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新工科出发,以文华学院部分专业为例,探讨了应用型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如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参与教学活动,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等途径以实现新工科内涵中的工科+新技术、工科+新模式、工科+新结构,全面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校企合作
一、前言
2017年2月底,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新工科”这个词开始进入公众视线,并受到了工程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新工科不仅指的是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还包括新的工科形态,即对传统工科注入新的内涵以适应新经济发展需求,可理解为“工科+”,即工科+新理念、工科+新专业、工科+新结构、工科+新模式、工科+新体系、工科+新技术等。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而言,把握新形势下的新变化,研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国家在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十分有必要的,校企合作是一条可选之路。
二、“派出去”的校企合作实践实现工科+新技术
要为传统工科注入新动力,授课的教师需要接受新的技术培训,将行业内最新的发展动态与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动态、掌握最新技术,实现新工科内涵中的工科+新技术。
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培养的是应用型学生,与工程实践接轨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实情况却是应用型高校里的很多教师都是硕士或者博士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少企业锻炼这一环节。因此有必要将这部分教师“派出去”,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及技术更新情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以文华学院船海系为例,该系青年教师均为毕业后从一个校园走入另一个校园,直接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系分三批,派了四名教师分别前往长江船舶设计院和青山造船厂挂职锻炼。实践证明,通过挂职锻炼,四名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授课时能与实际工程项目联系起来,并能向学生传授最新的船舶设计及制造技术知识,学生反映很好。
除了企业挂职锻炼外,教师还可参加企业或培训机构开设的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新技术培训,如本专业应用较广的工程软件的培训等。教师掌握后可以开设对应的课程,通过改变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以适应新工科的发展要求。
三、“请进来”的校企合作实践实现工科+新模式
应用型高校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开讲座或者参与其他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只有校内专职教师参与教学的模式,实现新工科内涵中的工科+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设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的课程、向学生传达行业内的最新动态、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等,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文华学院船海系为例,近年来该系先后邀请长江船舶设计院院长、青山造船厂高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上海外高桥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高工等来校授课或开讲座,让学生直接接触行业内最新发展动态及最新技术,开阔学生视野。
文华学院机器人专业不仅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授课,还邀请他们共同参与该系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尝试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培养企业需要、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文华学院机械专业邀请企业高工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改变单一的专职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模式,丰富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内涵。
四、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工科+新结构
应用型大学中实践教学是很重要的一环。以文华学院船海系为例,在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学时达到了总学时的30%以上。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较大,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也需多样化。除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外,该系还与多个校外企业和高校如青山造船厂、长江船舶设计院、武汉船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共建了多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多样化的实验、实习、实训等,实现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还可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如文华学院机械专业与企业共建了3D打印实践教学基地、智能制造实践教学基地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入这些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学习实践。
这种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形式帮助学生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统一。這种实践内容丰富多样的新教学组织结构,较好地实现了新工科内涵中的工科+新结构。
五、总结
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通过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实践,可改变传统工科教学模式,实现工科+新技术、工科+新模式、工科+新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生.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7,6(1):41-55.
[2]李华,胡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 高等工程教学研究,2017(4):16-19.
[3]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7):52-55.
[4]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琳(1988— ),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校企合作
一、前言
2017年2月底,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新工科”这个词开始进入公众视线,并受到了工程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新工科不仅指的是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还包括新的工科形态,即对传统工科注入新的内涵以适应新经济发展需求,可理解为“工科+”,即工科+新理念、工科+新专业、工科+新结构、工科+新模式、工科+新体系、工科+新技术等。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而言,把握新形势下的新变化,研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国家在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十分有必要的,校企合作是一条可选之路。
二、“派出去”的校企合作实践实现工科+新技术
要为传统工科注入新动力,授课的教师需要接受新的技术培训,将行业内最新的发展动态与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动态、掌握最新技术,实现新工科内涵中的工科+新技术。
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培养的是应用型学生,与工程实践接轨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实情况却是应用型高校里的很多教师都是硕士或者博士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少企业锻炼这一环节。因此有必要将这部分教师“派出去”,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及技术更新情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以文华学院船海系为例,该系青年教师均为毕业后从一个校园走入另一个校园,直接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系分三批,派了四名教师分别前往长江船舶设计院和青山造船厂挂职锻炼。实践证明,通过挂职锻炼,四名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授课时能与实际工程项目联系起来,并能向学生传授最新的船舶设计及制造技术知识,学生反映很好。
除了企业挂职锻炼外,教师还可参加企业或培训机构开设的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新技术培训,如本专业应用较广的工程软件的培训等。教师掌握后可以开设对应的课程,通过改变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以适应新工科的发展要求。
三、“请进来”的校企合作实践实现工科+新模式
应用型高校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开讲座或者参与其他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只有校内专职教师参与教学的模式,实现新工科内涵中的工科+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设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的课程、向学生传达行业内的最新动态、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等,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文华学院船海系为例,近年来该系先后邀请长江船舶设计院院长、青山造船厂高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上海外高桥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高工等来校授课或开讲座,让学生直接接触行业内最新发展动态及最新技术,开阔学生视野。
文华学院机器人专业不仅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授课,还邀请他们共同参与该系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尝试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培养企业需要、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文华学院机械专业邀请企业高工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改变单一的专职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模式,丰富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内涵。
四、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工科+新结构
应用型大学中实践教学是很重要的一环。以文华学院船海系为例,在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学时达到了总学时的30%以上。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较大,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也需多样化。除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外,该系还与多个校外企业和高校如青山造船厂、长江船舶设计院、武汉船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共建了多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多样化的实验、实习、实训等,实现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还可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如文华学院机械专业与企业共建了3D打印实践教学基地、智能制造实践教学基地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入这些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学习实践。
这种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形式帮助学生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统一。這种实践内容丰富多样的新教学组织结构,较好地实现了新工科内涵中的工科+新结构。
五、总结
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通过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实践,可改变传统工科教学模式,实现工科+新技术、工科+新模式、工科+新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生.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7,6(1):41-55.
[2]李华,胡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 高等工程教学研究,2017(4):16-19.
[3]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7):52-55.
[4]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琳(1988— ),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