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推广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贯彻落实,在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意识。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推广在各个地区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校园集体舞的推广成效。鉴于此,本研究以重庆地区为例,针对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加强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推广的措施,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校园集体舞;中小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4.98 【文献标识码】A
校园集体舞,是在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基础上,由教育部美育专家和校园集体舞专家精心编创,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也可以锻炼身体,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的新类舞蹈。校园集体舞作为课外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种形式,其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班集体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来说,校园集体舞既能够实现“健身”“健心”的目标,同时也对加强班集体凝聚力和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1]。因此,如何推广校园集体舞就成为各个中小学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重庆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2016年重庆市举办了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指导教师培训班,同年举行了校园集体舞比赛,从这两个活动情况看,市各个中小学在校园集体舞方面的参训老师主要是以体育教师、音乐教师为主,舞蹈教师甚少。特别是小学舞蹈教师就更为缺乏。除此之外,部分乡镇因为条件方面的制约,导致校园集体舞难以开展。总的来说,重庆市各个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推广受到了较大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
教师进行校园集体舞方面的培训途径相对较为单一,大部分教师均需要依赖教育部门的培训课程。教育系统大规模的培训往往有次数少、时间短、不细致、单独解决问题少的一些教学弊端,对舞蹈比较陌生的部分教师来说,其往往难以掌握队形编排、舞蹈动作编创以及舞蹈教学等要领。与此同时,对于道具的选择与运用方面,许多教师无法理解小型道具的使用方式,导致最终编排出来的校园集体舞仅仅为舞蹈形式,难以发挥校园集体舞的作用。
(二)舞蹈教材推广形式单一
市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教学教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教育部规定动作方面的教材,其二是学校根据区域特点、特色创编的集体舞。从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基本难以实现自我创作,往往需要依靠专业创编人员进行创作。我们所提到的这两种模式对于校园集体舞的推广来说,其往往较为适合小学以及经济实力较好的城区学校,高中学校迫于升学压力,推广情况更为堪忧。
(三)城乡发展不均衡影响校园集体舞的推广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差距,农村学校在领导、老师以及学生的认识程度方面均相对城市学校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认识差距当然也不是短期就能消除的 ,必须经过各方面的宣传以及教委的各种帮扶逐渐提高,例如:在组织校园集体舞比赛方面采取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分组进行评比等方式,让农村学校能真正感受到比赛的相对公平公正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意识,逐步提高校园集体舞质量。
二、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力度
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师资力量薄弱并不能作为校园集体舞推广的制约因素。对各个中小学来说,其本身并不存在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音乐教师与体育教师的舞蹈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部分男教师,使得校园集体舞的质量受到影响,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2]。
一方面,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在校园集体舞推广方面的能力与技巧。对体育教师与音乐教师来说,不仅需要学会集体舞,同时还需要全面掌握提升校园集体舞教学质量的技巧与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主管机构需要将校园集体舞纳入到调研活动当中,同时还可以尝试针对教师開展评比活动,全面激发教师参与校园集体舞推广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各个学校还可以尝试调入或者外聘专业的舞蹈教师,通过舞蹈教师的主动引导,全面提升师资力量,以此来提升校园集体舞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编排校园集体舞
1.内容丰富且有趣
中小学生才是校园集体舞的主体,校园集体舞的编排应当综合考虑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以及审美需求。具体来说,校园集体舞的编排应当在坚持内容丰富且有趣的同时,尽可能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以便于满足各个年龄学生的综合需求。
2.健身与审美并重
相较于其他课外活动,校园集体舞的主要作用在于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又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挥美育作用。但反观当前各个中小学在校园集体舞推广方面,并没有有效兼顾上述两个方面。对于校园集体舞的编排来说,广大教师要避免想当然地凭借自身童年记忆来进行编排,而是应当更为深入地了解、观察现阶段学生所喜爱的各种内容。因此,在集体舞编排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相关舞蹈动作的编创力度及幅度,要避免将校园集体舞等同于传统广播操模式,并且在动作设计方面主动融入一些时尚的内容[3]。
(三)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
1.分身法
针对校园集体舞来说,广大教师通常需要同时针对数十、数百的学生进行教学,要想开展针对性的校园舞指导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使用分身法来开展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抽取一定的时间,针对一些能力较强、具有舞蹈天赋、动作较为规范的学生开展校园集体舞教学,在带领他们全面掌握校园集体舞知识内容以后,再组织其扮演教师的助手[4]。然后,教师尝试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组,让这些助手来进行指导。如此,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教师承受的压力,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指导,效果也更为理想。 2.组合法
