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木鱼歌好人柳石明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txwd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23日,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记忆》栏目录制现场热闹非凡,从制片人到编导,全组人都出动忙活节目的录制,现场更是多位国宝级艺术家同台,主持人曹一楠坦言,这样的场面不多见、太难得了。
  二十多位著名艺术家赶来为他庆贺八十华诞
  88岁的郭兰英大师专程从广州赶到北京参加节目录制,87岁的李光羲先生录完像还要赶去外地,几乎不参加访谈节目的李谷一老师也来了,他们部是为了自己的好朋友而来。来到现场的观众也都是他的亲属和学生,还有罗天婵,谢芳、张目夫妇,雷恪生,陈爱莲,叶佩英,姜嘉锵、金家勤夫妇,耿莲凤,金纪广,卞小贞,韩延文,张金玲,张秋歌,万山红,张华敏等众多著名艺术家甘愿从节目开始就候场,等了2个多小时,只为最后给他唱首生日歌,给他当好绿叶。他就是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柳石明先生。
  1936年柳石明出生在北京。少年的柳石明,不仅成绩优秀而且酷爱表演艺术。1958年,柳石明同时考上北京外语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他选择了后者,从此走上了文艺之路。他的演唱声音明亮,行腔甜润,吐字清晰,韵味醇厚。柳老师桃李满天下,优秀男高音聂建华、程风子、蔺海龙、于宏、陈涌波、郭杰、萧国隆、朱亚林、赵泽等是其学生,他一生酷爱歌唱,用心歌唱,谦逊做人,是柳石明的人生信条。
  李光羲希望他把身体锻炼好
  当了一辈子绿叶的柳石明老师,这次是绝对的主角,此次录像给他当配角的第一位就是李光羲先生,他们是老哥们了,从柳石明1962年分配到歌剧院至今,友谊已有五十余年了。对于歌唱事业,两位"80后”有着共同的认识:“不用话筒,不设电声,一架钢琴伴奏就能完成一场音乐会。”如今,80岁的柳石明依然保持着很密集的演出量,2013年还出了4盘歌唱专辑并荣获中国金唱片奖,还举办过书画展。虽然在舞台上永葆青春,但光羲老师知道,自己这个老哥们身体不太好,已身患前列腺癌5年,而且已经骨转移。所以,现场光羲老师带着哑铃来的,让他多运动:“柳弟哪儿都不去。他身体不好就是不运动,他已经胖得不行了,我现在每天四十斤哑铃天天练,男人得有肌肉,腹肌得撑得住,胸肌四块,所以我今天的任务就是当着观众的面,希望石明以后能多锻炼身体,我们一起克服病魔,跟我一起出去旅游。”虽说运动量不多,但柳石明的乐观超出一般人,他说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癌症,积极治疗但不胡思乱想。他认为心态要特别好,“本来我这个人就乐观,从来不惧怕任何困难和病痛,尤其得了病后更加豁达。谁得病都会难受,我骨转移后腰特别疼,上下台阶都要人扶着,走路顶多能走5分钟,但疼的时候我从不瞎琢磨,而是找些让自己舒服一点的方法。”柳石明说家里人都劝他不要去演出了,但他还是应下来很多演出,“因为这是我最爱的事业,歌唱和演出令我身心愉陕。”
  光羲老师讲了柳石明突破传统的歌唱方法,兼顾流行与民族的结合,最初还遭到否定:“你比如说他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他一开嗓,有一点女气的动作什么的,这是他的个人特色,就有人否定,看行不行,上哪检验?群众欢迎啊,我就支持。我们老是一起出去演出,他一唱底下就喝彩,观众不傻,谁能在台上体现特色、魅力,观众就买账,我也是被美声界否定的人物,可是否定我的人没有我在台上受欢迎,群众才是检验你的真理。”柳石明老师坦言,有些女气的动作、发音,与他当初学京剧有些关系。柳石明是家里的老儿子,妈妈45岁生的他,5岁前他就没说过话,大家以为他是个小哑巴,他从一句话不说到一张嘴就唱了京剧:“一个邻居给我扇扇子,得了肺炎,有人说要把我扔了,妈妈说绝对不能扔,后来被德国医生治好了,结果五岁的时候我就听到收音机里面在放《西厢记》,因为天天听,从不会说话到开口就唱了京韵大鼓的《大西厢》,也会说话也会唱歌了。”光羲老师特别欣赏柳弟的为人,正直、坦诚。“有位老同志拉帮结派,他当场斥责她,这件事以后我更加尊敬柳弟。”光羲老师现场还为柳弟贺诗祝寿献上墨宝一幅,“兰英提携勤自修,绿叶心甘细水流。歌剧戏曲情并茂,形神兼备更上楼。柳舞石鸣唱说,声扬华夏誉九州。传承授艺众学子,桃李满园欲无求。常怀大爱葆青春,淡泊文心诗画游。妙手丹青真善美,墨缘笔韵写春秋。”为了表示感谢,柳石明老师回赠了一幅画作。现场老哥俩合作清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拥抱互道祝福友谊长存!
