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猫咪跋涉3000公里只身返旧窝
文/金凯平
去年,韦雪瑞和她的丈夫安德鲁从南澳搬到达尔文地区。两人除了一些私人物品外,还要带上他们养了10年的宠物猫杰西。
杰西搬到新家后变得更慵懒、更不爱搭理人。韦雪瑞还特地买了昂贵的猫粮给杰西作为补偿。
好几周都这么平安无事地过了,韦雪瑞夫妇以为爱猫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生活。但在主人才刚放下心来不久,杰西便走失了。
其实杰西自从到了新家之后,没有一天是快活的。它超级怀念自己生活了10年的旧窝。
于是杰西就在一天深夜,主人夫妇在卧室内熟睡的时候,偷偷地跟他们道了别,然后踏上了重归故里的征程。
谁都不知道杰西究竟是用了怎样的方法去识别路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杰西只身上路,日夜兼程地长途跋涉,历时一年,跋涉3000公里,穿越两个州和一个巨大的沙漠终于回到了南澳老家。
一年多以后,韦雪瑞夫妇南澳旧住址的新住户亨利发现了一件怪事:有一只奇怪的猫经常在自己家附近徘徊,偶尔还会窜进屋里不知在寻觅些什么,怎么赶都赶不走。亨利给韦雪瑞夫妇传了一张这只怪猫的照片,韦雪瑞一眼便认出这是她们家失踪了一年之久的宠物猫杰西。
这只澳大利亚宠物猫真是神了,竟然可以花上一年时间徒步跋涉3000公里寻回老家的路,这对于人类而言,已经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落叶归根”的这种情结,看来并不只是人类会拥有,动物也会如此。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d26a30102dwbt.html
一切皆禅
文/信力建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
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
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能不小喔!”
云水僧一听,觉得还不错,便用手指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圆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云水僧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顶礼三拜,掉头就走。云水僧心里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里。一个侍者尚且这么高明,不知无相禅师的修行有多深,想想还是走为上策。
后来,无相禅师回来,侍者就报告了上述的经过,道:“报告师父!不知为什么,那位云水僧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即摊开双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五文钱才能买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三文钱可以吗?我想太没良心了。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认识货,不想,他却吓得逃走了!”
无相禅师听后,说道:“一切皆法,一切皆禅!侍者,你会吗?”
侍者茫然,不知为对。
佛法讲究机缘,禅,就是机缘,你懂得,无时不禅,无处不禅,无人不禅,无事不禅。不懂,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与禅无关。禅史中有赵州茶、云门饼之说,此皆禅也。俗语云:“讲者无心,听者有意。”故无相禅师曰一切皆法,一切皆禅。
博客地址:http://blog.ifeng.com/1421215.html
日本新一代男性不“好色”的背后
文/蒋 丰
据日本国立社会人口问题研究所最近发表的“出生动向基本调查”表示,2010年18岁至34岁的未婚男性之中,“还未体验过性经验”的比例达到36.2%,而在未婚男性之中有60%的人还没有女朋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就是凭借意志狂热悍然和整个太平洋沿岸的邻居们开战。在战场上,很少有被俘虏的日本兵,他们往往战斗到最后一刻也拒不放下武器。
日本整个民族是极具战斗力和攻击性的,且危机感极强,然而,这个民族的男性激素,似乎正在降低。
“草食男”的出现与流行,于无声中消解着日本的社会文化。温柔腼腆的“草食男生”在谈恋爱方面的进攻性则远不如以前的“肉食男生”。他们温顺,年龄在二三十岁间,这类人往往上进心不强,对女性也没多少兴趣,更谈不上承担家庭责任。
日本大阪大学哲学教授森冈正博说:“我觉得有男性气质的男人最好的例子就是战场上的勇士,但让男性像男人一样去行动的社会压力已经逐渐消解,男人没必要那么勇猛,因此就成了‘草食男’。”“草食男”所表现出的男性女性化,某种程度上也消解着日本的民族性。男性还在,而男人没了,或正在没了,就连“男人好色”这样的铁律似乎也在被扭转。而类似的现象,又何止在日本才有……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fb6320102ducj.html
迷路
文/梅丽莎
1998年我第一次来中国杭州,也是第一次在外国生活。刚刚熟悉杭州,我跟同学、老师去了一趟北京。
有一天下午没安排。我一个人去一家“赛百味”,吃完了,就离开了饭馆回住的地方去。
老师已经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回去。要坐地铁到东直门,再坐16路车到交通学院等等。不知怎么我上错了车,越坐越感觉不对。我把宾馆的名片从包里拿出来,问售票员是不是坐错车了。我只会一点点汉语,给她看名片时说:“对吗?”她的回答我没听明白。我糊里糊涂地在下一站下了车。
这时候心里开始紧张。我对自己说你不可能走离了很远。坐16路车没什么难。我也提醒自己要勇敢一点!于是决定又坐公交车。又上车,又问售票员,又下车了……
当时觉得已经浪费了挺多时间,决定打的回去。以为给司机看名片就可以了,可是司机看了名片,对我说了一句我听不懂的话,后来他干脆对我说“NO”。下车了,再次上公交车,过程和前两次一样。这次我站在那儿,我的眼睛在乞求售票员的帮助。可是她用手示意我走开,我开始控制不住流泪。
到了一个车站,车停了,突然对面一个40多岁的女士抓住了我的手,拉我跟她一起下车。她拿了我那张名片,拉我上出租车,送我回去。我不停地哭,一边哭一边谢她。她对我说:“别哭别哭。”到了宾馆我想给她打的的钱,可是她就是不收。试试给司机,她也拦住我。
现在想起这件事情还很感动,鼻子酸。这个陌生的平凡的女人在做她天天做的事,坐公交车回家,那么自然而然地帮助我。可能以前有人这样帮助过她,可能她看见我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在同样的情况下别人也可能会帮助她。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d44d401007wva.html
为什么法国冬天不能赶房客?
