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旅游行业输送从事旅游管理的专门高级人才。但是,就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问题,导致学生从业能力低下,基于此,本文就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业能力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从业能力
在新时代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较强的专业能力,对于服务意识和思维能力也做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形象、形体、身体素质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意味着,现阶段的旅游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传统意识里的“导游”,而是能够胜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种情形下,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知识上、技能上、意识上的能力,就要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作教学改革。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一)课程安排实践性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需要学生展现充分的旅游管理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但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清晰,不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专业课与非专业课在设置上就存在失衡现象,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践性不足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安排的共象。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客观性,教学质量大大降低,必然使得学生缺乏实习实践的机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不少高校会实行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在合作的企业方进行有期限的实践实习,但往往也由于合作力度不大,校方与企业方联系较少,对学生的实践实习缺乏指导与监督,学生的实践实习的有效性失真,导致学生在走上岗位实际工作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
(二)忽视培养学生服务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旅游管理专业是为人服务的,是一个职业性、服务型较强的行业,这就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从事该行业的过程中,要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但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服务意识不是很强烈,甚至是不愿意做一些服务性质的工作,或是服务态度较恶劣。这从侧面反映了不少高校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训。导致现在的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既不愿意从底层的服务工作做起,又没有足够的能力胜任高薪职位。对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人生观、服务意识、职业理念的塑造与培养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高校为适应新时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通过观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其从业能力依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为不善于同游客沟通、交际能力存在明显欠缺等。以郑州财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6级旅行社管理方向学生为例,2018年秋季学期,学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始为期半年的专业综合实习。在专业综合实习过程中发现,由于在校学习期间对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学习不够,学生不知道如何与游客沟通,在旅行社接待岗位的学生面对游客的咨询时茫然无措、答非所问,甚至游客多问几句都觉得不耐烦甚至暴跳如雷;在计调岗位的学生自以为是,安排人员和线路时以偏概全、固执己见等。这些问题不仅说明了学生没有适应从学生到旅游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而且还充分暴露了专业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也是未来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待提升
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不够。郑州财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5级酒店管理方向学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到北京某五星級酒店实习。众所周知,在五星级酒店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但是这些学生却不知如何观察顾客的外表、言谈举止,就好像“看见佛光就以为取得了真经”,不会从细节中研判顾客身份,因而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还有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以为是,无视游客和单位的整体利益,盲目追求“我个性、我快乐”。由此可见,要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尽快进入角色,必须在专业培养过程中着力提升其从业能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升从业能力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
首先,明确教学主旨,高校要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宗旨,继而才能将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后续教育工作打下基础;其次,构建发展力量,高校应积极将学校教育专家和旅游实业界专家等优质人力资源组建出一个专业的指导委员会,致力于商讨、修订、整理出一个客观性、灵活性都为较强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并能灵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做出及时调整,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的运作提供中坚力量;最后,理论与实践并行,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可在擬定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后积极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在完成专业理论内容讲解之后及时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校内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模拟出能够促进学生积累实践技能的仿真教学情景,将理论与实践的作用完美发挥,提升学生的从业能力。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达到改革的有效效果。
(二)研究市场需求,加强学生实践教学
从对目前的旅游管理类的市场需求调查情况来看,动手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占据了市场需求最大的比例。而根据市场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功底不成正比,在即位工作岗位后无法迅速适应和独立完成管理等实践工作是常见的大学生就业窘境。因此,高校应根据细节总结经验——理论知识和实践功底不成正比是因为学校在教学中缺乏了实践教学的重视。对此,高校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改善:从校内设施方面改革,更新校内实践室和实践模拟场所的设备以及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致力于改善学生实践环境的改善,以学校对实践的高度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的浓厚兴趣;从实践课程方面改革,强调教学目的与学生实际情况的重视并综合实训时间,以促进学生能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为目标,改善出最能基于市场需求开展的实训教学活动,致力于以生动、科学、有效的事件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从业能力;从校外合作方面改革,高校在改善自身条件的同时也应加强与校外旅游行业和相关企业的积极联系,致力于为学生争取更贴近社会的实习环境。 (三)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地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鉴于旅游学科特点和研究范围,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提升旅游专业的学科地位。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论坛,为两个领域的沟通提供一个平台,对于彼此增进了解、消除障碍起到了一定作用;二是提升公共管理在旅游学科中的地位,改革旅游学科的教材体系,增加公共管理方面的内容,开设旅游公共管理的基本课程以及政府信息管理、旅游地特许经营、目的地营销等专门课程”。
(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根据市场研究表明,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正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增大,但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在市场发展前景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却是不增反减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的产生有一个因素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学生就业心理,通过对旅游行业人事部的访问调查发现,“好高骛远”、“怕苦怕累”、“眼高手低”都是面试官给予面试失败的高校生的评价。对此,高校应主动为学生不良心理的产生采取应对措施。对此,高校应灵活根据教学实践安排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讲座等提高学生就业心理和专业素养,向学生强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旅游行业需要的是一个基础经验与专业知识并重的综合型人才,倡导学生不要怕苦、不要怕累,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强化自身实现自我价值。此外,高校还可开设心理辅导部门,对求职受挫的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减缓学生求职压力,对自负“高人一等”而眼高手低挑拣工作的高校生进行及时批评并开通学生“岗位间都是平等的,并没有贵贱之分,在工作中只要做好就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态度认识,致力于纠正学生不良的就业心理,提高学生就业概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能力不仅关系到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正因为如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深刻认识提高学生从业能力的重要性,从行业发展需要和学情实际出发,扎实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使之为新时代旅游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佳航.关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3(2):57-59.
[2]黄俊,宋焱,文萍.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57-59.
