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中学生逆反心理 寻找正面积极力量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kk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抗、叛逆常常与青少年联系在一起。德育教师帮助学生度过叛逆心理期,逐步化解学生与父母的对抗,并成功地将其逆反的冲动力量转化为成长的正面力量。且以此为契机,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继而挖掘其正面的积极意义,从而为做好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开出一剂良方。
  【关 键 词】 青少年;逆反心理;心理辅导策略
  小燕是学习成绩较好。高一下半学期,上政治课时我发现,小燕喜欢做小动作及讲话,于是我在课堂上批评了她。不料她不但没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对,反而满脸写着不服气,赌气不听课。之后每次上课,她都故意捣乱,鼓动周围同学讲话、传纸条,扰乱课堂秩序。每当我在课堂上试图教育她时,其敌对情绪和言辞都表现得很强烈(如自言自语、向别处看、站立不端正等)。甚至在一次复习考试时,公然表示这种考试毫无意义,拒绝答题。这时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案例分析】 对抗的由来
  由于小燕写得一手好字,且学习成绩较好,在学校总是掌声多过批评;在家里,只要学习不出问题, 在其他方面家第对她很是宠爱,甚至是放任。因此造成她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批评,虚荣心极强的个性。
  但另一方面,父母在学习上对她的苛刻要求和用以体罚的方式, 不仅使她对父母有不满情绪,更使小燕处处都争强好胜的个性受到严重打击,那强烈的自尊需要得不到实现。
  在这种矛盾上生活,小燕的人格发展不健全,产生了情绪障碍: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自尊心受到伤害时,挫折忍受能力低,且往往抗拒权威,把它当作是英雄主义的表现,并以之作为肯定自我的方式。
  此外,小燕对待学习也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政治课,在她眼中可有可无的课,其父母也不会关注这门课的成绩,所以上课没压力,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正好可以与同学联络感情——聊天。而她没想到老师会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对其严厉批评,这使她感到没面子,无形中触痛了她的自尊,于是她把所有的不满转化成了对老师的不满,对政治课产生了逆反心理。并继而以公然与老师作对为肯定自己的方式,以此挽回在同学中的尊严。
  【处理方式】 冷处理
  我开始注意对小燕近期上课违纪现象的处理方式,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在最初阶段,我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告诫周围同学上课时不要搭理她,同时我也减少对她的特别关注),这样可以使她觉得老师并非故意在找她的碴儿,与她过意不去,从而使她的敌对情绪不再加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老师的防御性、抵触性减小。
  【综合处理】 你来上这节课
  三周后,我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在课后主动找到她。此时,她的态度不再像以前那样具有攻击性。于是我运用“角色互换法”让小燕体验一下做老师的辛苦。我问小燕:“有一个机会,让你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教政治课,你愿意接受这次挑战吗?”好强的小燕一口允诺了下来。于是我选择了一堂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让小燕自己寻找实际素材备课。在整个准备和授课过程中,小燕表现得很积极,非常积极地做着每个环节。上完课后,我当堂赞扬了她的表现,指出她的板书非常工整,条理清晰,事例运用得当。当我看到她欣喜的目光时,便觉得这么做没错。课后,我又单独找她聊天,让她谈谈这次上课的感受。小燕表示通过这次实践,她体会到了上好一堂课,必须在课前做许多工作,同时,一堂课40分钟的讲课,对体力的消耗也很大,所以上课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这使她体会到做老师的辛苦。在她能正确认识到老师辛勤耕耘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她:“这次你为上课花了那么多精力,如果得不到同学们的回应、配合,你的感觉是什么?”听到这个问题,她把头低了下去,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抬起了头,慎重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以后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可以说这次谈话很成功,之后上政治课,她都不再开小差做其他事了。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之后的辅导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我有意识地每堂课都请她回答问题,让她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适时地给予表扬,通过一定时间的强化工作,她渐渐发现了政治课的乐趣所在,由原先强迫自己听课转变为自己喜欢上课了。
  【后续措施】 家庭心理辅导
  外因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引导小燕正常对待父母的教育;同时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指导其家长改变教育方法,小燕常会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挨父亲的打,这使其父女关系颇为紧张。对此,我一方面用同感技术对她的心情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她站在父亲的角度来认识父母对她的关心,理解父母的期望,从而消除父女的情绪对立。
  向家长分析修改缺陷与家庭教育方法的关系:家长不能因望女成凤心切而给孩子太重的心理压力,应对她有恰当的期望值;要多关心孩子,不纵容、不打骂,在学习及生活上都应采取既严格又协商的方法。
  经过一学期的辅导,小燕已经完全改变了原先上课爱说话的坏习惯,消除了对老师的逆反心理,能认真地听课,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主动回答。同时在课堂上,对其他同学的不好表现也能及时指出并进行劝阻。另外,她也开始尝试接受别人中肯的批评和建议。
