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子
平时,总是喜欢在子夜的寂静中写作,而这个清寒的冬夜,我却拧开了久违的音箱……就这样,静静地独坐一隅,听着一曲豪情冲天的《精忠报国》在耳边响起。
太喜欢这首歌了,尤其在此刻。采访完我国现代化自行防空反导武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兵器特聘首席专家李魁武归来,这一曲《精忠报国》,更为我增添了一份震撼力,让我心底涌出来的,都是对这位不穿军装的“将军”率领英雄团队数十载,驰骋于火炮研究领域这片辽阔沙场,一展英雄本色的敬重;让我心底涌出来的,都是一次次值得回头、重温和流连的故事……
卷1少年时代,竖起了一座崇拜的偶像
他是不幸的,20岁出头便与死神交会;他又是幸运的,将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中国兵工战线的楷模吴运铎作为精神信仰和人生价值的榜样,为自己熔铸了一颗精忠报国之魂。
——采访手记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一部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它讲述的,是一位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兵工战士,如何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也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仍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故事……这位兵工战士,就是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从此,这一本书,便影响了一个少年的整个人生。
这位少年,就是铁路工人的儿子——李魁武。
1963年9月,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河北井陉县南良都村长大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情怀”梦,被“人民兵工第一校”——太原机械学院“火炮设计与制造专业”本科录取,走进了向往的精神高地。
怀抱“好好读书,报效国家”一份最朴素的感情,李魁武开始了寒窗苦读。他以孜孜不倦、努力钻研的精神,在希望中憧憬人生,憧憬未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沉浸在忙碌学习中的时候,一天,他的上腹部突然疼痛了起来,当时他并没太在意,咬紧牙关忍着,可腹痛不断加剧,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毫无缓解。同学们赶紧送他去医院,当时正在外地,条件较差,离医院较远,几个小时之后,才赶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由于胃溃疡,胃已经穿孔了,你们来的还算及时,再晚几个小时,就危险了,马上手术。”所幸的是,由于手术比较及时,终于脱离了危险。只是,胃被切除掉了五分之三。
生命之痛,并没让李魁武就此沉落,他撑着术后虚弱的身子,满怀希望又回到了校园。
他更加奋发向上,勇敢地向命运挑战了……终于,迎来了1967年7月,让他翘首以盼的毕业时光。然而,当学校宣布毕业去向的时候,他和所有同学一样,惊愕了,惊愕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四年的寒窗苦读,迎来的却是人生路上出乎意料的转折。
就这样,在整个试验期间,63岁的他从来没有在12点钟以前休息过。他还制订了一项科研制度,每天工作结束后,都要召开总师组会议,总结当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逐一讨论,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措施,制定第二天的计划。最终,还要具体到哪个人、哪个时刻段、干哪件事情?以便促进项目的进展。每每会议结束,时间都到凌晨2、3点了。然后赶快休息,第二天6点再起床。
雪中送炭——
一天晚上,李总师正召集几个技术负责人开碰头会,讨论分析当天的试验数据。正讨论着,窗外飘起了鹅毛大雪,李魁武忽然站了起来,说,你们先讨论,我出去一下。
由于试验设备都存放在野外,白天试验结束后,晚上都要留下一人值班看守,李魁武担心那位值班工人能不能熬过这样的寒夜?
他与司机开车到附近小镇,敲开已关门的小商店,买了防寒的羊毛衣服、厚棉被、电暖器等防寒用品,又摸黑驱车赶到了值夜班地点。
这时,已经是凌晨2点了。他看到了所担心的那一幕,值班帐篷外雪花飞舞,朔风呼啸,积雪已厚达一尺多,寒风已把帐篷吹得哗啦啦的摇摆……
当值班工人看到突然出现的李总师,看到他手中拿着的棉被时,激动得愣在了那里,嘴巴张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宽容的心——
一天早晨,队伍在驻地招待所的大厅中集结待发。
一位服务员看见后惊呼道:“你们这是玩命啊,后半夜才回来的,这一大早又要出去?”
