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中年汉子健步走来,挺拔的身材,标准的军姿,浑身上下透着精气神儿,让人眼前一亮。南空某独立运输大队政委袁伟在一旁向笔者介绍说,他就是团长于文。就这样,这位叱咤蓝天的飞行团长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谈起心爱的战鹰,于文总是一脸的兴奋,可在几年前,这位爽朗的北方汉子曾经有过解不开的心结。1997年,南京军区组建陆航团。大队部分人员和装备转隶陆军。之后,大队就没有飞行员执行过海上搜救任务,甚至连海上救生必备的绞车和钢索都没有。虽然大队仍然一直担负飞行员海上搜救战备值班任务,但实际上并不具备海上搜救能力,所幸的是大队从未出动过。“一旦兄弟部队飞行员海上训练和未来作战中遇险跳伞,我们就‘抓瞎’!”一想起这,于文心里总是揪得慌。2000年,于文走马上任团长。他下定决心要了结这桩心事。
上任后不久,于文责令参谋长进行前期论证。参谋长带着几名骨干一起反复研究半个月后向团长汇报,飞不了!原因是大队仅有的一架直升机已经超期服役多年,发动机老旧,升力不足,搞不好直升机坠海,就会机毁人亡!
于文不信邪。他亲自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经过一番缜密论证后,得出结论只要合理控制油量,减少直升机负荷,现有装备完全可以遂行海上搜救任务。这时,有人给他“拉袖子”上级又没有要求,你何必自讨苦吃,万一出点什么事,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是于文。他一旦认准了事,就要干到底。他不光胆大,而且心细。他要求飞行员把航理上的难点疑点问题一个个搞懂弄通,与机关人员一起制定出详实的训练计划,按照先岸上后水上,先湖上后海上,由易到難,循序渐进,逐步展开。
为了营造一个相对逼真的训练环境,于文把部队拉到太湖岸边。盛夏时节,湖面上闷热难当,不光人受不了,就连直升机都有点吃不消。由于气温高,散热慢,发动机功率下降,直升机升力随之减小。为了避开高温,他们每天凌晨4点就进场飞行。每次飞行前,于文和飞行员一起精确计算好油量,尽量减少直升机负荷。就这样,他们一趟趟飞,一遍遍练,一个架次下来经常是汗流浃背。可汗水没有白流,他们很快练就了水上悬停的过硬本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天,太湖上风和日丽,天气格外爽朗。直升机水上救生模拟演练在晨曦中拉开序幕。天刚发亮,于文就率领部队向太湖进发。为了确保通信指挥畅通,他带上对空台,驾船驶向湖心,现场指挥调度。上午7时许,直升机飞抵太湖指定水域,悬停在距离水面20多米的上空。此时,螺旋桨飞速旋转,湖面上形成一圈圈漩涡,平静的水面掀起阵阵波澜。船上几名战士见此情景有点发憷,昨天还自告奋勇要扮演伤员,这会儿没有一个敢下水。情急之下,作训股长焦春雨鱼跃而起,一头扎入水中,向着漩涡中心奋力游去。这时,直升机缓缓放下吊篮。救生员“从天而降”。只见他用力将“伤员”托上吊篮,系好安全带。尔后,飞行员启动绞车。吊篮缓缓收起。“伤员”被成功救起。
“成功啦!”指挥船上,官兵欢呼雀跃。于文长长吁了口气。压在他心头多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那些天,他几乎没睡上一个安稳觉。他把空调房让给飞行员,自己和地面官兵一起睡通铺。炎炎夏夜,他辗转难眠,脑子里一遍遍盘算着第二天的工作安排,生怕有点纰漏。实在热得受不了,他就往身上泼点凉水降降温。就这样,于文和官兵们冒酷暑,战高温,驻训半个月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不久后,他们一鼓作气,把演练场搬到海上,在风急浪高的海面上演练水上救生,又次圆满完成任务,标志大队已经具备海上搜救能力。
如今,独运大队八名直升机飞行员有四名成长为全天候长机、教员和指挥员。大队即将改编为直升机搜救团,这四名飞行员无疑是团队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官兵们由衷感叹,当年担那么大风险.花那么多心血,今天看来太值了!这正是缘于团长于文目光深远,总能超前一步。“军事变革惊涛拍岸,谁敢于抢先一步,谁就能在未来战场上占据主动。”在于文眼里,部队转型是挑战,更是机遇。他踌躇满志,准备抓紧转型契机,实现部队跨越式发展。
时光荏苒,这位当年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最年轻的党委班子成员如今已在团长岗位干满四个年头。于文心里很清楚.由于专业限制,大队历史没有一任团长被提拔使用,可他干工作照样风风火火,抓训练照样一丝不苟。有人纳闷.你这样拼命干到底图个啥?于文说:“我图名,图个身后不留骂名!”在他看来,上级把他放在团长位置上,是对他莫大的信任,为官一任,就要有所作为,实实在在干点实事,不然就辜负了领导的重托、组织的培养。这就是于文的“官念”、一位飞行团长朴素的人生观。
谈起心爱的战鹰,于文总是一脸的兴奋,可在几年前,这位爽朗的北方汉子曾经有过解不开的心结。1997年,南京军区组建陆航团。大队部分人员和装备转隶陆军。之后,大队就没有飞行员执行过海上搜救任务,甚至连海上救生必备的绞车和钢索都没有。虽然大队仍然一直担负飞行员海上搜救战备值班任务,但实际上并不具备海上搜救能力,所幸的是大队从未出动过。“一旦兄弟部队飞行员海上训练和未来作战中遇险跳伞,我们就‘抓瞎’!”一想起这,于文心里总是揪得慌。2000年,于文走马上任团长。他下定决心要了结这桩心事。
上任后不久,于文责令参谋长进行前期论证。参谋长带着几名骨干一起反复研究半个月后向团长汇报,飞不了!原因是大队仅有的一架直升机已经超期服役多年,发动机老旧,升力不足,搞不好直升机坠海,就会机毁人亡!
