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论述如何正确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指出学生的错误,从而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使老师和同学间建立起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批评 教育 情感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笔者根据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经历,认识到要使批评真正富有教育魅力,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就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努力做到“五要五不要”。
一 、批评要情感投入,不要片面武断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老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指点。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受到老师片面武断的训斥,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再也抬不起头来,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批评教育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不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加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片面武断的批评相比,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
二 、批评要委婉含蓄,不要盛气凌人
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举动都是要不得的,被批评的学生慑于老师的骄横,嘴上不敢申辩,心里其实不服气。这样的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有损于老师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用平等的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含蓄,考虑环境、时间、地点等重要条件,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学生。可以点事不点人,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这样既尊重了被批评的学生的自尊心,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时教育大家的作用。这样的批评,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同你交流,从而使学生产生自我批评的意识,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三 、批评要客观公正,不要尺度不一
有的班主任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尤其是班干部不愿批评,就是批评也总是轻描淡写,而对待一般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则不能一碗水端平,往往是严厉的批评。不管是先进还是后进,不管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产生反感,造成班级的不团结。
有时,老师会用“你总是”、“你从来”、“根本”等这类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学生心理觉得受冤枉。所以在进行批评之前,老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明确你要批评的是针对学生的哪一件事,哪一个行为。点明了某一值得批评的行为,不至于将犯错误的学生的所有行为笼统地纳入批评的目标,也不至于因某一位同学有违纪行为,而在班会上批评全班的同学。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学生而言,客观公正是对老师的最基本的要求,针对某一件确实有错的行为进行批评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四 、批评要侧重引导,不要小题大做
班主任批评学生,如果把偶然的失误说成是一贯的,把个别学生的吵架说成是破坏班级团结,这种小题大做,乱扣大帽子的批评方式,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心悦诚服,也不会得到多数同学的支持。因此 ,批评时必须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要任意夸大。
一般的批评多半把重点放在“错”的地方,而未指明“对”的应是如何。如果学生听了你的批评而没有任何的行动,这样的批评就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真正懂得批评的人侧重引导,侧重的是“正”而不是“误”。老师要引导学生既要看到他所犯的错误,又要看到他的一贯表现;既要看到主观原因,又要看到客观原因;既要看到犯错误的现实,又要看到改正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批评收到良好的效果,使被批评的学生心服口服。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批评时要说明该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思考被批评的问题。
总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作为班主任和老师要及时给予批评指正,这就要求老师批评的语言要讲究艺术性,要展示教育的魅力。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能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说,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不是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最终达到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关键词】 批评 教育 情感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笔者根据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经历,认识到要使批评真正富有教育魅力,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就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努力做到“五要五不要”。
一 、批评要情感投入,不要片面武断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老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指点。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受到老师片面武断的训斥,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再也抬不起头来,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批评教育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不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加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片面武断的批评相比,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
二 、批评要委婉含蓄,不要盛气凌人
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举动都是要不得的,被批评的学生慑于老师的骄横,嘴上不敢申辩,心里其实不服气。这样的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有损于老师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用平等的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含蓄,考虑环境、时间、地点等重要条件,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学生。可以点事不点人,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这样既尊重了被批评的学生的自尊心,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时教育大家的作用。这样的批评,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同你交流,从而使学生产生自我批评的意识,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三 、批评要客观公正,不要尺度不一
有的班主任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尤其是班干部不愿批评,就是批评也总是轻描淡写,而对待一般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则不能一碗水端平,往往是严厉的批评。不管是先进还是后进,不管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产生反感,造成班级的不团结。
有时,老师会用“你总是”、“你从来”、“根本”等这类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学生心理觉得受冤枉。所以在进行批评之前,老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明确你要批评的是针对学生的哪一件事,哪一个行为。点明了某一值得批评的行为,不至于将犯错误的学生的所有行为笼统地纳入批评的目标,也不至于因某一位同学有违纪行为,而在班会上批评全班的同学。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学生而言,客观公正是对老师的最基本的要求,针对某一件确实有错的行为进行批评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四 、批评要侧重引导,不要小题大做
班主任批评学生,如果把偶然的失误说成是一贯的,把个别学生的吵架说成是破坏班级团结,这种小题大做,乱扣大帽子的批评方式,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心悦诚服,也不会得到多数同学的支持。因此 ,批评时必须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要任意夸大。
一般的批评多半把重点放在“错”的地方,而未指明“对”的应是如何。如果学生听了你的批评而没有任何的行动,这样的批评就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真正懂得批评的人侧重引导,侧重的是“正”而不是“误”。老师要引导学生既要看到他所犯的错误,又要看到他的一贯表现;既要看到主观原因,又要看到客观原因;既要看到犯错误的现实,又要看到改正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批评收到良好的效果,使被批评的学生心服口服。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批评时要说明该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思考被批评的问题。
总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作为班主任和老师要及时给予批评指正,这就要求老师批评的语言要讲究艺术性,要展示教育的魅力。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能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说,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不是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最终达到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