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31日晚至8月1日凌晨,台湾高雄市发生台湾18年来最为惨重的“气爆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岛内各界携手救灾,大陆也表达了善意,受到外界好评。高雄市政府虽对事件发生负有重大责任,但市长陈菊很有可能全身而退,连任之路不会受到重大影响。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7月31日晚20点46分左右,高雄市前镇区出现疑似燃气外泄的臭味。高雄市消防局人员赶到现场查验后,发现臭味系从一路口水沟中冒出,初步研判为燃气外泄,因此封锁现场,并用水雾喷洒进行稀释。在采样检测漏气成分期间,并未进行人群疏散等工作。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消防员最初的研判。22点22分左右,该区岗山西街发生首波气爆。23点56分,凯旋三路、二圣路、三多一路一带发生连环气爆。据目击者称,爆炸时火焰高达15层楼高,声音犹如重磅炸弹,巨大气流将现场民众和汽车抛掷到附近大楼楼顶,破坏力可见一斑。
气爆共造成30名民众和消防员死亡,300多人受伤送院治疗。当时在场的20多名消防员中有六人因伤势过重罹难,其中消防局主任秘书林基泽和瑞隆消防分队小队长刘耀文的遗体至今尚未找到。除人员伤亡外,事故还造成路面、路灯、地下管线等严重损坏,损坏面积达7.23万平方米,长度约四公里多,估计重建所需经费高达19.1亿元(新台币,下同)。屋漏偏逢连夜雨。气爆发生后,高雄又连降暴雨,致使气爆区域洪涝成灾,居民生活苦不堪言,甚至爆发部分登革热疫情。
事件发生后,全台不分蓝绿党派、“中央”和地方,都全力进行救灾。台湾当局“内政部”立即成立“灾害应变中心”,“内政部长”陈威仁、“经济部长”张家祝、“行政院长”江宜桦等人先后进驻指挥。8月1日,马英九与高雄市市长陈菊视频通话指示救灾,6日发表“国殇谈话”,称“全都变成高雄人”。12日,江宜桦再度赴高雄现场勘灾,并陪同马英九和“副总统”吴敦义出席在高雄举办的“宗教界追思祈福大会”。对于高雄市政府提出的近20亿元重建费用,马英九当局核批16亿元,其余的3亿元由高雄市政府支出。台湾军方出动1439人、493辆各型车辆进行救援,台中市、台北市、台东县等县市消防局也组织一定数量的人员与车辆进行援助。
全台各地还进行募捐活动,大陆也表达了协助救灾的善意。在台湾媒体发起的“全民祈福,天佑台湾,高雄再起”的赈灾晚会中,五小时内的捐款额即达6500万元。高雄市政府开立的募捐账户也募得各类捐款31亿多元。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第一时间指示中台办负责人向台湾方面表达悼念慰问之意,大陆红十字会向台湾捐款50万美元,宁波市也通过对口交流渠道捐款100万元人民币。
救灾同时,关于事故原因和责任归属的调查也同步展开。台湾相关部门的初步调查显示,爆炸系李长荣化工公司埋在地下输送丙烯的管线泄漏所致。随着对事故原因调查的逐步深入,蓝绿双方也展开了一场口水战。据媒体报道,台湾“经济部”次长杜紫军在记者会上表示,事发主因是地下管线铺设不合规,责任在高雄市政府。对此,高雄市政府展开正面回击。该市发展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许立明表示,主管石化事业的直属机关“经济部”,难道不该负责吗?