  他是郭兰英的二黑哥
  有一种说法说柳老师是大器晚成,其实并不准确,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木鱼石的传说》电视剧热播之前,柳老师在他的另一个舞台一歌剧表演上早已扬名立万,而且他的搭档是郭兰英、李谷一这样的腕儿。只是,当初因为搭档的光环太大了,不管演了多少部歌剧,观众只记得郭兰英,不知道有柳石明。作为搭档,他曾与郭兰英合作表演歌剧20多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了这次节目,郭兰英特意从广州到北京参加节目。现场,郭兰英和柳石明深情的拥抱长这45秒,自节目录制开始,他们的手一直紧紧攥在一起。郭老师一直为自己后来离开而自责,也透露两人打电话时一声“扭儿”的特别称呼。时至今日,她仍旧记得第一次和柳石明见面时给她留下的印象。确实,柳石明要感谢郭兰英。毕业后,柳石明分配到中央实验歌剧院一团与郭兰英一起搭档演出,共同演出《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窦娥冤》等经典剧目。郭兰英曾告诉他:要用“心”去唱,而不是简单地在舞台上表演“话剧加歌曲”。郭兰英的话给了柳石明很大的鼓舞,与郭兰英同台演出20余载,虽然在那个红得耀眼的年代里,柳石明一直都甘当绿叶,但他却说:“那一段从艺经历对我来说是舞台生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郭兰英既是我歌唱艺术上的导师,同时也是我精神上的一面镜子。她教给我如何对待自己的事业,她的专业精神与敬业态度,时常会激励我并感染我,从精神意义上来讲,歌剧生涯让我格外满足。”
  郭兰英告别舞台时演出的四个歌剧片段:《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白毛女》、《窦娥冤》,都是柳石明搭档演出的。这本是一场完美的演出,但谁也没有想到,剧场因为年久失修,舞台上已经被磨得“倒绒”的地毯,变成了容易把人滑倒的“罪魁祸首”,郭兰英在演唱《白毛女》中“下山”的段落时有一路小跑的动作,她脚下一没留神,重重的滑倒在了舞台中央,这个意外让全场观众都愣住了,此时的郭兰英,疼痛得连独立站立都有些困难,却仍旧坚持要把最后一段《窦娥冤》里的“托梦”唱完。当唱到窦天章与女儿动情之处,柳石明看着郭兰英因为痛楚而激动的表情,也情不自禁地涌出了泪水,浸湿了他的假胡须,滴滴滚落在舞台上。演出结束之后,郭兰英到医院检查,结果是骶骨粉碎性骨折。柳石明激动地说:这么严重的摔伤,郭兰英还坚持演出,她的敬业精神,使这场戏堪称经典!现场柳石明讲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他和曾经与郭兰英合作过的李洗老师都得了癌症住院,郭兰英到医院看他们:“我说你还来了,她说:‘我的两个二黑哥都病了,我能不来吗?’我觉得这份感情特别珍重,她留下一万元慰问金,我一直保存到现在。”那一万元原封不动的保留到现在,柳石明带到现场,可见他们的感情多么深沉、厚重。为了表示感谢,柳石明老师回赠了一幅画作并赋诗赞誉兰英老师,“清品犹兰郭泰斗,英名乐韵颂神州。恩情数载心澎湃,大象无形写春秋。”   李谷一在演出中总披他关照
  生活中柳石明称呼李谷一为“谷一(音幺)、小辣椒”,李谷一老师和柳石明老师30多年前合作演出《中国革命之歌》,同样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以至于当年他们的排练演出,至今李谷一都记忆犹新。从1983年到1985年拍成电影,2年左右的时间,两人经常一起演出。李谷一老师回忆,他们演出的那一段要载歌载舞,很不好演,吃了不少苦:“我们在黄包车上演唱,我站得更高一点,他怕我往前栽,永远扶着我,撑着我的腰,就这么一个细小的动作,能看出老大哥对我的爱护。”为了表示感谢,柳石明老师回赠了一幅画作并赋诗赞誉谷一老友:“往昔合作者,今朝是知音。感佩正直气,肺腑永铭心。”二人在现场合作清唱《刘海砍樵》。
  第三代白毛女扮演者之—韩延文回忆:“柳老师不仅是我歌剧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从事中国歌剧艺术的伯乐,还是我参演的许多歌剧中的导演和男主角,对我帮助、启迪非常大,我永远铭记心中。”在众多好朋友心中,柳石明是孝顺、爱吃、耿直、硬骨头、仗义、学习好、有才,在音乐上离经叛道。他的同事、好朋友李洗老师,在“文革”时受到冲击,因为是他一句句教会柳石明《小二黑结婚》的歌词,柳石明对他一直心怀感激,在大家都与李洗划清界限时,柳石明依然和他来往密切,并在后来李洗夫妇相继离世后,承担起抚养他的孩子的义务,现场李洗儿子李明航也来了,他表示生活中与柳石明父子相称。当年李洗与柳石明先后查出癌症,柳石明得了前列腺癌,李洗身患胰腺癌,为了照顾李洗,柳石明的病情被耽误了,甚至发生了骨转移,当老友现场说起这些往事,仍旧被他感动。外甥女白莺音回忆了柳老师照顾老母亲的点滴细节,全场为之动容。
