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院文化建设是推动法院发展的力量源泉,是凝聚法官队伍的精神动力。从内部而言,体现着法官队伍整体的价值追求,从外部而言,展现着法官队伍整体的精神风貌。因此,多年来,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全面加强法院的文化建设,增进了队伍的团结,促进了队伍的发展,提升了队伍的品位。院党组先后被市委评为“优秀领导班子”和“有突出贡献的领导班子”;我院多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系统政治思想工作先进单位”;中院及所辖的7个基层法院均被省委政法委、省法院命名为“人民满意法院”。今年8月初,该院又被评为全国法院系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1、培育正确的法治观。在审判活动中,他们始终强调主体平等的观念,强调运用司法手段对主体的平等保护,既没有“法外之民”,也没有“特殊公民”,要求“从我做起”,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不仅以理论学习的方式使法官明确这些要求,还采取讨论、报告、交流等多种形式加以引导。
2、培育正确的群众观。“为谁执法”、“为谁掌权”是他们多年来一直引导法官深入思考的问题。结合对“三个代表”理论学习,始终引导法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实现民商事审判的人文关怀;通过及时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实现对社会稳定的保障;通过发挥调解职能,实现对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处理;通过对国企改制过程中的有效监督,达到对国有资产的保护等等,从而使该院成为全省中级法院第一家获“人民满意法院”称号的单位。
3、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多年来,他们在确保刑事、民商事案件质量居于全省法院系统前列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秉公执法的模范人物、典范行为作为引导,以贪污腐化、遭受制裁的违法犯罪事例作为警示,定期进行“党日活动”。以干净干事,弘扬正气为切入点,严查“三案”,加大处罚力度。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文化素养
建立学习型法院是法院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多年来,他们始终以不断提高干部队伍业务素质为目标,以营造学习氛围,提供施展平台为手段,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审判理论水平和审判能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审判实践与理论的密切结合,在法官中形成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风气。一些著述被出版,一些理论文章被《人民司法》、《法律适用》和《人民法院报》等国家级刊物发表,一些论文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上获奖。通化市审判研究会也连续多年被市社科联评为先进学会。
1、领导带头,表率作用发挥的好。1987年,该院成立了全国法院系统第一家审判理论学术研究团体——通化市审判研究会。会长就由当时的副院长,现在国内知名的法学家杨立新教授担任。从1987年开始到现在,审判研究会已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也召开了十几次年会。其间虽换过几任会长,但是会长带头写论文的风气都一直在延续,作为会员的两级法院党组成员带头搞调研,写文章的风气也一直在延续。在每年审判研究会的年会上,都会收到两级法院党组成员的论文。
2、党组重视,学习条件创造的好。他们在财力十分紧张,办案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仍全力支持法官学习、深造。从业大专科教育到各类成人本科教育再到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该院基本上承担了全部学习费用,尤其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院里舍得“下血本”。他们坚持政治上给待遇,时间上给支持,学习上给机会,经费上给保障,极大地调动了干警努力学习,钻研问题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2人,还有5人攻读硕士学位。占全院编制总数的25.5%,占法官总人数的31.8%。该院连续三年被省高院评为教育培训先进单位。
3、使用培养,施展才华平台提供的好。为了将自己培养的人才尽快转化为“审判力”,该院采取多种措施为个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一是提供重点岗位,使这些人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锻炼。二是在选拔任用上给予政策倾斜。目前已毕业的研究生中,大部分已在中层领导岗位。这种作法,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更为审判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审判效率。三是采取多种方式,提供交流机会。该院每年都由审判研究会针对不同主题召开专题研讨会,各基层法院也在自己预赛的基础上,推荐论文参加全市法院的研讨评比。此项活动自审判研究会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过。对其中的优秀论文给予奖励,并推荐到《通化审判》、《通化社会科学》、《审判纵横》等相关刊物发表。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体现法文化特色
制度文化建设是法院文化建设的保障。不仅规范着法院的司法作风、审判程序,更体现着法院的管理理念,对法院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作用。多年来,他们坚持以立足本地区审判工作实际,立足本院干部队伍实际为原则,同政治思想教育,业务能力培训、职业素养的形成相结合,以重在落实、发挥效用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制度化建设活动。