蓝营被动挨打 绿营“弃车保帅”
岛内素有灾难问题政治化的惯例,而且事件爆发距离11月的“七合一”选举仅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因此蓝绿将更大的气力使在了政治攻防上,力图避免背上责任,并受到政治影响。
总体观察蓝绿围绕“气爆事件”的争斗,民进党上下团结一致,通过利用替陈菊抱屈并将脏水泼向国民党等招数,一直掌握着主动权。
第一,大赞陈菊救灾有功。为了防止被外界指责“为了选举不顾一切”,8月1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召集党内主管召开“灾害应变会议”,宣布暂停所有选举活动。4日,民进党执政的五个县市首长(台南市长赖清德、屏东县长曹启鸿、嘉义县长张花冠、云林县长苏治芬、宜兰县长林聪贤)联合发表声明,替陈菊的救灾作为唱高调,赞扬陈菊团队“训练有素”,对其领导力有信心,同时还上演“政治秀”,宣布将一个月的薪资作为捐款。
第二,嫁祸国民党和出事厂商。事件发生后,陈菊等人称李长荣化工公司的线路没有在其管线图上,暗示高雄市政府对这一“暗管”并不知情,因此罪魁祸首是李长荣化工公司。此后,又以石化管线管辖权属“经济部”为由,将责任推给马英九当局。绿营“立委”在“立法院”超限度作秀,指责“经济部长”张家祝“冷血”、“不是人”。民进党籍“立委”陈其迈甚至翻出1990年的材料,指责时任市长、现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认为其执政期间批准埋设的台湾中油公司管线应对此负责,以图挑起舆论话题,转移灾难责任主体的焦点。
民进党执政的县市出事,本是国民党攻击民进党的绝佳机会,但在绿营主动进攻面前,蓝营的作为显得相当凌乱,甚至处于被动挨打的尴尬境地。更讽刺的是,第一个因为“气爆事件”而请辞负责的不是民进党党籍官员,而是“经济部长”、蓝营的张家祝。
抹黑和攻击只能逞一时之快,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真相终会呈现出来。8月7日,高雄市政府捷运工程局环状轻轨捷运2012年会勘记录被人翻出,里面明确记载了“李长荣化学公司所属管线埋设深度约1.5公尺”,显示高雄市政府早已知道这条管线的存在,并非其所指控的系厂家偷埋。鉴于此,陈菊被迫向外界鞠躬道歉。同时,高雄市副市长吴宏谋率领水利局局长李贤义、工务局局长杨明州和捷运局局长陈存永辞职下台,上演“弃车保帅”的戏码。虽然陈菊最终没能掩饰住事实真相,但其冲击力已大大降低。可以说,绿营成功操弄了这一事件。
陈菊或全身而退?
论及灾难对政治人物的影响之巨,近几年最为典型的就是2011年台中夜店火灾对台中市市长胡志强的打击。2011年3月,台中市某夜店发生火灾,造成9死13伤的悲剧。在绿营和媒体的操弄下,市长胡志强承受了强大的舆论压力,甚至遭到“监察院”的弹劾。经此一事,原本支持度和满意度一直位列前段班的胡志强,在此后进行的各项民调和媒体评价中一度跌至榜尾。 根据目前的形势发展来看,陈菊遇到的情况与胡志强有很大不同,陈菊很有可能从此次灾难事件中全身而退。事件发生后的各项民调显示,超过半数民众肯定陈菊的表现,这在救灾历史上十分难得。“未来事件交易所”民调显示,在处理气爆危机能力方面,陈菊以63.7%最高,远超马英九的33.0%和江宜桦的33.1%。在《苹果日报》的民调中,陈菊在救灾表现中的满意度高达65.15%,不满意度只有20.42%。在TVBS(无线卫星电视台)进行的民调中,陈菊的满意度也有50%,不满意仅为27%。由此看来,陈菊的民众支持度和施政满意度没有受到重大冲击。如果没有进一步的重大调查发现,认为陈菊对此负有重大政治责任,陈菊很有可能轻骑过关,并顺利赢得三个月后的高雄市市长选举。
同样是灾害事件,同样是引发了政治纷争,为什么陈菊能轻骑过关呢?
首先,绿营掌握了舆论主导权。自从台湾进入政党政治阶段以来,在把控舆论主导权方面,绿营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混合造成的结果。有历史原因,如民进党一直重视文宣和媒体经营,善于话语权操作;也有现实的原因,陈菊是民进党内的“大姐大”,受到绿营政治人物的普遍支持,因此绿营内部显得非常团结,坚持用一个声音说话,加之绿营媒体不顾形象地加以宣传鼓吹,往往造成众口铄金的结果。
