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老服务靠市场,还是靠政府?一直以来,养老供给的归属徘徊于市场福利性事业和市场化产业之间,二者边界并不明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服务研究部副主任俞华谈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速逐步放缓,民办养老机构产业化发展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经之路。
此前,中央财政下拨24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吉林、山东等8个省份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试点目的是发挥中央财政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基金平台,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加速融合发展,探索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机制。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以市场推进养老服务业产业化政策动向将逐步明晰。养老服务业产业化势必带来保障对象、服务提供方式、机构养老等方面的转变。
商务部的角色
近年来,各地都在推行“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的养老需求靠居家养老,70%靠社区养老,3%是机构养老。这意味着,属于民政部管理范围、由财政托底的是3%的机构养老。
“既然90%靠居家养老,居家养老要依托家政服务业,家政服务业是完全市场化的,所以养老服务业将成为一个产业。”俞华说,因此未来在养老发展布局上,要从偏重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向偏重养老服务产业方向转变。
然而,养老服务究竟是社会福利性事业,还是市场化的产业?二者之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养老事业是社会福利性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政府责任的体现,依靠政府财政来完成;而养老服务产业是由政府包办的养老服务回归市场,依靠社会资金和力量满足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俞华解释。
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典型示范和监督管理,这是政府应履行的职责。从管理归口上来看,养老事业归口民政部,而养老服务产业则归到商务部。这意味着,未来商务部在养老工作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积极推进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商务部地位的变化,将加快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加快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有着迫切性。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以社会保险、救助、福利为基础,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框架,但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够健全,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
俞华谈到,机构养老不够规范,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发展存在小、散、弱的现象。“通过对比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模式,可以看出,通过政府财政来兜底解决养老,不是我国解决养老服务的终极途径。”
产业投资基金
今年10月24日,商务部服务贸易司、财务司和财政部经建司联合开展座谈会,研究贯彻落实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试点工作。
“由商务部引导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本身就是个新思路。”俞华谈到,过去商务部没有参与管理养老服务业,这次商务部、财政部的试点在运作方式、财政支持方式等方面都是新的。
8月22日,财政部发布消息,中央财政下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在山东、吉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甘肃、内蒙古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试点。
此次试点的总体思路是:财政部出24亿元,每个试点省份各出3亿元。而每个试点省份要求省里的保险基金、银行或社会资本按照1:4的比例配套。这样,财政资金3亿元,加上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本可以筹到12亿元,总计15亿元,用来作为产业引导资金。
在此次养老服务业试点过程中,首次用财政资金引导设定产业投资基金。例如,山东省养老服务业投资基金是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团队运作,委托银行进行托管,再由专业的机构运营团队进行专业化运营。
“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谈及试点的意义,俞华说,此举是希望通过用财政资金来设立产业引导。“因为基金是讲收益回报的,过去单纯的财政投入则不求回报。”
虽然基金是要求利益回报的,但老年产业不可能是暴利行业。据有关预测,在5至10年之后,回报率应该能到6.3%至7.1%。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取得盈利通常至少需要5年。5年之后,如果这个基金形成稳定的回报,中央财政的3亿元资金将退出。
俞华分析,开展财政引导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这种方式,目的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至于选择养老服务业,则是考虑到养老服务业未来财政压力太大。“最终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通过市场化的渠道。”
产业化转变
“养老服务产业化是指养老服务工作从行政性经营到市场化经营过渡,从事业化管理到企业化管理转变,从非经营实体到经营实体转变,从财政维持转变到自负盈亏的过程。”俞华说。
要探索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发展新机制,养老服务产业化势在必行。养老服务产业化意味着服务提供、保障对象、机构养老等方面的一系列转变。
在服务提供上,要从政府直接办服务向政府重点购买服务转变,要从单纯地培育发展向建管并重转变。例如,政府可以以代金券的形式给老人,然后老人拿着券选择某家民营机构接受服务,民营机构收到代金券再到政府兑换成人民币。
从保障对象的角度看,服务对象也得到扩展。俞华说,过去养老服务是指单纯地保障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而将来的养老服务则面向全社会的老年人,包括健康老人。
俞华谈到,从机构养老方面看,要从过去偏重非赢利性的养老机构,转向偏重营利性的养老机构。根据这一原则,按照公共服务项目化管理,即使政府做养老机构也要按照项目化管理,进行社会化运营。例如,克拉玛依政府投资建设的社区服务中心,全部社会化、市场化运营,遵循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路径。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速逐步放缓,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资金和医疗福利需求却不断增加,财政的压力势必更加突出。“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居家养老,实现民办养老机构产业化发展,不仅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经之路。”俞华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服务研究部副主任俞华谈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速逐步放缓,民办养老机构产业化发展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经之路。