文/高远
法国有一条令外人看来奇怪的法律:冬天不准赶走未付房租的房客。
法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法律?还要从法国慈善事业的标志性人物——皮埃尔神父说起。1954年冬季的一天,他在街头看到一位因和丈夫离婚而被无情赶出家门的妇女冻死的一幕,临死手里还抓着前一天被丈夫驱赶出来的驱逐令。
这悲惨一幕深深刺痛了皮埃尔神父。第二天,他通过电台向全法发出呼吁:“法国所有的城市,从今天起,都应该无偿的接纳露宿街头、受苦的人。”他讲到:“法国每天晚上都有超过2000人蜷缩在寒冷之中。我们每家都该在大门上写上:‘受苦的人,不管你是谁,请进门来,恢复对生活的希望。’让我们使每个人、每个孩子今晚可以不再露宿街头……”
皮埃尔神父的呼吁立刻得到法国人的呼应,人们通过自家收容、捐助食品、药物、资金等方式,照顾那些无家可归者。后来在皮埃尔神父的屡次提议下,法国政府通过法令:冬天不准赶走房客。
“冬天不准赶未付房租的房客”法令出台伊始,即刻受到穷房客和人道主义组织的欢迎。但它也招来了很多房东的不满:“保护穷人没有错,可是房东的损失由谁负责?该法律助长了拖赖房租之风。”
这是自有一番道理的。但很多人觉得,穷人遭驱逐会即刻无家可归,富人少挣钱也不至于露宿街头,这或许是法国人道主义的一番心意。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158080102dxdq.html
美国人怎样送礼
文/青 帝
我当年博士毕业时请了一帮朋友吃饭,系里一位秘书送给我一支包装精致的蜡烛,让我十分纳闷:怎么还有送蜡烛的?又沉又不实用。其实我后来才发现,美国人送礼送蜡烛的还真不少,他们就觉得好看,属于家里的装饰品。
美国人朋友同事之间送礼并不复杂,通常到别人家里串门吃饭,客人一般会先问好主人需要带什么东西,一瓶葡萄酒、一小包水果或者一束鲜花都是普遍的手信,开诚布公,没人会觉得送礼太少而不好意思,主人也不需要因为礼品太贵重而推却。
中国人喜好送礼金,美国人则很少送现金,顶多送礼品卡;中国人喜欢送食品和补品,美国人则因为文化多样性,极少送食品,更没有补品这一说;美国人喜欢互赠贺卡,因此以贺卡起家的豪马公司生意做得极大。
美国人最典型的做法,是在喜事之前公开一个礼品单子,单子里从几块钱的小玩意儿到几百元的电器等一一列出,让宾客根据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在单子里自选。这样一来送的礼物不会重复,也保证都是主人需要和喜爱的东西。美国人送礼一般还附送礼品收据,如果主人发现礼品不合用,还可以退掉换礼品卡,彻底杜绝了浪费。
美国人回礼也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会回赠每个客人一张“感谢卡片”,并不会根据礼品的轻重回送东西,而是会等到下次对方办喜事的时候再回礼。虽然没人会觉得这种回礼太轻,但只有口头上的感谢是不够的,人家就是注重这个形式,就像工作面试后的那封感谢E-mail是一定要写的。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a277e0100zgmx.html
文/金凯平
去年,韦雪瑞和她的丈夫安德鲁从南澳搬到达尔文地区。两人除了一些私人物品外,还要带上他们养了10年的宠物猫杰西。
杰西搬到新家后变得更慵懒、更不爱搭理人。韦雪瑞还特地买了昂贵的猫粮给杰西作为补偿。
好几周都这么平安无事地过了,韦雪瑞夫妇以为爱猫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生活。但在主人才刚放下心来不久,杰西便走失了。
其实杰西自从到了新家之后,没有一天是快活的。它超级怀念自己生活了10年的旧窝。
于是杰西就在一天深夜,主人夫妇在卧室内熟睡的时候,偷偷地跟他们道了别,然后踏上了重归故里的征程。
谁都不知道杰西究竟是用了怎样的方法去识别路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杰西只身上路,日夜兼程地长途跋涉,历时一年,跋涉3000公里,穿越两个州和一个巨大的沙漠终于回到了南澳老家。
一年多以后,韦雪瑞夫妇南澳旧住址的新住户亨利发现了一件怪事:有一只奇怪的猫经常在自己家附近徘徊,偶尔还会窜进屋里不知在寻觅些什么,怎么赶都赶不走。亨利给韦雪瑞夫妇传了一张这只怪猫的照片,韦雪瑞一眼便认出这是她们家失踪了一年之久的宠物猫杰西。
这只澳大利亚宠物猫真是神了,竟然可以花上一年时间徒步跋涉3000公里寻回老家的路,这对于人类而言,已经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落叶归根”的这种情结,看来并不只是人类会拥有,动物也会如此。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d26a30102dwbt.html
一切皆禅
文/信力建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
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
