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手段和媒介在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高校信息化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
高校信息化建设,就是指在高校里面应用信息化技術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科研服务水平,从而实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任务的全面提升。[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今《纲要》的规划期限已经将近过半,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发展,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深化阶段的新时期,现代大学制度正在逐渐形成,在这种背景下探讨高校信息化建设必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一)信息化建设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信息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遍布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更使人类改造事物的能力得以延展。在某种程度上说信息手段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依赖。随着信息化革命在各行各业中的深入影响,高校信息化建设也掀起了热潮,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将高校信息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高校借助网络、终端等设备和媒介将自身与世界连接,不断实现信息共享。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高校信息化建设更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冲击着国内高等教育,加速了高等教育的飞跃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手段
教育现代化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实现手段的现代化,我们传统的教育手段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业已显得格格不入,应该从观念上彻底树立高等教育的现代观。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正在将高校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课堂教学全多媒体、信息发布无纸化、展示和交互系统化、管理服务平台化等等,这些都是原先高等教育无法想象的。[2]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使教育教学手段得以拓展,网络课堂和多媒体教学得以普遍使用,教学效率极大提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同时使教育管理和服务系统得以创建,高等教育管理手段得以创新,管理方式从有纸化转向无纸化,使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精准和高效。
(三)信息化建设确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化建设使网络普及,进而使移动式教学模式得以实现。以高度集成化、虚拟化、高通量为特点的云计算技术已经在高校进入实用化阶段,“移动—开放—参与”将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安装了无线应用协议的移动终端进行交流与学习。[3]这种新的信息技术,使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每个学生都能通过终端设备接入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因此使学习方式多样化。作为教师可以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互,教师可以将有关授课的具体内容如讲义、案例、实验过程演示、教学视频和习题等存储于网络存储器,这样便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种资源共享模式改变了原来的师生面对面的人才培养方式,使教学更加灵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完善
(一)注重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
信息化建设需要对高校各个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和数据采集,只有将各部门采集来的全部数据进行整合和联动才能使各部门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畅通。对于信息的采集需要信息化建设机构或者外包公司对各部门进行细致的调研,认真分析不同部门的系统开发需求,每个部门的信息都可以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信息岛,而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是这些独立的信息岛联动起来,这便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信息规范,信息规范主要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数据资源定义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等。[4]通过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各子系统相互对接与共享,使学校信息整体平台成为一个顺畅和谐的统一体。
(二)引进和培养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高校信息化建设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而这所谓的人力就是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打造一支能够胜任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高水平、专业化的团队。目前,不少高校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执行部门并非从事计算机和网络工程的专业人才,而大都是一些门外汉,或者是一些普通管理干部,这些非专业人才对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环节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很难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应建立专业的团队,专门应对信息化建设,使这项工作更加专业化。说到底,信息化建设是为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服务的,这是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了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团队,高校应该保证资金的投入,让引入的人才消除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
信息化建设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有必要将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这要求高校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由学校主要行政领导牵头负责该项工作,必要时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建设方案与具体规划,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领导小最下设具体执行的工作机构,工作机构的成员应该由具有系统开发建设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上下形成合力,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
(四)建立信息化建设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动机制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针对高校实际情况而构建的多个系统的总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并非由技术人员闭门造车能够实现的,而需要高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各部门应该根据自身业务不同提出系统建设的具体需求,作为信息化建设的职能部门要对全校的业务进行系统梳理,建立业务模型集合,总结归纳进而建立统一的数据库,进行全面的系统开发。当然,任何系统的开发都不是一次能达到完美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和试用,这将耗费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完善成熟。在系统使用的过程中,高校各部门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并通知信息化建设部门加以修正。信息化部门亦应积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汇集各种问题,对信息系统加以改善和优化,这就要建立信息化建设部门与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科研部门以及各教学单位的联动与沟通机制。
(五)注重服务建设
新的信息系统建设对于高校师生来说无疑是陌生的,因此在新系统投入使用之初应该做好有关的培训和指导服务,这项工作首先需要信息化建设机构来承担。信息化服务建设主要包括内网服务建设和外网服务建设,在内网服务建设方面,主要是对高校内部不同业务部门进行培训指导,使教职员工逐渐熟悉入和使用系统。高校还应进一步建立学生、教师的服务平台,随着业务的不断更新与变更而随时补充指导。内网服务的范围广泛,不仅包括人事系统、教务系统、科研系统,还包括各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系统,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此外,在外网服务建设方面就是要保证高校信息系统与社会不特定主体的信息交互、信息查询等,这是服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要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2] 曹超,孔琳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软件,2014(10):60-62.
[3]郭廓,刘禹.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与法,2014(10):65-68.
[4]刘瑜.高校信息华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高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8):15-16.