此前,中央财政下拨24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吉林、山东等8个省份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试点目的是发挥中央财政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基金平台,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加速融合发展,探索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机制。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以市场推进养老服务业产业化政策动向将逐步明晰。养老服务业产业化势必带来保障对象、服务提供方式、机构养老等方面的转变。
商务部的角色
近年来,各地都在推行“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的养老需求靠居家养老,70%靠社区养老,3%是机构养老。这意味着,属于民政部管理范围、由财政托底的是3%的机构养老。
“既然90%靠居家养老,居家养老要依托家政服务业,家政服务业是完全市场化的,所以养老服务业将成为一个产业。”俞华说,因此未来在养老发展布局上,要从偏重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向偏重养老服务产业方向转变。
然而,养老服务究竟是社会福利性事业,还是市场化的产业?二者之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养老事业是社会福利性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政府责任的体现,依靠政府财政来完成;而养老服务产业是由政府包办的养老服务回归市场,依靠社会资金和力量满足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俞华解释。
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典型示范和监督管理,这是政府应履行的职责。从管理归口上来看,养老事业归口民政部,而养老服务产业则归到商务部。这意味着,未来商务部在养老工作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积极推进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商务部地位的变化,将加快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加快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有着迫切性。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以社会保险、救助、福利为基础,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框架,但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够健全,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
俞华谈到,机构养老不够规范,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发展存在小、散、弱的现象。“通过对比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模式,可以看出,通过政府财政来兜底解决养老,不是我国解决养老服务的终极途径。”
产业投资基金
今年10月24日,商务部服务贸易司、财务司和财政部经建司联合开展座谈会,研究贯彻落实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试点工作。
“由商务部引导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本身就是个新思路。”俞华谈到,过去商务部没有参与管理养老服务业,这次商务部、财政部的试点在运作方式、财政支持方式等方面都是新的。
8月22日,财政部发布消息,中央财政下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在山东、吉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甘肃、内蒙古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试点。
此次试点的总体思路是:财政部出24亿元,每个试点省份各出3亿元。而每个试点省份要求省里的保险基金、银行或社会资本按照1:4的比例配套。这样,财政资金3亿元,加上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本可以筹到12亿元,总计15亿元,用来作为产业引导资金。
在此次养老服务业试点过程中,首次用财政资金引导设定产业投资基金。例如,山东省养老服务业投资基金是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团队运作,委托银行进行托管,再由专业的机构运营团队进行专业化运营。
“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谈及试点的意义,俞华说,此举是希望通过用财政资金来设立产业引导。“因为基金是讲收益回报的,过去单纯的财政投入则不求回报。”
虽然基金是要求利益回报的,但老年产业不可能是暴利行业。据有关预测,在5至10年之后,回报率应该能到6.3%至7.1%。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取得盈利通常至少需要5年。5年之后,如果这个基金形成稳定的回报,中央财政的3亿元资金将退出。
俞华分析,开展财政引导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这种方式,目的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至于选择养老服务业,则是考虑到养老服务业未来财政压力太大。“最终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通过市场化的渠道。”
产业化转变
“养老服务产业化是指养老服务工作从行政性经营到市场化经营过渡,从事业化管理到企业化管理转变,从非经营实体到经营实体转变,从财政维持转变到自负盈亏的过程。”俞华说。
要探索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发展新机制,养老服务产业化势在必行。养老服务产业化意味着服务提供、保障对象、机构养老等方面的一系列转变。
在服务提供上,要从政府直接办服务向政府重点购买服务转变,要从单纯地培育发展向建管并重转变。例如,政府可以以代金券的形式给老人,然后老人拿着券选择某家民营机构接受服务,民营机构收到代金券再到政府兑换成人民币。
从保障对象的角度看,服务对象也得到扩展。俞华说,过去养老服务是指单纯地保障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而将来的养老服务则面向全社会的老年人,包括健康老人。
俞华谈到,从机构养老方面看,要从过去偏重非赢利性的养老机构,转向偏重营利性的养老机构。根据这一原则,按照公共服务项目化管理,即使政府做养老机构也要按照项目化管理,进行社会化运营。例如,克拉玛依政府投资建设的社区服务中心,全部社会化、市场化运营,遵循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路径。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速逐步放缓,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资金和医疗福利需求却不断增加,财政的压力势必更加突出。“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居家养老,实现民办养老机构产业化发展,不仅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经之路。”俞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