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密互作对嫩单23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8698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齐齐哈尔地区春玉米高产栽培,于2020-2021年进行两年田间试验,以玉米新品种嫩单23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即0(N0)、120 kg·hm-2(N1)、240 kg·hm-2(N2)、360 kg·hm-2(N3);3个种植密度,即52500株·hm-2(M1)、60000株·hm-2(M2)和67500株·hm-2(M3),研究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组合对嫩单23单株及群体干物质积累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氮肥施用水平对千粒重、穗粒数、产量、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同一施肥水平下嫩单23的千粒重和穗粒数呈降低趋势.说明根据嫩单23的品种特征特性,合理地增加种植密度、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协调群体的光能及养分的利用效率,进而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研究表明玉米品种嫩单23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
其他文献
村规民约融民主、法律和道德于一体,是自治、法治和德治完美的结合,在乡村治理与纠纷解决中具有强大的优越性.村规民约在新时代下也面临着适应性减弱、作用受限以及规定的惩罚性内容是否合法等新挑战.面对新的挑战应当双管齐下,在宏观上“规则治理,价值引领”;在具体措施上有针对地处理,即构建新型村规民约、平衡自治权和行政权以及惩罚性措施“契约化”等,努力让乡村成为人们“诗意地栖居”的乐土.
从治理观念、治理主体和运行机制三方面对多中心治理理论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契合性进行分析,并以B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分析其有效治理的实践经验,探索其治理有效性的逻辑转换.由此提出了提升各主体责任意识、明确各主体责任定位以及构建多元共治的网络机制等建议,以期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借鉴.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引起农村生态环境的普遍性问题,明确了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拓宽公共投资渠道、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形成生态治理规模经济,坚持绿色健康导向、以生态资源带动特色旅游,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拓展生态环境治理的内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形成多元主体共治新格局的协同治理策略,以期助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分析双轨治理整合乡村振兴集体行动的实现路径及现实意义,以临沂市兰山区Z村为例,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第一书记嵌入农村的双轨治理过程.第一书记和村两委作为基层治理主体通过互惠性的资源依赖、资源主导下的权力顶端、运动式自治动员3条整体性路径嵌入“村和户”基层治理客体之中,使行政动员下的资源整合在乡村振兴场域发生作用,使得Z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建设行动和创新管理服务方式4个方面取得实效.
基于中国农村2009—201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总贷款额、农业保险赔付额、农业保险保费、农村地区国家财政支出4项指标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并不十分明显,且在一定的时期内具有滞后性,随着稳健且持续的冲击后,农民收入得到改善.最后,针对此现状提出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如何实现乡村治理效能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深刻影响着乡村治理状况,而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载体,更是在诸多层面与乡村治理过程产生复杂的互动关系.从乡村治理场域下出发,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切入点,基于二者的互动基础探究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可能发挥的治理效能.从组织关系、治理资源、民主化水平和集体组织功能4个方面探索当前阻碍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和乡村治理有效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深入挖掘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属性,以期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和
为明确水稻品种龙粳57的适宜栽培模式,以糯稻品种龙粳57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种植密度(20和24穴·m-2)、4个施氮量[0 kg·hm-2(N0)、115 kg·hm-2(N1)、138 kg·hm-2(N2)和161 kg·hm-2(N3)],探究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糯稻品种龙粳57不同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氮肥施用水平对不同时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茎鞘物质输出率、穗数、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影响显著;同一施氮水平下,增加种植密度后龙
市场化是驱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经济动能,环境管制是提高农业生产效能的环境动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着中国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遵循一定环境规制的前提下,基于不同程度的市场化发展阶段,必然会对农业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因此,为深入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基于DEA-Malmquist方法测度出省域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利用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构建出动态面板GMM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为进一步探究玉米抽雄期茎秆木质素含量的遗传基础,以普通玉米自交系B73(强抗倒性)为母本、以普通玉米自交系辐673(弱抗倒性)为父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亲本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模型,对玉米抽雄期木质素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抽雄期茎秆木质素含量遗传符合加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1.32%,多基因遗传率为38.79%,多基因效应影响显著.因此,在抗倒伏玉米品种的选育过程中要同时注意基因间的加性效应和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也不能忽视微效多基因的累加效应.
为改善大庆盐碱地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抑制,促进耐盐玉米品种的选育,以龙育4号玉米为材料,对玉米幼苗进行NaCl盐胁迫处理,同时添加1,3和5 mmol·L-1的Ca2+缓解盐胁迫,测定玉米幼苗的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植物受到盐胁迫后与对照相比MDA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OD活性显著增强,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增加不显著,但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加入3 mmol·L-1 Ca2+后,与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