他介绍,此项工程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约70%。
扎根古建之乡 倡导研究型保护
在孔祥民的带动下,曲阜各类古建筑企业越来越多,产业链条越来越完整,生意越来越兴隆。据初步统计,当前活跃在全国各地古建修缮市场的曲阜大小企业就有30多家,从业人数多达5万人。“曲阜古建”品牌越叫越响,曲阜已经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古建之乡”。
孔祥民认为,来自千年孔府修缮世家的技术是“三孔”古建的无价之宝、根系所在,必须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传承。他一直把保护古建作为自己一辈子的事业,他也希望同行能提高保护意識。每当看到有的修复人员,不顾原来的工艺,直接拆毁,随意修复,孔祥民就感到很痛心。在去日本韩国等地学习研究之后,他感触更深,他觉得国外有一些保护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日本,提倡研究型保护,古建修缮一般流程完整,而且各个流程都有详实的记录,最终会集结成书,以供后人参考。
近年来,孔祥民也开始探索古建研究型保护,他说:“过去工匠没文化,靠的就是师傅的口口相传,基本没有文字记录这回事。”作为现代匠人的他,萌生了古建修缮出版的想法,他想尽一己之力,为古建保护献一份力。2011年,他编撰出版了第一本书——《曲阜颜庙复圣殿大修实录》,也成为了山东省首部古建筑修缮专业著作。2018年,他又编辑出版了《曲阜尼山孔庙建筑群维修实录》,这是迄今唯一一部介绍尼山孔庙古建筑群维护修缮的大型图书。他计划把之前做过的有记录可考的工程项目逐步集结成书,以便为后来者的再修复及建筑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对于孔祥民来说,出书没有做工程那么得心应手,但为了文化的传承,他愿意挑战自己。工程实录的书大都会涉及建筑的历史沿革、修复方案、材料工艺等方方面面,每一本书都是“三孔”匠人的心血凝结。
孔祥民,坚守古建领域38年不动摇。38年来,他只钻研一项技能——古建修缮,只致力于一项事业——文物保护,只忠贞于一种信仰——中国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只为了给人们留下历史的信息、历史的记忆,保住文化的根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关于未来,他希望自己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古建保护的重要性,让古建文化能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从少年学徒到古建专家 三十八年如一日
2018年10月,孔祥民被授予了“齐鲁大工匠”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17岁入行,做学徒,到如今他已经年过半百,38年如一日,孔祥民一直坚守在古建筑修缮的第一线。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孔祥民,骨子里的坚韧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积累,才成就了今天的“齐鲁大工匠”。
孔祥民说:“我是幸运的,入行之初就赶上了奎文阁的落架大修。”落架大修是古建筑修缮中最高规格的维修,需要将建筑一点一点地拆除,再按照原样组建起来,比重建一座还要复杂得多。“每拆一块砖、一块瓦都要做好标记,第几垄的第几块必须记清楚,一点儿差池也不能有。”孔祥民回忆说,奎文阁的落架大修仅仅是测绘就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整个落架大修历时五年多。正是这五年,让他学会了木瓦油彩这些技能,熟练掌握了所有古建修缮流程。五年的时间,让小学徒孔祥民正式入了行。
在3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孔祥民仅经历过两次落架大修,一次是入行之初修奎文阁,一次是作为负责人主持曲阜颜庙复圣殿落架大修工程。不仅是每一次落架大修,就连平时的小工程,他都一丝不苟,用行动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自2006年起,孔祥民接连主持了曲阜颜庙复圣殿落架大修工程、孔府西路建筑群维修工程、尼山孔庙建筑群维修工程,这三大工程连续三年荣获国家文物保护修缮最高大奖——“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奖”。
38年如一日,如今的孔祥民已经是全国闻名的古建专家。在完成好曲阜以“三孔”为主体的208处各级文物保护项目修缮保养工作的同时,他还承接了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维修工程、北京西黄寺修缮工程、蓬莱阁水城恢复建设工程、泰山古建筑群岱庙古建筑群维修工程、华阳宫建筑群维修工程以及国外的新加坡孔子像龛制作、日本长崎孔庙复原陈列、日本相模原市真芳寺大殿重修工程等。工程遍布省内十几个地市,北京、安徽、江西、福建、河北、吉林、青海等全国十余个省市。仅从2015年到现在,他和他的团队就承接省内工程项目140个,外省工程项目22个,工程总价款5.6亿元。
