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之后,德国PINA的“舞蹈剧场”彻底改变了德国现代舞的窘境,受此影响,英国的艺术家们也一直在思考现代舞如何朝着本土化发展。当代社会倾向于快速消费与多元文化:舞蹈元素与戏剧、电影、文学的综合形式越来越多,《黑天鹅》类型的歌舞片也应运而生;很多舞团都打着实验剧场的称号,在不断寻求更多的表达方式和创造手法。在这样一个大环境的时代背景下,DV8肢体剧场的现状不容乐观,其概念现已逐渐被淡化,或许这只是一个代名词。那么,DV8肢体剧场的存在对舞蹈这门艺术有何意义,DV8肢体剧场与舞蹈剧场、歌舞片等有何不同,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中建立身体语言的独特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大量存在,这将是本篇论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英国DV8肢体剧场的简要介绍
英国DV8肢体剧场创于1986年,DV8一语双关;它是英文Dance and Video 8的缩写,意在强调舞蹈与录像带的关系;另一方面,DV8的发音近似deviate,有偏离、脱离常态之意。当时,诺伊·纽森的DV8肢体剧场一出现,便在界内界外引发了广大的争议。DV8的肢体特色融合爆发性与日常生活的动作,且经常带入幽默又讽刺的戏剧情节或文本。很多舞蹈家和评论家认为:“DV8肢体剧场以尖锐的肢体语言,揭露不可言说的禁忌。”香港媒体曾报道:“DV8肢体剧场被认为是失序年代,最犀利的批判。”虽然备受争议,DV8却仍以其独特的思想及个性的身体语言而存在,并处在多元文化中而发展。只是由于DV8选取的题材过于现实,不断揭示各类社会现象,并以另类的思想观点及强烈的身体语言挑战复杂的人际关系,打破传统的美学观念等,而难以在世界各地得到普及。
“DV8肢体剧场自成立后,不断推出一系列令人吃惊并争议不断的作品。如《黑白人的死亡梦》,揭示出社会对同性恋的嫌弃而带来对人的压抑。《曲意承欢》表现纽森实质上是在反映那些被成见蒙蔽、亟须大家认知的事实。”而《生存的代价》则重点论述社会如何丈量个体的价值。
二、《生存的代价》的身体语言
和很多实验舞蹈短片相比,DV8的舞蹈电影在调度、叙事、抒情、布光、摄影、场景、声音及肢体语言等各个方面,更为流畅且极具个性化色彩。对于DV8肢体剧场的存在,纽森赋予其以一种反抗的姿态,去打破传统的美学观念,解放身体。肢体剧场异于舞蹈剧场而存在的理由,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DV8更加注重身体的接触以及肢体的触碰。其“创作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自我生活出发,纽森将自己的生活毫不隐瞒、装饰地展露在观众面前。由此进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心理行为、人性的弱点等层面,性取向就被淡出了”。
DV8肢体剧场的代表作——《生存的代价》,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仅只是表现残障舞者“不完美,却依旧美丽”的新美学定义,亦反映了DV8肢体剧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的境况。对于观众而言,也是一场全新的视觉体验,以及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对传统审美观的挑战。
1. 剧本分析
2. 身体语言细化分析
身体是无法说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每一部好的舞蹈作品,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细节动作的瞬间,都是编导费尽心思的安排与设计。纽森的作品,动作不是最为关键的元素。在《生存的代价》里,纽森偏爱用“头”和“手”去表达情感,如作品最开始是带着面具转头的镜头,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将人性的本质隐匿在夸张的面具之下,这是下意识的自我保护。男一号舞者将面具撕下,开始打破固有的节奏,并喋喋不休。这是编导纽森所展现出来的姿态——反抗,对社会不包容以及固有偏见的反抗;作品中也有传统芭蕾的足尖,曾以为是编导刻意的安排,但舞者的动作大多具有随意性。对于肢体的判断与理解,不但是基于舞蹈的故事性解读,更重要的是肢体剧场有个人的情感和身体的意识抛出问题。
