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山武术起源于湖南省梅山一带,以今天的新化县、安化县为中心。新化古为梅山腹地,山高林深,地形闭塞,“旧不与中国通”。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梅山峒蛮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创造、改良,总结出各种格斗技术,形成体系。在抵抗外来侵犯时,梅山峒蛮又巧妙地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和日常工具,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武术派别——梅山武术。
时间流逝,梅山武术代代相传,不断改进,功能也从捕猎野兽、抵御外敌的使用技能发展为集防身、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民俗项目。2014年11月11日,梅山武术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兽搏斗的血性武技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来自于先民们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诞生于古梅山的梅山武术亦是如此。梅山在春秋战国时被称为“梅山蛮之地”,地方千里,广谷深渊,高岩峻壁,绳桥栈道,民居十洞之中;梅山峒蛮“食则引藤,衣制斑斓,言语迷离,出操戈戟,居枕铠弩,刀耕火种,摘山射猎”。为了能在严峻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梅山峒蛮必须使自己具有强健的体魄和翻山越岭的奔跑能力,并不断改造和创新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器械工具,学会和掌握符合实际需要的格斗动作和方法,这是梅山武术的萌芽。宋代以后几次大规模移民促进了各民族文化在梅山地区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形成了多民族杂居、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并存的状况。之后,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从原始的狩猎文明转向农耕稻作文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梅山地区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但是,梅山峒蛮敢于抗争、勇于拼搏的血性精神从未消失,并在近代大放光彩。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坚守危城、此复神州第一功”的谭人凤、“毕生革命,诲人不倦”的成仿吾等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代表。
社会发展到今天,梅山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舞台大大缩小,形成梅山武术重要特征的封闭的社会基础已经被现代工业文明所取代。现代梅山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是忙时追山赶猎,闲来练武,梅山已彻底地融入了现代社会。现在,梅山武术已不仅是一项格斗技能,更成为当地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文化载体。
古朴扎实的武术套路
梅山武术套路短小精悍,动作朴实,一招一式,直来直去,手法多变,多拳法,善用掌,分为徒手拳术和器械套路两大类。
梅山地区多崇山峻岭,高低不平,因此梅山武术不宜舒展跳跃、腾挪旋转,而是讲究桩功扎实、套路紧凑。“站坐桩”即为蹲马步,练习要求十分严格,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一直蹲得两腿发抖。站桩时要求两腿平稳,两大腿上要各摆一碗水,臀部下面燃一根香,桩架低了,香会烧到臀部,桩架高了,大腿上的水则会倾覆。年复一年如此练习,才能打下扎实的桩功。
梅山拳套路结构紧凑,有“拳打卧牛之地”(即活动场地仅卧牛之地大小)的特点,其动作朴实稳健、拳掌并用、攻防兼备,利于近身短打。各种套路从始至终无翻滚和跌扑动作,无虚招花架,攻时迅猛异常,闪时灵敏严密,有“来如暴风骤雨,去似风卷残云”之说。
梅山拳套路的命名通俗幽默,颇具形象性。如:梅王出阵(双手虎口叉按于腰侧,挺胸收腹)、开门迎客(两手握拳向左右两侧平斩)、金刚捣锤(以右手拳背砸于左手掌心之上产生击响效果)、坐馬扬刀(左脚向侧前成马步,双手成掌同时向左前方挥臂),等等,学习起来趣味横生,亦方便记忆、教学。
梅山武术的器械五花八门,分短器械、长器械、软器械几大类,可谓是“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其中有刀、枪、剑、戟等常规武器,也有耙、板凳、腰带、梭镖、烟筒等日常起居之物。据说晚清团练时期,梅山各家各户自备兵器习武,这些家常用具便摇身一变成为破敌利器。如家家户户皆有的板凳舞动起来便是绝佳的防身之物,凳面可以防护周身、凳脚可绞住对方武器,凳面两头可用于攻击。如今,板凳拳也成为观赏性极佳的拳术,在各大武术赛事中屡摘桂冠、引人喝彩。
古老运动的传承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梅山地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梅山文化过去赖以生存的土壤渐渐消失。尤其是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的离世,梅山武术的传承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
在现代社会,梅山地区的民众已不再需要追山赶猎,但是梅山武术却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得以保存,梅山武术的健身价值依然存在。为了使这项古老的传统运动在新时代得以传承、重放光彩,还需要现代教育体系介入。如今在梅山地区中小学校,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新编梅山武术套路,保证每周至少一个课时用于学习梅山武术。每年定期举办一次中小学梅山武术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晏西征先生也大力推动梅山武术的教育传承,开办数家武术学校,2014年至今已有10万余人学习过梅山武术,占全县全民健身运动人口五分之一以上。作为地方典型传统文化代表,梅山武术在梅山地区广大青少年中传承;作为一种传统的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梅山武术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武术运动的推广,特别是在《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贯彻实施过程中,梅山武术被作为武术遗产和稀有拳种被抢救保护,众多民间拳师纷纷献出绝招,使梅山地区的武术运动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每年非遗日和全民健身日活动的重要项目。新化县设立梅山武术展览馆、传承基地,每两年举行一次梅山武术节。新化县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有效地促进了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
