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的今天,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遍及大江南北,广大教育界人士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早已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学生思想和能力的束缚,都在努力寻找一种更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潮流之中,“激欲入境、责任牵手”的乐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多地方得以大力推行。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激欲牵手”。所谓“激欲”,就是“激欲入境”,也就是教师通过切题而又新颖的方式,如:朗诵、讲故事、播放音乐、设置悬念等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目的。所谓“牵手”,就是“责任牵手”,也就是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小组内一对一结对子,通过“师父”教“徒弟”的方式以优教差,明确责任,达到以生教生,牵手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一改传统教学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由学生来讲、学生来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充当了课堂的总设计师,负责安排课时内容,在课堂上适时地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加以点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容易变成学生讨论课和学生发言课。因此,老师对整节课的艺术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这种“激欲牵手”模式下应该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呢?我们从这种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去实现这一点。
一、激欲入境的艺术性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因此,教师要在导入环节动一番脑筋。我们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多媒体画面导入、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音乐导入、激情朗诵导入等。
例如:我在教学《乡愁》这首小诗时,首先为学生播放了根据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谱曲的歌曲,让学生在舒缓深情的音乐中感受乡愁,然后,用深情的导语引出古今文人有关“乡愁”的名句,与学生一起通过对旧知的回忆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既达到了激发欲望的目的,又渲染了课堂气氛,非常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
又如:我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使用了如下的导语:封建专制社会,皇权威严不可冒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为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可是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谄言,教育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的是什么本领呢?此时,学生们一个个屏神凝气,摘耳细听,求知的欲望都写在了眼睛里。
艺术性的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了一种富有艺术美的氛围中。
二、合作学习的艺术性
小组内合作学习要做到两点:一是让中差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虚心请教;二是让优生真诚助人,学会助人,学会讲解,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艺术性地加以指导,要让中差生能够放下虚荣心,真心地向优生请教;要让优生以助人为乐为荣,愉快地帮助同学。
例如:我这样对小组中的“徒弟”说:“各位‘徒弟’,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快请教你的“师父”,学得师傅的经验,你会超过师傅的!”我会对“师父”说:“‘师父’们,看看你们谁的本领高,教出来的‘徒弟’更出色?”再看看学生们脸上的表情,哪一个不是在心里暗暗使劲儿,想要学好、想要教好呢?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也是说话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巧妙地借助这种委婉含蓄的说话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汇报展讲的艺术性
通过课前自学或是课上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理解,要让学生落落大方地讲出来,讲清楚,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
首先,为了让学生有勇气走到前面,就要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先让他们在小组里讲一遍,学生就会信心十足的走上前。其次,当学生讲的很好时,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语言,一定要真诚地夸奖他们,让学生在赞扬和鼓励中有一种被认同感,这样,一点点地积累被认同感,学生的信心就会增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学生在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这样的认同感中感受被赏识的快乐,在快乐中增强自信,并以此来带动学生展讲的积极性。当然,教师还要对展讲学生的站姿、语速、板书等加以指导,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能力。当学生意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对自己健康成长的益处时,会发自内心地主动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四、朗读指导的艺术性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环节更应该讲究艺术性。关于范读,可以采用音频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其中,教师范读更具有感染力,它能够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在对教师的喜爱与崇拜中努力提高自己。因此,教师应该苦练基本功,学会用朗读的法宝捕获学生的心。
教师的范读要适当,要把更多的朗读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开喉咙,尽情地去体验。例如:我在讲《乡愁》时,通过一读正字音,二读定节奏,三学生自由朗读;通过三读理解内容,把握了语速、语调,通过四读体会情感,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再让学生朗读,先是自己读,接着小组内读,然后小组在全班朗读,并要求同学加以点评,再练再读……这样反复朗读,反复体会,达到在朗读中学习的目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體会到了诗歌的无限魅力。
语文,最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我们要在或深情或激昂的朗读中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这种魅力。
