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困难,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适应新常态,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其实转型升级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针对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与存在问题,提出了通过创新思维来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并且列举了主要创新举措。
关键词:中小企业 创新思维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93-02
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资产和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最主要的力量。据统计,在我国所有企业中,中小企业数量占比最大,创造了一半以上的GDP,吸收了国内绝大多数社会就业岗位。浙江处于沿海发达经济区域,但近年来,随着外贸出口受阻、内销下降,生产要素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企业生产成本高企和技术创新不足,使得浙江的中小企业效益下滑,亏损上升,经营面临困难,甚至出现倒闭的情况。为了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这几年,转型升级一直在进行,但状况不是很乐观,关键的原因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升级的方法。本文通过梳理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提出了通过创新来驱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列举了各种创新举措,旨在为企业转型升级这一问题提供更多思路。
一、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1.中小企业发展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主题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1)数量众多,以轻工业为主。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大省,中小企业一直是浙江的骄傲,截至2014年底,浙江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20.7万户,在册企业127.1万户,平均每13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位是老板{1}。浙江中小企业行业分布以轻工业为主,电子商务领域独领风骚。
(2)以地域特色与产品类型而集群。乐清的低压电器、萧山的化纤业、义乌的小商品、诸暨的袜业、嵊州的领带、宁波的家电、永康的五金、湖州的童装、海宁的皮革、绍兴的轻纺生产等都是浙江著名的集群化产业,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块状经济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大,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强,经营管理灵活,危机中调整也快。这些集群自成立以来给浙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动力{2}。
(3)产业劳动密集度高,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力量。浙江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主要以轻纺业为主,最早起源于手工生产,生产技术含量本身就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就业门槛低,这样可以吸收浙江省大部分城镇和农村劳动力,缓解浙江就业压力。
(4)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强。浙江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以亲属筹资为主,兼以民间借贷,采用内部亲属管理,所需管理成本低。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简单,企业结构不复杂,对市场的变化可以采取及时灵活的反应。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较低,通过兼并重组的市场行为较为频繁。
2.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浙江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发展困难,遭遇到发展瓶颈。
(1)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缺陷。浙江中小型企业中大多数以家族为中心,而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约束,容易导致企业资源及管理信息的个人垄断。由于企业主的个人素质原因导致管理水平低下。这些缺陷容易造成企业组织架构不全,管理分工不明,生产管理混乱等问题。
(2)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由于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并且受经验、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企业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开发主要依靠引进和仿制,导致产品经营面狭窄,大量中小企业仍还停留在生产相同的产品而去拼价格和产能上,造成产能过剩、产品质量不高现象{3}。创新能力薄弱也影响到了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使企业很难做强做大。
(3)专业人才缺乏。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而使得就业门槛低,其员工素质不高。对于出口外销型企业,专业外贸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现代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员工素质的高低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竞争力。即便有些企业主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着力引进高级人才或组织员工培训,但因自身资金和实力所限,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4)企业生产成本高。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币值上升。席卷沿海地区的“民工荒”问题则无疑扼住了企业大力发展的咽喉,而劳动力成本的涨幅对于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而言压力甚至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此外,企业用电制约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均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遏制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5)企业融资难。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自身积累薄弱,在面临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时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同时,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信息透明度差等。再者,中小企业的社会信用偏低,缺少抵押资产,加之经营者管理水平落后,使得难以得到银行信贷。这些都是造成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内部因素。另外,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二、转型升级和创新
1.企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当前,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原材料价格频繁波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乏力,造成出口需求疲软。传统制造产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所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同质化竞争容易造成了产能过剩。国内由于节能减排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劳动力成本高企的大趋势下,企业生产成本难以降低。随着需求疲软,生产要素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生产成本高,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创新不足,造成企业竞争力下降、企业经营困难,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迫切而艰巨。 2.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一般来说会有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的过程。例如,拉美地区的巴西、墨西哥以及亚洲地区韩国、日本等国家,通过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的产业发展也曾得益于这种全球性的产业转移。而目前,浙江中小企业正遭遇到发展瓶颈,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目前所面临的困难,选择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3.创新驱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一词。他对创新的描述是:凡是改良原有产品或开发新产品,发明新的生产工艺或新原料,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创建新的产业组织等都属于创新。可以这样说,企业的产品差异、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品牌、组织形式的先进性都是以创新为前提的。利用创新思维,采取创新举措,促进并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三、制约创新的因素和对策
