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记忆中,她是裙摆飞扬一脸惊讶的人间精灵,是男人见之都飞蛾扑火的人间尤物,是遗憾早逝把美貌和性感都停滞在三十六岁的女子。
而当我翻看了《玛丽莲·梦露:我的故事》这本传记后,我才感觉,我们了解的仅仅是断片,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酸楚。
就像她常常回想起的那句“高点,高点,再高点”。看去很正儿八经,可惜很多人对她都怀着别样的目的,她努力向上,勤勤恳恳,可人们还是习惯用敌对的方式去看待她,用她的外表去讽刺她是花瓶一样的存在。
这本书里有很多米尔顿·H·格林拍摄的珍贵摄影,这里图文并茂,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她,无论是含羞的、低头的、妩媚的、优雅的……那些个性独特的举止放在她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她从不希望别人用外表去看她,她希望人们看见她的真心,她的善意,而不是她的胸部,她的性感。
玛丽莲·梦露,是20世纪的经典,是一个划时代性感的象征。她从未离开,因为她一直在我们的心中。这本传记是1953年在本·赫克特的帮助下,她才开始回忆、整理自己的生平,她说,他写。然后直到她去世十年后才得以出版,书名也是《我的故事》。不过这本书只写到她和乔·迪马吉奥相遇后就停止了,很多后续,包括她鼎盛时期的故事都戛然而止,不过我想你想读懂她,读懂这个时候就可以了,她希望你们认识的不是玛丽莲·梦露,而是那个还叫比诺玛·多尔蒂(诺玛·简)的女孩,她经历的比玛丽莲·梦露时期的故事,还多得多,那时候的她渴望的是爱,而不是孤独。
梦露的母亲在1926年6月生下了她,她是个私生女,她在襁褓中的时候就被送出去寄养,每个星期五美元,她母亲家有遗传的精神病,她的外公、祖母、哥哥都被关进了一家精神病,甚至她的母亲。她和母亲相处的模式里,很少有爱,但是她渴望靠近她,母亲是电影制片厂的影片剪辑师,看上去很高大上的工作,却不能养育自己的女儿,所以她常常寄养在别人的家人,在厨房给人洗盘子、星期六晚上最后一个才能洗澡,甚至只能穿着蓝色的裙子和白色的衬衣,走着两英里的路去上学,因为五美分的车票太贵了,她的童年生活一直停滞在缩衣节食和辛苦奔波中,所以当她成年后,看到那些在赌场上一掷千金挥霍了数千万的人,她心中是苦涩的,就像她想到和格蕾丝阿姨排队买五美分快过期面包的生活。
母亲曾经制造过一个梦给她,买一个房子,有两个爱心座椅,还有弗雷德里克·马奇的钢琴,可惜,母亲发疯了,她被送进了孤儿院。
在长大后,她说,我的生命里没有亲吻,也没有希望。她经常感到孤单,想要死去。而成年后,那些男人们愿意花大钱买她的一个吻,却没有人愿意花五十分了解她的灵魂。在性感和名利场的生活下,她仅仅是一个无奈又脆弱的女孩。如果不是看了这本书,我不知道梦露的童年会是如此,甚至她孤独的青春,她的性启蒙,甚至九岁被猥亵的事情,这些羞于启齿的故事,她依然坦坦荡荡地说出,她并不是那样故作姿态,搔首弄姿的女子,她有真性情,只是我们都忽略了。
她害怕嘲笑,很多时候她是自卑的,当口哨声吹起,她听不见,她不属于任何人,她是诺玛·多尔蒂(诺玛·简),属于大海、天空,属于全世界。她无欲无求,可惜却被人多加指控,她不想过早结婚,却在十五岁结婚了,因为她不想去孤儿院,所以她对他是感激,可惜她对这场婚姻是无话可说的,因为他们没有交流,甚至他渴望孩子,她却害怕造就第二个自己。
她一生都在渴望友情,可惜女性视她为敌人,对男性很难有所谓的友谊,她遇见过很多艳遇,就像陌生的退伍军人一见面就对她求婚,好莱坞里各种别有目的的导演。为了五十美元,她选择去拍全裸日历,为了有骨气的活着,她拒绝为了钱去选择嫁给富翁,哪怕是后来真心爱她不停对她求婚的约翰尼·海德。这本书里,印象最深的是当约翰尼希望跟他结婚继承他的遗产时,她说,如果我嫁给一个人,我想要能够确定,我会永远对他忠诚——不会爱上别人。所以她都谢绝。她的辉煌是她一步步从小角色中爬起,她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哪怕她还是“收获”了很多仇家。但是她依然在做自己。
她的一生有很多风波,包括胸部、日历、感情,她一生堕胎与流产十余次,从未生过孩子,我想她是渴望的,但是她害怕给予不了,所以她一直用她孱弱的性格在抵挡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这本书只停滞在她的第二段婚姻,那个裙摆飞扬的照片,成了她离婚的导火索,第三次的婚姻是作家亚瑟·米勒,可惜也仅仅是五年。