于文不信邪。他亲自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经过一番缜密论证后,得出结论只要合理控制油量,减少直升机负荷,现有装备完全可以遂行海上搜救任务。这时,有人给他“拉袖子”上级又没有要求,你何必自讨苦吃,万一出点什么事,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是于文。他一旦认准了事,就要干到底。他不光胆大,而且心细。他要求飞行员把航理上的难点疑点问题一个个搞懂弄通,与机关人员一起制定出详实的训练计划,按照先岸上后水上,先湖上后海上,由易到難,循序渐进,逐步展开。
为了营造一个相对逼真的训练环境,于文把部队拉到太湖岸边。盛夏时节,湖面上闷热难当,不光人受不了,就连直升机都有点吃不消。由于气温高,散热慢,发动机功率下降,直升机升力随之减小。为了避开高温,他们每天凌晨4点就进场飞行。每次飞行前,于文和飞行员一起精确计算好油量,尽量减少直升机负荷。就这样,他们一趟趟飞,一遍遍练,一个架次下来经常是汗流浃背。可汗水没有白流,他们很快练就了水上悬停的过硬本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天,太湖上风和日丽,天气格外爽朗。直升机水上救生模拟演练在晨曦中拉开序幕。天刚发亮,于文就率领部队向太湖进发。为了确保通信指挥畅通,他带上对空台,驾船驶向湖心,现场指挥调度。上午7时许,直升机飞抵太湖指定水域,悬停在距离水面20多米的上空。此时,螺旋桨飞速旋转,湖面上形成一圈圈漩涡,平静的水面掀起阵阵波澜。船上几名战士见此情景有点发憷,昨天还自告奋勇要扮演伤员,这会儿没有一个敢下水。情急之下,作训股长焦春雨鱼跃而起,一头扎入水中,向着漩涡中心奋力游去。这时,直升机缓缓放下吊篮。救生员“从天而降”。只见他用力将“伤员”托上吊篮,系好安全带。尔后,飞行员启动绞车。吊篮缓缓收起。“伤员”被成功救起。
“成功啦!”指挥船上,官兵欢呼雀跃。于文长长吁了口气。压在他心头多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那些天,他几乎没睡上一个安稳觉。他把空调房让给飞行员,自己和地面官兵一起睡通铺。炎炎夏夜,他辗转难眠,脑子里一遍遍盘算着第二天的工作安排,生怕有点纰漏。实在热得受不了,他就往身上泼点凉水降降温。就这样,于文和官兵们冒酷暑,战高温,驻训半个月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不久后,他们一鼓作气,把演练场搬到海上,在风急浪高的海面上演练水上救生,又次圆满完成任务,标志大队已经具备海上搜救能力。
如今,独运大队八名直升机飞行员有四名成长为全天候长机、教员和指挥员。大队即将改编为直升机搜救团,这四名飞行员无疑是团队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官兵们由衷感叹,当年担那么大风险.花那么多心血,今天看来太值了!这正是缘于团长于文目光深远,总能超前一步。“军事变革惊涛拍岸,谁敢于抢先一步,谁就能在未来战场上占据主动。”在于文眼里,部队转型是挑战,更是机遇。他踌躇满志,准备抓紧转型契机,实现部队跨越式发展。
时光荏苒,这位当年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最年轻的党委班子成员如今已在团长岗位干满四个年头。于文心里很清楚.由于专业限制,大队历史没有一任团长被提拔使用,可他干工作照样风风火火,抓训练照样一丝不苟。有人纳闷.你这样拼命干到底图个啥?于文说:“我图名,图个身后不留骂名!”在他看来,上级把他放在团长位置上,是对他莫大的信任,为官一任,就要有所作为,实实在在干点实事,不然就辜负了领导的重托、组织的培养。这就是于文的“官念”、一位飞行团长朴素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