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夜幕到黄昏,转到地球的另半拉,居然没有“大头儿冲下”?我晃着尚未转晕的“大头”,拉着行李箱从洛杉矾机场出来。从这一刻开始,我过了半个多月“颠倒黑白”的日子,从美帝国主义的西海岸跑到东海岸,又从东海岸折回西海岸,有道是“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何况是万里之遥的美国地界呢?一路之上,所见者趣事颇多,怪相为广,收拾印象深刻者,凑成“十大怪”,
第一怪 大鼻子卡车跑得快
在阳光灿烂、海岸漫长的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路幅很宽,一般都是对开8个车道,但拦路虎似的高速收费站一直没有发现。
美国的公路也有专用车道,不过不是留给领导走的,也不仅仅是给公交车走的,而是给载有两人以上(含两人)的所有车辆走的。在美国,平均每对夫妇都有三辆车。美国人有钱买车,有钱烧油,可一上路,就有限制了,最里边的车道被定为多人车道,一人一车的,只能在外道堵着走。据说有个自作聪明的小伙子,弄了个假人绑在副驾驶座上,竟然溜溜儿在里道蹭了两年,后来露了馅儿,被法院判了8年监禁。
美国的大鼻子卡车是路上的一景儿,在咱们国家很少看到。车头和宽大的驾驶室都被漆得五颜六色,整个身子足有五六十米长,跟咱们的解放、东风等“大个子”一比,立分高下。虽然“大鼻子”车体型硕大,可在路上跑起来却一点儿不“肉”,这种车在眼前呼啸一过,好家伙!简直就是一座快速移动的山!
听导游说,在美国人眼里,只有长鼻子车才是真正男人开的车。我想,其实这和男不男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因为美国既有和咱一样的幅员辽阔,文有和咱不一样的地广人稀。他们的铁路不是国有的,线路也不发达,所以大部分商品运输都得靠这“大鼻子车”。这些卡车的驾驶室已远胜从前:空间宽敞,空调、音响俱全,有些还设置卧铺和折叠式写字台,让跑长途轮流开车的司机有娱乐和睡觉的地方,所以“大鼻子”广受货车司机青睐而称雄美国公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美国的大卡车司机也是网络世界的一部分,他们出门大都自备手提电脑。到了停车场,司机们就把车上的电缆,跟停车场地面上的电源插座、网络服务系统连接起来,然后躺在驾驶室的卧铺上看电视、上网、收发电子邮件。
第二怪 中餐早点卖不坏
美国人天生不是做饭的材料。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琢磨吃喝上,美国人觉得不值得。更何况,他们自诩是在吃营养吃健康,而不是吃口感吃味道。果真如此吗?抬眼看看美国满大街的胖子就知道了。所以,许多美国人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世间美味。
美国人早上通常吃什么?一份炒鸡蛋、两段烤香肠、两片烤面包、油炸土豆片、橘子汁或咖啡,齐了。正餐呢?一袋面包、一罐饮料、几根胡萝卜、两头洋葱,偶尔解馋再弄盘牛肉什么的,也齐了。
我所住的这家假日酒店的老板是位韩国人,虽非华人,好歹也知道东方人的口味。他给客人提供的中式早餐是:热米粥、榨菜炒肉末、烤香肠和煮鸡蛋。早上第一眼看到这几个名字,就觉着挺顺眼,尽管吃起来味道差些。但接下来一连四天,都是这四样。我找来伙计一问才知道,人家这份精心安排的中式早餐,是专为接待中国人准备的,饭店开业四年了,压根儿没换过!
