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生活中,爱心让人温暖,理解让人感动。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深深体会到:爱心和理解也是教书育人的法宝。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天职。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认为,传授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展开,必要时还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怀抱爱心,怀抱理解,走近学生。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初中生有时候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当这种看法正确时,教师给予的赞扬和鼓励可能会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其他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当这种看法不正确的时候,教师的批评指责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扼杀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方法。我个人的经验是,即使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够全面甚至错误时,也先不急于批评指责,而是让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再说一遍,然后追问这种看法形成的理由,在这个基础上和学生一起仔细分析这些理由,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容易知道自己出错的原因,并乐于接受指正。学生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这和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有关系。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了,想法自然也就多了。但是,初中生的阅历有限,分辨是非的能力不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像父母一样充满爱心地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打交道最多的应该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如何对学生的影响恐怕是最主要的。班主任的工作细致繁杂,不仅要像一般任科教师那样教书育人,还要充满爱心,尽可能多地理解学生。这种爱心和理解不能是空话,须落在实处。在三年的班主任任期内,我一方面将自己对学生的爱心和理解融入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又有计划地实施我在爱心和理解中进行教书育人的想法。这一计划就是分阶段安排,初中三年每年都有一个安排的重心。
1.“成材与成人”
所谓成材,是指学生在学习上应树立成材的观念,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初中阶段对一个人最终能否成材相当重要,应该及早树立成材的观念。成材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预习复习,弄懂课本上的知识点和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尤其是不能在学习上弄虚作假,交作业时不要拖拖拉拉,考试时不能作弊。所谓成人,是指学生应该知道做人的起码常识,为以后的“成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生多少已经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将这些道理贯彻下去。另外,还要注意平时与同学、老师相处时的态度和方法,尊敬师长,和同学相处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多替别人考虑。总而言之,初一年级,我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其根基一定要正,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做人上,这都能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与时俱进,展现自我”
这首先意味着,学生要在初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好初二的课程;同时,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特长。此外,还提醒学生注意: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分水岭,成绩好的同学一般能保持学习的劲头,但成绩一般或不太好的同学,就有可能滑下去,甚至出现厌学情绪。为此,我一边鼓励成绩好的同学,一边和成绩一般或不太好的同学谈心,给他们鼓劲打气,必要时还请他们的家长协助,让学校和家庭一起抓好学生的学习。“与时俱进,展现自我”还要求学生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摆脱死记硬背的习惯。仅仅在学习上“与时俱进”还不够,在做人上也要“与时俱进”。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同学们之间已经熟悉了,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也已经熟悉了,这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同学由于志趣相投而形成小集体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况。因此,我提醒学生在交友问题上要慎重,在遵守纪律方面要一如既往,要当心自己因这些方面的欠缺和别的同学形成差距。总之,应时刻提醒初二学生,他们正处在初中阶段的分水岭上,如果不“与时俱进”,就有可能要落后。
3.“绅士与淑女”
这是针对初三学生性别意识的增强而提出来的。要求学生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男生尽量做个绅士,女生尽量做个淑女。绅士也好,淑女也好,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把学习搞好,并且还应该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既要能综合运用某一门课程,又要能运用自身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某个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为迎接中考作好准备,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中考是一种综合性考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检验一个初中毕业生是否优秀的重要尺度。初三的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中考虽然残酷,但它是一场公平的竞争,所以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仍然非常重要。初三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比以前成熟了不少,对他们在这些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首先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性别差异、未来的社会分工和可能扮演的社会角色,结合我所教的英语课,我提出了“绅士”与“淑女”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既要求每个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特征,也要求他们注意在男女生交往时的分寸,杜绝早恋;同时,这两个概念还要求学生要加强自身的礼节教育,做到知书达理、文质彬彬,初步具备和一般人交往而不仅仅是同学交往的能力。一句话,初三主要为了迎接中考,每个人要认清自己的角色,为未来的生活拓展广阔的空间。