1962年8月5日,她死了,死在了自己的房间,她没有像梦境里抱着安眠药而死,可结果却是过度服用了安眠药。这里太过复杂,或许天堂里,孩子很多,她不再担忧回到孤儿院,不再害怕吃不饱,人们也不会有色眼光的看她,她只是一个孤单精灵,回到了不再孤单的地方。这本书是一本未完的作品,可我觉得已经够了。
方圆荐书
主持人:靖力
好书推荐请发至:johannes_cq@163.com
只是不免会让人联想,这本书如此鞭辟入里,出版业界的人是怎么把它出版出来的?还是说,看在东野的名气和人气上,自黑一把赚得盆满钵满,也是可以接受的
据说,东野圭吾出身工科,以前是名工程师,后来才写小说,在东京汲汲营营十多年,终于成了家喻户晓的小说家。所以能够理解,东野出书的效率极高,其实也就是把10多年的存货一股脑倒出来了。
东野写长篇小说,自成一格,像《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都是能让人大汗淋漓又拍案叫绝的小说。但是说到写短篇,东野也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特点,例如这本《歪笑小说》,它就像一名变态护士,会持刀突袭出版社,把作家与编辑一一刺伤,然后把他们送到医院,细心为其疗伤。东野写短篇就是这种风格,读着读着你会发现,他该写实时会夸张,夸张时又显毒辣,变化之多端,远比顾虑设局的大长篇来得痛快多了。
看来,东野在东京混的这么多年,也没有白混,他写作的背景就是出版业界,这是个他比任何人都有资格谈真实取材的地方。他戏谑文学杂志其实是用草稿换稿费的乞丐机制;编辑则通过拼高尔夫技巧决定仕途未来;小说的影视改编被修得面目全非……东野对于自己混饭吃的这个爬格子世界,能刺多狠就刺多狠,一点也没有留情。
狠归狠,《歪笑小说》除了毒辣,温馨的成分也不少。这是我相当吃惊的地方。小说中登台的形形色色的人,不管开头写得多么浮夸又惨淡,结局都是好的,努力也都有回报。例如,中年作家虽然收入欠佳却终于接到了连载的邀请;新锐作家到文坛泰斗的场子里乱搞一番仍然得到提携;业余作家在工作与兴趣之间的选择,让妻儿保证了温饱;编辑的里外勾当也都是为了让读者得到更棒的小说……
所以,无论从狠辣的角度,还是从温情的角度,《歪笑小说》都是一本高水平的作品。东野的叙事诡计本就超众,再配上他流畅鲜明的对白书写,也很够喜欢他的人看了。只是不免会让人联想,这本书如此鞭辟入里,出版业界的人是怎么把它出版出来的?还是说,看在东野的名气和人气上,自黑一把赚得盆满钵满,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当我翻看了《玛丽莲·梦露:我的故事》这本传记后,我才感觉,我们了解的仅仅是断片,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酸楚。
就像她常常回想起的那句“高点,高点,再高点”。看去很正儿八经,可惜很多人对她都怀着别样的目的,她努力向上,勤勤恳恳,可人们还是习惯用敌对的方式去看待她,用她的外表去讽刺她是花瓶一样的存在。
这本书里有很多米尔顿·H·格林拍摄的珍贵摄影,这里图文并茂,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她,无论是含羞的、低头的、妩媚的、优雅的……那些个性独特的举止放在她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她从不希望别人用外表去看她,她希望人们看见她的真心,她的善意,而不是她的胸部,她的性感。
玛丽莲·梦露,是20世纪的经典,是一个划时代性感的象征。她从未离开,因为她一直在我们的心中。这本传记是1953年在本·赫克特的帮助下,她才开始回忆、整理自己的生平,她说,他写。然后直到她去世十年后才得以出版,书名也是《我的故事》。不过这本书只写到她和乔·迪马吉奥相遇后就停止了,很多后续,包括她鼎盛时期的故事都戛然而止,不过我想你想读懂她,读懂这个时候就可以了,她希望你们认识的不是玛丽莲·梦露,而是那个还叫比诺玛·多尔蒂(诺玛·简)的女孩,她经历的比玛丽莲·梦露时期的故事,还多得多,那时候的她渴望的是爱,而不是孤独。
梦露的母亲在1926年6月生下了她,她是个私生女,她在襁褓中的时候就被送出去寄养,每个星期五美元,她母亲家有遗传的精神病,她的外公、祖母、哥哥都被关进了一家精神病,甚至她的母亲。她和母亲相处的模式里,很少有爱,但是她渴望靠近她,母亲是电影制片厂的影片剪辑师,看上去很高大上的工作,却不能养育自己的女儿,所以她常常寄养在别人的家人,在厨房给人洗盘子、星期六晚上最后一个才能洗澡,甚至只能穿着蓝色的裙子和白色的衬衣,走着两英里的路去上学,因为五美分的车票太贵了,她的童年生活一直停滞在缩衣节食和辛苦奔波中,所以当她成年后,看到那些在赌场上一掷千金挥霍了数千万的人,她心中是苦涩的,就像她想到和格蕾丝阿姨排队买五美分快过期面包的生活。