“这事要是不解决,还真得玩命!”电气总体主任师张春说道。这时,李魁武到了,只见他把大手一挥:“出发!”于是,艰苦的一天又开始了。
原来,张春提到的事情,是昨天隨动系统出了问题,骨干成员昨晚在现场查问题,直到凌晨才回到招待所休息。而定型试验以来,他们几乎定脚在了试验场,回家反倒像是出差,所以和这里的服务员已经熟的像同事一样。服务员看到他们凌晨才回,这又要走,当然感到惊愕了。
然而,这一天下来,问题还是未能解决,张光辉等骨干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心里郁郁不欢。这时,看到李总师来到他们身边,更不知说什么好。这时,李魁武非但没催促,反而安慰起他们来:“不要急,好好查,啃下这块硬骨头!”其实,几年来,李魁武都是这样一个习惯,当科研工作中有人走了弯路,技术上犯了错误时,他从不因此责备,反而会鼓励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行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当年轻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总是给予及时指导。
这时,李魁武也没有走,他与负责随动的同志一起,想办法,理思路,一起奋战。总师的亲临与激励,如同雪原暗夜里的一盏灯火,催人振奋!
钢铁的意志——
2008年4月,这个原本生机盎然的季节里,为国防事业呕心沥血的李魁武,却突然病倒了。持续发热、半夜三更胃疼到抽筋,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一连串病症出来了。经查,起病的原因是胆囊发炎,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住院做手术。 同志们都明白,总师是太累了,逐年累月地坚守一线工作,作息时间太不规律了。更要命的是,为了提神熬夜工作,他常年累月的大量抽烟解乏,废寝忘食,像一台机器似地连轴转,这下,把身体给拖垮了……
手术第二天,当成员们前去探望他时,他却开起了玩笑。一脸苍白的他,有气无力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从嘴里飘出:“这下好了……我的胃……我的胰腺……我的胆囊……全被切得差不多了,我……变成残废人一个了……”一番话,说得前来探视的成员心酸不已。
接着,他顽强地坐了起来,急切地转移话题:“别担心我,这几天……工作是如何安排的?有没有……困难啊?”同事们怔住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居然又把话题引到工作上来了。接着,他就某些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这时,病房里静悄悄的,只有李魁武时断时续的语音在空中飘荡……这时,也只有与他朝夕相处过的队友们才能读懂,只要他还有一口气,爬都会爬到他想要的世界里去,用胸中沸腾的热血,去开创生命的意义。
卷7明日辉煌,不再是憧憬更不只是梦
如今,鬓染霜华的他,仍在以战略的眼光致力于火炮技术发展,主持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完善研制条件和实验手段;仍在重视技术发展与创新,主张技术民主,尊重新理论、新观点,推进学术交流……他以一副瘦削的身躯忙碌穿梭于事业之中,仿佛永远不知疲惫。
——采访手记
白驹过隙,当年怀揣梦想的少年郎,已鬓染霜华。
如今,李魁武依然惜时如金,忙碌不已……在往昔峥嵘的回首中,憧憬着祖国现代化国防事业明日的辉煌!
他利用繁忙之余勤奋笔耕,著书立作,先后完成了《现代自行高炮武器系统总体技术》、《火炮射击密集度研究方法》、《自动武器机构动力学》、《科学大师创新成功的奥秘》、《我国野战小口径高炮的现状及展望》等十余部论著,全面论述了火炮总体技术、火炮射击技术研究方法,提出了多项先进的实验原理,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火炮射击与实验理论,攻克了众多火炮研制中的技术难题。
他建立的设计方案体系,对未来新型自行高炮防空武器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所取得的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了新型自动机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光电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动力传动技术、数字雷达技术、行进间射击技术、智能弹药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群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某新型武器系统申请83项发明专利,已授权20项。
他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火炮研制队伍建设,倡导良好学风道德。亲自领导创建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曾兼任军械工程学院、防空兵学院兼职教授;现兼任中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十分重视培养和发挥青年科技人员的作用,大胆使用、严格要求、精心指导,使一批青年科技人员成为科技骨干。
依然默默前行的李魁武,从不顾盼四周的风景,仍执著于自己不变的信念,朝着更巍峨的峰顶——国家火炮工程的又一个高峰攀登!
