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据机器人关节轴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设计了一副二次抽芯及随形水路注塑模具.模具采用大角度斜导柱抽芯及二次侧向抽芯机构,大大简化了模具结构,有效改善了抽芯距离长的侧向抽芯模具结构.侧向型芯采用3D打印随形水路,有效改善了体积小、温度高型芯的热量传出.模具采用了多项先进实用的创新技术,试模一次成功,投产后运行安全平稳,模具成型周期减少了 35%.模具镶件温差降低了 50%,成型塑件变形量减少了 70%,尺寸精度达到了 MT3(GB/T 14486-2008),提高了两个等级,成型塑件的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均达到了
【机 构】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东莞523000;广东华睿智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77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机器人关节轴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设计了一副二次抽芯及随形水路注塑模具.模具采用大角度斜导柱抽芯及二次侧向抽芯机构,大大简化了模具结构,有效改善了抽芯距离长的侧向抽芯模具结构.侧向型芯采用3D打印随形水路,有效改善了体积小、温度高型芯的热量传出.模具采用了多项先进实用的创新技术,试模一次成功,投产后运行安全平稳,模具成型周期减少了 35%.模具镶件温差降低了 50%,成型塑件变形量减少了 70%,尺寸精度达到了 MT3(GB/T 14486-2008),提高了两个等级,成型塑件的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通过超声辅助自然沉积的方式将碳纳米管(CNT)分散到纤维表面,制备得到了聚芳硫醚/玻纤布/CNT多级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性能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NT的引入有助于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的应力传递,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升18%和12%;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加入有助于CNT在纤维表面的均匀分散,减弱CNT团聚效应,降低了 CNT团聚而引起的复合材料缺陷,提高了 CNT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升的效果.相较于无CNT体系,表面活性剂改性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升
利用含能材料代替料研究了物料压延过程中颜色变化规律与塑化程度的关系.通过传统的密度法、SEM法、力学性能法研究了代替料在压延加工过程中塑化程度的变化规律,初步得出塑化程度最佳的时间在压延28~38 min之间和约53 min处.通过测试压延样片中三醋酸甘油酯(GTA)的残余含量,得到压延塑化程度真正的最佳的时间在28 ~38 min之间,而在约53 min时产生过塑化.通过分光测色仪测试样片的颜色数据,计算样片的色差△E和加权因子E*,通过比较发现,△E与E*的变化规律与物料的塑化规律基本一致.因此,提出
合成革普遍存在透湿性能差的缺陷,限制了其在服装领域的深入应用.水性聚氨酯涂层作为新一代合成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性能是影响合成革透湿性能的关键因素.以水性聚氨酯(WPU)为聚合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单体为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制备了 WPU/PNIPAAm涂层,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表面接触角和透湿率对涂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WPU/PNIPAAm涂层具有温度响应性,且随着NIPAAm含量的增加,透湿率逐渐增大,温敏性逐渐增强.
通过分子设计将二氨基马来腈配合物、双噻吩咔唑引入到聚合物分子主链上,构成一种新型的含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新型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新型聚合金属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以二氨基马来腈配合物为受体材料,双噻吩咔唑为给体材料的新型聚合金属配合物所制备的光伏器件得到光电转换效率(PCE)分别为2.14%、1.65%,同时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能.
相机结构塑件是结构复杂、高精度塑胶件,其对齿条齿形、尺寸具有较高的要求,对模具的寿命要求也较高.针对该塑件设计了四个方向滑块抽芯成型模具,在模具内部空间受限情况下,设计了内滑块抽芯成型塑件内部结构;针对冷却水路与推杆位置干涉问题,采用推管密封并实现过水冷却,推管型芯作为推杆顶出料头.采用CAE技术对动模型芯在有无冷却水情况下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成型过程中,参数变化、塑件变形均在允许范围内,注塑成型实验结果与模拟分析基本一致,但是,实验发现,动模型芯没有冷却水会影响注塑成型时模具工作的稳定
阐述了 Unipol气相流化床聚丙烯工艺在静电波动期间分析思路及处理方法.中煤蒙大公司聚丙烯装置在国产营口向阳CS-1-G催化剂切换至进口 SHAC201催化剂后反应器出现静电波动,针对反应器静电波动问题,对静电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优化工艺操作等措施来消除静电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催化剂直接切换法,切换后反应器形成两种不同催化剂粉料形成的混合状态,在这种混合状态下,反应器内树脂粉料与树脂粉料摩擦增加引发静电;催化剂切换方法采用衰减终止切换可有效抑制静电的持续发生,实现聚丙烯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利用剪切形变支配的Brabender转子密炼机(BM)和自行研制的拉伸形变支配的叶片混炼机(VM),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VDF/HGMs共混物,通过对比分析了流场特性对共混物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密度测试与SEM结果表明,当HGMs含量为15%时,采用BM和VM制备的共混物密度分别降低了10%和13%,拉伸流场起主导作用的VM对HGMs结构的损害较小,未进行任何处理的HGMs在基体中分散均匀,并且与基体形成了稳固的结合界面;当HGMs含量为9%时,VM制备的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为43.2 MPa
聚丙烯(PP)具有无毒无味、生产成本低、易加工等优良特性,在诸多行业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PP分子结构简单,分子极性及表面能较低,与其他极性聚合物或无机填料间的亲和力较弱,难以复合改性,导致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需对PP进行接枝改性,来弥补其结构上的缺陷,拓宽其应用领域.目前,常见的PP接枝改性方法通常是在熔融或溶液状态下进行的,存在反应效率低、PP降解严重等问题.然而,通过辐照技术来诱导接枝反应进行,引发效率较高,且反应过程多在PP表面发生,对其自身性能的影响较小.文章综述了辐照技术对PP功
目前,可降解塑料地膜是农业技术发展的热点.将北方典型农作物广泛使用的4类聚乙烯基降解地膜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高温凝胶色谱对地膜降解进行了分析验证,然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对降解过程产物的11种特定元素、苯并(a)芘、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和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 表明,在实验室光照降解10 d的条件下,4类降解塑料地膜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和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降低了6.7% ~19.5%、2.4%~12.9%,分散系数由原来的4.07
基于自行开发的UDF模型进行溢流法GACIM数值模拟,研究了气体在5种截面型腔中,穿透芯层熔体的截面形状以及芯/壳层熔体残余壁厚分布情况.模拟发现,在相同成型工艺参数条件下,气体在不同截面型腔中穿透芯层熔体的截面形状不同,截面型腔外凸尖角越少,气体穿透芯层熔体的截面形状越接近圆形.芯/壳层熔体在非圆形截面型腔的外凸尖角处温度下降较快,以致外凸尖角处堆积的熔体较多,残余壁厚较厚.通过自行构建的流体辅助注塑实验平台进行溢流法GACIM实验,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此外,气体在推动熔体向前移动时,能够更好的适应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