第三怪 房间使电像近代
在酒店,我发现房间的每一处电器都有一个独立的开关,以至开关多得让人用起来觉得忒费事,好像回到了电器化生活刚开始的100年前。更糟糕的是,洗漱已毕,钻进被窝准备睡觉,才发现床边没有电器控制开关,只好光着身子,颠儿颠儿地跑到房间和厕所的各个角落,逐一关掉刚才一一拧开的电钮。从酒店的整体设施和装修来看,又不像是历经百年线路陈旧的老店。那么答案只有一个,这是出于节能的考虑,您用哪个电器就开哪个,暂时不用的则电源紧闭。比起国内的酒店这当然显得麻烦。在国内,只要进房间一插卡片,所有该亮的该转的都立刻工作起来,出门时一抽磁卡,电源全部切断,既节能又方便。咱享受惯了这种高端酒店产品,再进老美的“节能房间”,东开开,西关关,还真有点儿忆苦思甜的味道。要不怎么有人说,出国就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呢!
第四怪 大片主角街上帅
到了洛杉矶,必得去趟“好莱坞”(HoUywood),否则,白来。
什么叫“好莱坞”?翻译过来就是“长青树林”的意思。如今,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来了。不提出没其间的大牌明星,也不提穿着奇特的全世界影迷游客,单是“星光大道”上扮成影片中各种角色的街头艺人,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想象中,“星光大道”肯定气派奢华,没想到实地一看,敢情所谓的“星光大道”,其实就是柯达剧院门前一条长长的花砖便道,比长安街上的便道窄巴多了,实在称不上什么“大道”。不过星光却是真的,在这条乍看不起眼的便道上,隔不远就是一个嵌在路面上的大五角星标志,每颗“星星”上都刻着一位电影明星的大名,一路走过去,成龙、梅尔吉普森、吴宇森、史泰龙……串串熟悉的名字在脚下闪现,到现在为止,已经有5000多位明星。当然有些五角星还没有名字,那是留给未来之星的。
逡巡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电影角色扮演者,和南来北往的影迷、游客互动颇多。您只要稍与小费,就可以跟提着长剑的大侠佐罗、戴着一只黑眼罩的海盗船长、站在地铁出风口按白裙子的梦露等各路豪杰合影拍照。这些街头艺人颇有艺德:造型生动,扮相严谨,表情准确,态度亲和。我在那里就见过这样一位年届六旬的“梦露”,她身材瘦削,脸上布满细碎的皱纹儿,一头卷边的短发染成银白色,再配上一条白色连衣裙,脚穿细高跟儿凉鞋,尽其所能地往梦露的经典形象上靠。一旦有人愿意出点小费与她合影,她在镜头前立刻神采飞扬起来:笑唇轻启,下颌微微上扬,右手叉腰,左臂伸直,斜刺里直指青天。在好莱坞这个充满奇幻的“梦工厂”里,传统和前卫,富贵和贫穷,文明和堕落交汇在一起,人们以艺术为依托,共同诠释着平等和自由的意义。
第五怪 店规“枪口”全冲外
美国的中餐馆不少,但这些中餐馆往往染上了美国文化。我在一家名为“悦来”的中餐馆吃饭,就有了这样的感受。
“悦来”饭馆据说一向以味道鲜香、用料讲究的肉包子和牛肉面为号召,远近闻名。地方也挺干净,店里的圆桌靠椅、墙上的赠诗题字,都营造着华人就餐的氛围。在等菜的当口,我偶然读到了一张镶在镜框里的“悦来三不”店规,着实教人开眼。“店规”如下:“一、不要催菜!菜还没上,只有一个原因——没好。何妨稍待片刻,待会儿慢慢享用你的美食。二、不劳费心。生意有好有坏,客人时多时少,可能忙过一阵,也许 还没开始!旁边倒了三家超市,我们已经干了N年!年年关店度假,每逢周一公休。快乐自扫门前雪!既用不着臭皮匠,也请不起诸葛亮!三、不请自来。每样东西都好吃,高高兴兴,下次再来!吃得不很满意,就这么一次,拜拜!财大气粗,挑三拣四,我们这儿可没人会唱:何日君再来!”