1、建立完善案件质量评价体系。成立了审判管理办公室,建立了《案件流程管理规则》。从立案、送达、排期开庭、卷宗归档到各环节期限等都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全部实现微机跟踪管理。对临近审限的案件,建立了催办、督办制度,在网络上实行自动预警提示。并与《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内部审限管理办法》相结合,提高了审判效率和质量。
2、建立完善审判作风评价体系。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工作日禁酒的规定》、《关于转变工作作风的规定》、《关于加强干警八小时以外管理的规定》、《关于接待工作作风的规定》、《关于庭审语言、形象的规定》等十几项具体制度,全部从小处着手,杜绝当事人“合理怀疑”的产生。结合“六条禁令”、“八个严禁”等明查暗访活动,由审判管理部门、机关党委、纪检监察等部门各司其责,建立月累计、季通报制度,增强法官的自我约束能力。
3、建立法官评价体系。以建立法官个人档案为手段,加强对法官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考评。通过多种渠道,掌握个人信息。如通过向当事人、代理人发征求意见卡,公布举报信箱、举报电话,与败诉当事人座谈,走访人大代表、企事业单位,聘请执法监督员等多种方式,了解法官信息,及时掌握情况,对不良倾向实行戒免谈话。
4、建立小团体评价体系。以庭室为单位,根据不同工作内容,从案件管理、请销假制度、内勤管理、书记员管理等多方面分别形成了不同的管理要求,以层层签订责任制的方式,在得到审判管理部门认可后方可实施。每半年一次例行检查,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形成庭室内部相互分工合作,庭室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运行机制。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展现法文化风貌
近几年,他们始终将建设完善符合现代司法理念,富有法文化内涵的审判建筑和体现时代要求的现代化设备做为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1996年建成了具有审判特色的办公大楼,高悬的国徽,醒目的天平,巍峨的立柱,彰显出审判活动的气息。智能化办公提高了审判效率,局域网的设立,实现了审判资源共享。数万册的藏书、法官荣誉室、健身房的建立为该院的物质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魅力。为了使办公条件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该院新的审判大楼正在着手兴建,届时在庭审观摩,审委会研究案件,法官庭审观摩等方面将实行新的作法,以此展现更具审判特色的物质文化气息。
开展健康向上活动,培养法官的精神追求
法院精神是法官精神的整体体现,是法院文化建设的灵魂,它体现法官群体的共同追求。多年来,该院一是坚持
不懈搞好常规活动,如各类党日活动、纪念日活动、爱心工程、球类、棋类、扑克比赛;二是结合每年重点活动开展知识竞赛、宣誓活动、参观活动、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多种活动;三是以实现“文化对接”为目的,建立交流平台。对内在局域网上设立了“留言板”、“法官论坛”、“谏言献策”等板块,定期出版发行《通化审判》、《审判理论研讨》,编撰《通化法院志》等。对外采取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媒体、送法进企业的方式,加强法官与外界的联系沟通,不仅增进了法官对社会的了解,拉近了司法与社会的距离,更使法官在体现自我价值的感受中增强了精神动力。
多年来,通过不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通化中院无论从法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还是审判作风、职业道德操守等方面都获得了不断进步,从而提升了队伍建设的整体品位。今后,他们决心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多向兄弟法院学习,不断开创法院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赵忠范)
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1、培育正确的法治观。在审判活动中,他们始终强调主体平等的观念,强调运用司法手段对主体的平等保护,既没有“法外之民”,也没有“特殊公民”,要求“从我做起”,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不仅以理论学习的方式使法官明确这些要求,还采取讨论、报告、交流等多种形式加以引导。
2、培育正确的群众观。“为谁执法”、“为谁掌权”是他们多年来一直引导法官深入思考的问题。结合对“三个代表”理论学习,始终引导法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实现民商事审判的人文关怀;通过及时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实现对社会稳定的保障;通过发挥调解职能,实现对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处理;通过对国企改制过程中的有效监督,达到对国有资产的保护等等,从而使该院成为全省中级法院第一家获“人民满意法院”称号的单位。
3、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多年来,他们在确保刑事、民商事案件质量居于全省法院系统前列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秉公执法的模范人物、典范行为作为引导,以贪污腐化、遭受制裁的违法犯罪事例作为警示,定期进行“党日活动”。以干净干事,弘扬正气为切入点,严查“三案”,加大处罚力度。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文化素养