对于校园集体舞教学而言,广大教师并非需要按部就班地开展,在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之后,可以尝试将对应的舞蹈划分为若干部分,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开展针对性的校园集体舞,给予学生充分的吸收時间。在当学生全面掌握各个部分的内容以后,再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联系,使得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校园集体舞的要领。
3.图示法
作为校园集体舞当中的关键部分,队形变换不可或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清楚具体需要改编成怎样的队形,然后需要按照怎样的步骤来开展,不然则会导致队形变换过于混乱。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还需要综合利用板书、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图形,使得学生了解队形变换的具体意图,从而有效保障队形变换的准确性。
(四)根据城乡差别针对性地帮扶、引导
市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城乡差别,有序、定期派遣专业校园集体舞专家、城区优秀校园集体舞教师到农村学校定点帮扶,共同引导农村学校改变教育观念,同时提升校园集体舞的训练、编创水平,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从而少走弯路,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美育教育观念,为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集体舞在中小学的推广是一项漫长、复杂、系统的工程,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效果显然是不现实的。普及型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在充分发挥规范礼仪、修身养性以及陶冶情操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以及艺术水平,作为一种有效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其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我国正处于素质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阶段,但仍然需要重视中小学中的舞蹈教育,这就需要各个学校高度重视校园集体舞的推广,深入分析当前校园集体舞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引发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力度、合理编排校园集体舞的形式风格以及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校园集体舞推广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鸿,袁志华,辜慧.“校园集体舞”在四川省中小学的推广实践与策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3(6):125-127,137.
[2]白碧珏.太原市“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小学部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黄河之声,2012(10):58-61.
[3]边菊平.校园集体舞在中小学的推广价值和运用方法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19):188.
[4]屈晓兰,袁芳.校园集体舞对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的调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6-139.
作者简介:王惠冰(1978-),女,重庆潼南区人,小学音乐高级教师,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编创。
【关键词】校园集体舞;中小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4.98 【文献标识码】A
校园集体舞,是在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基础上,由教育部美育专家和校园集体舞专家精心编创,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也可以锻炼身体,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的新类舞蹈。校园集体舞作为课外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种形式,其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班集体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来说,校园集体舞既能够实现“健身”“健心”的目标,同时也对加强班集体凝聚力和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1]。因此,如何推广校园集体舞就成为各个中小学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重庆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2016年重庆市举办了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指导教师培训班,同年举行了校园集体舞比赛,从这两个活动情况看,市各个中小学在校园集体舞方面的参训老师主要是以体育教师、音乐教师为主,舞蹈教师甚少。特别是小学舞蹈教师就更为缺乏。除此之外,部分乡镇因为条件方面的制约,导致校园集体舞难以开展。总的来说,重庆市各个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推广受到了较大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
教师进行校园集体舞方面的培训途径相对较为单一,大部分教师均需要依赖教育部门的培训课程。教育系统大规模的培训往往有次数少、时间短、不细致、单独解决问题少的一些教学弊端,对舞蹈比较陌生的部分教师来说,其往往难以掌握队形编排、舞蹈动作编创以及舞蹈教学等要领。与此同时,对于道具的选择与运用方面,许多教师无法理解小型道具的使用方式,导致最终编排出来的校园集体舞仅仅为舞蹈形式,难以发挥校园集体舞的作用。
(二)舞蹈教材推广形式单一
市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教学教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教育部规定动作方面的教材,其二是学校根据区域特点、特色创编的集体舞。从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基本难以实现自我创作,往往需要依靠专业创编人员进行创作。我们所提到的这两种模式对于校园集体舞的推广来说,其往往较为适合小学以及经济实力较好的城区学校,高中学校迫于升学压力,推广情况更为堪忧。
(三)城乡发展不均衡影响校园集体舞的推广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差距,农村学校在领导、老师以及学生的认识程度方面均相对城市学校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认识差距当然也不是短期就能消除的 ,必须经过各方面的宣传以及教委的各种帮扶逐渐提高,例如:在组织校园集体舞比赛方面采取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分组进行评比等方式,让农村学校能真正感受到比赛的相对公平公正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意识,逐步提高校园集体舞质量。