好家伙!字是方块字,话是中国话,可读过之后就会发现,这“悦来三不”里面的味道,绝对是正宗的“美国制造”。的确,催菜、多嘴、甚至挑三拣四,好多吃饭的主儿,都有这些个毛病。但在国内,店规一般是店主给自己员工定的规矩,还没有一家餐馆敢这么给客人立规矩,更甭提立得这么理直气壮、掷地有声。不过细读之下,也能看出一些弦外之音。之所以“悦来”立下“三不”,足见这类情况在当地华人社会里比较普遍,也许曾长期困扰小店的经营。中国人历来把开饭馆看作是低人一等的“勤行”买卖,在饭馆里高谈阔论、猜拳行令、指手画脚,好像谁也管不着。作为花钱享受的消费者,怎么可能接受店主的“三不”约束呢?
第六怪 五星宾馆红木盖
在美国美丽如画的海滨城市圣迭戈市,有一家气势恢宏的科罗拉多酒店。酒店是1888年建造的一座纯红木高层建筑。酒店的历史更是让美国人津津乐道:发明大王爱迪生为这家酒店装设了电灯;好莱坞明星玛丽莲·梦露曾在此拍摄喜剧;曾有12位美国总统先后下榻于此;英王继承人温莎公爵在此邂逅了美国平民辛普森夫人,从此演绎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佳话……
走进这家声名赫赫的酒店,大堂显得有些昏暗,一看东北角的电梯,怎么还是100多年前用推拉门儿像“铁笼子”似的那种?一问才知道,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商用电梯,失敬失敬,敢情电梯的“祖宗”在此!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全木质结构酒店,而且,这家完全用木榫结构建成的红木酒店,出自i00多年前的华工之手。据说,当年为了建造这家酒店,投资者专门到中国聘请了不少高超木匠。此刻,我坐在科罗拉多酒店庭院中的长椅上,沐浴着海滨特有的阳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漫上心来。
第七怪 关闸不能往回拽
根据规定,我们持有多次往返美国的护照,可以顺访一下墨西哥。我们已经到了圣迭戈市,再往南19公里,就是墨西哥的边境小城蒂华纳了。转眼到了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边境口岸,用办什么过关手续吗?根本不用。
这多少让我觉得有些奇怪。
走近关闸才发现,这里仅设了一座钢管焊成的闸门。闸门一转,我才闹明白其中的奥妙:此门只能从左向右逆时针转动,不能反方向转,也就是说,只许从美国这边儿出,不许从墨西哥那边儿进,你从美国出去了就甭想再回来。此闸设计简单,_去口绝对可靠。
这个针对墨西哥人的关闸,倒给了美国的精明鬼以可乘之机,因为美国的汽车在这里进出自由。据说,美国圣迭戈市的无铅汽油每加仑4.61美元,而在蒂华纳仅2.54美元,柴油价格差距更大,于是许多美国人蜂拥过境到墨西哥“蹭油”。有趣的是,因为蹭油的太多,过境时车列长龙,排在后面的人往往既费时又费油,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八怪 图书馆里诗词晒
此番访美,可谓是一次味道浓郁的文化教育之旅。半个来月,我先后游历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耶鲁大学、西点军校(即美国陆军军事学院)、斯坦福大学和波士顿图书馆。这“五校一馆”,个个儿名头响亮,实地一观,其规模气度,确实非一般学府可比。之所以要单说说波士顿图书馆,是因为该馆的二楼有一面专供中国人展示才华的“诗人墙”。
始建于1895年的波士顿图书馆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图书馆,有“人民的皇宫”之美誉。近年来到波士顿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华裔民众越来越多。图书馆二楼,有五个书架摆放着两万余册中文图书。书架旁有几组供读者阅读和休息的桌椅,桌椅对面的墙上写满了华人读者留下的诗行,正上方贴着一件书法横幅“诗人墙”。在去国万里之外,能找到这么一块地方,已足感亲切了。
