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之中,林业所具有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加突出,林业的功能定位也由原来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原料资源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环境资源、经济资源,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广泛、深刻、持久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林业;经济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S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254-01
林业发展关系到社会诸多方面,一方面作为一项经济产业,同时又是社会公益事业,既担负着为社会建设提供各种林业产品的任务,又起着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林业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族的繁荣以及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林业经济的范畴是指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经济效益,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产业。现在生态环境恶化,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相互矛盾,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让林业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面对全球资源问题的重要举措,而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續发展是该战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国也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相关策略。林业资源本身也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是优化环境关键,同时还为人类的正常生产活动提供更多的再生资源,所以保护与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对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实施保护措施,还能为推动林业资源多样化与多功能化发展提供助力。所以,实现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二、林业是生命的源泉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森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森林和诸多的物质构成了庞大的自然界,并且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分布面积大,组成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高,是多功能、多价值的生态系统类型,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鲜明地体现出:没有树就没有土,没有土就没有田的逻辑关系,没有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就没了。这一重大科学理念,充分阐释了自然界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把林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林业是改善生态之根本
生态建设,关系到民族的长远发展和民生福利。保护生态环境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林业首当其冲,肩负着保护管理自然生态系统和保护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是推动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把改善生态作为林业的核心任务,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丰富的生态产品。在过去一个时期每年都会出现的沙尘暴天气,近几年很少了;在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形成了区域小气候。自然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在生态空间中,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减少噪音、减轻光辐射等多重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第一,释放氧气。据测算,1公顷森林一天可以消耗1吨的二氧化碳,释放0.73吨的氧气。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75公斤氧气。1公顷森林释放的氧气可供1000多人呼吸。第二,吸收粉尘。一公顷森林可年吸收灰尘33吨,每平方米的云杉,每天可吸滞粉尘8.14克,松林为9.86克,榆树林为3.39克。一般来说,林区大气中飘尘浓度比非林区低10-25%。第三,涵养水源。林木树冠部分可以截流大气降水,树干部分可以阻挡地表径流,树根深入地下,能够抓取土壤,吸收水分,供树木蒸腾,总的作用就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据测算,1公顷森林一昼夜能分泌30公斤抗生素,能蓄水85吨,水土保持效果比裸地高44倍。一年能蒸发0.8万吨水,为降水创造了条件。据统计,林区比无林区年降水量多10-30%。第四,气候调节。森林能减少地面增温。其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多数森林叶子冬季虽然凋零,但其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减少空气流量,起到保温保湿作用。第五,消减风力。夏季浓密树冠最多可减弱50%的风速。风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速度变化不大;过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米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
四、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林业不仅是生态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特别在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是,为发挥生态之长提供了保障。我国有着生态化的丰富物产。要想打造宜居的人文环境,休闲养生之地,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的。二是,为庇护农田提供了屏障。特别是平原农业地区,林业作为农田的绿色屏障,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林网的保护,土地生产力大大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据专家测定,平均每公顷农田防护林可保护10.5公顷耕地,农防林的护田增产效益普遍在10%以上,在一些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更是高达30%以上。三是,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林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林果、林药、林菌等林业产业经济蓬勃兴起,呈现出新气象,另外,随着生态补偿机制的深入推进,植树造林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收入,为经济新的增长奠定基础。四是,林业为树立政府形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强林业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一个地方林业工作的好坏,是执政理念、工作作风、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要彰显出林业特色,构筑林业优势,使林业成为我们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的闪亮名片。
五、林业是改善民生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手抓森林保护,一手抓工程造林,两手都要硬,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全面推进生态建设,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绿水青山所带来的美感,共享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成果。第一,林业是脱贫攻坚的需要。林业产业链条长、进入门槛低、资金规模小、就业容量大、可持续发展性强,特别适合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第二,林业是食品安全的需要。出自林业中的北药、食用菌、坚果、畜禽产品,具有自然生态的属性和内涵,与工业化种养条件下的产品有着重大差异,始终受消费者的青睐。第三,林业是身心健康的需要。林业对健康的影响不仅来自无污染的食品,还来自其释放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都有着重要的改善作用,也从不同角度对人的代谢系统和免疫力增强有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胡祥宇,于淑华.谈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9).
[2]李松.关于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J].福建农业,2014(9).
[3]杨仲巧,熊朝蓉.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分析[J].河南农业,2016(11).
[4]何文萍.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6(7).
[1] 赵书江, 李冬. 我国目前公路工程监理现状分析 [J].科技风,2013,1(10).
[2] 贺良刚.对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现状分析与改进思考 [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2(05).
