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抗、叛逆常常与青少年联系在一起。德育教师帮助学生度过叛逆心理期,逐步化解学生与父母的对抗,并成功地将其逆反的冲动力量转化为成长的正面力量。且以此为契机,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继而挖掘其正面的积极意义,从而为做好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开出一剂良方。
【关 键 词】 青少年;逆反心理;心理辅导策略
小燕是学习成绩较好。高一下半学期,上政治课时我发现,小燕喜欢做小动作及讲话,于是我在课堂上批评了她。不料她不但没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对,反而满脸写着不服气,赌气不听课。之后每次上课,她都故意捣乱,鼓动周围同学讲话、传纸条,扰乱课堂秩序。每当我在课堂上试图教育她时,其敌对情绪和言辞都表现得很强烈(如自言自语、向别处看、站立不端正等)。甚至在一次复习考试时,公然表示这种考试毫无意义,拒绝答题。这时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案例分析】 对抗的由来
由于小燕写得一手好字,且学习成绩较好,在学校总是掌声多过批评;在家里,只要学习不出问题, 在其他方面家第对她很是宠爱,甚至是放任。因此造成她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批评,虚荣心极强的个性。
但另一方面,父母在学习上对她的苛刻要求和用以体罚的方式, 不仅使她对父母有不满情绪,更使小燕处处都争强好胜的个性受到严重打击,那强烈的自尊需要得不到实现。
在这种矛盾上生活,小燕的人格发展不健全,产生了情绪障碍: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自尊心受到伤害时,挫折忍受能力低,且往往抗拒权威,把它当作是英雄主义的表现,并以之作为肯定自我的方式。
此外,小燕对待学习也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政治课,在她眼中可有可无的课,其父母也不会关注这门课的成绩,所以上课没压力,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正好可以与同学联络感情——聊天。而她没想到老师会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对其严厉批评,这使她感到没面子,无形中触痛了她的自尊,于是她把所有的不满转化成了对老师的不满,对政治课产生了逆反心理。并继而以公然与老师作对为肯定自己的方式,以此挽回在同学中的尊严。
【处理方式】 冷处理
我开始注意对小燕近期上课违纪现象的处理方式,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在最初阶段,我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告诫周围同学上课时不要搭理她,同时我也减少对她的特别关注),这样可以使她觉得老师并非故意在找她的碴儿,与她过意不去,从而使她的敌对情绪不再加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老师的防御性、抵触性减小。
【综合处理】 你来上这节课
三周后,我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在课后主动找到她。此时,她的态度不再像以前那样具有攻击性。于是我运用“角色互换法”让小燕体验一下做老师的辛苦。我问小燕:“有一个机会,让你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教政治课,你愿意接受这次挑战吗?”好强的小燕一口允诺了下来。于是我选择了一堂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让小燕自己寻找实际素材备课。在整个准备和授课过程中,小燕表现得很积极,非常积极地做着每个环节。上完课后,我当堂赞扬了她的表现,指出她的板书非常工整,条理清晰,事例运用得当。当我看到她欣喜的目光时,便觉得这么做没错。课后,我又单独找她聊天,让她谈谈这次上课的感受。小燕表示通过这次实践,她体会到了上好一堂课,必须在课前做许多工作,同时,一堂课40分钟的讲课,对体力的消耗也很大,所以上课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这使她体会到做老师的辛苦。在她能正确认识到老师辛勤耕耘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她:“这次你为上课花了那么多精力,如果得不到同学们的回应、配合,你的感觉是什么?”听到这个问题,她把头低了下去,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抬起了头,慎重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以后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可以说这次谈话很成功,之后上政治课,她都不再开小差做其他事了。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之后的辅导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我有意识地每堂课都请她回答问题,让她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适时地给予表扬,通过一定时间的强化工作,她渐渐发现了政治课的乐趣所在,由原先强迫自己听课转变为自己喜欢上课了。
【后续措施】 家庭心理辅导
外因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引导小燕正常对待父母的教育;同时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指导其家长改变教育方法,小燕常会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挨父亲的打,这使其父女关系颇为紧张。对此,我一方面用同感技术对她的心情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她站在父亲的角度来认识父母对她的关心,理解父母的期望,从而消除父女的情绪对立。
向家长分析修改缺陷与家庭教育方法的关系:家长不能因望女成凤心切而给孩子太重的心理压力,应对她有恰当的期望值;要多关心孩子,不纵容、不打骂,在学习及生活上都应采取既严格又协商的方法。
经过一学期的辅导,小燕已经完全改变了原先上课爱说话的坏习惯,消除了对老师的逆反心理,能认真地听课,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主动回答。同时在课堂上,对其他同学的不好表现也能及时指出并进行劝阻。另外,她也开始尝试接受别人中肯的批评和建议。