后记:
采访结束时,我想到了这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创新团队中一个个成员为家庭所做出的牺牲,与每一个成员交谈,他们都流露出对妻子、儿女和父母的愧疚。
“谁让我们选择了火炮为宿命呢?由于研究的装备技术要求高,许多试验需要赴外场,所以几年间,我们辗转于寒区、热区各试验基地,辗转于华阴、云南、四川、甘肃、阿拉善、白城、湛江等多个试验地点,仅在白城一个地方出差总时间就超过四年。”
“仅总师一人,出差多的一年达到11个多月之久。正是他的长者风范,才调动了我们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整个团队紧紧地拧成了一股绳,将国家火炮工程推向了一个高峰。”
我将眼光投向被我邀请来的李魁武妻子,她会意地笑了:“是啊,老李有一年,呆在家里的时间全部加起来仅有7天。但我非常理解他,也支持他!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心里承受能力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强吧。”
我向李魁武寻求答案,只听他轻叹了一声:“怎么说呢,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吧,有所得就会有所失。但我不觉得遗憾。一路走来,虽然有很多坎坷,很多困难,但仍然觉得,干一行就得把这一行干好!”
有位成员激动地递给我一首小詩,是他自己写的,取名《往事》,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忆某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研制岁月
峥嵘往事已十年,慷慨豪情克万难。
天府攻关无昼夜,雪原奋战忘暖寒。
掌声雷动人成事,炮火轰鸣龙飞天。
曾经坎坷科研路,而今思来却莞然。
读后,我默然了。
我给自己许了个心愿:找个机会,去走一走他们当年走过的路,看一看他们奋斗过的地方,寻一寻他们追求事业的那颗朝圣者般的灵魂——怎样在那荒无人烟的雪原上,烈日酷暑的黄沙里,一步一叩首,去向他们的精神天际……
补记:
在本文排版时喜讯传来,2013年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这一天,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伴着雄壮的乐曲,中国兵器特聘首席专家李魁武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领奖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奖证书。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领奖台下、电视机前的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人屏住呼吸,百感交集……为了这神圣的一刻,他们足足等了10年!
平时,总是喜欢在子夜的寂静中写作,而这个清寒的冬夜,我却拧开了久违的音箱……就这样,静静地独坐一隅,听着一曲豪情冲天的《精忠报国》在耳边响起。
太喜欢这首歌了,尤其在此刻。采访完我国现代化自行防空反导武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兵器特聘首席专家李魁武归来,这一曲《精忠报国》,更为我增添了一份震撼力,让我心底涌出来的,都是对这位不穿军装的“将军”率领英雄团队数十载,驰骋于火炮研究领域这片辽阔沙场,一展英雄本色的敬重;让我心底涌出来的,都是一次次值得回头、重温和流连的故事……
卷1少年时代,竖起了一座崇拜的偶像
他是不幸的,20岁出头便与死神交会;他又是幸运的,将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中国兵工战线的楷模吴运铎作为精神信仰和人生价值的榜样,为自己熔铸了一颗精忠报国之魂。
——采访手记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一部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它讲述的,是一位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兵工战士,如何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也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仍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故事……这位兵工战士,就是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从此,这一本书,便影响了一个少年的整个人生。
这位少年,就是铁路工人的儿子——李魁武。
1963年9月,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河北井陉县南良都村长大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情怀”梦,被“人民兵工第一校”——太原机械学院“火炮设计与制造专业”本科录取,走进了向往的精神高地。
怀抱“好好读书,报效国家”一份最朴素的感情,李魁武开始了寒窗苦读。他以孜孜不倦、努力钻研的精神,在希望中憧憬人生,憧憬未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沉浸在忙碌学习中的时候,一天,他的上腹部突然疼痛了起来,当时他并没太在意,咬紧牙关忍着,可腹痛不断加剧,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毫无缓解。同学们赶紧送他去医院,当时正在外地,条件较差,离医院较远,几个小时之后,才赶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由于胃溃疡,胃已经穿孔了,你们来的还算及时,再晚几个小时,就危险了,马上手术。”所幸的是,由于手术比较及时,终于脱离了危险。只是,胃被切除掉了五分之三。
生命之痛,并没让李魁武就此沉落,他撑着术后虚弱的身子,满怀希望又回到了校园。
他更加奋发向上,勇敢地向命运挑战了……终于,迎来了1967年7月,让他翘首以盼的毕业时光。然而,当学校宣布毕业去向的时候,他和所有同学一样,惊愕了,惊愕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四年的寒窗苦读,迎来的却是人生路上出乎意料的转折。
就这样,在整个试验期间,63岁的他从来没有在12点钟以前休息过。他还制订了一项科研制度,每天工作结束后,都要召开总师组会议,总结当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逐一讨论,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措施,制定第二天的计划。最终,还要具体到哪个人、哪个时刻段、干哪件事情?以便促进项目的进展。每每会议结束,时间都到凌晨2、3点了。然后赶快休息,第二天6点再起床。
雪中送炭——
一天晚上,李总师正召集几个技术负责人开碰头会,讨论分析当天的试验数据。正讨论着,窗外飘起了鹅毛大雪,李魁武忽然站了起来,说,你们先讨论,我出去一下。
由于试验设备都存放在野外,白天试验结束后,晚上都要留下一人值班看守,李魁武担心那位值班工人能不能熬过这样的寒夜?