第九怪 西点军校山水外
美国的名校,无论是哈佛、耶鲁、麻省理工,还是斯坦福大学,都与繁华喧嚣的大都市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不像中国的名牌大学,大都身居闹市。
在远离市区的美国著名高校中,躲得最远的应该算是西点军校了。西点军校曾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中国黄埔军校并称世界“四大军校”,可惜现在只有西点军校一枝独秀了。
西点军校坐落在纽约北部哈德逊河西岸的西点镇,距纽约市约80公里,占地1.6万英亩。艾森豪威尔元帅、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巴顿将军都曾是这所军校毕业的高材生,也是该校师生引为自豪的大人物。
在西点军校诞生的美军名将中,故事最多的要数“二战”名将巴顿将军。他作风严厉、作战勇猛,被誉为“血胆将军”,但在校的学习成绩却令人不敢恭维,他花了五年时间才从西点毕业,比同期学员多出一年。一次,一位记者追问其原因,巴顿俏皮地回答,他在学习期间没有找到学校的图书馆。对此,西点人以自己的幽默来回答和纪念这位1909年的毕业生——1950年,他们在校图书馆对面立了一尊头戴钢盔、身着戎装、手拿望远镜的巴顿将军塑像。这回好了!您手拿望远镜,见天儿站在图书馆对面,不会找不到了吧?
站在巴顿将军的铜像前,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所学校人才辈出呢?我在来西点军校的路上,沿途80公里看不到人烟密集的市镇;在学校门前,除了数家小饭馆之外,也找不到任何闹市的痕迹。置身山林河岳之间,心不焦气不躁,沉下心来读书,或许是学业有成的重要因素。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中国古代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著名书院,无不寄身山前林下。
古代的书院,美国的西点,都给我们的当代教育者提出了很好的办学思路:离尘嚣和浮躁远一步,就离知识和真理近一步。
第十怪 纽约垃圾像公害
纽约有着“帝王之都”的雅号,在我的想象中,纽约的城市面貌应该气派非常。可当我在日暮时分,走上拥挤而喧嚣的纽约街头,竟怀疑自己是不是进了一个“垃圾世界”。下午5点来钟,装满垃圾的黑色垃圾袋堆在马路两侧,黑压压的两溜儿,即使在百老汇和华尔街这样的著名街区也不例外,而且行色匆匆的纽约人对此毫不理会。奇怪的是,一向以批评揭短为要务的纽约时报、NBC等国际主流媒体,其总部大楼就在这些垃圾场的上面,他们怎么也能如此无声容忍呢?他们的直言不讳哪去了?他们的新闻责任哪去了?我想,可能他们一向高瞻远瞩,把眼前和脚下这点事儿给忘了。
据报道,在这个拥有800万人口的大都会里,每天产生的垃圾重达1.1万吨。上世纪30年代,很多垃圾都运到了法拉盛海湾,现在开始远走他乡,每天有550辆车组成9英里长的垃圾车队,分别驶往新泽西、宾夕法尼亚和弗吉尼亚等州。当然,这些提供倾倒场地的州是要收钱的,而且价格不菲。更为可怕的是,倘若某天大雪封路或其他什么原因无法处理市内垃圾,那么这座城市就不知脏臭到什么程度了。据说一次垃圾工人罢工,差不多四五天没有垃圾车上街,曼哈顿的路边垃圾堆积成山,臭气弥漫于街头巷尾。
这让我想起了30年前的北京城,那时候胡同里的居民把倒垃圾叫“倒土”。每天天擦黑儿,有清洁工推着铁斗车来了,手里的铃铛一晃,大伙儿就知道“倒土的”来了,纷纷端着土簸箕、破盆旧桶出来“倒土”,很少有人用塑料袋装垃圾,塑料袋还是个稀罕物。人们把垃圾折进车斗里,然后把手上的家伙在车帮上“啪啪”磕打两下,铿然作响。
说完了这美国所见的十大怪,忽然感觉自己有点儿少见多怪了。其实怪与不怪,全凭感觉。我想,见怪的感觉,绝对是个好东西,它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感,我们带着它一路走过,可以看遍千千世界,色色人生。