当我们重新调整身体语言时,原有的价值观念便不再适用。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健全人跟肢障舞者一起用双手支撑着身体前进、旋转(剧本分析中序号1),做这些动作时,肢障舞者反而更灵活,矫健。到底谁才是正常,谁又是被肢体限制的呢?对于这段草坪上舞者简洁利落又充满张力的舞蹈,它的身体语言所要表现出来的张力和情感,远远大于其它无谓的炫技的高难度动作。《生存的代价》在充斥着爱欲的肢体言说里,还存在着相当大一部分的日常生活动作:两个男人用手撑着肢障舞者的行走;男二号舞者与呼啦圈女孩的身体接触等,这是在舞蹈之外的现实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身体姿势,用身体言说来传递给观众以信息,从而推进情节的发展。
3. 舞蹈与录像带的机缘巧合
肢体动作的呈现有着一定的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互相渗透,传统的舞台空间的形式划分并不能满足纽森强烈的表达,而通过录像带这一媒介,能够自由地选择舞蹈所需要的表现空间(如剧本分析序号3)。其次,能够有效的解决舞蹈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的问题,录像带的介入,能够有机的将舞蹈动作进行组合,并打乱叙事线索,采取穿插并存的方式进行。另外,由于录像带的固有属性,摄像机的镜头决定了舞蹈的表现方式,它不由分说地替代了观众的眼睛。编导有意识地用摄像机筛选并表达,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镜头所呈现的画面。
而最为重要的是,舞蹈与录像带的机缘巧合体现在:传统舞蹈剧场中的舞蹈,只是舞蹈演员所完成动作的一刹那间便已完结,身体姿势、动作路线、舞蹈的整个框架等随着演出的结束会一并消失;而录像带的作用,是记录、保存及不断传播。这正是编导纽森的目的:凭借录像带这一较好的媒介,将经典的舞蹈作品永存,并让更多年轻人看到这样的现代舞,或者说这样的舞蹈方式。
三、DV8肢体剧场的意义
1. DV8肢体剧场身体语言的独特性
DV8肢体剧场的作品,多充满着暴力与性的味道。但在那强烈的肢体语言的诉说后,给人留下的,也是无尽的思考。它从不刻意地去选取所谓的有意义的身体语言,也绝不像其他的舞蹈作品似乎硬要与芭蕾、与他人的现代舞决裂。动作绝不是唯一的元素,有声语言的叙述也成为DV8肢体剧场中的独特所在。在《生存的代价》里,无论是日常的生活动作,还是专业的舞蹈语汇,都是建立在一个相同的基础上——一个嵌入文化规范下的身体。它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从生活出发,又融合在日常的动作体态中,让人感到极为舒服。身体作为舞蹈言说的媒介,无论在空间运行,还是在综合表现上,都有着绝对优势的独特性。
2. DV8肢体剧场对舞蹈剧场的变革
“DV8肢体剧场,其实就是纽森及其舞团的一种反抗姿态。”舞蹈剧场概念的确立,是以明确的态度和传统的古典芭蕾划分开来;它吸收戏剧和行为表演作为表现方式,又有别于传统芭蕾舞剧的程式化的动作体系和固有的舞蹈模式,更加包容与吸纳其他艺术的融入,譬如舞台的灯光造势,舞台的空间布景,有声语言的加入等。但是,DV8更加注重身体的言说。不管是接触、抗拒、拍打,还是肆意喊叫、冷眼相对,都在无形中扩大了肢体的表现力;在舞蹈空间的选择上,DV8选择更为广泛与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逃离了固有的剧场和灯光等因素的束缚。且有别于舞蹈剧场在剧场中的局限性,DV8剧场可以任意打破情节的发展节奏,可以几个空间,几条线索,几个不同舞种同时进行,这是DV8在舞蹈剧场基础上的创新与变革。
3. DV8肢体剧场对传统美学的打破
对于美的定义,社会局限我们去思考,以为美就是完美无缺,《生存的代价》那些令人惊讶、不适甚至不安的视觉、言语、动作,都体现在对于舞蹈影像的把握、镜头运动及色调上,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并建立了新的美学定义。什么是美?什么才算是完美?纽森反映了这样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我们不得不为肢障舞者灵活的身姿和“优雅”的舞姿所折服。而肢障舞者与芭蕾演员的双人舞(剧本分析序号2)更令人惊艳,看惯了太多完美的双人舞的配合,当芭蕾舞蹈演员修长的身姿与肢障舞者残疾的身躯共舞时,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美感,残缺的力量有时候更震人心魄。