这是一个典型的青少年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作为德育教师的我没有急于正面应对,而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缓和小燕的敌对情绪,然后运用“角色转换法”,让学生穿着老师的“鞋”来走路,让他们体验做老师的辛苦,从而使他们能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珍惜、尊重老师的工作成果。角色互换的时机选择得很好。
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目的是减少小燕逆反心理的诱发因素。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其内心一种冲动的力量,可以通过辅导指导这股力量转化成积极的力量。小燕从抗拒政治课老师到逐渐喜欢上政治课、喜欢上政治老师,这种变化正体现了力量的转化。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多接近,用平等、真诚和鼓励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案例反思】 辅导建议
1. 慎用禁令。耐心说服要优于硬性禁止。当出现和父母认为应当使青少年避免某些有害的事物和现象时,如果耐心地说服他们,与他们进行平等的讨论,使之明白这些事物和现象的害处,就有可能使青少年自觉地加以避免。
2. 教师的榜样示范。有时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对老师缺乏信任,因此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自己所提倡的观点。只有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在老师良好人格和模范行为的感召下,学习、理解和执行学校的教育要求。
3. 批评要维护学生自尊。许多学生逆反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情境的不适当。为了减轻这种负面效应,如果学生的问题不是极端严重的话,批评性的教育如果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话,产生情境性逆反行为的可能性最小,效果也可能会最好。
4. 平等地与学生沟通。教师对待学生态度要平等、谦虚。过分自负、骄傲自满,只会引起学生的鄙视和反感,同时要理解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父母等应当站在青少年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考虑和尊重他们的意思。
5. 客观评价学生。学生的逆反行为,往往是教师不恰当的评价引起的。教师应对学生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评价不要情绪化,要注意评价前后的一致性。
6. 宽容对待学生。对待学生的逆反行为,教师要持宽容的态度,要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红菊. 调整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手段[J]. 班主任之友,2006(8).
[2] 胡中月. 中学生心理[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3] 冯敏.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J]. 吉林教育,2013(36).
【关 键 词】 青少年;逆反心理;心理辅导策略
小燕是学习成绩较好。高一下半学期,上政治课时我发现,小燕喜欢做小动作及讲话,于是我在课堂上批评了她。不料她不但没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对,反而满脸写着不服气,赌气不听课。之后每次上课,她都故意捣乱,鼓动周围同学讲话、传纸条,扰乱课堂秩序。每当我在课堂上试图教育她时,其敌对情绪和言辞都表现得很强烈(如自言自语、向别处看、站立不端正等)。甚至在一次复习考试时,公然表示这种考试毫无意义,拒绝答题。这时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案例分析】 对抗的由来
由于小燕写得一手好字,且学习成绩较好,在学校总是掌声多过批评;在家里,只要学习不出问题, 在其他方面家第对她很是宠爱,甚至是放任。因此造成她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批评,虚荣心极强的个性。
但另一方面,父母在学习上对她的苛刻要求和用以体罚的方式, 不仅使她对父母有不满情绪,更使小燕处处都争强好胜的个性受到严重打击,那强烈的自尊需要得不到实现。
在这种矛盾上生活,小燕的人格发展不健全,产生了情绪障碍: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自尊心受到伤害时,挫折忍受能力低,且往往抗拒权威,把它当作是英雄主义的表现,并以之作为肯定自我的方式。
此外,小燕对待学习也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政治课,在她眼中可有可无的课,其父母也不会关注这门课的成绩,所以上课没压力,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正好可以与同学联络感情——聊天。而她没想到老师会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对其严厉批评,这使她感到没面子,无形中触痛了她的自尊,于是她把所有的不满转化成了对老师的不满,对政治课产生了逆反心理。并继而以公然与老师作对为肯定自己的方式,以此挽回在同学中的尊严。
【处理方式】 冷处理
我开始注意对小燕近期上课违纪现象的处理方式,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在最初阶段,我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告诫周围同学上课时不要搭理她,同时我也减少对她的特别关注),这样可以使她觉得老师并非故意在找她的碴儿,与她过意不去,从而使她的敌对情绪不再加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老师的防御性、抵触性减小。
【综合处理】 你来上这节课