编辑/李小灵 lixiaoling0430@yahoo.com.cn
第一怪 大鼻子卡车跑得快
在阳光灿烂、海岸漫长的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路幅很宽,一般都是对开8个车道,但拦路虎似的高速收费站一直没有发现。
美国的公路也有专用车道,不过不是留给领导走的,也不仅仅是给公交车走的,而是给载有两人以上(含两人)的所有车辆走的。在美国,平均每对夫妇都有三辆车。美国人有钱买车,有钱烧油,可一上路,就有限制了,最里边的车道被定为多人车道,一人一车的,只能在外道堵着走。据说有个自作聪明的小伙子,弄了个假人绑在副驾驶座上,竟然溜溜儿在里道蹭了两年,后来露了馅儿,被法院判了8年监禁。
美国的大鼻子卡车是路上的一景儿,在咱们国家很少看到。车头和宽大的驾驶室都被漆得五颜六色,整个身子足有五六十米长,跟咱们的解放、东风等“大个子”一比,立分高下。虽然“大鼻子”车体型硕大,可在路上跑起来却一点儿不“肉”,这种车在眼前呼啸一过,好家伙!简直就是一座快速移动的山!
听导游说,在美国人眼里,只有长鼻子车才是真正男人开的车。我想,其实这和男不男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因为美国既有和咱一样的幅员辽阔,文有和咱不一样的地广人稀。他们的铁路不是国有的,线路也不发达,所以大部分商品运输都得靠这“大鼻子车”。这些卡车的驾驶室已远胜从前:空间宽敞,空调、音响俱全,有些还设置卧铺和折叠式写字台,让跑长途轮流开车的司机有娱乐和睡觉的地方,所以“大鼻子”广受货车司机青睐而称雄美国公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美国的大卡车司机也是网络世界的一部分,他们出门大都自备手提电脑。到了停车场,司机们就把车上的电缆,跟停车场地面上的电源插座、网络服务系统连接起来,然后躺在驾驶室的卧铺上看电视、上网、收发电子邮件。
第二怪 中餐早点卖不坏
美国人天生不是做饭的材料。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琢磨吃喝上,美国人觉得不值得。更何况,他们自诩是在吃营养吃健康,而不是吃口感吃味道。果真如此吗?抬眼看看美国满大街的胖子就知道了。所以,许多美国人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世间美味。
美国人早上通常吃什么?一份炒鸡蛋、两段烤香肠、两片烤面包、油炸土豆片、橘子汁或咖啡,齐了。正餐呢?一袋面包、一罐饮料、几根胡萝卜、两头洋葱,偶尔解馋再弄盘牛肉什么的,也齐了。
我所住的这家假日酒店的老板是位韩国人,虽非华人,好歹也知道东方人的口味。他给客人提供的中式早餐是:热米粥、榨菜炒肉末、烤香肠和煮鸡蛋。早上第一眼看到这几个名字,就觉着挺顺眼,尽管吃起来味道差些。但接下来一连四天,都是这四样。我找来伙计一问才知道,人家这份精心安排的中式早餐,是专为接待中国人准备的,饭店开业四年了,压根儿没换过!
第三怪 房间使电像近代
在酒店,我发现房间的每一处电器都有一个独立的开关,以至开关多得让人用起来觉得忒费事,好像回到了电器化生活刚开始的100年前。更糟糕的是,洗漱已毕,钻进被窝准备睡觉,才发现床边没有电器控制开关,只好光着身子,颠儿颠儿地跑到房间和厕所的各个角落,逐一关掉刚才一一拧开的电钮。从酒店的整体设施和装修来看,又不像是历经百年线路陈旧的老店。那么答案只有一个,这是出于节能的考虑,您用哪个电器就开哪个,暂时不用的则电源紧闭。比起国内的酒店这当然显得麻烦。在国内,只要进房间一插卡片,所有该亮的该转的都立刻工作起来,出门时一抽磁卡,电源全部切断,既节能又方便。咱享受惯了这种高端酒店产品,再进老美的“节能房间”,东开开,西关关,还真有点儿忆苦思甜的味道。要不怎么有人说,出国就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呢!
