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区域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整治工程布局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GKD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依据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将辽宁省分为四个农业生态区,通过对各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和本区域主要农业生态问题的分析,从而确定了各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布局。
   关键词:区域 农业生态环境 整治工程布局
  
   随着人口和环境的改变,生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生态功能逐渐降低,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条件受地形、地貌、土壤、植物、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比较复杂。本项研究主要依据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资料,经综合研究评价,将全省分为四区:辽东山地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区、沿海平原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区、中部平原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区和辽西低山丘陵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区。通过全面掌握各区的生态环境现状特点,结合各区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对策和工程布局,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一、辽东山地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区
   (一)区域范围与生态环境特点
   本区包括抚顺、本溪的全部,丹东的凤城、宽甸,铁岭的西丰,鞍山的岫岩,营口的大石桥等6市10县(市)。本区自然景观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处长白山余脉,是全省地势最高的区域。本区属于温带湿润性气候区,降水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为全省最高。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状态良好,植被条件好,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是辽宁省中部平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天然屏障,也是全省林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区域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本区是全省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担负着为大伙房水库、观音阁水库、汤河水库、桓仁水库等数座大中型水库的集水任务。
   (二)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天然林减少,低质林增加,防护林比例小,中幼林比例大,森林结构失调,防护功能下降,林种结构不够合理,森林病虫害加剧,水源涵养能力受到影响;超坡养蚕栽参,不合理矿产开发,山林植被遭到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致使水库淤积加快,水文调蓄功能受到影响;降雨集中,大雨、暴雨时有出现,洪涝和泥石流危害严重,无霜期较短,气候寒冷,常有冷冻害发生。区域内的抚顺和本溪两市的工业及矿山开发对区内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三)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布局
   本区是我省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这里的水源关系着辽河平原大中城市群饮用水、经济发展用水以及地区农业的发展用水,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供水安全和不断提高供水能力。其次,本区是我省生物品种相对集中的地区,保障生物多样性是仅次于保障供水安全的土地整治任务。
   根据整治方向任务,本区整治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要在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原则的前提下,一是开展绿色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本区耕地基本保持着绿色土地的属性,为绿色食品、绿色药材、水果、山野菜、食用菌、经济动物生产以及生态旅游业发展保持了土地环境条件;二是实施生态资源培育工程。在生态建设方面,要优先支持生态资源培育,推进林地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林地质量;三是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沿海平原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区
   (一)区域范围与生态环境特点
   本区包括大连、盘锦全部、丹东的东港、营口的盖州、锦州的凌海和葫芦岛的兴城、绥中等6市11县(市)。区域地形地貌为低山丘陵,气候条件较优越,降水量较高,受海洋影响气候较温和。受自然条件影响水资源有限,大连虽然开发了碧流河水库以及引碧入连等水利工程,淡水资源紧张依然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其次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为支撑城镇发展。
   (二)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来自本区的辽河油田、绥中电厂、港口,以及区内的城市和城镇工业、生活排污、农业面源污染等诸多污染,加之其他三个分区的大部分污染的水体,随几大河流经过本区后入海,造成本区及近海海域的水体污染严重,个别海域的重金属、COD超标,近海资源减退,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严重影响渔业生产。淡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超量开采,多处产生海水倒灌和海岸侵蚀等问题。人多土地少、耕地少、淡水少,农业面源污染居高不下,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自然生态空间比较狭窄。本区城市和城镇密集,工业发达,城市和工业用水量较大,挤占农业用水越来越严重。
   (三)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布局
   本区的整治应坚持经济开发与环境治理并重的原则。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以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山地丘陵地带要以培育生态资源和恢复森林为主,完善并提高生态功能;在农业发展方面,要重点支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支持节水型生态农业发展;支持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农村新型产业的发展。
   一是实施无公害农业区建设工程。《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 “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辽南无公害农业区包括本区的大连、营口和盘锦三个市,本区的土地整治在辽南无公害农业区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实施生态资源培育工程。生态资源培育配合强化封山育林,加大水保林与海防林建设力度,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三是实施沿海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重点开展区域为鸭绿江湿地和营口大辽河入海口湿地、大凌河口湿地等。
   三、中部平原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区
   (一)区域范围与生态环境特点
   本区包括辽阳的全部,铁岭的昌图、开原、调兵山、铁岭,沈阳的新民、辽中,鞍山的海城、台安,锦州的北镇、黑山等5市12县(市),土地面积276万平方公里。本区地形地貌以平地为主,是辽宁的粮食主产区。植物主要是农作物为主,区域生态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生产。本区主要生态功能是生产农产品和支撑城镇发展。本区土地平坦,农业开发时间长,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对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污染等敏感程度较低。    (二)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区域内流域河床淤积,沿河盐渍化和沙化较重,并伴有洪涝和盐碱,土壤侵蚀较剧烈,本区西北部受其北部的科尔沁沙地风沙的影响,易发生沙化和潜在沙化。冬春作物休闲季节,土地裸露,土壤流失严重。中部冲击平原低洼易涝,农业面源污染居高不下,土水环境容量下降。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自然生态空间比较狭窄。本区大中城市密集,工业发达,人多水少,城市和工业用水量较大,挤占农业用水越来越严重,而部分市、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漏斗不断扩大。乡镇企业和畜牧养殖业污染也较严重,均呈上升趋势。
   (三)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布局