他与司机开车到附近小镇,敲开已关门的小商店,买了防寒的羊毛衣服、厚棉被、电暖器等防寒用品,又摸黑驱车赶到了值夜班地点。
这时,已经是凌晨2点了。他看到了所担心的那一幕,值班帐篷外雪花飞舞,朔风呼啸,积雪已厚达一尺多,寒风已把帐篷吹得哗啦啦的摇摆……
当值班工人看到突然出现的李总师,看到他手中拿着的棉被时,激动得愣在了那里,嘴巴张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宽容的心——
一天早晨,队伍在驻地招待所的大厅中集结待发。
一位服务员看见后惊呼道:“你们这是玩命啊,后半夜才回来的,这一大早又要出去?”
“这事要是不解决,还真得玩命!”电气总体主任师张春说道。这时,李魁武到了,只见他把大手一挥:“出发!”于是,艰苦的一天又开始了。
原来,张春提到的事情,是昨天隨动系统出了问题,骨干成员昨晚在现场查问题,直到凌晨才回到招待所休息。而定型试验以来,他们几乎定脚在了试验场,回家反倒像是出差,所以和这里的服务员已经熟的像同事一样。服务员看到他们凌晨才回,这又要走,当然感到惊愕了。
然而,这一天下来,问题还是未能解决,张光辉等骨干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心里郁郁不欢。这时,看到李总师来到他们身边,更不知说什么好。这时,李魁武非但没催促,反而安慰起他们来:“不要急,好好查,啃下这块硬骨头!”其实,几年来,李魁武都是这样一个习惯,当科研工作中有人走了弯路,技术上犯了错误时,他从不因此责备,反而会鼓励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行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当年轻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总是给予及时指导。
这时,李魁武也没有走,他与负责随动的同志一起,想办法,理思路,一起奋战。总师的亲临与激励,如同雪原暗夜里的一盏灯火,催人振奋!
钢铁的意志——
2008年4月,这个原本生机盎然的季节里,为国防事业呕心沥血的李魁武,却突然病倒了。持续发热、半夜三更胃疼到抽筋,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一连串病症出来了。经查,起病的原因是胆囊发炎,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住院做手术。 同志们都明白,总师是太累了,逐年累月地坚守一线工作,作息时间太不规律了。更要命的是,为了提神熬夜工作,他常年累月的大量抽烟解乏,废寝忘食,像一台机器似地连轴转,这下,把身体给拖垮了……
手术第二天,当成员们前去探望他时,他却开起了玩笑。一脸苍白的他,有气无力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从嘴里飘出:“这下好了……我的胃……我的胰腺……我的胆囊……全被切得差不多了,我……变成残废人一个了……”一番话,说得前来探视的成员心酸不已。
接着,他顽强地坐了起来,急切地转移话题:“别担心我,这几天……工作是如何安排的?有没有……困难啊?”同事们怔住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居然又把话题引到工作上来了。接着,他就某些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这时,病房里静悄悄的,只有李魁武时断时续的语音在空中飘荡……这时,也只有与他朝夕相处过的队友们才能读懂,只要他还有一口气,爬都会爬到他想要的世界里去,用胸中沸腾的热血,去开创生命的意义。
卷7明日辉煌,不再是憧憬更不只是梦
如今,鬓染霜华的他,仍在以战略的眼光致力于火炮技术发展,主持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完善研制条件和实验手段;仍在重视技术发展与创新,主张技术民主,尊重新理论、新观点,推进学术交流……他以一副瘦削的身躯忙碌穿梭于事业之中,仿佛永远不知疲惫。
——采访手记
白驹过隙,当年怀揣梦想的少年郎,已鬓染霜华。
如今,李魁武依然惜时如金,忙碌不已……在往昔峥嵘的回首中,憧憬着祖国现代化国防事业明日的辉煌!