1.创新制约因素。靠拼能源、耗资本来推动经济增长不是长久之计,中小企业只有依靠创新来推动技术进步,才能实现持续的增长。但从目前来看,创新成果及创新效益都还处较低的水平,制约创新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企业创新意识差。关键取决于企业决策者,创新的意愿不强,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口上,在企业组织架构上没有设立创新部门。二是缺乏专门人才。人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人缺乏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训练,科技人员、高级技工比例也相对较低。三是资金投入比重很低。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技术研发投资大,见效慢。其实,必要的研发投入才能取得创新成果。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费用占销售收入的2%,高新企业则在5%以上,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很少。
2.对策建议。一是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理念。企业决策者要敢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融合企业的各种资源来进行创新。营造一种企业文化氛围,包容并鼓励创新思维,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努力营造敢于突破、和谐包容的创新环境。二是建立优秀人才引进和员工培育机制。中小企业应千方百计吸纳科技人才,不断壮大企业创新队伍。建立良好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才的创新作用。进行多层次技术培训,要加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三是要加大研发投入,寻求创新突破。提高研发经费在整个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除了政策层面支持因素之外,企业自身要敢于投入,把有限的资金应用到核心技术上,寻求技术突破,产生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转型升级的各种创新举措
中小企业转型与升级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除了政府需要营造转型升级的大环境外,中小企业应当认真分析企业自身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系统性地进行创新,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得到升级。
1.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要从粗放型向精益型转变。消除浪费意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应重点加强资金、成本和质量方面的管理。在资金管理上,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尽量争取到资金成本较低的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以较少的资金完成较大的营销任务。在成本管理方面要降低消耗,少投入多产出,对产品实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在产品质量管理上,要实行产品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与严格的品质保障制度。
2.创新生产方法和工艺,逐步推广“机器换人”。凡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一般比较低的,工艺加工的过程多数通过人手。转型方法建议是改革生产工艺,淘汰低效、需要大量人工的生产流程,尽可能采用“机器换人”,如采用专用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流水线或工业机器人等,大力推广自动化生产工艺。借助于“机器换人”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大力倡导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指一个企业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推陈出新,创出自己独特的产品,令别人无法模仿,形成自己企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亮点经济,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独。在具体做法上,在企业内组织成立技术研发部门,加大产品研发资金投入。也可以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形式将这些技术力量引入企业,进一步充实企业的研发力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信息化集成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的出现,企业信息化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将信息技术融入实体经济之中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之一,如今的“互联网+”已成为产业风口,抓住互联网带来的弯道超车的机会,以信息和智慧经济来引领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具体做法是,利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系统,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规划等各个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料流的集成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形成了企业新的竞争力。
5.抓住有利时机,创建新品牌。品牌其实也是企业的形象。许多中小企业是传统制造企业,以代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利润薄,企业自主能力差,企业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这就要依靠技术创新,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创造企业自主品牌。
6.通过兼并重组,创建新的产业组织。针对进出口导向性企业,也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等问题,随着国内生产资源价格的上涨,国内出口的产品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优势已经不大。对这类出口型中小企业来说,可以采取合并、重组、合作等方式,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走向产业升级。
五、结论
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企业的转型升级一定要立足实际情况,在企业能承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本,科技引领。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生产方法和工艺,大力倡导技术创新,采用信息化集成管理,创建新品牌和新的产业组织,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转型提质,升级增效。浙江中小企业必须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利用创新思维和举措,成就企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注释:
{1}2015年浙江省经济走势预测及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中商情报网(www.askci.com),,2015.2.9
{2}黄丽华.提升浙江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8)
{3}李园.浙江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促进转型升级举措分析[J].今日科技,2012(6)
