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能使学生得到更健全的发展,在这发展过程中教师起着桥梁作用,否则,新的课程就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那么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教材下,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应如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转变观念,搞好现阶段教学工作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深入领会新课程的根本目标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具体目标有四个方面,即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些目标的实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旧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和课程观的束缚,使我们面对这门新课程时感到有一定困难。因此必须改变过去习惯了的课程观念和教学方式,领会新课程的根本目标,才能上好这样的课程。教材中的各个目标,有的主要是让儿童通过体验性学习,以培养其信念与情感而主要不是认知;有的需要通过养成性学习,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有的主要是操作性学习,主要想激发儿童探索的热情,让儿童积累探索的经验,通过学习获得探索的方法。这些不同性质的学习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对应。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只有在领会各个目标后才能更好指导儿童活动,做好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来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
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当然,新课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上,我从这几个方面做起:①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②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作为一名教师,严格贯彻依法治校原则,提高自己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坚决做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优待优生,歧视差生,不说伤害学生心灵的话语,不做厌恶学生的表情等。 ③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作为一名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④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课上是教师,课下是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游戏、谈心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同时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人格魅力的人,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生。
第三、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儿童生活
教学活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实践中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中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把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根据不同的目标,我选择设计活动时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贴近儿童的生活,做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帮助儿童开展活动。活动教案和活动指导也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指导,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活动,同时也在进行着与儿童的合作——与儿童一起共同建构课程。
第四、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
根据儿童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的特点,我们的活动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形式越活泼越多样越能体现活动课的特点和吸引力。我常采用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小游戏、讲故事、练习、参观访问、讲授等方法。根据不同主题活动灵活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讨论等,感受生活、学习做人,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自我感悟的空间。
第五、在教学活动正确评价每一个孩子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注重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评价时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自己有信心,安全、愉快、积极地去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有创意地去生活。
总之,在进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自己结合新教材特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不断地进行摸索,收获颇多,感触多多,缺陷也不少,这都有待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学习和研究,以便更准确的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及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儿童服务。让品德更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更具良好的品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具有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
首先,深入领会新课程的根本目标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具体目标有四个方面,即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些目标的实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旧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和课程观的束缚,使我们面对这门新课程时感到有一定困难。因此必须改变过去习惯了的课程观念和教学方式,领会新课程的根本目标,才能上好这样的课程。教材中的各个目标,有的主要是让儿童通过体验性学习,以培养其信念与情感而主要不是认知;有的需要通过养成性学习,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有的主要是操作性学习,主要想激发儿童探索的热情,让儿童积累探索的经验,通过学习获得探索的方法。这些不同性质的学习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对应。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只有在领会各个目标后才能更好指导儿童活动,做好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来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
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当然,新课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上,我从这几个方面做起:①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②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作为一名教师,严格贯彻依法治校原则,提高自己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坚决做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优待优生,歧视差生,不说伤害学生心灵的话语,不做厌恶学生的表情等。 ③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作为一名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④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课上是教师,课下是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游戏、谈心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同时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人格魅力的人,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生。
第三、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儿童生活
教学活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实践中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中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把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根据不同的目标,我选择设计活动时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贴近儿童的生活,做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帮助儿童开展活动。活动教案和活动指导也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指导,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活动,同时也在进行着与儿童的合作——与儿童一起共同建构课程。
第四、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
根据儿童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的特点,我们的活动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形式越活泼越多样越能体现活动课的特点和吸引力。我常采用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小游戏、讲故事、练习、参观访问、讲授等方法。根据不同主题活动灵活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讨论等,感受生活、学习做人,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自我感悟的空间。
第五、在教学活动正确评价每一个孩子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注重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评价时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自己有信心,安全、愉快、积极地去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有创意地去生活。
总之,在进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自己结合新教材特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不断地进行摸索,收获颇多,感触多多,缺陷也不少,这都有待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学习和研究,以便更准确的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及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儿童服务。让品德更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更具良好的品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具有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