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每一个小知识点、每一个小环节都需要语文教师精心去设计,我们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认真体会,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无穷魅力。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激欲牵手”。所谓“激欲”,就是“激欲入境”,也就是教师通过切题而又新颖的方式,如:朗诵、讲故事、播放音乐、设置悬念等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目的。所谓“牵手”,就是“责任牵手”,也就是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小组内一对一结对子,通过“师父”教“徒弟”的方式以优教差,明确责任,达到以生教生,牵手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一改传统教学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由学生来讲、学生来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充当了课堂的总设计师,负责安排课时内容,在课堂上适时地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加以点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容易变成学生讨论课和学生发言课。因此,老师对整节课的艺术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这种“激欲牵手”模式下应该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呢?我们从这种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去实现这一点。
一、激欲入境的艺术性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因此,教师要在导入环节动一番脑筋。我们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多媒体画面导入、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音乐导入、激情朗诵导入等。
例如:我在教学《乡愁》这首小诗时,首先为学生播放了根据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谱曲的歌曲,让学生在舒缓深情的音乐中感受乡愁,然后,用深情的导语引出古今文人有关“乡愁”的名句,与学生一起通过对旧知的回忆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既达到了激发欲望的目的,又渲染了课堂气氛,非常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
又如:我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使用了如下的导语:封建专制社会,皇权威严不可冒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为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可是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谄言,教育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的是什么本领呢?此时,学生们一个个屏神凝气,摘耳细听,求知的欲望都写在了眼睛里。
艺术性的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了一种富有艺术美的氛围中。
二、合作学习的艺术性
小组内合作学习要做到两点:一是让中差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虚心请教;二是让优生真诚助人,学会助人,学会讲解,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艺术性地加以指导,要让中差生能够放下虚荣心,真心地向优生请教;要让优生以助人为乐为荣,愉快地帮助同学。
例如:我这样对小组中的“徒弟”说:“各位‘徒弟’,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快请教你的“师父”,学得师傅的经验,你会超过师傅的!”我会对“师父”说:“‘师父’们,看看你们谁的本领高,教出来的‘徒弟’更出色?”再看看学生们脸上的表情,哪一个不是在心里暗暗使劲儿,想要学好、想要教好呢?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也是说话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巧妙地借助这种委婉含蓄的说话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汇报展讲的艺术性
通过课前自学或是课上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理解,要让学生落落大方地讲出来,讲清楚,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
首先,为了让学生有勇气走到前面,就要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先让他们在小组里讲一遍,学生就会信心十足的走上前。其次,当学生讲的很好时,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语言,一定要真诚地夸奖他们,让学生在赞扬和鼓励中有一种被认同感,这样,一点点地积累被认同感,学生的信心就会增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学生在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这样的认同感中感受被赏识的快乐,在快乐中增强自信,并以此来带动学生展讲的积极性。当然,教师还要对展讲学生的站姿、语速、板书等加以指导,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能力。当学生意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对自己健康成长的益处时,会发自内心地主动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四、朗读指导的艺术性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环节更应该讲究艺术性。关于范读,可以采用音频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其中,教师范读更具有感染力,它能够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在对教师的喜爱与崇拜中努力提高自己。因此,教师应该苦练基本功,学会用朗读的法宝捕获学生的心。
教师的范读要适当,要把更多的朗读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开喉咙,尽情地去体验。例如:我在讲《乡愁》时,通过一读正字音,二读定节奏,三学生自由朗读;通过三读理解内容,把握了语速、语调,通过四读体会情感,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再让学生朗读,先是自己读,接着小组内读,然后小组在全班朗读,并要求同学加以点评,再练再读……这样反复朗读,反复体会,达到在朗读中学习的目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體会到了诗歌的无限魅力。
语文,最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我们要在或深情或激昂的朗读中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这种魅力。
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每一个小知识点、每一个小环节都需要语文教师精心去设计,我们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认真体会,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