  节目最后,众多知名艺术家在柳石明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一起推着生日蛋糕出场为柳石明老师庆生,场面既惊喜又感动。与其说这是一场访谈节目,其实更像是个大PARTY,二十多位国宝级的老艺术家,在节目录制前都瞒着柳石明老师被他的忘年交乔智一个个邀请,老艺术家们也陪着演了近一个月的戏,谯也没把来到现场的消息告诉柳老师,并且很多年事已高的老艺术家就是为了给柳老师庆生,躲在舞台背后,只为了推着蛋糕出场,在现场等了足足两个多小时,可见他们与柳老师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场叶佩英老师还为他唱起了自己创作的《生日歌》,在欢乐、充满真情的音乐声中,每位老朋友都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与回忆。谢芳、张目老师毅然放弃演出突然来到节目录制现场;陈爱莲老师、万山红、韩延文、张秋歌等回忆了柳老师对他们的帮助;罗天婵老师、姜嘉锵老师、金纪广老师回忆了与柳老师割舍不断的历史友谊。很多由于工作和身体的原因未能来到节目现场的老朋友于淑珍、才旦卓玛、宋世雄、陈铎、杨洪基、瞿弦和、王馥荔、蒋大为、姜昆、殷秀梅、张也、任雁、雷佳、曲比阿乌、韩芝萍等都悄悄地录了祝福视频,现场播放时柳老师感动万分。
  著名歌唱艺术家于淑珍老师说:“做人正直、耿直,待人热情、真诚,对艺术精益求精。石明,在座的和不在座的都是爱你的,加油!”著名歌唱艺术家杨洪基老师这样评价柳老师:“在歌剧、声乐艺术上做出了相当大的奉献和贡献,在演唱和表演上造诣很深,为人正直、热情,是文艺界学习的榜样。”杨老师特献上贺寿对联墨宝“学艺献艺传艺,做人仁人乐人”。著名电视艺术家瞿弦和老师说:“柳老师是我中央戏剧学院的大师哥,柳老师所有毕业剧目我都看过,如《俄罗斯人》、《北京人》等,他是真正把课堂上的基本功运用到舞台实践上的榜样。我们有缘,《郭兰英歌剧片段晚会》是我主持的,柳老师运用了很多话剧舞台表演的基本功,判断、交流、适应等细节,他是歌剧舞台上人物形象塑造最鲜明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王馥荔老师这样说:“岁月如歌,衷心祝福柳老师八十大寿。我经常回忆我们一起演出欢乐难忘的时光,您教我们发声、唱民歌,教我做菜。祝您开心,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著名主持人宋世雄老师和柳老师是高中的同学,“他上学时就多才多艺,经常演唱旦角,我们只要碰到一起就谈论京剧,使我受益匪浅。”著名歌唱家殷秀梅老师说:“我们虽然很少见面,但我一直想着柳老师,他人非常好,祝您健康幸福。”
  这次,柳石明老师彻彻底底当了回红花,后来大家合影的时候,他和郭兰英老师的手还紧紧握在一起,那边拉着李谷一。柳老师深情感恩在艺术上帮助过自己的两位老师,“王福增老师教会了我美声发声方法;郭兰英老师教我怎么演歌剧,怎么演好歌剧,终身受益。感谢所有帮助、鼓励、支持过我的所有老朋友。”一句“我要继续与病魔抗争下去”引众人纷纷落泪。我想,之所以柳石明老师有这么好的人缘,是因为他是个好人,以心、用情在交朋友。
其他文献
博士奶爸李涛一直想要“二孩”,但“大孩”朗朗却不愿意。为了让儿子接纳即将到来的小弟弟(或小妹妹),李涛每晚都会给儿子讲自己编的故事《章鱼兄弟》。故事里的章鱼兄弟团结友爱,并在一次次冒险中,明白了兄弟的可贵。  自编睡前故事,为要“二孩”打好“攻坚战”  李涛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还是一位理工科博士。他和妻子都是“70后”,也是中国最早一批独生子女。因为他们夫妻俩对一个孩子的孤单深有体会,一直打算再要
期刊
1976年,吴天明走进北京电影学院,生长于西北黄土地的汉子来到这个偌大的城市进修他热爱的导演专业。2016年,40年后,这位中国第四代导演扛鼎之人的遗作《百鸟朝凤》首映礼在他的母校举行。  也许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太知道吴天明导演了。关于吴天明的电影人生,微信群里流传着一席话——“昊天明,中国新时期电影的拓荒者,以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为证。中国西部电影的举旗人,以电影《人生》(1983年)为证(观
期刊