对于DV8肢体剧场而言,“动作”大于舞蹈。在《生存的代价》里,纽森想要克服演员身体的残疾并打破社会偏见。他采取这样一个“无力的挣扎”,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样既存的现实。这部短片不断挑战观众的传统思维观念与已有的认知,从而建立新的美学定义,并通过那些独特的身体语言让人们去思考。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音乐系)
责任编辑 孙 婵
一、英国DV8肢体剧场的简要介绍
英国DV8肢体剧场创于1986年,DV8一语双关;它是英文Dance and Video 8的缩写,意在强调舞蹈与录像带的关系;另一方面,DV8的发音近似deviate,有偏离、脱离常态之意。当时,诺伊·纽森的DV8肢体剧场一出现,便在界内界外引发了广大的争议。DV8的肢体特色融合爆发性与日常生活的动作,且经常带入幽默又讽刺的戏剧情节或文本。很多舞蹈家和评论家认为:“DV8肢体剧场以尖锐的肢体语言,揭露不可言说的禁忌。”香港媒体曾报道:“DV8肢体剧场被认为是失序年代,最犀利的批判。”虽然备受争议,DV8却仍以其独特的思想及个性的身体语言而存在,并处在多元文化中而发展。只是由于DV8选取的题材过于现实,不断揭示各类社会现象,并以另类的思想观点及强烈的身体语言挑战复杂的人际关系,打破传统的美学观念等,而难以在世界各地得到普及。
“DV8肢体剧场自成立后,不断推出一系列令人吃惊并争议不断的作品。如《黑白人的死亡梦》,揭示出社会对同性恋的嫌弃而带来对人的压抑。《曲意承欢》表现纽森实质上是在反映那些被成见蒙蔽、亟须大家认知的事实。”而《生存的代价》则重点论述社会如何丈量个体的价值。
二、《生存的代价》的身体语言
和很多实验舞蹈短片相比,DV8的舞蹈电影在调度、叙事、抒情、布光、摄影、场景、声音及肢体语言等各个方面,更为流畅且极具个性化色彩。对于DV8肢体剧场的存在,纽森赋予其以一种反抗的姿态,去打破传统的美学观念,解放身体。肢体剧场异于舞蹈剧场而存在的理由,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DV8更加注重身体的接触以及肢体的触碰。其“创作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自我生活出发,纽森将自己的生活毫不隐瞒、装饰地展露在观众面前。由此进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心理行为、人性的弱点等层面,性取向就被淡出了”。
DV8肢体剧场的代表作——《生存的代价》,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仅只是表现残障舞者“不完美,却依旧美丽”的新美学定义,亦反映了DV8肢体剧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的境况。对于观众而言,也是一场全新的视觉体验,以及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对传统审美观的挑战。
1. 剧本分析
2. 身体语言细化分析
身体是无法说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每一部好的舞蹈作品,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细节动作的瞬间,都是编导费尽心思的安排与设计。纽森的作品,动作不是最为关键的元素。在《生存的代价》里,纽森偏爱用“头”和“手”去表达情感,如作品最开始是带着面具转头的镜头,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将人性的本质隐匿在夸张的面具之下,这是下意识的自我保护。男一号舞者将面具撕下,开始打破固有的节奏,并喋喋不休。这是编导纽森所展现出来的姿态——反抗,对社会不包容以及固有偏见的反抗;作品中也有传统芭蕾的足尖,曾以为是编导刻意的安排,但舞者的动作大多具有随意性。对于肢体的判断与理解,不但是基于舞蹈的故事性解读,更重要的是肢体剧场有个人的情感和身体的意识抛出问题。
当我们重新调整身体语言时,原有的价值观念便不再适用。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健全人跟肢障舞者一起用双手支撑着身体前进、旋转(剧本分析中序号1),做这些动作时,肢障舞者反而更灵活,矫健。到底谁才是正常,谁又是被肢体限制的呢?对于这段草坪上舞者简洁利落又充满张力的舞蹈,它的身体语言所要表现出来的张力和情感,远远大于其它无谓的炫技的高难度动作。《生存的代价》在充斥着爱欲的肢体言说里,还存在着相当大一部分的日常生活动作:两个男人用手撑着肢障舞者的行走;男二号舞者与呼啦圈女孩的身体接触等,这是在舞蹈之外的现实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身体姿势,用身体言说来传递给观众以信息,从而推进情节的发展。
