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深:一心为大局,反成狱中囚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85- 1959,广西梧州人,国民党陆军上将】
  任潮(即李济深)在汤山居住期间,每天都是下棋、读书、写字、做诗,生活是闲适的,但却和外界断绝了接触。他这样被软禁了几个月之后,吴稚晖向蒋介石建议,让任潮回南京市内居住。回私宅后,任潮也并不自由,蒋介石派了一排兵驻在附近,名为保护,实则监视。他在这样的失去自由的情况下,一直过了两年多,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才重获自由。
  李济深为大局计决定北上入京
  1928年间,我(即本文作者李达潮,李济深之弟)还
  在德国学习,那时我名义上还兼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军医处长。是年冬,我在柏林接到总部副参谋长张文的电报,催我立刻回国筹划陆军总医院。回到广州后,我接任潮(李济深,字任潮)自南京来电,嘱我在粤候他一同回乡做先母逝世周年祭。不久,他便动身回粤。同他一道回来的,有国府文官长古应芬。我见古应芬时,他对我说:“蒋主席派我代表他前来致祭令堂,我理应到贵乡一行的,但年纪大了,近来身体又不大好,沿路要坐兜(上山轿子的粤称)很不方便,因此决定不去了。现在我把蒋主席赠送的祭仪3千元交你代办一切好了。”(事后证明,古应芬正是受了蒋介石之命,故意逗留广州和陈济棠、陈铭枢、陈策3人秘密商讨倒李济深。)古应芬既然不去,我便陪同任潮回到广西梧州大坡乡老家,在乡中办妥家祭以后,才一同回穗(地名)。
  其时,广州已有谣言,盛传“三陈倒李”。我回穗后,医务界有人获悉这一消息,告诉了我,并请我转劝任潮切勿入京,去则恐有不测。我因出国日久,对国内形势认识很模糊,只觉得一入国门,又见到有发生内战迹象,心中感到惶惑。
  我把消息对任潮说了,他说他对此有所闻,去京虽然可能有危险,但目前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方面关系如此紧张,自己不出面调停折衷,则蒋、桂之间可能因破裂而导致大战,那时岂不更糟。我听了,心里也以为还是入京一行对大局有好处。
  蒋介石“请君入瓮”
  那是1929年二三月间的事。其时,国民党在南京一方面召开中央会议,另一方面又召集了国军编遣会议。任潮对于“编遣会议”心里很不以为然,他在说话中常流露:这次会议是蒋介石用来打击桂系和阎锡山、冯玉祥的。他还说,如果要编遣,就必须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除了汰弱留强这一条之外,还该照顾到各方面部队按比例平均编遣。这些主张,当然是和蒋介石的削弱异己、壮大自家的阴谋打算相矛盾的。
  在任潮决定赴南京之前,据我们一班属于任潮左右的亲信人物估计,任潮主张外有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白崇禧支持,本身又有粤军将领拥护,蒋介石未必敢一意孤行。从政治形势看,任潮负责广州政治分会,李宗仁、白崇禧控制北平、武汉两分会,阎锡山、冯玉祥又控制了太原、开封两分会,大家联成一气,加上滇、闽两省当局也倾向于任潮,因此,谅蒋介石不敢对任潮有什么不利。