三周后,我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在课后主动找到她。此时,她的态度不再像以前那样具有攻击性。于是我运用“角色互换法”让小燕体验一下做老师的辛苦。我问小燕:“有一个机会,让你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教政治课,你愿意接受这次挑战吗?”好强的小燕一口允诺了下来。于是我选择了一堂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让小燕自己寻找实际素材备课。在整个准备和授课过程中,小燕表现得很积极,非常积极地做着每个环节。上完课后,我当堂赞扬了她的表现,指出她的板书非常工整,条理清晰,事例运用得当。当我看到她欣喜的目光时,便觉得这么做没错。课后,我又单独找她聊天,让她谈谈这次上课的感受。小燕表示通过这次实践,她体会到了上好一堂课,必须在课前做许多工作,同时,一堂课40分钟的讲课,对体力的消耗也很大,所以上课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这使她体会到做老师的辛苦。在她能正确认识到老师辛勤耕耘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她:“这次你为上课花了那么多精力,如果得不到同学们的回应、配合,你的感觉是什么?”听到这个问题,她把头低了下去,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抬起了头,慎重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以后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可以说这次谈话很成功,之后上政治课,她都不再开小差做其他事了。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之后的辅导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我有意识地每堂课都请她回答问题,让她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适时地给予表扬,通过一定时间的强化工作,她渐渐发现了政治课的乐趣所在,由原先强迫自己听课转变为自己喜欢上课了。
【后续措施】 家庭心理辅导
外因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引导小燕正常对待父母的教育;同时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指导其家长改变教育方法,小燕常会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挨父亲的打,这使其父女关系颇为紧张。对此,我一方面用同感技术对她的心情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她站在父亲的角度来认识父母对她的关心,理解父母的期望,从而消除父女的情绪对立。
向家长分析修改缺陷与家庭教育方法的关系:家长不能因望女成凤心切而给孩子太重的心理压力,应对她有恰当的期望值;要多关心孩子,不纵容、不打骂,在学习及生活上都应采取既严格又协商的方法。
经过一学期的辅导,小燕已经完全改变了原先上课爱说话的坏习惯,消除了对老师的逆反心理,能认真地听课,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主动回答。同时在课堂上,对其他同学的不好表现也能及时指出并进行劝阻。另外,她也开始尝试接受别人中肯的批评和建议。
这是一个典型的青少年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作为德育教师的我没有急于正面应对,而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缓和小燕的敌对情绪,然后运用“角色转换法”,让学生穿着老师的“鞋”来走路,让他们体验做老师的辛苦,从而使他们能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珍惜、尊重老师的工作成果。角色互换的时机选择得很好。
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目的是减少小燕逆反心理的诱发因素。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其内心一种冲动的力量,可以通过辅导指导这股力量转化成积极的力量。小燕从抗拒政治课老师到逐渐喜欢上政治课、喜欢上政治老师,这种变化正体现了力量的转化。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多接近,用平等、真诚和鼓励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案例反思】 辅导建议
1. 慎用禁令。耐心说服要优于硬性禁止。当出现和父母认为应当使青少年避免某些有害的事物和现象时,如果耐心地说服他们,与他们进行平等的讨论,使之明白这些事物和现象的害处,就有可能使青少年自觉地加以避免。
2. 教师的榜样示范。有时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对老师缺乏信任,因此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自己所提倡的观点。只有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在老师良好人格和模范行为的感召下,学习、理解和执行学校的教育要求。
3. 批评要维护学生自尊。许多学生逆反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情境的不适当。为了减轻这种负面效应,如果学生的问题不是极端严重的话,批评性的教育如果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话,产生情境性逆反行为的可能性最小,效果也可能会最好。
4. 平等地与学生沟通。教师对待学生态度要平等、谦虚。过分自负、骄傲自满,只会引起学生的鄙视和反感,同时要理解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父母等应当站在青少年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考虑和尊重他们的意思。
5. 客观评价学生。学生的逆反行为,往往是教师不恰当的评价引起的。教师应对学生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评价不要情绪化,要注意评价前后的一致性。
6. 宽容对待学生。对待学生的逆反行为,教师要持宽容的态度,要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红菊. 调整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手段[J]. 班主任之友,2006(8).
[2] 胡中月. 中学生心理[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3] 冯敏.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J]. 吉林教育,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