{4}陈亮.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1(6)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作者简介:蒋谦(1995—),浙江杭州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
(责编:若佳)
关键词:中小企业 创新思维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93-02
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资产和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最主要的力量。据统计,在我国所有企业中,中小企业数量占比最大,创造了一半以上的GDP,吸收了国内绝大多数社会就业岗位。浙江处于沿海发达经济区域,但近年来,随着外贸出口受阻、内销下降,生产要素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企业生产成本高企和技术创新不足,使得浙江的中小企业效益下滑,亏损上升,经营面临困难,甚至出现倒闭的情况。为了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这几年,转型升级一直在进行,但状况不是很乐观,关键的原因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升级的方法。本文通过梳理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提出了通过创新来驱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列举了各种创新举措,旨在为企业转型升级这一问题提供更多思路。
一、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1.中小企业发展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主题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1)数量众多,以轻工业为主。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大省,中小企业一直是浙江的骄傲,截至2014年底,浙江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20.7万户,在册企业127.1万户,平均每13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位是老板{1}。浙江中小企业行业分布以轻工业为主,电子商务领域独领风骚。
(2)以地域特色与产品类型而集群。乐清的低压电器、萧山的化纤业、义乌的小商品、诸暨的袜业、嵊州的领带、宁波的家电、永康的五金、湖州的童装、海宁的皮革、绍兴的轻纺生产等都是浙江著名的集群化产业,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块状经济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大,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强,经营管理灵活,危机中调整也快。这些集群自成立以来给浙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动力{2}。
(3)产业劳动密集度高,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力量。浙江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主要以轻纺业为主,最早起源于手工生产,生产技术含量本身就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就业门槛低,这样可以吸收浙江省大部分城镇和农村劳动力,缓解浙江就业压力。
(4)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强。浙江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以亲属筹资为主,兼以民间借贷,采用内部亲属管理,所需管理成本低。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简单,企业结构不复杂,对市场的变化可以采取及时灵活的反应。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较低,通过兼并重组的市场行为较为频繁。
2.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浙江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发展困难,遭遇到发展瓶颈。
(1)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缺陷。浙江中小型企业中大多数以家族为中心,而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约束,容易导致企业资源及管理信息的个人垄断。由于企业主的个人素质原因导致管理水平低下。这些缺陷容易造成企业组织架构不全,管理分工不明,生产管理混乱等问题。
(2)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由于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并且受经验、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企业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开发主要依靠引进和仿制,导致产品经营面狭窄,大量中小企业仍还停留在生产相同的产品而去拼价格和产能上,造成产能过剩、产品质量不高现象{3}。创新能力薄弱也影响到了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使企业很难做强做大。
(3)专业人才缺乏。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而使得就业门槛低,其员工素质不高。对于出口外销型企业,专业外贸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现代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员工素质的高低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竞争力。即便有些企业主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着力引进高级人才或组织员工培训,但因自身资金和实力所限,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4)企业生产成本高。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币值上升。席卷沿海地区的“民工荒”问题则无疑扼住了企业大力发展的咽喉,而劳动力成本的涨幅对于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而言压力甚至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此外,企业用电制约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均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遏制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5)企业融资难。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自身积累薄弱,在面临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时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同时,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信息透明度差等。再者,中小企业的社会信用偏低,缺少抵押资产,加之经营者管理水平落后,使得难以得到银行信贷。这些都是造成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内部因素。另外,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二、转型升级和创新
1.企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当前,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原材料价格频繁波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乏力,造成出口需求疲软。传统制造产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所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同质化竞争容易造成了产能过剩。国内由于节能减排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劳动力成本高企的大趋势下,企业生产成本难以降低。随着需求疲软,生产要素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生产成本高,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创新不足,造成企业竞争力下降、企业经营困难,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迫切而艰巨。 2.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一般来说会有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的过程。例如,拉美地区的巴西、墨西哥以及亚洲地区韩国、日本等国家,通过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的产业发展也曾得益于这种全球性的产业转移。而目前,浙江中小企业正遭遇到发展瓶颈,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目前所面临的困难,选择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3.创新驱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一词。他对创新的描述是:凡是改良原有产品或开发新产品,发明新的生产工艺或新原料,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创建新的产业组织等都属于创新。可以这样说,企业的产品差异、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品牌、组织形式的先进性都是以创新为前提的。利用创新思维,采取创新举措,促进并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三、制约创新的因素和对策