  此时,陈济棠、陈铭枢亦奉召入京开会。任潮离穗之后,将巩固广州后方的责任交给他的亲信徐景唐所部第五军。因此,大家便没有什么顾虑,赞成任潮入京出席会议。任潮离穗前,把八路军总部托付给参谋长邓世增、副参谋长张文二人。我当时没有陪任潮北上,事后听说他到上海之后,就有一些友好力劝他不要入京,免被蒋介石扣留。任潮在犹豫之际,蒋介石派来了“五老”———张静江、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张继。过去任潮对这几个国民党老头儿是很尊重的,所以在他们的甘言诱骗下,任潮上了大当,毅然和他们一起入京见蒋。但不到几天,便被蒋扣留了。
  事后,任潮曾谈过被扣前的一些情况。
  任潮入京见蒋时,曾当面向蒋建议不要继续向湖南增兵,以免与桂系部队发生冲突,希望一切问题通过谈判解决。蒋当面答允,也赞成和平解决。任潮即去电李宗仁、白崇禧告知蒋介石的态度,并劝李、白有所抑制。不料,蒋介石并不履行诺言,事实上仍继续向湖南增兵,加紧向李、白部队进行压迫。李宗仁、白崇禧见蒋介石如此不顾信义,便电任潮提出诘责。任潮知道已受老蒋欺骗,也忍无可忍,忿然复电李、白,大意说:如蒋军继续入湘相迫,可予迎头痛击。不料,该电未拍出便为蒋特务截获。蒋即指任潮蓄意勾结李、白反抗“中央”,下令扣留任潮于汤山。


  营救计划最终搁浅
  任潮被扣后,蒋与桂系之间已失去一个缓冲人物,结果,蒋、桂之间爆发了战争。李宗仁、白崇禧等原在北平、武汉一带拥兵10多万,但也由于内部被蒋分化收买,终于吃了一系列败仗而退守广西。
  任潮被扣留消息传至广州时,第八路军总部在参谋长邓世增主持下曾开了一次紧急会议。那天,我也参加了。会上,多数人主张对蒋采取强硬态度,甚至不惜一战。但讨论结果又觉得陈济棠在京未回,陈铭枢在香港养伤(陈在赴京过港时住在皇后酒店,因酒店失火,跳楼而足部受伤),还是等他们回来表态之后才好有所举动。
  不久,陈济棠便由京回港,海军司令陈策派了海虎舰赴港迎接他返穗。陈济棠抵省河时并不立即登岸,只分别约八路军总部人员到舰上见面,表示自己决定就蒋所委任的广东编遣区主任职务,并劝大家不要因任潮被扣而过于激动。尽管陈济棠在表面上也骂蒋不对,并说了一些同情任潮的话,但他的取而代之的意图,是大家看得出的。记得那时徐景唐最恼火,他曾当面警告陈济棠不要开军队进广州,否则冲突就不可避免。当时徐的第五军负责巩卫广州,桂系黄绍竑所部已挺进三水、肇庆。在这种情况下,广东境内是有爆发战争可能的。
  由于三陈反李的态度已明显,在广州亲任潮的人物都感到局势严重,徐景唐虽然慷慨激昂,但参谋长邓世增却徘徊犹豫,举棋不定。当时大家还指望冯祝万自沪回来能提出一个积极的办法,但冯祝万回来后却不主张打。
  至此,八路军中虽不乏同情拥护任潮之将领,但由于群龙无首,结果在陈济棠、陈铭枢、陈策的联合压迫下,很快便软化了。陈济棠登陆后,即宣布就任广东编遣区主任新职。后来,蒋介石发表他兼任八路军总指挥。我当时曾去见陈济棠一次,陈要我仍留任八路军军医处长,又要我去三水一行,劝阻黄绍竑不可东下。我退出后,即将意见告知李民欣:我不但不去三水劝阻黄绍竑,且要请准我辞去军医处长职去南京探视任潮,并请他转告知陈济棠。李民欣见陈济棠后,陈也同意我入南京,便派温泰华接替了我的军医处职务。
  我到香港候船赴沪入京,过港时曾到医院看望过陈铭枢,陈那时还躺在病床上。他对我说:“任公事情并不要紧,安全上一定没有什么问题。”对我入京也表示赞成。
  被软禁两年多后重获自由
  到了南京,我便上汤山见任潮。那时,吴稚晖也陪任潮在汤山居住。据说吴在任潮被扣后,曾假惺惺地和蒋吵了一次,并向任潮表示自己很不同意蒋的做法,并说他也留在山上相陪,蒋介石不放人,他也不下山。实际上,吴稚晖当时留在汤山,显然也是蒋布置下来的。任潮被扣留后,蒋介石的一切意见都是通过吴稚晖传达给任潮,任潮有意见也只能托吴去转達。
  由于我初到南京,吴稚晖便殷勤地带我去漫游京郊名胜。记得有一次,我随吴游紫金山时,吴在聊天中说:“我们还是当萧何好啦,让他去做刘邦罢。”我当时听了很不舒服,也率直地问他:“谁打算和蒋争江山?”