其次,绿营在高雄的长期经营。目前,蓝营虽握有岛内“中央”和多数县市的执政权,但随着南台湾地方执政权失去日久,蓝营在南台湾民众中的支持率不断下降,南台湾“绿化”程度日益严重。以高雄(2010年12月原高雄县和高雄市合并为高雄市)为例,民进党已经在高雄市执政16年,高雄县自1985年被余陈月瑛攻陷后,国民党再也没有执政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耕耘,高雄俨然已经完全“绿化”,民众和民进党“一家亲”,因此即使陈菊执政出现失误,也被认为是“自家小孩犯错误”,不是什么大问题。
再次,整体大环境对蓝营不利。目前,岛内大的政治氛围是马英九当局执政支持率不高,民进党所犯错误极易被这一大背景所掩盖。在缺乏岛内民众信任的背景下,马英九和国民党虽然看到了这是一个机会,但却自缚手脚投鼠忌器,不敢大开大合有所作为,所以才出现虽然是民进党执政县市出问题,但却是民进党主动攻击国民党的怪现象。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7月31日晚20点46分左右,高雄市前镇区出现疑似燃气外泄的臭味。高雄市消防局人员赶到现场查验后,发现臭味系从一路口水沟中冒出,初步研判为燃气外泄,因此封锁现场,并用水雾喷洒进行稀释。在采样检测漏气成分期间,并未进行人群疏散等工作。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消防员最初的研判。22点22分左右,该区岗山西街发生首波气爆。23点56分,凯旋三路、二圣路、三多一路一带发生连环气爆。据目击者称,爆炸时火焰高达15层楼高,声音犹如重磅炸弹,巨大气流将现场民众和汽车抛掷到附近大楼楼顶,破坏力可见一斑。
气爆共造成30名民众和消防员死亡,300多人受伤送院治疗。当时在场的20多名消防员中有六人因伤势过重罹难,其中消防局主任秘书林基泽和瑞隆消防分队小队长刘耀文的遗体至今尚未找到。除人员伤亡外,事故还造成路面、路灯、地下管线等严重损坏,损坏面积达7.23万平方米,长度约四公里多,估计重建所需经费高达19.1亿元(新台币,下同)。屋漏偏逢连夜雨。气爆发生后,高雄又连降暴雨,致使气爆区域洪涝成灾,居民生活苦不堪言,甚至爆发部分登革热疫情。
事件发生后,全台不分蓝绿党派、“中央”和地方,都全力进行救灾。台湾当局“内政部”立即成立“灾害应变中心”,“内政部长”陈威仁、“经济部长”张家祝、“行政院长”江宜桦等人先后进驻指挥。8月1日,马英九与高雄市市长陈菊视频通话指示救灾,6日发表“国殇谈话”,称“全都变成高雄人”。12日,江宜桦再度赴高雄现场勘灾,并陪同马英九和“副总统”吴敦义出席在高雄举办的“宗教界追思祈福大会”。对于高雄市政府提出的近20亿元重建费用,马英九当局核批16亿元,其余的3亿元由高雄市政府支出。台湾军方出动1439人、493辆各型车辆进行救援,台中市、台北市、台东县等县市消防局也组织一定数量的人员与车辆进行援助。
全台各地还进行募捐活动,大陆也表达了协助救灾的善意。在台湾媒体发起的“全民祈福,天佑台湾,高雄再起”的赈灾晚会中,五小时内的捐款额即达6500万元。高雄市政府开立的募捐账户也募得各类捐款31亿多元。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第一时间指示中台办负责人向台湾方面表达悼念慰问之意,大陆红十字会向台湾捐款50万美元,宁波市也通过对口交流渠道捐款100万元人民币。
救灾同时,关于事故原因和责任归属的调查也同步展开。台湾相关部门的初步调查显示,爆炸系李长荣化工公司埋在地下输送丙烯的管线泄漏所致。随着对事故原因调查的逐步深入,蓝绿双方也展开了一场口水战。据媒体报道,台湾“经济部”次长杜紫军在记者会上表示,事发主因是地下管线铺设不合规,责任在高雄市政府。对此,高雄市政府展开正面回击。该市发展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许立明表示,主管石化事业的直属机关“经济部”,难道不该负责吗?