习练武术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随着梅山文化旅游及国内外梅山文化研究的升温,梅山武术作为一种民俗节目开始走向现代舞台,向海内外游客展示梅山文化。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梅山武术亦是梅山地区极具经济开发价值的人文资源,对梅山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时间流逝,梅山武术代代相传,不断改进,功能也从捕猎野兽、抵御外敌的使用技能发展为集防身、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民俗项目。2014年11月11日,梅山武术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兽搏斗的血性武技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来自于先民们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诞生于古梅山的梅山武术亦是如此。梅山在春秋战国时被称为“梅山蛮之地”,地方千里,广谷深渊,高岩峻壁,绳桥栈道,民居十洞之中;梅山峒蛮“食则引藤,衣制斑斓,言语迷离,出操戈戟,居枕铠弩,刀耕火种,摘山射猎”。为了能在严峻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梅山峒蛮必须使自己具有强健的体魄和翻山越岭的奔跑能力,并不断改造和创新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器械工具,学会和掌握符合实际需要的格斗动作和方法,这是梅山武术的萌芽。宋代以后几次大规模移民促进了各民族文化在梅山地区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形成了多民族杂居、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并存的状况。之后,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从原始的狩猎文明转向农耕稻作文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梅山地区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但是,梅山峒蛮敢于抗争、勇于拼搏的血性精神从未消失,并在近代大放光彩。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坚守危城、此复神州第一功”的谭人凤、“毕生革命,诲人不倦”的成仿吾等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代表。
社会发展到今天,梅山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舞台大大缩小,形成梅山武术重要特征的封闭的社会基础已经被现代工业文明所取代。现代梅山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是忙时追山赶猎,闲来练武,梅山已彻底地融入了现代社会。现在,梅山武术已不仅是一项格斗技能,更成为当地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文化载体。
古朴扎实的武术套路
梅山武术套路短小精悍,动作朴实,一招一式,直来直去,手法多变,多拳法,善用掌,分为徒手拳术和器械套路两大类。
梅山地区多崇山峻岭,高低不平,因此梅山武术不宜舒展跳跃、腾挪旋转,而是讲究桩功扎实、套路紧凑。“站坐桩”即为蹲马步,练习要求十分严格,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一直蹲得两腿发抖。站桩时要求两腿平稳,两大腿上要各摆一碗水,臀部下面燃一根香,桩架低了,香会烧到臀部,桩架高了,大腿上的水则会倾覆。年复一年如此练习,才能打下扎实的桩功。
梅山拳套路结构紧凑,有“拳打卧牛之地”(即活动场地仅卧牛之地大小)的特点,其动作朴实稳健、拳掌并用、攻防兼备,利于近身短打。各种套路从始至终无翻滚和跌扑动作,无虚招花架,攻时迅猛异常,闪时灵敏严密,有“来如暴风骤雨,去似风卷残云”之说。
梅山拳套路的命名通俗幽默,颇具形象性。如:梅王出阵(双手虎口叉按于腰侧,挺胸收腹)、开门迎客(两手握拳向左右两侧平斩)、金刚捣锤(以右手拳背砸于左手掌心之上产生击响效果)、坐馬扬刀(左脚向侧前成马步,双手成掌同时向左前方挥臂),等等,学习起来趣味横生,亦方便记忆、教学。
梅山武术的器械五花八门,分短器械、长器械、软器械几大类,可谓是“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其中有刀、枪、剑、戟等常规武器,也有耙、板凳、腰带、梭镖、烟筒等日常起居之物。据说晚清团练时期,梅山各家各户自备兵器习武,这些家常用具便摇身一变成为破敌利器。如家家户户皆有的板凳舞动起来便是绝佳的防身之物,凳面可以防护周身、凳脚可绞住对方武器,凳面两头可用于攻击。如今,板凳拳也成为观赏性极佳的拳术,在各大武术赛事中屡摘桂冠、引人喝彩。
古老运动的传承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梅山地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梅山文化过去赖以生存的土壤渐渐消失。尤其是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的离世,梅山武术的传承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
在现代社会,梅山地区的民众已不再需要追山赶猎,但是梅山武术却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得以保存,梅山武术的健身价值依然存在。为了使这项古老的传统运动在新时代得以传承、重放光彩,还需要现代教育体系介入。如今在梅山地区中小学校,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新编梅山武术套路,保证每周至少一个课时用于学习梅山武术。每年定期举办一次中小学梅山武术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晏西征先生也大力推动梅山武术的教育传承,开办数家武术学校,2014年至今已有10万余人学习过梅山武术,占全县全民健身运动人口五分之一以上。作为地方典型传统文化代表,梅山武术在梅山地区广大青少年中传承;作为一种传统的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梅山武术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武术运动的推广,特别是在《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贯彻实施过程中,梅山武术被作为武术遗产和稀有拳种被抢救保护,众多民间拳师纷纷献出绝招,使梅山地区的武术运动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每年非遗日和全民健身日活动的重要项目。新化县设立梅山武术展览馆、传承基地,每两年举行一次梅山武术节。新化县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有效地促进了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
习练武术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随着梅山文化旅游及国内外梅山文化研究的升温,梅山武术作为一种民俗节目开始走向现代舞台,向海内外游客展示梅山文化。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梅山武术亦是梅山地区极具经济开发价值的人文资源,对梅山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