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春伊始,早春节气已经透出万物初苏的迹象。不久前,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向记者表示,总体来看,目前经济增长已经触底,从年前四季度呈现温和回暖态势后,中国经济企稳已基本成定局。
如人所愿,中国经济企稳后开始逐步回暖。供给层面,工业增加值在年底11月攀升至10.1%,4月以来首次回归两位数增长,轻工业和重工业均呈持续回升。需求层面,投资、消费稳中有升,出口出现月度波动,但一般趋势未变,外需较弱却仍旧稳定。
潘建成说,未来宏观政策更重视的是长期目标即经济转型而非追求短期增长,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与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的政策效应会有明显不同。2013年更可能的是在目前这一增长水平上保持相对平稳,“全年在8%左右,甚至略低于8%,都是正常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去年底在广州谈及当前经济形势时称,既要充分肯定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
投资拉动又开始回升
面对出口的低迷,投资拉动成为经济回暖的最大拉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弱者当属出口。去年底连续两月反弹后,中国出口增速还是再度放缓。
去年11月中国出口1793.8亿美元,同比增长2.9%,较10月回落8.6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明显下滑是出口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11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出现了2009年以来的首次同比负增长,下降2.64%;对欧盟出口下降18%,较10月增速均下滑10个百分点左右。对日本也出现了同比下降,降幅为3.84%。
与外需的低迷不同,内需呈现持续回暖。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均高于上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20.7%,增速与前10个月持平。
前11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8.8%,较10月加快2.1个百分点。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1.3%,国内贷款增长9.8%,分别较10月加快3.7个和0.5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资金到位情况良好,预示着“融资难”在化解,投资需求具有可持续性。
经季节调整后,11月投资环比增长1.26%,较10月的1.90%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称,这既有冬季影响,也有前几个月基数较大因素的影响。由于环比增速不能实现连续加速,未来投资和经济增长不会重演2009年-2010年的V型走势。
投资结构已经出现微妙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上升,而去年9月以来显著扩张的基建投资则意外放缓。
11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由10月的25.6%大幅放缓至12.3%,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水利环保投资全面放缓。这可能是因为监管层最近收紧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中期票据的门槛,从而造成资金紧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和终端需求疲弱,也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近期房地产的复苏态势仍在延续。去年11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超过30%,新开工面积恢复正增长,同比增长7%,土地出让面积也有所增长。
安信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莫倩认为,考虑到房地产的逐步去库存化以及流动性局面短期较为稳定,房地产投资的恢复应该可以持续。
尽管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中,消费的贡献率高于投资,但潘建成表示,尚不能得出中国经济已由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拉动这一结论。最近两个月重工业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从侧面反映了目前经济回暖主要由投资驱动。
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1%,较10月加快0.5个百分点。重工业是增速提高的主要原因。11月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轻工业增长9.2%,分别较10月提高0.8个和0.1个百分点。
主要重工业产品如发电量、钢材、原油、有色金属等日均产量,迅速反弹,彭文生称,这与固定资产投资将加速的预期一致。
通胀忧虑显现上行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再度反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未来通胀水平将继续攀升。
11月CPI同比上涨2.0%,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7个百分点,较10月略有提升。
蔬菜鲜果等食品价格上涨是CPI上升的重要原因。1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0%,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95个百分点,较10月上升0.3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11月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环比来看,非食品的七大类商品中,有五类价格环比上涨。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宇雯认为,本轮CPI筑底完成,开始酝酿新的上升周期。他称,本轮周期低位相对于前三轮而言仍属较高,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中枢较2006年初低位时期有所上移。随着国内经济短期企稳复苏、收入倍增计划,以及气候与春节因素影响,未来CPI将继续上行。
1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2%,但环比再度转负,下降0.1%。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虽然PPI环比出现反复,但同比回升的趋势不变,随着投资继续加速,未来PPI有望继续小幅回升。
莫倩也称,虽然部分工业品价格有所下跌,但整体工业品价格的变化还是强于去年二三季度的情况,反映了经济温和恢复对工业品价格带来的积极影响。随着经济复苏趋势还将持续,10月PPI相对弱势也许有扰动成分,未来将进一步回升。
野村证券预计,中国经济在未来一年可能重新遭遇通胀风险,CPI在明年四季度将反弹到5%以上。
政策依旧喜见平稳
目前经济温和回暖,是去年5月以来政策微调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基于国内外形势,短期内政策仍将保持平稳,并无大幅调整的必要。
近期信贷投放继续维持平稳。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229亿元,较10月增加177亿元。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罕见地出现下降,降幅为31亿元。
被动投放流动性的渠道中,11月财政存款仅下降1149亿元,大大低于去年同期的3763亿元。有关分析人士指出,这间接拉低M2同比增速,最后一月,财政存款大规模投放将是政策宽松主要看点。
习近平在去年底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称,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目前欧美发达经济体普遍采取量化宽松政策,这可能会带来热钱再度流入、初级产品价格上升,输入性通胀压力再次袭来。“明年货币政策的操作要盯着物价,考虑宏观经济走势,适时调整。”
潘建成认为,政策应该保持稳定,目前看没有加码的必要。2013年更重要的是,把经济转型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其中期待突破的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营改增的扩围、垄断行业改革,以及促进民营经济增长的切实举措。
很多人说,中国经济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但是记者却认为,或许乐观过早。201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正在显现。继续宏观调控,还是刺激增长?今年我们将面临选择。