[3]江娟.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学理论,2010(13):226-227.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从业能力
在新时代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较强的专业能力,对于服务意识和思维能力也做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形象、形体、身体素质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意味着,现阶段的旅游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传统意识里的“导游”,而是能够胜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种情形下,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知识上、技能上、意识上的能力,就要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作教学改革。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一)课程安排实践性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需要学生展现充分的旅游管理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但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清晰,不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专业课与非专业课在设置上就存在失衡现象,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践性不足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安排的共象。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客观性,教学质量大大降低,必然使得学生缺乏实习实践的机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不少高校会实行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在合作的企业方进行有期限的实践实习,但往往也由于合作力度不大,校方与企业方联系较少,对学生的实践实习缺乏指导与监督,学生的实践实习的有效性失真,导致学生在走上岗位实际工作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
(二)忽视培养学生服务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旅游管理专业是为人服务的,是一个职业性、服务型较强的行业,这就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从事该行业的过程中,要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但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服务意识不是很强烈,甚至是不愿意做一些服务性质的工作,或是服务态度较恶劣。这从侧面反映了不少高校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训。导致现在的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既不愿意从底层的服务工作做起,又没有足够的能力胜任高薪职位。对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人生观、服务意识、职业理念的塑造与培养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高校为适应新时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通过观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其从业能力依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为不善于同游客沟通、交际能力存在明显欠缺等。以郑州财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6级旅行社管理方向学生为例,2018年秋季学期,学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始为期半年的专业综合实习。在专业综合实习过程中发现,由于在校学习期间对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学习不够,学生不知道如何与游客沟通,在旅行社接待岗位的学生面对游客的咨询时茫然无措、答非所问,甚至游客多问几句都觉得不耐烦甚至暴跳如雷;在计调岗位的学生自以为是,安排人员和线路时以偏概全、固执己见等。这些问题不仅说明了学生没有适应从学生到旅游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而且还充分暴露了专业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也是未来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待提升
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不够。郑州财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5级酒店管理方向学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到北京某五星級酒店实习。众所周知,在五星级酒店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但是这些学生却不知如何观察顾客的外表、言谈举止,就好像“看见佛光就以为取得了真经”,不会从细节中研判顾客身份,因而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还有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以为是,无视游客和单位的整体利益,盲目追求“我个性、我快乐”。由此可见,要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尽快进入角色,必须在专业培养过程中着力提升其从业能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升从业能力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
首先,明确教学主旨,高校要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宗旨,继而才能将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后续教育工作打下基础;其次,构建发展力量,高校应积极将学校教育专家和旅游实业界专家等优质人力资源组建出一个专业的指导委员会,致力于商讨、修订、整理出一个客观性、灵活性都为较强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并能灵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做出及时调整,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的运作提供中坚力量;最后,理论与实践并行,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可在擬定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后积极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在完成专业理论内容讲解之后及时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校内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模拟出能够促进学生积累实践技能的仿真教学情景,将理论与实践的作用完美发挥,提升学生的从业能力。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达到改革的有效效果。
(二)研究市场需求,加强学生实践教学
从对目前的旅游管理类的市场需求调查情况来看,动手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占据了市场需求最大的比例。而根据市场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功底不成正比,在即位工作岗位后无法迅速适应和独立完成管理等实践工作是常见的大学生就业窘境。因此,高校应根据细节总结经验——理论知识和实践功底不成正比是因为学校在教学中缺乏了实践教学的重视。对此,高校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改善:从校内设施方面改革,更新校内实践室和实践模拟场所的设备以及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致力于改善学生实践环境的改善,以学校对实践的高度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的浓厚兴趣;从实践课程方面改革,强调教学目的与学生实际情况的重视并综合实训时间,以促进学生能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为目标,改善出最能基于市场需求开展的实训教学活动,致力于以生动、科学、有效的事件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从业能力;从校外合作方面改革,高校在改善自身条件的同时也应加强与校外旅游行业和相关企业的积极联系,致力于为学生争取更贴近社会的实习环境。 (三)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地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鉴于旅游学科特点和研究范围,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提升旅游专业的学科地位。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论坛,为两个领域的沟通提供一个平台,对于彼此增进了解、消除障碍起到了一定作用;二是提升公共管理在旅游学科中的地位,改革旅游学科的教材体系,增加公共管理方面的内容,开设旅游公共管理的基本课程以及政府信息管理、旅游地特许经营、目的地营销等专门课程”。
(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根据市场研究表明,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正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增大,但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在市场发展前景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却是不增反减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的产生有一个因素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学生就业心理,通过对旅游行业人事部的访问调查发现,“好高骛远”、“怕苦怕累”、“眼高手低”都是面试官给予面试失败的高校生的评价。对此,高校应主动为学生不良心理的产生采取应对措施。对此,高校应灵活根据教学实践安排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讲座等提高学生就业心理和专业素养,向学生强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旅游行业需要的是一个基础经验与专业知识并重的综合型人才,倡导学生不要怕苦、不要怕累,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强化自身实现自我价值。此外,高校还可开设心理辅导部门,对求职受挫的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减缓学生求职压力,对自负“高人一等”而眼高手低挑拣工作的高校生进行及时批评并开通学生“岗位间都是平等的,并没有贵贱之分,在工作中只要做好就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态度认识,致力于纠正学生不良的就业心理,提高学生就业概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能力不仅关系到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正因为如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深刻认识提高学生从业能力的重要性,从行业发展需要和学情实际出发,扎实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使之为新时代旅游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佳航.关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3(2):57-59.
[2]黄俊,宋焱,文萍.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57-59.
[3]江娟.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学理论,2010(1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