作者简介:
杨洋(1980-),男,天津美术学院网络中心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系统开发。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
高校信息化建设,就是指在高校里面应用信息化技術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科研服务水平,从而实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任务的全面提升。[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今《纲要》的规划期限已经将近过半,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发展,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深化阶段的新时期,现代大学制度正在逐渐形成,在这种背景下探讨高校信息化建设必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一)信息化建设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信息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遍布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更使人类改造事物的能力得以延展。在某种程度上说信息手段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依赖。随着信息化革命在各行各业中的深入影响,高校信息化建设也掀起了热潮,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将高校信息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高校借助网络、终端等设备和媒介将自身与世界连接,不断实现信息共享。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高校信息化建设更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冲击着国内高等教育,加速了高等教育的飞跃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手段
教育现代化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实现手段的现代化,我们传统的教育手段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业已显得格格不入,应该从观念上彻底树立高等教育的现代观。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正在将高校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课堂教学全多媒体、信息发布无纸化、展示和交互系统化、管理服务平台化等等,这些都是原先高等教育无法想象的。[2]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使教育教学手段得以拓展,网络课堂和多媒体教学得以普遍使用,教学效率极大提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同时使教育管理和服务系统得以创建,高等教育管理手段得以创新,管理方式从有纸化转向无纸化,使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精准和高效。
(三)信息化建设确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化建设使网络普及,进而使移动式教学模式得以实现。以高度集成化、虚拟化、高通量为特点的云计算技术已经在高校进入实用化阶段,“移动—开放—参与”将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安装了无线应用协议的移动终端进行交流与学习。[3]这种新的信息技术,使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每个学生都能通过终端设备接入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因此使学习方式多样化。作为教师可以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互,教师可以将有关授课的具体内容如讲义、案例、实验过程演示、教学视频和习题等存储于网络存储器,这样便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种资源共享模式改变了原来的师生面对面的人才培养方式,使教学更加灵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完善
(一)注重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
信息化建设需要对高校各个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和数据采集,只有将各部门采集来的全部数据进行整合和联动才能使各部门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畅通。对于信息的采集需要信息化建设机构或者外包公司对各部门进行细致的调研,认真分析不同部门的系统开发需求,每个部门的信息都可以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信息岛,而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是这些独立的信息岛联动起来,这便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信息规范,信息规范主要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数据资源定义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等。[4]通过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各子系统相互对接与共享,使学校信息整体平台成为一个顺畅和谐的统一体。
(二)引进和培养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高校信息化建设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而这所谓的人力就是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打造一支能够胜任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高水平、专业化的团队。目前,不少高校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执行部门并非从事计算机和网络工程的专业人才,而大都是一些门外汉,或者是一些普通管理干部,这些非专业人才对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环节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很难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应建立专业的团队,专门应对信息化建设,使这项工作更加专业化。说到底,信息化建设是为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服务的,这是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了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团队,高校应该保证资金的投入,让引入的人才消除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
信息化建设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有必要将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这要求高校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由学校主要行政领导牵头负责该项工作,必要时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建设方案与具体规划,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领导小最下设具体执行的工作机构,工作机构的成员应该由具有系统开发建设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上下形成合力,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
(四)建立信息化建设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动机制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针对高校实际情况而构建的多个系统的总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并非由技术人员闭门造车能够实现的,而需要高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各部门应该根据自身业务不同提出系统建设的具体需求,作为信息化建设的职能部门要对全校的业务进行系统梳理,建立业务模型集合,总结归纳进而建立统一的数据库,进行全面的系统开发。当然,任何系统的开发都不是一次能达到完美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和试用,这将耗费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完善成熟。在系统使用的过程中,高校各部门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并通知信息化建设部门加以修正。信息化部门亦应积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汇集各种问题,对信息系统加以改善和优化,这就要建立信息化建设部门与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科研部门以及各教学单位的联动与沟通机制。
(五)注重服务建设
新的信息系统建设对于高校师生来说无疑是陌生的,因此在新系统投入使用之初应该做好有关的培训和指导服务,这项工作首先需要信息化建设机构来承担。信息化服务建设主要包括内网服务建设和外网服务建设,在内网服务建设方面,主要是对高校内部不同业务部门进行培训指导,使教职员工逐渐熟悉入和使用系统。高校还应进一步建立学生、教师的服务平台,随着业务的不断更新与变更而随时补充指导。内网服务的范围广泛,不仅包括人事系统、教务系统、科研系统,还包括各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系统,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此外,在外网服务建设方面就是要保证高校信息系统与社会不特定主体的信息交互、信息查询等,这是服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要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2] 曹超,孔琳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软件,2014(10):60-62.
[3]郭廓,刘禹.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与法,2014(10):65-68.
[4]刘瑜.高校信息华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高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8):15-16.
作者简介:
杨洋(1980-),男,天津美术学院网络中心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