蓝营被动挨打 绿营“弃车保帅”
岛内素有灾难问题政治化的惯例,而且事件爆发距离11月的“七合一”选举仅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因此蓝绿将更大的气力使在了政治攻防上,力图避免背上责任,并受到政治影响。
总体观察蓝绿围绕“气爆事件”的争斗,民进党上下团结一致,通过利用替陈菊抱屈并将脏水泼向国民党等招数,一直掌握着主动权。
第一,大赞陈菊救灾有功。为了防止被外界指责“为了选举不顾一切”,8月1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召集党内主管召开“灾害应变会议”,宣布暂停所有选举活动。4日,民进党执政的五个县市首长(台南市长赖清德、屏东县长曹启鸿、嘉义县长张花冠、云林县长苏治芬、宜兰县长林聪贤)联合发表声明,替陈菊的救灾作为唱高调,赞扬陈菊团队“训练有素”,对其领导力有信心,同时还上演“政治秀”,宣布将一个月的薪资作为捐款。
第二,嫁祸国民党和出事厂商。事件发生后,陈菊等人称李长荣化工公司的线路没有在其管线图上,暗示高雄市政府对这一“暗管”并不知情,因此罪魁祸首是李长荣化工公司。此后,又以石化管线管辖权属“经济部”为由,将责任推给马英九当局。绿营“立委”在“立法院”超限度作秀,指责“经济部长”张家祝“冷血”、“不是人”。民进党籍“立委”陈其迈甚至翻出1990年的材料,指责时任市长、现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认为其执政期间批准埋设的台湾中油公司管线应对此负责,以图挑起舆论话题,转移灾难责任主体的焦点。
民进党执政的县市出事,本是国民党攻击民进党的绝佳机会,但在绿营主动进攻面前,蓝营的作为显得相当凌乱,甚至处于被动挨打的尴尬境地。更讽刺的是,第一个因为“气爆事件”而请辞负责的不是民进党党籍官员,而是“经济部长”、蓝营的张家祝。
抹黑和攻击只能逞一时之快,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真相终会呈现出来。8月7日,高雄市政府捷运工程局环状轻轨捷运2012年会勘记录被人翻出,里面明确记载了“李长荣化学公司所属管线埋设深度约1.5公尺”,显示高雄市政府早已知道这条管线的存在,并非其所指控的系厂家偷埋。鉴于此,陈菊被迫向外界鞠躬道歉。同时,高雄市副市长吴宏谋率领水利局局长李贤义、工务局局长杨明州和捷运局局长陈存永辞职下台,上演“弃车保帅”的戏码。虽然陈菊最终没能掩饰住事实真相,但其冲击力已大大降低。可以说,绿营成功操弄了这一事件。
陈菊或全身而退?
论及灾难对政治人物的影响之巨,近几年最为典型的就是2011年台中夜店火灾对台中市市长胡志强的打击。2011年3月,台中市某夜店发生火灾,造成9死13伤的悲剧。在绿营和媒体的操弄下,市长胡志强承受了强大的舆论压力,甚至遭到“监察院”的弹劾。经此一事,原本支持度和满意度一直位列前段班的胡志强,在此后进行的各项民调和媒体评价中一度跌至榜尾。 根据目前的形势发展来看,陈菊遇到的情况与胡志强有很大不同,陈菊很有可能从此次灾难事件中全身而退。事件发生后的各项民调显示,超过半数民众肯定陈菊的表现,这在救灾历史上十分难得。“未来事件交易所”民调显示,在处理气爆危机能力方面,陈菊以63.7%最高,远超马英九的33.0%和江宜桦的33.1%。在《苹果日报》的民调中,陈菊在救灾表现中的满意度高达65.15%,不满意度只有20.42%。在TVBS(无线卫星电视台)进行的民调中,陈菊的满意度也有50%,不满意仅为27%。由此看来,陈菊的民众支持度和施政满意度没有受到重大冲击。如果没有进一步的重大调查发现,认为陈菊对此负有重大政治责任,陈菊很有可能轻骑过关,并顺利赢得三个月后的高雄市市长选举。
同样是灾害事件,同样是引发了政治纷争,为什么陈菊能轻骑过关呢?
首先,绿营掌握了舆论主导权。自从台湾进入政党政治阶段以来,在把控舆论主导权方面,绿营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混合造成的结果。有历史原因,如民进党一直重视文宣和媒体经营,善于话语权操作;也有现实的原因,陈菊是民进党内的“大姐大”,受到绿营政治人物的普遍支持,因此绿营内部显得非常团结,坚持用一个声音说话,加之绿营媒体不顾形象地加以宣传鼓吹,往往造成众口铄金的结果。
其次,绿营在高雄的长期经营。目前,蓝营虽握有岛内“中央”和多数县市的执政权,但随着南台湾地方执政权失去日久,蓝营在南台湾民众中的支持率不断下降,南台湾“绿化”程度日益严重。以高雄(2010年12月原高雄县和高雄市合并为高雄市)为例,民进党已经在高雄市执政16年,高雄县自1985年被余陈月瑛攻陷后,国民党再也没有执政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耕耘,高雄俨然已经完全“绿化”,民众和民进党“一家亲”,因此即使陈菊执政出现失误,也被认为是“自家小孩犯错误”,不是什么大问题。
再次,整体大环境对蓝营不利。目前,岛内大的政治氛围是马英九当局执政支持率不高,民进党所犯错误极易被这一大背景所掩盖。在缺乏岛内民众信任的背景下,马英九和国民党虽然看到了这是一个机会,但却自缚手脚投鼠忌器,不敢大开大合有所作为,所以才出现虽然是民进党执政县市出问题,但却是民进党主动攻击国民党的怪现象。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