二、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力度
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师资力量薄弱并不能作为校园集体舞推广的制约因素。对各个中小学来说,其本身并不存在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音乐教师与体育教师的舞蹈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部分男教师,使得校园集体舞的质量受到影响,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2]。
一方面,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在校园集体舞推广方面的能力与技巧。对体育教师与音乐教师来说,不仅需要学会集体舞,同时还需要全面掌握提升校园集体舞教学质量的技巧与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主管机构需要将校园集体舞纳入到调研活动当中,同时还可以尝试针对教师開展评比活动,全面激发教师参与校园集体舞推广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各个学校还可以尝试调入或者外聘专业的舞蹈教师,通过舞蹈教师的主动引导,全面提升师资力量,以此来提升校园集体舞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编排校园集体舞
1.内容丰富且有趣
中小学生才是校园集体舞的主体,校园集体舞的编排应当综合考虑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以及审美需求。具体来说,校园集体舞的编排应当在坚持内容丰富且有趣的同时,尽可能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以便于满足各个年龄学生的综合需求。
2.健身与审美并重
相较于其他课外活动,校园集体舞的主要作用在于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又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挥美育作用。但反观当前各个中小学在校园集体舞推广方面,并没有有效兼顾上述两个方面。对于校园集体舞的编排来说,广大教师要避免想当然地凭借自身童年记忆来进行编排,而是应当更为深入地了解、观察现阶段学生所喜爱的各种内容。因此,在集体舞编排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相关舞蹈动作的编创力度及幅度,要避免将校园集体舞等同于传统广播操模式,并且在动作设计方面主动融入一些时尚的内容[3]。
(三)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
1.分身法
针对校园集体舞来说,广大教师通常需要同时针对数十、数百的学生进行教学,要想开展针对性的校园舞指导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使用分身法来开展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抽取一定的时间,针对一些能力较强、具有舞蹈天赋、动作较为规范的学生开展校园集体舞教学,在带领他们全面掌握校园集体舞知识内容以后,再组织其扮演教师的助手[4]。然后,教师尝试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组,让这些助手来进行指导。如此,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教师承受的压力,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指导,效果也更为理想。 2.组合法
对于校园集体舞教学而言,广大教师并非需要按部就班地开展,在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之后,可以尝试将对应的舞蹈划分为若干部分,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开展针对性的校园集体舞,给予学生充分的吸收時间。在当学生全面掌握各个部分的内容以后,再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联系,使得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校园集体舞的要领。
3.图示法
作为校园集体舞当中的关键部分,队形变换不可或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清楚具体需要改编成怎样的队形,然后需要按照怎样的步骤来开展,不然则会导致队形变换过于混乱。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还需要综合利用板书、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图形,使得学生了解队形变换的具体意图,从而有效保障队形变换的准确性。
(四)根据城乡差别针对性地帮扶、引导
市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城乡差别,有序、定期派遣专业校园集体舞专家、城区优秀校园集体舞教师到农村学校定点帮扶,共同引导农村学校改变教育观念,同时提升校园集体舞的训练、编创水平,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从而少走弯路,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美育教育观念,为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集体舞在中小学的推广是一项漫长、复杂、系统的工程,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效果显然是不现实的。普及型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在充分发挥规范礼仪、修身养性以及陶冶情操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以及艺术水平,作为一种有效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其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我国正处于素质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阶段,但仍然需要重视中小学中的舞蹈教育,这就需要各个学校高度重视校园集体舞的推广,深入分析当前校园集体舞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引发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力度、合理编排校园集体舞的形式风格以及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校园集体舞推广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鸿,袁志华,辜慧.“校园集体舞”在四川省中小学的推广实践与策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3(6):125-127,137.
[2]白碧珏.太原市“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小学部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黄河之声,2012(10):58-61.
[3]边菊平.校园集体舞在中小学的推广价值和运用方法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19):188.
[4]屈晓兰,袁芳.校园集体舞对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的调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6-139.
作者简介:王惠冰(1978-),女,重庆潼南区人,小学音乐高级教师,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