(本文作者系《新闻晨报》经济部记者)
如人所愿,中国经济企稳后开始逐步回暖。供给层面,工业增加值在年底11月攀升至10.1%,4月以来首次回归两位数增长,轻工业和重工业均呈持续回升。需求层面,投资、消费稳中有升,出口出现月度波动,但一般趋势未变,外需较弱却仍旧稳定。
潘建成说,未来宏观政策更重视的是长期目标即经济转型而非追求短期增长,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与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的政策效应会有明显不同。2013年更可能的是在目前这一增长水平上保持相对平稳,“全年在8%左右,甚至略低于8%,都是正常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去年底在广州谈及当前经济形势时称,既要充分肯定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
投资拉动又开始回升
面对出口的低迷,投资拉动成为经济回暖的最大拉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弱者当属出口。去年底连续两月反弹后,中国出口增速还是再度放缓。
去年11月中国出口1793.8亿美元,同比增长2.9%,较10月回落8.6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明显下滑是出口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11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出现了2009年以来的首次同比负增长,下降2.64%;对欧盟出口下降18%,较10月增速均下滑10个百分点左右。对日本也出现了同比下降,降幅为3.84%。
与外需的低迷不同,内需呈现持续回暖。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均高于上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20.7%,增速与前10个月持平。
前11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8.8%,较10月加快2.1个百分点。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1.3%,国内贷款增长9.8%,分别较10月加快3.7个和0.5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资金到位情况良好,预示着“融资难”在化解,投资需求具有可持续性。
经季节调整后,11月投资环比增长1.26%,较10月的1.90%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称,这既有冬季影响,也有前几个月基数较大因素的影响。由于环比增速不能实现连续加速,未来投资和经济增长不会重演2009年-2010年的V型走势。
投资结构已经出现微妙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上升,而去年9月以来显著扩张的基建投资则意外放缓。
11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由10月的25.6%大幅放缓至12.3%,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水利环保投资全面放缓。这可能是因为监管层最近收紧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中期票据的门槛,从而造成资金紧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和终端需求疲弱,也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近期房地产的复苏态势仍在延续。去年11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超过30%,新开工面积恢复正增长,同比增长7%,土地出让面积也有所增长。
安信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莫倩认为,考虑到房地产的逐步去库存化以及流动性局面短期较为稳定,房地产投资的恢复应该可以持续。
尽管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中,消费的贡献率高于投资,但潘建成表示,尚不能得出中国经济已由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拉动这一结论。最近两个月重工业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从侧面反映了目前经济回暖主要由投资驱动。
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1%,较10月加快0.5个百分点。重工业是增速提高的主要原因。11月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轻工业增长9.2%,分别较10月提高0.8个和0.1个百分点。
主要重工业产品如发电量、钢材、原油、有色金属等日均产量,迅速反弹,彭文生称,这与固定资产投资将加速的预期一致。
通胀忧虑显现上行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再度反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未来通胀水平将继续攀升。
11月CPI同比上涨2.0%,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7个百分点,较10月略有提升。
蔬菜鲜果等食品价格上涨是CPI上升的重要原因。1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0%,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95个百分点,较10月上升0.3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11月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环比来看,非食品的七大类商品中,有五类价格环比上涨。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宇雯认为,本轮CPI筑底完成,开始酝酿新的上升周期。他称,本轮周期低位相对于前三轮而言仍属较高,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中枢较2006年初低位时期有所上移。随着国内经济短期企稳复苏、收入倍增计划,以及气候与春节因素影响,未来CPI将继续上行。
1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2%,但环比再度转负,下降0.1%。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虽然PPI环比出现反复,但同比回升的趋势不变,随着投资继续加速,未来PPI有望继续小幅回升。
莫倩也称,虽然部分工业品价格有所下跌,但整体工业品价格的变化还是强于去年二三季度的情况,反映了经济温和恢复对工业品价格带来的积极影响。随着经济复苏趋势还将持续,10月PPI相对弱势也许有扰动成分,未来将进一步回升。
野村证券预计,中国经济在未来一年可能重新遭遇通胀风险,CPI在明年四季度将反弹到5%以上。
政策依旧喜见平稳
目前经济温和回暖,是去年5月以来政策微调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基于国内外形势,短期内政策仍将保持平稳,并无大幅调整的必要。
近期信贷投放继续维持平稳。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229亿元,较10月增加177亿元。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罕见地出现下降,降幅为31亿元。
被动投放流动性的渠道中,11月财政存款仅下降1149亿元,大大低于去年同期的3763亿元。有关分析人士指出,这间接拉低M2同比增速,最后一月,财政存款大规模投放将是政策宽松主要看点。
习近平在去年底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称,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目前欧美发达经济体普遍采取量化宽松政策,这可能会带来热钱再度流入、初级产品价格上升,输入性通胀压力再次袭来。“明年货币政策的操作要盯着物价,考虑宏观经济走势,适时调整。”
潘建成认为,政策应该保持稳定,目前看没有加码的必要。2013年更重要的是,把经济转型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其中期待突破的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营改增的扩围、垄断行业改革,以及促进民营经济增长的切实举措。
很多人说,中国经济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但是记者却认为,或许乐观过早。201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正在显现。继续宏观调控,还是刺激增长?今年我们将面临选择。
(本文作者系《新闻晨报》经济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