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能不小喔!”
云水僧一听,觉得还不错,便用手指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圆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云水僧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顶礼三拜,掉头就走。云水僧心里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里。一个侍者尚且这么高明,不知无相禅师的修行有多深,想想还是走为上策。
后来,无相禅师回来,侍者就报告了上述的经过,道:“报告师父!不知为什么,那位云水僧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即摊开双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五文钱才能买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三文钱可以吗?我想太没良心了。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认识货,不想,他却吓得逃走了!”
无相禅师听后,说道:“一切皆法,一切皆禅!侍者,你会吗?”
侍者茫然,不知为对。
佛法讲究机缘,禅,就是机缘,你懂得,无时不禅,无处不禅,无人不禅,无事不禅。不懂,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与禅无关。禅史中有赵州茶、云门饼之说,此皆禅也。俗语云:“讲者无心,听者有意。”故无相禅师曰一切皆法,一切皆禅。
博客地址:http://blog.ifeng.com/1421215.html
日本新一代男性不“好色”的背后
文/蒋 丰
据日本国立社会人口问题研究所最近发表的“出生动向基本调查”表示,2010年18岁至34岁的未婚男性之中,“还未体验过性经验”的比例达到36.2%,而在未婚男性之中有60%的人还没有女朋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就是凭借意志狂热悍然和整个太平洋沿岸的邻居们开战。在战场上,很少有被俘虏的日本兵,他们往往战斗到最后一刻也拒不放下武器。
日本整个民族是极具战斗力和攻击性的,且危机感极强,然而,这个民族的男性激素,似乎正在降低。
“草食男”的出现与流行,于无声中消解着日本的社会文化。温柔腼腆的“草食男生”在谈恋爱方面的进攻性则远不如以前的“肉食男生”。他们温顺,年龄在二三十岁间,这类人往往上进心不强,对女性也没多少兴趣,更谈不上承担家庭责任。
日本大阪大学哲学教授森冈正博说:“我觉得有男性气质的男人最好的例子就是战场上的勇士,但让男性像男人一样去行动的社会压力已经逐渐消解,男人没必要那么勇猛,因此就成了‘草食男’。”“草食男”所表现出的男性女性化,某种程度上也消解着日本的民族性。男性还在,而男人没了,或正在没了,就连“男人好色”这样的铁律似乎也在被扭转。而类似的现象,又何止在日本才有……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fb6320102ducj.html
迷路
文/梅丽莎
1998年我第一次来中国杭州,也是第一次在外国生活。刚刚熟悉杭州,我跟同学、老师去了一趟北京。
有一天下午没安排。我一个人去一家“赛百味”,吃完了,就离开了饭馆回住的地方去。
老师已经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回去。要坐地铁到东直门,再坐16路车到交通学院等等。不知怎么我上错了车,越坐越感觉不对。我把宾馆的名片从包里拿出来,问售票员是不是坐错车了。我只会一点点汉语,给她看名片时说:“对吗?”她的回答我没听明白。我糊里糊涂地在下一站下了车。
这时候心里开始紧张。我对自己说你不可能走离了很远。坐16路车没什么难。我也提醒自己要勇敢一点!于是决定又坐公交车。又上车,又问售票员,又下车了……
当时觉得已经浪费了挺多时间,决定打的回去。以为给司机看名片就可以了,可是司机看了名片,对我说了一句我听不懂的话,后来他干脆对我说“NO”。下车了,再次上公交车,过程和前两次一样。这次我站在那儿,我的眼睛在乞求售票员的帮助。可是她用手示意我走开,我开始控制不住流泪。
到了一个车站,车停了,突然对面一个40多岁的女士抓住了我的手,拉我跟她一起下车。她拿了我那张名片,拉我上出租车,送我回去。我不停地哭,一边哭一边谢她。她对我说:“别哭别哭。”到了宾馆我想给她打的的钱,可是她就是不收。试试给司机,她也拦住我。
现在想起这件事情还很感动,鼻子酸。这个陌生的平凡的女人在做她天天做的事,坐公交车回家,那么自然而然地帮助我。可能以前有人这样帮助过她,可能她看见我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在同样的情况下别人也可能会帮助她。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d44d401007wva.html
为什么法国冬天不能赶房客?