他利用繁忙之余勤奋笔耕,著书立作,先后完成了《现代自行高炮武器系统总体技术》、《火炮射击密集度研究方法》、《自动武器机构动力学》、《科学大师创新成功的奥秘》、《我国野战小口径高炮的现状及展望》等十余部论著,全面论述了火炮总体技术、火炮射击技术研究方法,提出了多项先进的实验原理,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火炮射击与实验理论,攻克了众多火炮研制中的技术难题。
他建立的设计方案体系,对未来新型自行高炮防空武器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所取得的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了新型自动机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光电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动力传动技术、数字雷达技术、行进间射击技术、智能弹药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群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某新型武器系统申请83项发明专利,已授权20项。
他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火炮研制队伍建设,倡导良好学风道德。亲自领导创建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曾兼任军械工程学院、防空兵学院兼职教授;现兼任中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十分重视培养和发挥青年科技人员的作用,大胆使用、严格要求、精心指导,使一批青年科技人员成为科技骨干。
依然默默前行的李魁武,从不顾盼四周的风景,仍执著于自己不变的信念,朝着更巍峨的峰顶——国家火炮工程的又一个高峰攀登!
后记:
采访结束时,我想到了这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创新团队中一个个成员为家庭所做出的牺牲,与每一个成员交谈,他们都流露出对妻子、儿女和父母的愧疚。
“谁让我们选择了火炮为宿命呢?由于研究的装备技术要求高,许多试验需要赴外场,所以几年间,我们辗转于寒区、热区各试验基地,辗转于华阴、云南、四川、甘肃、阿拉善、白城、湛江等多个试验地点,仅在白城一个地方出差总时间就超过四年。”
“仅总师一人,出差多的一年达到11个多月之久。正是他的长者风范,才调动了我们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整个团队紧紧地拧成了一股绳,将国家火炮工程推向了一个高峰。”
我将眼光投向被我邀请来的李魁武妻子,她会意地笑了:“是啊,老李有一年,呆在家里的时间全部加起来仅有7天。但我非常理解他,也支持他!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心里承受能力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强吧。”
我向李魁武寻求答案,只听他轻叹了一声:“怎么说呢,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吧,有所得就会有所失。但我不觉得遗憾。一路走来,虽然有很多坎坷,很多困难,但仍然觉得,干一行就得把这一行干好!”
有位成员激动地递给我一首小詩,是他自己写的,取名《往事》,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忆某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研制岁月
峥嵘往事已十年,慷慨豪情克万难。
天府攻关无昼夜,雪原奋战忘暖寒。
掌声雷动人成事,炮火轰鸣龙飞天。
曾经坎坷科研路,而今思来却莞然。
读后,我默然了。
我给自己许了个心愿:找个机会,去走一走他们当年走过的路,看一看他们奋斗过的地方,寻一寻他们追求事业的那颗朝圣者般的灵魂——怎样在那荒无人烟的雪原上,烈日酷暑的黄沙里,一步一叩首,去向他们的精神天际……
补记:
在本文排版时喜讯传来,2013年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这一天,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伴着雄壮的乐曲,中国兵器特聘首席专家李魁武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领奖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奖证书。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领奖台下、电视机前的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人屏住呼吸,百感交集……为了这神圣的一刻,他们足足等了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