由北京国立常升影视、浙江常升影视制作、华策影业(天津)、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上海润金文化共同投资出品的都市悬疑情感剧《爱的追踪》于5月12日登陆湖北卫视。该剧由获金盾文学奖的吕铮小说《赎罪无门》改编,陈昆晖执导,首次将经侦警察这一神秘警种搬上荧幕,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经济大潮中各色人等对欲望的追逐和对人性的考问。张国立饰演的警界骨干和闫妮饰演的商界女强人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刻画出一段纠结虐心的异
期刊
张国立终于有新戏播出了。在强调自己仍在坚守以不变应万变的创作规律后,还抓空儿抨击了一下他“不在”时流行起来的诸多影视品种。客观地讲,张国立说得挺准,狗血、极端,不按戏剧规律,不讲求规定情境、人物关系的“乱扯”作品确实不少。然而,事物的发展演变皆有两面甚至多面性,关键看你怎么看、从什么角度看。只看一面多半会陷入僵化和保守。张国立说他过去拍古装戏一直是章回小说的风格,角色也是来自传统的生旦净末丑,再加
期刊
(接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派了15万劳工去法国,要有人教授这些人用英语写和说,父亲接受了这个职位。于是,他便带着母亲移居到了法国。  不久,他们叉去了德国,因为那里的生活费用比较低。父亲在耶拿大学上课,并把学分转到哈佛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接着,父亲要去莱比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叉让胡适从北大给他寄来了一千美元。父亲终于可以集中精力钻研他的中国语言学了。祖父知道后,也很自豪,但他未能活着看
期刊
“你们住几层?”右手桌的老先生问。  “八层。”若答。  “那你们好肯花钱啊!”左手桌总是带着惊叹腔的阿姨道。  这艘游轮是从威尼斯出发的,要在东地中海晃荡十天,经过希腊诸岛和亚得里亚海的几个海滨城市。船分九层,客舱占八层,九层是餐厅、酒吧、游泳池,十层有户外健身场所。  “我们住四层。听说,五层以上的客舱都有阳台,是吧?”那阿姨问道。她的先生正一本正经地翻菜单。  “有。”我答。  午餐,大家都
期刊
莉莉和玛丽是邻居,都是刚结婚没多久的小媳妇儿。和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在结婚前,她俩都被妈妈扣上过“不会做家务”的帽子。光是叠被子这一项,就没少让她俩受罪。而且她们都搞不懂,既然被子每天都要摊开来盖,干吗还要叠得整齐?可天下的妈妈就是—样的担心—将来女儿结婚嫁人,少不了要被老公和婆婆轮番挑剔,贴上“懒媳妇”的标签。  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莉莉妈妈真是想太多了。她老公的“脏乱差”程度,哪是莉莉可以
期刊
李克才是河北省唐县人,20岁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7月,他从玉田县调到天津杨柳青,担任了天津专署副专员,与时任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和时任天津专署专员的张子善成为同事。起初三人的配合还算默契。  他曾数次规劝刘青山戒掉毒瘾  转折发生在1950年“三反”“五反”前后。当时,刘青山调到天津市里工作,李克才在去市里汇报工作时,总觉得刘有些不对劲。每次,刘在听汇报时,总是精神萎靡、哈欠连天。终于,李克才
期刊
棺材与漫长夏天  王明升觉得自己这回肯定要死了。整整8天,他几乎不能自主呼吸,也无法平躺,夜夜抱着氧气瓶跪在病床上。和许多尘肺病到了3期的农民工一样,亲戚朋友怕被借钱,老早以前就跟他断了来往,31岁的男人好不容易把正在修房子的父亲和弟弟诓来,央求他们给自己做一口棺材。在秦巴山区深处的那些村庄里,演员袁立好几次看见这样的棺材,人还活着,棺材已经用油纸包好了,系着红色带子,直挺挺地立在堂屋正当中。  
期刊
“丛德滋”这个名字,在革命烈士之中不算著名,他不曾担任过党的重要职务,也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赫赫战功,甚至直到去世,他也只是一个没有档案记录的中共特别党员……  丛德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00001号烈属证为何颁发给他的家人?这张烈属证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曾是张学良的机要秘书  丛德滋原籍是山东文登,后随祖父落户辽宁凤城,1928年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张学良担任校长的东北大学。1931年,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