第四怪 大片主角街上帅
到了洛杉矶,必得去趟“好莱坞”(HoUywood),否则,白来。
什么叫“好莱坞”?翻译过来就是“长青树林”的意思。如今,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来了。不提出没其间的大牌明星,也不提穿着奇特的全世界影迷游客,单是“星光大道”上扮成影片中各种角色的街头艺人,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想象中,“星光大道”肯定气派奢华,没想到实地一看,敢情所谓的“星光大道”,其实就是柯达剧院门前一条长长的花砖便道,比长安街上的便道窄巴多了,实在称不上什么“大道”。不过星光却是真的,在这条乍看不起眼的便道上,隔不远就是一个嵌在路面上的大五角星标志,每颗“星星”上都刻着一位电影明星的大名,一路走过去,成龙、梅尔吉普森、吴宇森、史泰龙……串串熟悉的名字在脚下闪现,到现在为止,已经有5000多位明星。当然有些五角星还没有名字,那是留给未来之星的。
逡巡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电影角色扮演者,和南来北往的影迷、游客互动颇多。您只要稍与小费,就可以跟提着长剑的大侠佐罗、戴着一只黑眼罩的海盗船长、站在地铁出风口按白裙子的梦露等各路豪杰合影拍照。这些街头艺人颇有艺德:造型生动,扮相严谨,表情准确,态度亲和。我在那里就见过这样一位年届六旬的“梦露”,她身材瘦削,脸上布满细碎的皱纹儿,一头卷边的短发染成银白色,再配上一条白色连衣裙,脚穿细高跟儿凉鞋,尽其所能地往梦露的经典形象上靠。一旦有人愿意出点小费与她合影,她在镜头前立刻神采飞扬起来:笑唇轻启,下颌微微上扬,右手叉腰,左臂伸直,斜刺里直指青天。在好莱坞这个充满奇幻的“梦工厂”里,传统和前卫,富贵和贫穷,文明和堕落交汇在一起,人们以艺术为依托,共同诠释着平等和自由的意义。
第五怪 店规“枪口”全冲外
美国的中餐馆不少,但这些中餐馆往往染上了美国文化。我在一家名为“悦来”的中餐馆吃饭,就有了这样的感受。
“悦来”饭馆据说一向以味道鲜香、用料讲究的肉包子和牛肉面为号召,远近闻名。地方也挺干净,店里的圆桌靠椅、墙上的赠诗题字,都营造着华人就餐的氛围。在等菜的当口,我偶然读到了一张镶在镜框里的“悦来三不”店规,着实教人开眼。“店规”如下:“一、不要催菜!菜还没上,只有一个原因——没好。何妨稍待片刻,待会儿慢慢享用你的美食。二、不劳费心。生意有好有坏,客人时多时少,可能忙过一阵,也许 还没开始!旁边倒了三家超市,我们已经干了N年!年年关店度假,每逢周一公休。快乐自扫门前雪!既用不着臭皮匠,也请不起诸葛亮!三、不请自来。每样东西都好吃,高高兴兴,下次再来!吃得不很满意,就这么一次,拜拜!财大气粗,挑三拣四,我们这儿可没人会唱:何日君再来!”
