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提出教育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不是天生的,从根本上说,还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靠的是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趋向的教育实践,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思想品德课任务重大,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分析的能力,能够将思想升华,提高思想觉悟。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激学、以德诱学,促使学生爱学、学会、用好思想品德课的知识。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
一、探索最优的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让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忽略学生的探究和创新,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道德与法律》时,我设计了一个辩论赛,把全班分成正反两方,让他们展开辩论,双方队员“绞尽脑汁”,各抒己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要通过大量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此,学生的快速思维达到了高潮,好象开启的闸门,一泻千里。经过这种激烈的思维碰撞,着实让学生过了一番思维“瘾”。我也不禁为学生有如此敏锐的思维能力而感叹。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因此教学中要设计一些让学生运用知识,必须展开想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创新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新课改中,突出的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以,思想品德课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二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新课改以后,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时机,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潜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班队会活动相结合。与班级活动和少先队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课外的延伸,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和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又一有效途径。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鼓励中学
评价制度和方法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教育因素,它可能抑制,也可能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有效的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而不是学生发展水平的裁判者。目前普遍存在的过于刻板、划一、单向度的,主要是以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状况为评价标准的学校评价制度,严重地束缚、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人批评这种评价制度的导向是“扼长补短”,无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既体现全面发展要求,同时又体现个性发展要求的评价制度。评价的全面性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不可偏废。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有助于形成学生完整的智能结构,这是学生创造性生成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条件均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也正是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的基础,因此,有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又应该是多样化的,根据每一个被评价者的个性特点,评价他们的优势和长处,从多侧面,多角度给学生提供进一步完善自我的指导,这样评价才不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而成为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这将有助于树立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这是形成他们乐观、进取、创造的生活态度的基础。
21世纪竞争的中心将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新能力的新人。而新教材的使用为我们广大政治教师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只要我们转变观念,认真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就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应21世纪经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不是天生的,从根本上说,还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靠的是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趋向的教育实践,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思想品德课任务重大,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分析的能力,能够将思想升华,提高思想觉悟。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激学、以德诱学,促使学生爱学、学会、用好思想品德课的知识。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
一、探索最优的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让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忽略学生的探究和创新,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道德与法律》时,我设计了一个辩论赛,把全班分成正反两方,让他们展开辩论,双方队员“绞尽脑汁”,各抒己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要通过大量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此,学生的快速思维达到了高潮,好象开启的闸门,一泻千里。经过这种激烈的思维碰撞,着实让学生过了一番思维“瘾”。我也不禁为学生有如此敏锐的思维能力而感叹。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因此教学中要设计一些让学生运用知识,必须展开想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创新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新课改中,突出的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以,思想品德课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二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新课改以后,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时机,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潜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班队会活动相结合。与班级活动和少先队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课外的延伸,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和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又一有效途径。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鼓励中学
评价制度和方法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教育因素,它可能抑制,也可能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有效的评价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而不是学生发展水平的裁判者。目前普遍存在的过于刻板、划一、单向度的,主要是以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状况为评价标准的学校评价制度,严重地束缚、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人批评这种评价制度的导向是“扼长补短”,无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既体现全面发展要求,同时又体现个性发展要求的评价制度。评价的全面性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不可偏废。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有助于形成学生完整的智能结构,这是学生创造性生成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条件均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也正是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的基础,因此,有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又应该是多样化的,根据每一个被评价者的个性特点,评价他们的优势和长处,从多侧面,多角度给学生提供进一步完善自我的指导,这样评价才不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而成为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这将有助于树立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这是形成他们乐观、进取、创造的生活态度的基础。
21世纪竞争的中心将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新能力的新人。而新教材的使用为我们广大政治教师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只要我们转变观念,认真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就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应21世纪经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