文/高远
法国有一条令外人看来奇怪的法律:冬天不准赶走未付房租的房客。
法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法律?还要从法国慈善事业的标志性人物——皮埃尔神父说起。1954年冬季的一天,他在街头看到一位因和丈夫离婚而被无情赶出家门的妇女冻死的一幕,临死手里还抓着前一天被丈夫驱赶出来的驱逐令。
这悲惨一幕深深刺痛了皮埃尔神父。第二天,他通过电台向全法发出呼吁:“法国所有的城市,从今天起,都应该无偿的接纳露宿街头、受苦的人。”他讲到:“法国每天晚上都有超过2000人蜷缩在寒冷之中。我们每家都该在大门上写上:‘受苦的人,不管你是谁,请进门来,恢复对生活的希望。’让我们使每个人、每个孩子今晚可以不再露宿街头……”
皮埃尔神父的呼吁立刻得到法国人的呼应,人们通过自家收容、捐助食品、药物、资金等方式,照顾那些无家可归者。后来在皮埃尔神父的屡次提议下,法国政府通过法令:冬天不准赶走房客。
“冬天不准赶未付房租的房客”法令出台伊始,即刻受到穷房客和人道主义组织的欢迎。但它也招来了很多房东的不满:“保护穷人没有错,可是房东的损失由谁负责?该法律助长了拖赖房租之风。”
这是自有一番道理的。但很多人觉得,穷人遭驱逐会即刻无家可归,富人少挣钱也不至于露宿街头,这或许是法国人道主义的一番心意。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158080102dxdq.html
美国人怎样送礼
文/青 帝
我当年博士毕业时请了一帮朋友吃饭,系里一位秘书送给我一支包装精致的蜡烛,让我十分纳闷:怎么还有送蜡烛的?又沉又不实用。其实我后来才发现,美国人送礼送蜡烛的还真不少,他们就觉得好看,属于家里的装饰品。
美国人朋友同事之间送礼并不复杂,通常到别人家里串门吃饭,客人一般会先问好主人需要带什么东西,一瓶葡萄酒、一小包水果或者一束鲜花都是普遍的手信,开诚布公,没人会觉得送礼太少而不好意思,主人也不需要因为礼品太贵重而推却。
中国人喜好送礼金,美国人则很少送现金,顶多送礼品卡;中国人喜欢送食品和补品,美国人则因为文化多样性,极少送食品,更没有补品这一说;美国人喜欢互赠贺卡,因此以贺卡起家的豪马公司生意做得极大。
美国人最典型的做法,是在喜事之前公开一个礼品单子,单子里从几块钱的小玩意儿到几百元的电器等一一列出,让宾客根据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在单子里自选。这样一来送的礼物不会重复,也保证都是主人需要和喜爱的东西。美国人送礼一般还附送礼品收据,如果主人发现礼品不合用,还可以退掉换礼品卡,彻底杜绝了浪费。
美国人回礼也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会回赠每个客人一张“感谢卡片”,并不会根据礼品的轻重回送东西,而是会等到下次对方办喜事的时候再回礼。虽然没人会觉得这种回礼太轻,但只有口头上的感谢是不够的,人家就是注重这个形式,就像工作面试后的那封感谢E-mail是一定要写的。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a277e0100zg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