好家伙!字是方块字,话是中国话,可读过之后就会发现,这“悦来三不”里面的味道,绝对是正宗的“美国制造”。的确,催菜、多嘴、甚至挑三拣四,好多吃饭的主儿,都有这些个毛病。但在国内,店规一般是店主给自己员工定的规矩,还没有一家餐馆敢这么给客人立规矩,更甭提立得这么理直气壮、掷地有声。不过细读之下,也能看出一些弦外之音。之所以“悦来”立下“三不”,足见这类情况在当地华人社会里比较普遍,也许曾长期困扰小店的经营。中国人历来把开饭馆看作是低人一等的“勤行”买卖,在饭馆里高谈阔论、猜拳行令、指手画脚,好像谁也管不着。作为花钱享受的消费者,怎么可能接受店主的“三不”约束呢?
第六怪 五星宾馆红木盖
在美国美丽如画的海滨城市圣迭戈市,有一家气势恢宏的科罗拉多酒店。酒店是1888年建造的一座纯红木高层建筑。酒店的历史更是让美国人津津乐道:发明大王爱迪生为这家酒店装设了电灯;好莱坞明星玛丽莲·梦露曾在此拍摄喜剧;曾有12位美国总统先后下榻于此;英王继承人温莎公爵在此邂逅了美国平民辛普森夫人,从此演绎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佳话……
走进这家声名赫赫的酒店,大堂显得有些昏暗,一看东北角的电梯,怎么还是100多年前用推拉门儿像“铁笼子”似的那种?一问才知道,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商用电梯,失敬失敬,敢情电梯的“祖宗”在此!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全木质结构酒店,而且,这家完全用木榫结构建成的红木酒店,出自i00多年前的华工之手。据说,当年为了建造这家酒店,投资者专门到中国聘请了不少高超木匠。此刻,我坐在科罗拉多酒店庭院中的长椅上,沐浴着海滨特有的阳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漫上心来。
第七怪 关闸不能往回拽
根据规定,我们持有多次往返美国的护照,可以顺访一下墨西哥。我们已经到了圣迭戈市,再往南19公里,就是墨西哥的边境小城蒂华纳了。转眼到了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边境口岸,用办什么过关手续吗?根本不用。
这多少让我觉得有些奇怪。
走近关闸才发现,这里仅设了一座钢管焊成的闸门。闸门一转,我才闹明白其中的奥妙:此门只能从左向右逆时针转动,不能反方向转,也就是说,只许从美国这边儿出,不许从墨西哥那边儿进,你从美国出去了就甭想再回来。此闸设计简单,_去口绝对可靠。
这个针对墨西哥人的关闸,倒给了美国的精明鬼以可乘之机,因为美国的汽车在这里进出自由。据说,美国圣迭戈市的无铅汽油每加仑4.61美元,而在蒂华纳仅2.54美元,柴油价格差距更大,于是许多美国人蜂拥过境到墨西哥“蹭油”。有趣的是,因为蹭油的太多,过境时车列长龙,排在后面的人往往既费时又费油,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八怪 图书馆里诗词晒
此番访美,可谓是一次味道浓郁的文化教育之旅。半个来月,我先后游历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耶鲁大学、西点军校(即美国陆军军事学院)、斯坦福大学和波士顿图书馆。这“五校一馆”,个个儿名头响亮,实地一观,其规模气度,确实非一般学府可比。之所以要单说说波士顿图书馆,是因为该馆的二楼有一面专供中国人展示才华的“诗人墙”。
始建于1895年的波士顿图书馆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图书馆,有“人民的皇宫”之美誉。近年来到波士顿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华裔民众越来越多。图书馆二楼,有五个书架摆放着两万余册中文图书。书架旁有几组供读者阅读和休息的桌椅,桌椅对面的墙上写满了华人读者留下的诗行,正上方贴着一件书法横幅“诗人墙”。在去国万里之外,能找到这么一块地方,已足感亲切了。
第九怪 西点军校山水外
美国的名校,无论是哈佛、耶鲁、麻省理工,还是斯坦福大学,都与繁华喧嚣的大都市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不像中国的名牌大学,大都身居闹市。
在远离市区的美国著名高校中,躲得最远的应该算是西点军校了。西点军校曾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中国黄埔军校并称世界“四大军校”,可惜现在只有西点军校一枝独秀了。
西点军校坐落在纽约北部哈德逊河西岸的西点镇,距纽约市约80公里,占地1.6万英亩。艾森豪威尔元帅、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巴顿将军都曾是这所军校毕业的高材生,也是该校师生引为自豪的大人物。
在西点军校诞生的美军名将中,故事最多的要数“二战”名将巴顿将军。他作风严厉、作战勇猛,被誉为“血胆将军”,但在校的学习成绩却令人不敢恭维,他花了五年时间才从西点毕业,比同期学员多出一年。一次,一位记者追问其原因,巴顿俏皮地回答,他在学习期间没有找到学校的图书馆。对此,西点人以自己的幽默来回答和纪念这位1909年的毕业生——1950年,他们在校图书馆对面立了一尊头戴钢盔、身着戎装、手拿望远镜的巴顿将军塑像。这回好了!您手拿望远镜,见天儿站在图书馆对面,不会找不到了吧?