作者简介:赵丹(1980.01-),女,汉族,辽宁锦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经济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S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254-01
林业发展关系到社会诸多方面,一方面作为一项经济产业,同时又是社会公益事业,既担负着为社会建设提供各种林业产品的任务,又起着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林业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族的繁荣以及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林业经济的范畴是指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经济效益,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产业。现在生态环境恶化,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相互矛盾,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让林业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面对全球资源问题的重要举措,而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續发展是该战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国也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相关策略。林业资源本身也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是优化环境关键,同时还为人类的正常生产活动提供更多的再生资源,所以保护与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对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实施保护措施,还能为推动林业资源多样化与多功能化发展提供助力。所以,实现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二、林业是生命的源泉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森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森林和诸多的物质构成了庞大的自然界,并且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分布面积大,组成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高,是多功能、多价值的生态系统类型,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鲜明地体现出:没有树就没有土,没有土就没有田的逻辑关系,没有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就没了。这一重大科学理念,充分阐释了自然界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把林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林业是改善生态之根本
生态建设,关系到民族的长远发展和民生福利。保护生态环境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林业首当其冲,肩负着保护管理自然生态系统和保护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是推动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把改善生态作为林业的核心任务,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丰富的生态产品。在过去一个时期每年都会出现的沙尘暴天气,近几年很少了;在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形成了区域小气候。自然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在生态空间中,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减少噪音、减轻光辐射等多重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第一,释放氧气。据测算,1公顷森林一天可以消耗1吨的二氧化碳,释放0.73吨的氧气。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75公斤氧气。1公顷森林释放的氧气可供1000多人呼吸。第二,吸收粉尘。一公顷森林可年吸收灰尘33吨,每平方米的云杉,每天可吸滞粉尘8.14克,松林为9.86克,榆树林为3.39克。一般来说,林区大气中飘尘浓度比非林区低10-25%。第三,涵养水源。林木树冠部分可以截流大气降水,树干部分可以阻挡地表径流,树根深入地下,能够抓取土壤,吸收水分,供树木蒸腾,总的作用就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据测算,1公顷森林一昼夜能分泌30公斤抗生素,能蓄水85吨,水土保持效果比裸地高44倍。一年能蒸发0.8万吨水,为降水创造了条件。据统计,林区比无林区年降水量多10-30%。第四,气候调节。森林能减少地面增温。其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多数森林叶子冬季虽然凋零,但其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减少空气流量,起到保温保湿作用。第五,消减风力。夏季浓密树冠最多可减弱50%的风速。风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速度变化不大;过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米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
四、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林业不仅是生态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特别在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是,为发挥生态之长提供了保障。我国有着生态化的丰富物产。要想打造宜居的人文环境,休闲养生之地,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的。二是,为庇护农田提供了屏障。特别是平原农业地区,林业作为农田的绿色屏障,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林网的保护,土地生产力大大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据专家测定,平均每公顷农田防护林可保护10.5公顷耕地,农防林的护田增产效益普遍在10%以上,在一些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更是高达30%以上。三是,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林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林果、林药、林菌等林业产业经济蓬勃兴起,呈现出新气象,另外,随着生态补偿机制的深入推进,植树造林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收入,为经济新的增长奠定基础。四是,林业为树立政府形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强林业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一个地方林业工作的好坏,是执政理念、工作作风、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要彰显出林业特色,构筑林业优势,使林业成为我们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的闪亮名片。
五、林业是改善民生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手抓森林保护,一手抓工程造林,两手都要硬,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全面推进生态建设,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绿水青山所带来的美感,共享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成果。第一,林业是脱贫攻坚的需要。林业产业链条长、进入门槛低、资金规模小、就业容量大、可持续发展性强,特别适合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第二,林业是食品安全的需要。出自林业中的北药、食用菌、坚果、畜禽产品,具有自然生态的属性和内涵,与工业化种养条件下的产品有着重大差异,始终受消费者的青睐。第三,林业是身心健康的需要。林业对健康的影响不仅来自无污染的食品,还来自其释放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都有着重要的改善作用,也从不同角度对人的代谢系统和免疫力增强有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胡祥宇,于淑华.谈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9).
[2]李松.关于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J].福建农业,2014(9).
[3]杨仲巧,熊朝蓉.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分析[J].河南农业,2016(11).
[4]何文萍.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6(7).
[1] 赵书江, 李冬. 我国目前公路工程监理现状分析 [J].科技风,2013,1(10).
[2] 贺良刚.对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现状分析与改进思考 [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2(05).
作者简介:赵丹(1980.01-),女,汉族,辽宁锦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