母亲曾经制造过一个梦给她,买一个房子,有两个爱心座椅,还有弗雷德里克·马奇的钢琴,可惜,母亲发疯了,她被送进了孤儿院。
在长大后,她说,我的生命里没有亲吻,也没有希望。她经常感到孤单,想要死去。而成年后,那些男人们愿意花大钱买她的一个吻,却没有人愿意花五十分了解她的灵魂。在性感和名利场的生活下,她仅仅是一个无奈又脆弱的女孩。如果不是看了这本书,我不知道梦露的童年会是如此,甚至她孤独的青春,她的性启蒙,甚至九岁被猥亵的事情,这些羞于启齿的故事,她依然坦坦荡荡地说出,她并不是那样故作姿态,搔首弄姿的女子,她有真性情,只是我们都忽略了。
她害怕嘲笑,很多时候她是自卑的,当口哨声吹起,她听不见,她不属于任何人,她是诺玛·多尔蒂(诺玛·简),属于大海、天空,属于全世界。她无欲无求,可惜却被人多加指控,她不想过早结婚,却在十五岁结婚了,因为她不想去孤儿院,所以她对他是感激,可惜她对这场婚姻是无话可说的,因为他们没有交流,甚至他渴望孩子,她却害怕造就第二个自己。
她一生都在渴望友情,可惜女性视她为敌人,对男性很难有所谓的友谊,她遇见过很多艳遇,就像陌生的退伍军人一见面就对她求婚,好莱坞里各种别有目的的导演。为了五十美元,她选择去拍全裸日历,为了有骨气的活着,她拒绝为了钱去选择嫁给富翁,哪怕是后来真心爱她不停对她求婚的约翰尼·海德。这本书里,印象最深的是当约翰尼希望跟他结婚继承他的遗产时,她说,如果我嫁给一个人,我想要能够确定,我会永远对他忠诚——不会爱上别人。所以她都谢绝。她的辉煌是她一步步从小角色中爬起,她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哪怕她还是“收获”了很多仇家。但是她依然在做自己。
她的一生有很多风波,包括胸部、日历、感情,她一生堕胎与流产十余次,从未生过孩子,我想她是渴望的,但是她害怕给予不了,所以她一直用她孱弱的性格在抵挡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这本书只停滞在她的第二段婚姻,那个裙摆飞扬的照片,成了她离婚的导火索,第三次的婚姻是作家亚瑟·米勒,可惜也仅仅是五年。
1962年8月5日,她死了,死在了自己的房间,她没有像梦境里抱着安眠药而死,可结果却是过度服用了安眠药。这里太过复杂,或许天堂里,孩子很多,她不再担忧回到孤儿院,不再害怕吃不饱,人们也不会有色眼光的看她,她只是一个孤单精灵,回到了不再孤单的地方。这本书是一本未完的作品,可我觉得已经够了。
方圆荐书
主持人:靖力
好书推荐请发至:johannes_cq@163.com
只是不免会让人联想,这本书如此鞭辟入里,出版业界的人是怎么把它出版出来的?还是说,看在东野的名气和人气上,自黑一把赚得盆满钵满,也是可以接受的
据说,东野圭吾出身工科,以前是名工程师,后来才写小说,在东京汲汲营营十多年,终于成了家喻户晓的小说家。所以能够理解,东野出书的效率极高,其实也就是把10多年的存货一股脑倒出来了。
东野写长篇小说,自成一格,像《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都是能让人大汗淋漓又拍案叫绝的小说。但是说到写短篇,东野也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特点,例如这本《歪笑小说》,它就像一名变态护士,会持刀突袭出版社,把作家与编辑一一刺伤,然后把他们送到医院,细心为其疗伤。东野写短篇就是这种风格,读着读着你会发现,他该写实时会夸张,夸张时又显毒辣,变化之多端,远比顾虑设局的大长篇来得痛快多了。
看来,东野在东京混的这么多年,也没有白混,他写作的背景就是出版业界,这是个他比任何人都有资格谈真实取材的地方。他戏谑文学杂志其实是用草稿换稿费的乞丐机制;编辑则通过拼高尔夫技巧决定仕途未来;小说的影视改编被修得面目全非……东野对于自己混饭吃的这个爬格子世界,能刺多狠就刺多狠,一点也没有留情。
狠归狠,《歪笑小说》除了毒辣,温馨的成分也不少。这是我相当吃惊的地方。小说中登台的形形色色的人,不管开头写得多么浮夸又惨淡,结局都是好的,努力也都有回报。例如,中年作家虽然收入欠佳却终于接到了连载的邀请;新锐作家到文坛泰斗的场子里乱搞一番仍然得到提携;业余作家在工作与兴趣之间的选择,让妻儿保证了温饱;编辑的里外勾当也都是为了让读者得到更棒的小说……
所以,无论从狠辣的角度,还是从温情的角度,《歪笑小说》都是一本高水平的作品。东野的叙事诡计本就超众,再配上他流畅鲜明的对白书写,也很够喜欢他的人看了。只是不免会让人联想,这本书如此鞭辟入里,出版业界的人是怎么把它出版出来的?还是说,看在东野的名气和人气上,自黑一把赚得盆满钵满,也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