站在巴顿将军的铜像前,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所学校人才辈出呢?我在来西点军校的路上,沿途80公里看不到人烟密集的市镇;在学校门前,除了数家小饭馆之外,也找不到任何闹市的痕迹。置身山林河岳之间,心不焦气不躁,沉下心来读书,或许是学业有成的重要因素。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中国古代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著名书院,无不寄身山前林下。
古代的书院,美国的西点,都给我们的当代教育者提出了很好的办学思路:离尘嚣和浮躁远一步,就离知识和真理近一步。
第十怪 纽约垃圾像公害
纽约有着“帝王之都”的雅号,在我的想象中,纽约的城市面貌应该气派非常。可当我在日暮时分,走上拥挤而喧嚣的纽约街头,竟怀疑自己是不是进了一个“垃圾世界”。下午5点来钟,装满垃圾的黑色垃圾袋堆在马路两侧,黑压压的两溜儿,即使在百老汇和华尔街这样的著名街区也不例外,而且行色匆匆的纽约人对此毫不理会。奇怪的是,一向以批评揭短为要务的纽约时报、NBC等国际主流媒体,其总部大楼就在这些垃圾场的上面,他们怎么也能如此无声容忍呢?他们的直言不讳哪去了?他们的新闻责任哪去了?我想,可能他们一向高瞻远瞩,把眼前和脚下这点事儿给忘了。
据报道,在这个拥有800万人口的大都会里,每天产生的垃圾重达1.1万吨。上世纪30年代,很多垃圾都运到了法拉盛海湾,现在开始远走他乡,每天有550辆车组成9英里长的垃圾车队,分别驶往新泽西、宾夕法尼亚和弗吉尼亚等州。当然,这些提供倾倒场地的州是要收钱的,而且价格不菲。更为可怕的是,倘若某天大雪封路或其他什么原因无法处理市内垃圾,那么这座城市就不知脏臭到什么程度了。据说一次垃圾工人罢工,差不多四五天没有垃圾车上街,曼哈顿的路边垃圾堆积成山,臭气弥漫于街头巷尾。
这让我想起了30年前的北京城,那时候胡同里的居民把倒垃圾叫“倒土”。每天天擦黑儿,有清洁工推着铁斗车来了,手里的铃铛一晃,大伙儿就知道“倒土的”来了,纷纷端着土簸箕、破盆旧桶出来“倒土”,很少有人用塑料袋装垃圾,塑料袋还是个稀罕物。人们把垃圾折进车斗里,然后把手上的家伙在车帮上“啪啪”磕打两下,铿然作响。
说完了这美国所见的十大怪,忽然感觉自己有点儿少见多怪了。其实怪与不怪,全凭感觉。我想,见怪的感觉,绝对是个好东西,它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感,我们带着它一路走过,可以看遍千千世界,色色人生。
编辑/李小灵 lixiaoling0430@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