作为一名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这一天职时,爱心不可少,理解不可少。只有用爱心和理解,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初中生有时候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当这种看法正确时,教师给予的赞扬和鼓励可能会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其他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当这种看法不正确的时候,教师的批评指责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扼杀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方法。我个人的经验是,即使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够全面甚至错误时,也先不急于批评指责,而是让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再说一遍,然后追问这种看法形成的理由,在这个基础上和学生一起仔细分析这些理由,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容易知道自己出错的原因,并乐于接受指正。学生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这和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有关系。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了,想法自然也就多了。但是,初中生的阅历有限,分辨是非的能力不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像父母一样充满爱心地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打交道最多的应该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如何对学生的影响恐怕是最主要的。班主任的工作细致繁杂,不仅要像一般任科教师那样教书育人,还要充满爱心,尽可能多地理解学生。这种爱心和理解不能是空话,须落在实处。在三年的班主任任期内,我一方面将自己对学生的爱心和理解融入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又有计划地实施我在爱心和理解中进行教书育人的想法。这一计划就是分阶段安排,初中三年每年都有一个安排的重心。
1.“成材与成人”
所谓成材,是指学生在学习上应树立成材的观念,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初中阶段对一个人最终能否成材相当重要,应该及早树立成材的观念。成材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预习复习,弄懂课本上的知识点和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尤其是不能在学习上弄虚作假,交作业时不要拖拖拉拉,考试时不能作弊。所谓成人,是指学生应该知道做人的起码常识,为以后的“成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生多少已经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将这些道理贯彻下去。另外,还要注意平时与同学、老师相处时的态度和方法,尊敬师长,和同学相处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多替别人考虑。总而言之,初一年级,我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其根基一定要正,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做人上,这都能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与时俱进,展现自我”
这首先意味着,学生要在初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好初二的课程;同时,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特长。此外,还提醒学生注意: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分水岭,成绩好的同学一般能保持学习的劲头,但成绩一般或不太好的同学,就有可能滑下去,甚至出现厌学情绪。为此,我一边鼓励成绩好的同学,一边和成绩一般或不太好的同学谈心,给他们鼓劲打气,必要时还请他们的家长协助,让学校和家庭一起抓好学生的学习。“与时俱进,展现自我”还要求学生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摆脱死记硬背的习惯。仅仅在学习上“与时俱进”还不够,在做人上也要“与时俱进”。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同学们之间已经熟悉了,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也已经熟悉了,这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同学由于志趣相投而形成小集体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况。因此,我提醒学生在交友问题上要慎重,在遵守纪律方面要一如既往,要当心自己因这些方面的欠缺和别的同学形成差距。总之,应时刻提醒初二学生,他们正处在初中阶段的分水岭上,如果不“与时俱进”,就有可能要落后。
3.“绅士与淑女”
这是针对初三学生性别意识的增强而提出来的。要求学生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男生尽量做个绅士,女生尽量做个淑女。绅士也好,淑女也好,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把学习搞好,并且还应该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既要能综合运用某一门课程,又要能运用自身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某个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为迎接中考作好准备,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中考是一种综合性考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检验一个初中毕业生是否优秀的重要尺度。初三的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中考虽然残酷,但它是一场公平的竞争,所以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仍然非常重要。初三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比以前成熟了不少,对他们在这些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首先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性别差异、未来的社会分工和可能扮演的社会角色,结合我所教的英语课,我提出了“绅士”与“淑女”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既要求每个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特征,也要求他们注意在男女生交往时的分寸,杜绝早恋;同时,这两个概念还要求学生要加强自身的礼节教育,做到知书达理、文质彬彬,初步具备和一般人交往而不仅仅是同学交往的能力。一句话,初三主要为了迎接中考,每个人要认清自己的角色,为未来的生活拓展广阔的空间。
作为一名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这一天职时,爱心不可少,理解不可少。只有用爱心和理解,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