1.创新制约因素。靠拼能源、耗资本来推动经济增长不是长久之计,中小企业只有依靠创新来推动技术进步,才能实现持续的增长。但从目前来看,创新成果及创新效益都还处较低的水平,制约创新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企业创新意识差。关键取决于企业决策者,创新的意愿不强,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口上,在企业组织架构上没有设立创新部门。二是缺乏专门人才。人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人缺乏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训练,科技人员、高级技工比例也相对较低。三是资金投入比重很低。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技术研发投资大,见效慢。其实,必要的研发投入才能取得创新成果。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费用占销售收入的2%,高新企业则在5%以上,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很少。
2.对策建议。一是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理念。企业决策者要敢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融合企业的各种资源来进行创新。营造一种企业文化氛围,包容并鼓励创新思维,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努力营造敢于突破、和谐包容的创新环境。二是建立优秀人才引进和员工培育机制。中小企业应千方百计吸纳科技人才,不断壮大企业创新队伍。建立良好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才的创新作用。进行多层次技术培训,要加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三是要加大研发投入,寻求创新突破。提高研发经费在整个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除了政策层面支持因素之外,企业自身要敢于投入,把有限的资金应用到核心技术上,寻求技术突破,产生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转型升级的各种创新举措
中小企业转型与升级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除了政府需要营造转型升级的大环境外,中小企业应当认真分析企业自身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系统性地进行创新,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得到升级。
1.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要从粗放型向精益型转变。消除浪费意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应重点加强资金、成本和质量方面的管理。在资金管理上,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尽量争取到资金成本较低的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以较少的资金完成较大的营销任务。在成本管理方面要降低消耗,少投入多产出,对产品实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在产品质量管理上,要实行产品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与严格的品质保障制度。
2.创新生产方法和工艺,逐步推广“机器换人”。凡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一般比较低的,工艺加工的过程多数通过人手。转型方法建议是改革生产工艺,淘汰低效、需要大量人工的生产流程,尽可能采用“机器换人”,如采用专用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流水线或工业机器人等,大力推广自动化生产工艺。借助于“机器换人”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大力倡导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指一个企业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推陈出新,创出自己独特的产品,令别人无法模仿,形成自己企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亮点经济,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独。在具体做法上,在企业内组织成立技术研发部门,加大产品研发资金投入。也可以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形式将这些技术力量引入企业,进一步充实企业的研发力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信息化集成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的出现,企业信息化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将信息技术融入实体经济之中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之一,如今的“互联网+”已成为产业风口,抓住互联网带来的弯道超车的机会,以信息和智慧经济来引领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具体做法是,利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系统,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规划等各个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料流的集成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形成了企业新的竞争力。
5.抓住有利时机,创建新品牌。品牌其实也是企业的形象。许多中小企业是传统制造企业,以代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利润薄,企业自主能力差,企业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这就要依靠技术创新,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创造企业自主品牌。
6.通过兼并重组,创建新的产业组织。针对进出口导向性企业,也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等问题,随着国内生产资源价格的上涨,国内出口的产品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优势已经不大。对这类出口型中小企业来说,可以采取合并、重组、合作等方式,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走向产业升级。
五、结论
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企业的转型升级一定要立足实际情况,在企业能承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本,科技引领。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生产方法和工艺,大力倡导技术创新,采用信息化集成管理,创建新品牌和新的产业组织,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转型提质,升级增效。浙江中小企业必须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利用创新思维和举措,成就企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注释:
{1}2015年浙江省经济走势预测及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中商情报网(www.askci.com),,2015.2.9
{2}黄丽华.提升浙江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8)
{3}李园.浙江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促进转型升级举措分析[J].今日科技,2012(6)
{4}陈亮.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1(6)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作者简介:蒋谦(1995—),浙江杭州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