潜心古建修缮 为三孔绘“新”彩
“三孔”一直在修复,手艺也一直在传承,孔祥民也是在传承的大潮中拜师学艺的。“三孔”古建脱胎于孔府修缮世家,植根于世界文化遗产“三孔”,师徒传承,从未间断,已至第四代。说起团队,孔祥民无比骄傲。2017年首届山东省文物职业技能大赛古建筑工艺技能竞赛上,古建筑工艺技能竞赛木作组、瓦作组、油漆组、彩画组4个项目的一等奖均被孔祥民的徒弟斩获。2018年首届全国文物修复技能竞赛上,三孔古建的6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名。另外,由孔祥民悉心培养的技术骨干,目前已有11人获得山东省文物修复师的资格,占全省总数的1/10还多。
2014年“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启动,孔祥民和他的团队又一次成为工程的主力。这是业界少有的宏大工程,是中央领导直接指示的全国领先的研究型保护工程。彩绘蕴含着建筑的时代信息,雕梁画栋不是千篇一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印记。因此国家对彩绘项目的审批慎之又慎。
“三孔”的建筑多以明清两代为主,自清雍正以来,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三孔的彩画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维修,许多彩画已经严重起甲,或斑驳脱落,甚至个别建筑的木构件失去了地仗彩画的保护,而露出了木骨。“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借鉴了故宫和承德的彩绘经验,共设计8个方案,2015年获批。得到批复后,孔祥民带领着团队先在大成门一侧选取两间,做研究性保护实验。选取的这两间,集中了各种问题,有外檐残损的,有内檐起甲的,还有出现病害的。孔祥民和团队耗时一年多,聘请各路专家,甚至将原材料拿到北京化工大学的实验室进行仔细分析,力争让彩绘还原成历史的模样。
面对文物修缮市场上鱼龙混杂的现状和诱惑,孔祥民坚守业界良心,恪守职业道德,坚定不移地将“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四保存原则作为生命线,确保每项工程乃至工程细节经得起专家的拷问,历史的检验。“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在山东尚属首例,孔祥民也因有机会能参与如此重大的工程而倍感荣幸。据他介绍,此项工程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约70%。
扎根古建之乡 倡导研究型保护
在孔祥民的带动下,曲阜各类古建筑企业越来越多,产业链条越来越完整,生意越来越兴隆。据初步统计,当前活跃在全国各地古建修缮市场的曲阜大小企业就有30多家,从业人数多达5万人。“曲阜古建”品牌越叫越响,曲阜已经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古建之乡”。
孔祥民认为,来自千年孔府修缮世家的技术是“三孔”古建的无价之宝、根系所在,必须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传承。他一直把保护古建作为自己一辈子的事业,他也希望同行能提高保护意識。每当看到有的修复人员,不顾原来的工艺,直接拆毁,随意修复,孔祥民就感到很痛心。在去日本韩国等地学习研究之后,他感触更深,他觉得国外有一些保护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日本,提倡研究型保护,古建修缮一般流程完整,而且各个流程都有详实的记录,最终会集结成书,以供后人参考。
近年来,孔祥民也开始探索古建研究型保护,他说:“过去工匠没文化,靠的就是师傅的口口相传,基本没有文字记录这回事。”作为现代匠人的他,萌生了古建修缮出版的想法,他想尽一己之力,为古建保护献一份力。2011年,他编撰出版了第一本书——《曲阜颜庙复圣殿大修实录》,也成为了山东省首部古建筑修缮专业著作。2018年,他又编辑出版了《曲阜尼山孔庙建筑群维修实录》,这是迄今唯一一部介绍尼山孔庙古建筑群维护修缮的大型图书。他计划把之前做过的有记录可考的工程项目逐步集结成书,以便为后来者的再修复及建筑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对于孔祥民来说,出书没有做工程那么得心应手,但为了文化的传承,他愿意挑战自己。工程实录的书大都会涉及建筑的历史沿革、修复方案、材料工艺等方方面面,每一本书都是“三孔”匠人的心血凝结。
孔祥民,坚守古建领域38年不动摇。38年来,他只钻研一项技能——古建修缮,只致力于一项事业——文物保护,只忠贞于一种信仰——中国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只为了给人们留下历史的信息、历史的记忆,保住文化的根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关于未来,他希望自己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古建保护的重要性,让古建文化能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