  任潮在汤山居住期间,每天都是下棋、读书、写字、做诗,生活是闲适的,但却和外界断绝了接触。他这样被软禁了几个月之后,吴稚晖向蒋建议,让任潮回南京市内居住。蒋介石同意了之后,在吴的布置下,任潮离汤山那天,首先便去见蒋介石。记得那天由吴向导,我也作陪。三人同车到了蒋介石的官邸,在客厅等了一会儿,蒋才出来相见,但态度很冷淡。任潮就过去事情谦虚地说了几句之后,蒋介石冷淡答道:“我是为党为国的。”当时我听到他的话语,心中非常愤怒,因为他扣留任潮,不过是企图消除异己。
  这一次见面时间不超过半刻钟,任潮辞出后便回到鼓楼5号私宅,但当时也并不自由,蒋介石派了一排兵驻在附近,名为保护,实则监视。
  任潮在这样的失去自由的情况下,一直过了两年多,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宁粤双方在沪举行了和谈,达成了协议,任潮才和胡汉民一道被恢复了自由。蒋介石那时也一度被迫下野,林森任国府主席,任潮旋被任为军事训练总监,仍留在南京工作……
  (摘自《文史精华》)
其他文献
卢福坦,生于1890年,山东泰安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斯大林与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要求大量提拔任用工人出身的干部进入领导岗位。于是,卢福坦与向忠发成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六届四中全会又因王明提携成为政治局委员。  1931年6月,向忠发被捕叛变,中央政治局被迫紧急改选。在共产国际的授意之下,王明、周恩来拟定了新的政治局名单,卢福坦也被指定为政治局常委之一。然
期刊
提到李锡九,一些人只知道他是国民党元老、民革中央委员,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中共秘密党员。新中国成立前,李锡九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一直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直到1980年,李锡九的中共党员身份才正式公诸于世。  毛泽东登门拜访李锡九  李锡九,1872年生,河北省安平县任庄村人。1904年毕业于直隶农务学堂,次年在日本留学时结识孙中山,开始进行革命活动,成为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他1913
期刊
1953年的一天,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作报告。当他谈到我国拍摄的故事片《翠岗红旗》时,平素轻易不发火的他严厉地批评了当时电影部门的领导人。原来在1951年,中国电影代表团携这部影片去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在竞选放映的时候,这部故事片引起意外的强烈反响,产生了轰动效应,认为它形象地涵盖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影片中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离开江西老区的家乡,别离了妻子,踏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期刊
1936年11月1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分析自己“一生短处缺点与病源”:甲、用人未及科学方法,并无绵密计划;乙、用人专用其才,而不计其德,不能察言知言;丙、缺乏汇聚功能,部属中自生矛盾与冲突;丁、本人冲动性大,继续性少,手令多而变更性繁,此乃思虑不周,行动轻率之过也;戊、感情常胜于理智;己、不注重提纲挈领,细事操劳过多;庚、长于应变,短于处常,用人行政皆于临急关心;辛、各部机關未能调整充实。除了最后
期刊
李富春、蔡畅夫妇和邓小平夫妇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之间有几十年的战友之谊和如家人般的亲情。邓小平之女邓榕曾问邓小平:“这一辈子,您和谁的关系最亲近?”邓小平说:“周总理。当然,还有你李伯伯、聂伯伯。”  邓小平是李富春、蔡畅夫妇的爱情见证人  李富春伯伯、蔡畅妈妈和我(邓小平之女邓榕)父母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之间有几十年的战友之谊和如家人般的亲情。而我们从小也有幸和李伯伯、蔡妈妈有过亲密接触,点点滴
期刊
【1901- 2001,出生于辽宁鞍山,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不久即被幽禁。那么,在事件中作为“受害方”的蒋介石及宋氏兄妹,在将张学良扣留后又将与其如何相处?他们的关系到底又怎样呢?  宋子文:雪中送炭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囚,宋子文与宋美龄的保证没有兑现,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能做蒋介石的主。但他们并没有随着张学良被囚而落井下石,相反,尽可能地给予其帮助,以弥
期刊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然而,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志愿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伤亡36万人。目前,据有关机构统计,能查到姓名的志愿军烈士有17万余人。在这些烈士中,有四位志愿军的高级指挥员,他们分别是67军军长李湘、50军副军长蔡正国、39军副军长吴国璋、23军参谋长饶惠谭。  第67军军长李湘  李湘
期刊
【1900- 1990,出生于安徽廬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才子———孙立人,在美国弗吉尼亚军校铸成职业军人,在印缅战场上抗击日军立下奇功,为盟军楷模。后因台湾当局认定孙立人与“兵变”阴谋有关,将其软禁33年,成为“张学良第二”。  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  孙立人生于1900年12月8日,早年以安徽省第一名考取清华学校(即今清华大学)留美预科,1923年赴美,两年后
期刊
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毛泽东的安全警卫一直是党中央的一件大事。然而,毛泽东多次身历险境而毫发无损,多次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而安然无恙。这一切,除了他本人的大智大勇外,还要归功于他身边那支神秘骁勇的警卫部队。毛泽东的卫队,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钢铁部队,号称“红色战车”。  “一虎二龙三鼠”  1945年8月,日本终于投降了,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头。短短10日之内,蒋介石三请毛泽东去
期刊
在解放军的将星序列里,向守志十分具有传奇色彩。他参加战役战斗无数,九死一生,屡立战功,是我国导弹部队创建的见证者。1960年,国家要成立战略导弹部队,急需建设者,面对部队调整改革的关键时刻,向守志决定放弃即将上任的军区参谋长一职,改行平调当院长。  上甘岭战役,为邱少云牺牲而痛哭  向守志,1917年生,四川省宣汉县人。他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军长、院长、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