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面对一年级就有古诗,古诗文增幅高达80%的教学现状,如何让孩子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中华文化方能生生不息,才能更有底气,才能增加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以适应系统而全面的语言文化知识的梳理、整合、教授,让语文教育回归“中国化”的正途。
我在总结小学语文教学“读、讲、背、默、用”,在这“五字诀”的基础上,课堂教学结合古诗词文的朗读教学,适当引进一点“吟诵”教学特点。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吟诵究竟是怎么回事?古人的吟诵与今天的普通话朗读有什么区别?
《汉语大词典》解释“吟诵”说:“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笼统的解释,“吟”与“诵”虽有相同之处,如果细究起来,两者其实也还是有差异的。“吟”字古义为歌,也就是歌唱。所以古人有时将吟诗吟文称作“吟唱”,称作“歌”或“歌咏”。对“诵”的解释,历来意见不一。一种意见认为将“诵”解释为歌唱或吟咏,也有将诗歌称作诵诗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诵”与“歌”是有区别的。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引毛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又《国语·晋语》:“舆人诵之”。三国吴韦昭注曰:这就明确指出,诵是诵,歌是歌,两者不是一回事。
吟诵是传统的读诗读词读文的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吟唱活动自然要数诗歌吟唱。公所认为,诗歌源于劳动,早在人类未有文字之前就诞生了。
周代,诗歌吟诵是当时的大学(即太学)以及小学里都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周礼·春官宗伯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这是官办的贵族子弟学校教学诗歌吟诵的情况。到了春秋时代,孔子第一个起来私人办学。这位精通音乐和文学的大教育家非常重视将吟诵《诗经》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平时花很多的时间教授弟子们“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在他的弟子中间,子游和子路很能弦歌《诗经》,曾子和原宪吟唱《诗经》很出色,这是文献资料中记载的。不仅如此,据《太平御览》引《庄子》逸篇中的文字记载:“孔子读《春秋》,老聃踞灶觚而听。”
能使老聃津津有味地听读,可以想见孔子朗诵《春秋》的水平一定很高。孔子堪称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诗文吟诵专家。
降至现代,对吟诵有着最直观、最生动、也最精彩记述的,要数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场景:“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后來,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鲁迅也说镜吾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以上读书的情景,不会像现在我们用普通话朗读的吧,而应该是用传统的“吟诵”方法来吟唱的。
后来叶圣陶和朱自清两先生联手合著《精读指导举隅》一书,于194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叶先生在此书“前言”中又一次强调吟诵的重要。
“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为了使学生能理智地了解古诗词文,而且能做到深切地体会,内容与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那种可贵的境界,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用吟诵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文的兴趣、阅读、理解和记忆。
知道过去、了解现在、正视将来,任何成熟的教育体系,都需要努力引导受教育者,让其融入自身的文化,找寻自己的文化时间轴。这不仅是从教学意义上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文化谱系观,更是让一个人真正地认识并热爱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开端。
近体诗的吟诵方法大致有两点,一是节奏点上的字音通常须作适当停顿,二十节奏点上的平生字音通常须适当拖长。也就是我们口中经常说的“抑扬顿挫”。
古文的吟诵同样牵涉到节奏单位的划分,与诗的吟诵和词的吟诵一样,有关节奏点上字音的时值也要处理好。古文吟诵时的音高和旋律处理与节奏点上字音的时值处理有一点是相同的:如果碰到严格讲究平仄的文章,则可按近体诗和词的吟诵办法处理。但多数古文句子长短不一,下字不讲究平仄的相对与相同,因此,吟诵时其音高和旋律就不能依近体诗和词吟诵时的“平高仄低”和“平低仄高”的规律来处理,而是因腔调、因作品、因人而异,表现出较多的随意性和不规则性,这一点与古体诗的吟诵有近似之处。虽然如此,不同腔调、不同作品、不同人吟诵古文时在对音高和旋律处理上毕竟异中还有同。
吟诵作为一门有声语言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初学吟诵的人来说,掌握一些从古人和今人吟诵实践中总结处来的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些理论知识不仅指导我们如何吟诵古诗词文,而且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吟诵的道理。但是,掌握这些理论知识仅是学习吟诵的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是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吟诵实践之中。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吟诵艺术,才算真正学会了吟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古诗词文,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45分钟的效率。
我在总结小学语文教学“读、讲、背、默、用”,在这“五字诀”的基础上,课堂教学结合古诗词文的朗读教学,适当引进一点“吟诵”教学特点。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吟诵究竟是怎么回事?古人的吟诵与今天的普通话朗读有什么区别?
