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民族地区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创新企业文化是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认为政府积极引导与推动、企业尊重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责任感、更新企业文化、引进优秀人才等措施可以促进民族文化与地方企业文化的整合。
关键词:民族文化;企业文化;整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企业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除具备优质的产品、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和良好的服务质量以外,塑造符合时代发展的企业文化势在必行,而将企业文化与地域民族文化融合共生,则是一种新颖的管理理念。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换句话说民族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而企业文化也源于社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在时空上的一种体现。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实际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为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必须做到企业文化整合,针对民族地区将不同的民族文化通过合并、分拆、增强、减弱等方式,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具体应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整合。
一、政府积极引导与推动
(一)政府提出相应的政策进行引导
政府对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进行奖励,掀起各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浪潮,同时做好民族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及培训工作。引导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汲取本地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将楚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融合。
(二)政府有效发挥公共职能,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宣传
政府保护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的根本保证。一是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进行保护,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科学发展;二是要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得到法律保障;三是要增加经费支持,对传承人进行培养,对从事民间艺术的艺人给予适当的生活支持与鼓励,使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得到资金保障;四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民间文物进行及时收集、补救、管理,并纳入文物保护。
(三)政府积极做好招商引资项目
政府招商引资,引入外来企业,加强外来企业与地方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使企业文化丛林注入新鲜的血液,巨大的竞争压力会使地方企业安于现状的观念瓦解,激发起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鲶鱼效应”的良好效果。
二、企业尊重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责任感
(一)企业要尊重民族,团结民族
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企业文化必须适合于本民族的文化氛围。企业发展不触碰民族禁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促进民族团结,也是对当地民族同胞的一种人本行为。企业必须首先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才能做到尊重民族文化,同时企业塑造文化做到因需制宜、因地制宜、入乡随俗、灵活应变。
(二)企业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楚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的一笔宝贵财富,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威胁。企业应该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努力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担,以保护民族文化为己任,将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整合,增强认同感,面向全国乃至世界打造民族企业品牌。
(三)企业文化要汲取优秀民族文化
企业充分汲取民族文化中优秀的、有益的成分,将现代企业文化与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有机地融于一体,将民族文化中的有益观念与企业的管理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將民族文化与企业的外观形象、行为规范、精神思想三个方面充分的结合起来,建设富有活力与生机的企业文化,形成植根于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在保留自身原有优势文化的同时,做到与当地民族文化环境和谐统一,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更新企业文化,引进优秀人才
(一)为企业注入新元素,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
普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稳定的价值观,不易改变,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观念的快速更新,企业因循守旧将止步不前,所以企业文化切不能受到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封闭思想的影响,一定要结合政策要求、市场需求和民族特色进行更新,注入新的企业文化元素,使企业充满活力。
(二)引进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
据调查,一些地方企业在人才的选聘上过于随性,不够规范,甚至任人唯亲。因此,企业在聘选人才时要加强选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做到人岗匹配、适才适用,为企业融入更多的文化特色,做到均衡发展。
创造一个全新的、跨文化的企业文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才是我们关注企业文化民族性的最终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民族地区企业要做大,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民族文化。同时,将开放的思想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达到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同时与现代企业制度、国际惯例接轨,按市场规律理性运作,打造企业民族文化品牌,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并保持长期发展。利用包容性强的企业文化,引进各种先进的生产要素,才能获得腾飞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丽琳.企业文化的新视野[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8.
[2]梁滨.刍议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路径——以广西为例[J].经济视野,2013(23).
[3]张丽华,蔡宁伟.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互研究——基于企业并购与文化整合的视角[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3).
[4]李正梅.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机理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4).
作者简介:李丽娇(1989—),女,彝族,云南开远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公务员制度。
关键词:民族文化;企业文化;整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企业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除具备优质的产品、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和良好的服务质量以外,塑造符合时代发展的企业文化势在必行,而将企业文化与地域民族文化融合共生,则是一种新颖的管理理念。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换句话说民族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而企业文化也源于社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在时空上的一种体现。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实际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为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必须做到企业文化整合,针对民族地区将不同的民族文化通过合并、分拆、增强、减弱等方式,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具体应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整合。
一、政府积极引导与推动
(一)政府提出相应的政策进行引导
政府对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进行奖励,掀起各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浪潮,同时做好民族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及培训工作。引导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汲取本地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将楚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融合。
(二)政府有效发挥公共职能,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宣传
政府保护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的根本保证。一是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进行保护,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科学发展;二是要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得到法律保障;三是要增加经费支持,对传承人进行培养,对从事民间艺术的艺人给予适当的生活支持与鼓励,使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得到资金保障;四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民间文物进行及时收集、补救、管理,并纳入文物保护。
(三)政府积极做好招商引资项目
政府招商引资,引入外来企业,加强外来企业与地方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使企业文化丛林注入新鲜的血液,巨大的竞争压力会使地方企业安于现状的观念瓦解,激发起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鲶鱼效应”的良好效果。
二、企业尊重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责任感
(一)企业要尊重民族,团结民族
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企业文化必须适合于本民族的文化氛围。企业发展不触碰民族禁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促进民族团结,也是对当地民族同胞的一种人本行为。企业必须首先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才能做到尊重民族文化,同时企业塑造文化做到因需制宜、因地制宜、入乡随俗、灵活应变。
(二)企业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楚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的一笔宝贵财富,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威胁。企业应该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努力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担,以保护民族文化为己任,将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整合,增强认同感,面向全国乃至世界打造民族企业品牌。
(三)企业文化要汲取优秀民族文化
企业充分汲取民族文化中优秀的、有益的成分,将现代企业文化与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有机地融于一体,将民族文化中的有益观念与企业的管理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將民族文化与企业的外观形象、行为规范、精神思想三个方面充分的结合起来,建设富有活力与生机的企业文化,形成植根于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在保留自身原有优势文化的同时,做到与当地民族文化环境和谐统一,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更新企业文化,引进优秀人才
(一)为企业注入新元素,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
普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稳定的价值观,不易改变,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观念的快速更新,企业因循守旧将止步不前,所以企业文化切不能受到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封闭思想的影响,一定要结合政策要求、市场需求和民族特色进行更新,注入新的企业文化元素,使企业充满活力。
(二)引进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
据调查,一些地方企业在人才的选聘上过于随性,不够规范,甚至任人唯亲。因此,企业在聘选人才时要加强选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做到人岗匹配、适才适用,为企业融入更多的文化特色,做到均衡发展。
创造一个全新的、跨文化的企业文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才是我们关注企业文化民族性的最终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民族地区企业要做大,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民族文化。同时,将开放的思想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达到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同时与现代企业制度、国际惯例接轨,按市场规律理性运作,打造企业民族文化品牌,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并保持长期发展。利用包容性强的企业文化,引进各种先进的生产要素,才能获得腾飞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丽琳.企业文化的新视野[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8.
[2]梁滨.刍议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路径——以广西为例[J].经济视野,2013(23).
[3]张丽华,蔡宁伟.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互研究——基于企业并购与文化整合的视角[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3).
[4]李正梅.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机理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4).
作者简介:李丽娇(1989—),女,彝族,云南开远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公务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