   本区是辽宁大城市和工业的集中区,环境欠账较多。同时又是农业的核心区,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整治应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是以建设高产、稳产、高效基本农田为重点,保障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三是大力推进土地复垦,修复生态环境;四是开展污染土地整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实施耕地质量建设工程。保障优质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中低产田的等级;二是实施农田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开展柳河、绕阳河流域综合整治,加快湿地恢复,提高土壤盐渍化和沙化防治能力;三是实施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在提升对城镇工矿污染治理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面源污染的防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大力实施以节水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创造节水农业的发展条件,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逐步恢复地下水位。
   四、辽西低山丘陵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区
   (一)区域范围与生态环境特点
   本区包括阜新、朝阳的全部,锦州的义县,沈阳的康平、法库,葫芦岛的建昌等5市11县(市),土地面积401万平方公里。区内西部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相间分布有河谷平地。干旱半干旱气候;土地沙化,土质瘠薄,植被稀疏,森林质量低劣,草场退化,林草水土保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沟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本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是水土保持,抗御水流侵蚀的能力极弱。东北部以丘陵地貌为主,分布着大量沙丘和沙地。土壤以沙壤土为主,相间分布着黑土等其它土类。植物群落退化比较严重。降雨量在全省最少,蒸发量在全省最大。区域生态条件十分脆弱,植被覆盖率低,质量较差,风沙危害在全省最重。受科尔沁沙地的影响,本区由东北至西南走向长约600km的狭长地带形成了我省生态环境最脆弱地区。
   (二)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本区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农牧交错带,干旱少雨,土地沙化严重,土质瘠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受自然条件和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的影响,造成森林质量低劣,草地面积锐减和退化,林草生态功能下降,进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沟侵强烈,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矿产无序开发,破坏了土地资源,恢复废矿场的难度较大,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三)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布局
   一是坚持水土流失整治。本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生态建设任务。虽经数十年治理,改善环境的路依然漫长;二是坚持实施土地荒漠化治理。本区的沙化土地治理是我省生态建设的长期任务,不仅是影响本区生态环境的土地整治工程,而且是影响辽宁中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大土地整治工程;三是坚持废弃土地复垦。本区的废弃土地集中,规模较大。虽已集中投入资金复垦,但依然有大面积待复垦土地的生态条件非常脆弱,且采空区也陆续出现塌陷,土地复垦是本区仅次于土地沙化整治的长期任务。
   一是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技术工程和生物工程并举,在封山育林育草的基础上,以“三北”防护林建设为骨干,增加水保林,提高林地质量,促进植被恢复;二是实施废弃土地复垦工程。加大阜新、北票等资源枯竭型废旧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小流域治理是本区土地整治长时期的重点工作,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从根本上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四是实施沙地治理工程。在封山育林育草的基础上,大力营造灌木林和混交林,完善林网,就地封沙,遏制沙丘南移,构建防风挡沙绿色屏障。
  参考文献:
   [1]李忠昌,杨喜俊,李铁民.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当代生态农业》,2010.Z1
   [2]刘伯超,唐凤德,张连辉.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相关分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周赫男.农业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渤海大学,2013
   [4]郭建钦.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9.4
   [5]王业青,周青,张光生.农业生态环境敏感性地域分布及整治对策.《中国农学通报》,2006.12
   [6]敖世恩.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探究环境与生活.《环境与生活》,2014.04
   [7]马永年.环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甘肃农业科技》,2004.02
   [8]叶延琼,陈国阶,杨定国.岷江上游生态环境问题及整治对策.《重庆环境科学》,2002.01
   (刘琳,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农业资源区划研究所。张静,辽宁省信息中心)
其他文献
机械设备在目前的工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适用的范围、生产的能力以及安全性和稳定性对其价值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积极的在设备当中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设备可靠性的
【摘要】燃气输配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许多环节都会出现各类问题,球阀一旦出现泄漏,就会影响燃气输配系统整体运行质量,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了燃气输配系统球阀泄漏的原因,从原因出发,提出了各类解决的对策和措施,供今后燃气输配系统的运行管理参考借鉴。  【关键词】燃气输配系统;球阀泄漏;原因;对策  在分析燃气输配系统运行质量的同时,我们要重点探讨系统运行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
“文化政治”这一概念20世纪末在欧美开始流行,由于理论传播的时间差,国内学界对于这一概念至今还相对陌生,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在笔者看来,“文化政治”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从时间上说,它是一种后现代政治;就其表现形态而言,它是一种具体政治;就其重要性而言,它是一种边缘政治;从其世俗性来说,它是一种日常生活政治;就其学理性质而言,它是一种学术政治;就其心理特点而言,它是一种欲望政治;从传统观念看来,它是一
2000年我国颁布实施《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对我国多年来的危险房屋鉴定工作进行了总结归纳,此后建设部对该标准进行了多次的修订.文章结合最新修订的鉴定标准以及城市危险房
本刊讯11月20—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在安徽省阜阳市共同召开“全国农业循环经济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总结、交流、推广农业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支配着语言。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更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必要性的论述,分析了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
期刊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筑中的普遍采用,使得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迅速发展,先进技术装备逐渐出现,建筑工程又向现代化高新水平迈进了一步。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房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1、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多优点,其显著的优势是能够同时实现建筑物的抗压能力和抗拉能力。钢筋这种建筑材料由于内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更好的迎接新时期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各行各业都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行大力改革.建筑行业是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国内众多城市的高层建筑物在城市建筑设施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对此,提高我国给排水施工技术,对于保证高层建筑物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物对给排水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且人们对高层建筑给排水要求也十分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