《汉语大词典》解释“吟诵”说:“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笼统的解释,“吟”与“诵”虽有相同之处,如果细究起来,两者其实也还是有差异的。“吟”字古义为歌,也就是歌唱。所以古人有时将吟诗吟文称作“吟唱”,称作“歌”或“歌咏”。对“诵”的解释,历来意见不一。一种意见认为将“诵”解释为歌唱或吟咏,也有将诗歌称作诵诗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诵”与“歌”是有区别的。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引毛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又《国语·晋语》:“舆人诵之”。三国吴韦昭注曰:这就明确指出,诵是诵,歌是歌,两者不是一回事。
吟诵是传统的读诗读词读文的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吟唱活动自然要数诗歌吟唱。公所认为,诗歌源于劳动,早在人类未有文字之前就诞生了。
周代,诗歌吟诵是当时的大学(即太学)以及小学里都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周礼·春官宗伯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这是官办的贵族子弟学校教学诗歌吟诵的情况。到了春秋时代,孔子第一个起来私人办学。这位精通音乐和文学的大教育家非常重视将吟诵《诗经》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平时花很多的时间教授弟子们“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在他的弟子中间,子游和子路很能弦歌《诗经》,曾子和原宪吟唱《诗经》很出色,这是文献资料中记载的。不仅如此,据《太平御览》引《庄子》逸篇中的文字记载:“孔子读《春秋》,老聃踞灶觚而听。”
能使老聃津津有味地听读,可以想见孔子朗诵《春秋》的水平一定很高。孔子堪称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诗文吟诵专家。
降至现代,对吟诵有着最直观、最生动、也最精彩记述的,要数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场景:“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后來,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鲁迅也说镜吾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以上读书的情景,不会像现在我们用普通话朗读的吧,而应该是用传统的“吟诵”方法来吟唱的。
后来叶圣陶和朱自清两先生联手合著《精读指导举隅》一书,于194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叶先生在此书“前言”中又一次强调吟诵的重要。
“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为了使学生能理智地了解古诗词文,而且能做到深切地体会,内容与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那种可贵的境界,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用吟诵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文的兴趣、阅读、理解和记忆。
知道过去、了解现在、正视将来,任何成熟的教育体系,都需要努力引导受教育者,让其融入自身的文化,找寻自己的文化时间轴。这不仅是从教学意义上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文化谱系观,更是让一个人真正地认识并热爱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开端。
近体诗的吟诵方法大致有两点,一是节奏点上的字音通常须作适当停顿,二十节奏点上的平生字音通常须适当拖长。也就是我们口中经常说的“抑扬顿挫”。
古文的吟诵同样牵涉到节奏单位的划分,与诗的吟诵和词的吟诵一样,有关节奏点上字音的时值也要处理好。古文吟诵时的音高和旋律处理与节奏点上字音的时值处理有一点是相同的:如果碰到严格讲究平仄的文章,则可按近体诗和词的吟诵办法处理。但多数古文句子长短不一,下字不讲究平仄的相对与相同,因此,吟诵时其音高和旋律就不能依近体诗和词吟诵时的“平高仄低”和“平低仄高”的规律来处理,而是因腔调、因作品、因人而异,表现出较多的随意性和不规则性,这一点与古体诗的吟诵有近似之处。虽然如此,不同腔调、不同作品、不同人吟诵古文时在对音高和旋律处理上毕竟异中还有同。
吟诵作为一门有声语言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初学吟诵的人来说,掌握一些从古人和今人吟诵实践中总结处来的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些理论知识不仅指导我们如何吟诵古诗词文,而且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吟诵的道理。但是,掌握这些理论知识仅是学习吟诵的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是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吟诵实践之中。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吟诵艺术,才算真正学会了吟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古诗词文,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45分钟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