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hensh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为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提供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属于职业类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未来的社会,不会使用计算机将被称为“文盲”。对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调查统计显示,他们期望毕业生掌握的主要技能是:文字编辑软件,数据管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网络应用,安全防范,利用网络搜索和处理信息,利用网络通迅与其他人员协调工作,等等。这些都是对普通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
  1.学生的层次存在差异。
  在我国,计算机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拥有电脑的人大多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群众对电脑的接触少之又少,这就导致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和应用能力差异较大,学习的起点不一致,这给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兼顾基础差异明显的学生。
  2.新生理论与实践脱离。
  新生入校时,有的学生接触过计算机,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理论引导,只能局限于简单的操作;有的新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感觉很茫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会导致一味学习理论,实践能力缺失。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理论与实践脱离。
  3.硬件条件不足给教学带来困难。
  高职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计算机操作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时必须具备能力之一,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全院各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但由于办学影响,上课时,学生不能保证每节课都人手一台计算机,老师授课时会把理论与实践环节分开,理论课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上,这样,在理论课中老师就只能一味讲。对起点低的同学来说,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理论课老师讲的内容到上机实践时用不出来,日积月累,遗留问题越来越多,导致这些学生对此学科失去兴趣。
  4.毕业时不能学以致用。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是应用性极强的一门课,用进废退,因此在一年级时所学的内容,不少学生到毕业时已经几乎忘记了,到找工作时不能学以致用,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这也是计算机基础单纯地作为一门课学习必然产生的结果。
  二、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属于职业类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无论在授课中还是学习中都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当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的能力。在授课时,应将原来的教室授课变为机房授课,这样可以讲解1—2个知识点,就让学生动手练一练,做到边学边练,使学生把每个知识点都学会、学扎实。
  2.减小学生的层次差异。
  教师可以在最初的几堂课采用分层次组织教学,对基础差、起点低的同学多教、多练,有针对性地辅导;而对以前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以预留作业和指导的方式,使其把计算机基础打牢,最终缩短学生差异。
  3.利用网络课后答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计算机网络资源丰富、功能强大,成为人们使用计算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网”也是提高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与同学们在线交流,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实践证明,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4.温故知新,毕业前增加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
  在做毕业论文之前,大部分毕业班同学都已经找到工作,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环节,对论文格式排版、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温故知新,又能使学生适应岗位要求,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虽为公共基础课,但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其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海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控索与研究.计算机教学.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168.
  [2]张惠宁.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4-76.
  [3]韩业红,赵珂,纪萃萃.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实践教学的探计.计算机教育,2010,(4):118-121.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术动作,发展体能,提高教学效率,是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关于打造体育高效课堂的思考。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高效课堂 思考    中学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学大纲不断发展改革到今天的新课程标准,在内容形式上有了更大的转变。打造体育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不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应当得到改进与提升。初中体育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部分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手段滞后,教学视野狭隘,制约教学成效的提升,导致体育教学长期在低位徘徊。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努力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引,改进工作方式,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 成效    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成效,
本篇论文以《河北日报》“文化周刊”头版为研究对象,侧重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角度研究具有副刊性质的文化周刊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体现新闻特性的特色。“文化周刊”是《
摘 要: 创新教育贵在教育创新。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独特、有利的条件,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团队协作的作用,开发课程资源,改变教学方法,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并提出积极引导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从而在新型的体育教学环境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 培养 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引发问题,着重从环境、教法、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环境引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不仅包括场地器材的布置,而且包括教学人文情感氛围的营造。  1.营造人文情感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宗旨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在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一、体育后进生的“个性”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
摘 要: 耐久跑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锻炼学生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及肌肉持久工作的耐力,同时也是一项提高学生耐久跑水平的典型项目。“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开展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教师拓宽思路,大胆尝试,改进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力促学生积极
摘 要: 小学体育教学应当立足于教材要求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的体育知识,训练体育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优化教学方法手段,整合教学资源,改进评价方式,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成效 提高途径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成效的途
摘 要: 针对P2P网络中资源查找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二叉树索引模型,通过度量网络中结点属性相似性,对所有结点进行渐近分组,形成层次性逻辑二叉树覆盖网络。在信息搜索时,查询只路由到相关的结点上,减少了信息搜索时的平均搜索路径长度,从而改善搜索效率。  关键词: P2P网络 二叉树索引模型 搜索算法    1.引言  对等(又称P2P,Peer to Peer)模型由于其结构灵活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要冷静地思考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小平同志的讲话和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突出强调了要聚精会神地抓好党的建设。依照党中央的精神,根据对我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