3. 舞蹈与录像带的机缘巧合
肢体动作的呈现有着一定的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互相渗透,传统的舞台空间的形式划分并不能满足纽森强烈的表达,而通过录像带这一媒介,能够自由地选择舞蹈所需要的表现空间(如剧本分析序号3)。其次,能够有效的解决舞蹈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的问题,录像带的介入,能够有机的将舞蹈动作进行组合,并打乱叙事线索,采取穿插并存的方式进行。另外,由于录像带的固有属性,摄像机的镜头决定了舞蹈的表现方式,它不由分说地替代了观众的眼睛。编导有意识地用摄像机筛选并表达,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镜头所呈现的画面。
而最为重要的是,舞蹈与录像带的机缘巧合体现在:传统舞蹈剧场中的舞蹈,只是舞蹈演员所完成动作的一刹那间便已完结,身体姿势、动作路线、舞蹈的整个框架等随着演出的结束会一并消失;而录像带的作用,是记录、保存及不断传播。这正是编导纽森的目的:凭借录像带这一较好的媒介,将经典的舞蹈作品永存,并让更多年轻人看到这样的现代舞,或者说这样的舞蹈方式。
三、DV8肢体剧场的意义
1. DV8肢体剧场身体语言的独特性
DV8肢体剧场的作品,多充满着暴力与性的味道。但在那强烈的肢体语言的诉说后,给人留下的,也是无尽的思考。它从不刻意地去选取所谓的有意义的身体语言,也绝不像其他的舞蹈作品似乎硬要与芭蕾、与他人的现代舞决裂。动作绝不是唯一的元素,有声语言的叙述也成为DV8肢体剧场中的独特所在。在《生存的代价》里,无论是日常的生活动作,还是专业的舞蹈语汇,都是建立在一个相同的基础上——一个嵌入文化规范下的身体。它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从生活出发,又融合在日常的动作体态中,让人感到极为舒服。身体作为舞蹈言说的媒介,无论在空间运行,还是在综合表现上,都有着绝对优势的独特性。
2. DV8肢体剧场对舞蹈剧场的变革
“DV8肢体剧场,其实就是纽森及其舞团的一种反抗姿态。”舞蹈剧场概念的确立,是以明确的态度和传统的古典芭蕾划分开来;它吸收戏剧和行为表演作为表现方式,又有别于传统芭蕾舞剧的程式化的动作体系和固有的舞蹈模式,更加包容与吸纳其他艺术的融入,譬如舞台的灯光造势,舞台的空间布景,有声语言的加入等。但是,DV8更加注重身体的言说。不管是接触、抗拒、拍打,还是肆意喊叫、冷眼相对,都在无形中扩大了肢体的表现力;在舞蹈空间的选择上,DV8选择更为广泛与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逃离了固有的剧场和灯光等因素的束缚。且有别于舞蹈剧场在剧场中的局限性,DV8剧场可以任意打破情节的发展节奏,可以几个空间,几条线索,几个不同舞种同时进行,这是DV8在舞蹈剧场基础上的创新与变革。
3. DV8肢体剧场对传统美学的打破
对于美的定义,社会局限我们去思考,以为美就是完美无缺,《生存的代价》那些令人惊讶、不适甚至不安的视觉、言语、动作,都体现在对于舞蹈影像的把握、镜头运动及色调上,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并建立了新的美学定义。什么是美?什么才算是完美?纽森反映了这样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我们不得不为肢障舞者灵活的身姿和“优雅”的舞姿所折服。而肢障舞者与芭蕾演员的双人舞(剧本分析序号2)更令人惊艳,看惯了太多完美的双人舞的配合,当芭蕾舞蹈演员修长的身姿与肢障舞者残疾的身躯共舞时,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美感,残缺的力量有时候更震人心魄。
对于DV8肢体剧场而言,“动作”大于舞蹈。在《生存的代价》里,纽森想要克服演员身体的残疾并打破社会偏见。他采取这样一个“无力的挣扎”,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样既存的现实。这部短片不断挑战观众的传统思维观念与已有的认知,从而建立新的美学定义,并通过那些独特的身体语言让人们去思考。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音乐系)
责任编辑 孙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