  这是一个典型的青少年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作为德育教师的我没有急于正面应对,而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缓和小燕的敌对情绪,然后运用“角色转换法”,让学生穿着老师的“鞋”来走路,让他们体验做老师的辛苦,从而使他们能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珍惜、尊重老师的工作成果。角色互换的时机选择得很好。
  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目的是减少小燕逆反心理的诱发因素。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其内心一种冲动的力量,可以通过辅导指导这股力量转化成积极的力量。小燕从抗拒政治课老师到逐渐喜欢上政治课、喜欢上政治老师,这种变化正体现了力量的转化。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多接近,用平等、真诚和鼓励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案例反思】 辅导建议
  1. 慎用禁令。耐心说服要优于硬性禁止。当出现和父母认为应当使青少年避免某些有害的事物和现象时,如果耐心地说服他们,与他们进行平等的讨论,使之明白这些事物和现象的害处,就有可能使青少年自觉地加以避免。
  2. 教师的榜样示范。有时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对老师缺乏信任,因此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自己所提倡的观点。只有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在老师良好人格和模范行为的感召下,学习、理解和执行学校的教育要求。
  3. 批评要维护学生自尊。许多学生逆反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情境的不适当。为了减轻这种负面效应,如果学生的问题不是极端严重的话,批评性的教育如果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话,产生情境性逆反行为的可能性最小,效果也可能会最好。
  4. 平等地与学生沟通。教师对待学生态度要平等、谦虚。过分自负、骄傲自满,只会引起学生的鄙视和反感,同时要理解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父母等应当站在青少年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考虑和尊重他们的意思。
  5. 客观评价学生。学生的逆反行为,往往是教师不恰当的评价引起的。教师应对学生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评价不要情绪化,要注意评价前后的一致性。
  6. 宽容对待学生。对待学生的逆反行为,教师要持宽容的态度,要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红菊. 调整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手段[J]. 班主任之友,2006(8).
  [2] 胡中月. 中学生心理[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3] 冯敏.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J]. 吉林教育,2013(36).
其他文献
该项设计研究是在总结国内外各种集材捆木索的基础上,经过对国内插接式钩环捆木索及前苏联楔接钩环式集材捆木索,欧美卡头滑套式集材捆木索三种典型林用集材捆木索的调查研究及
目的分析首诊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16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眼科病房收治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诊症状的动眼神经麻痹老年患者56
由我公司设计研发的电杆警示防护墩操作简单、功能齐全、美观,能有效避免"路中杆"的安全隐患。同时采用防"小广告"粘贴凸点、防盗螺栓等部件设置,确保防护墩效果。
次生林冠下营造红松,应选择下阴坡、半阴坡的中下腹下缓坡、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段,实行顶浆造林。栽植密度:郁闭度在0.4-0.6时,2000-3300株/hm^2,郁闭度0.3以下时,3300-4400株/hm^2;0.6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p65(NF-κB/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对中枢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20
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采用苗木浸根、覆盖地膜等综合技术措施,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5%~30%,提高了经济效益.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性味辛温,内含挥发油,如保管不当则易成为干姜,作用相应也改变,生姜用于发散风寒,发汗解表;干姜用于温中止呕、回阳救逆。临床医生开处方用生姜,一
期刊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扎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环状混合痔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采用改良外剥内扎皮桥整形术和传统的混合痔外剥
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创设情境导语,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捕捉学生课堂顿悟,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这正是我们每个教育工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影视片段等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更形象地再现《品德与社会》,再现学生的生活,更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使其成为信息的来源,交流的平台,对话的工具。多媒体技术走进我们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的课堂,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活了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