建立学习型法院是法院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多年来,他们始终以不断提高干部队伍业务素质为目标,以营造学习氛围,提供施展平台为手段,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审判理论水平和审判能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审判实践与理论的密切结合,在法官中形成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风气。一些著述被出版,一些理论文章被《人民司法》、《法律适用》和《人民法院报》等国家级刊物发表,一些论文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上获奖。通化市审判研究会也连续多年被市社科联评为先进学会。
1、领导带头,表率作用发挥的好。1987年,该院成立了全国法院系统第一家审判理论学术研究团体——通化市审判研究会。会长就由当时的副院长,现在国内知名的法学家杨立新教授担任。从1987年开始到现在,审判研究会已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也召开了十几次年会。其间虽换过几任会长,但是会长带头写论文的风气都一直在延续,作为会员的两级法院党组成员带头搞调研,写文章的风气也一直在延续。在每年审判研究会的年会上,都会收到两级法院党组成员的论文。
2、党组重视,学习条件创造的好。他们在财力十分紧张,办案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仍全力支持法官学习、深造。从业大专科教育到各类成人本科教育再到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该院基本上承担了全部学习费用,尤其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院里舍得“下血本”。他们坚持政治上给待遇,时间上给支持,学习上给机会,经费上给保障,极大地调动了干警努力学习,钻研问题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2人,还有5人攻读硕士学位。占全院编制总数的25.5%,占法官总人数的31.8%。该院连续三年被省高院评为教育培训先进单位。
3、使用培养,施展才华平台提供的好。为了将自己培养的人才尽快转化为“审判力”,该院采取多种措施为个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一是提供重点岗位,使这些人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锻炼。二是在选拔任用上给予政策倾斜。目前已毕业的研究生中,大部分已在中层领导岗位。这种作法,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更为审判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审判效率。三是采取多种方式,提供交流机会。该院每年都由审判研究会针对不同主题召开专题研讨会,各基层法院也在自己预赛的基础上,推荐论文参加全市法院的研讨评比。此项活动自审判研究会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过。对其中的优秀论文给予奖励,并推荐到《通化审判》、《通化社会科学》、《审判纵横》等相关刊物发表。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体现法文化特色
制度文化建设是法院文化建设的保障。不仅规范着法院的司法作风、审判程序,更体现着法院的管理理念,对法院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作用。多年来,他们坚持以立足本地区审判工作实际,立足本院干部队伍实际为原则,同政治思想教育,业务能力培训、职业素养的形成相结合,以重在落实、发挥效用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制度化建设活动。
1、建立完善案件质量评价体系。成立了审判管理办公室,建立了《案件流程管理规则》。从立案、送达、排期开庭、卷宗归档到各环节期限等都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全部实现微机跟踪管理。对临近审限的案件,建立了催办、督办制度,在网络上实行自动预警提示。并与《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内部审限管理办法》相结合,提高了审判效率和质量。
2、建立完善审判作风评价体系。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工作日禁酒的规定》、《关于转变工作作风的规定》、《关于加强干警八小时以外管理的规定》、《关于接待工作作风的规定》、《关于庭审语言、形象的规定》等十几项具体制度,全部从小处着手,杜绝当事人“合理怀疑”的产生。结合“六条禁令”、“八个严禁”等明查暗访活动,由审判管理部门、机关党委、纪检监察等部门各司其责,建立月累计、季通报制度,增强法官的自我约束能力。
3、建立法官评价体系。以建立法官个人档案为手段,加强对法官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考评。通过多种渠道,掌握个人信息。如通过向当事人、代理人发征求意见卡,公布举报信箱、举报电话,与败诉当事人座谈,走访人大代表、企事业单位,聘请执法监督员等多种方式,了解法官信息,及时掌握情况,对不良倾向实行戒免谈话。
4、建立小团体评价体系。以庭室为单位,根据不同工作内容,从案件管理、请销假制度、内勤管理、书记员管理等多方面分别形成了不同的管理要求,以层层签订责任制的方式,在得到审判管理部门认可后方可实施。每半年一次例行检查,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形成庭室内部相互分工合作,庭室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运行机制。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展现法文化风貌
近几年,他们始终将建设完善符合现代司法理念,富有法文化内涵的审判建筑和体现时代要求的现代化设备做为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1996年建成了具有审判特色的办公大楼,高悬的国徽,醒目的天平,巍峨的立柱,彰显出审判活动的气息。智能化办公提高了审判效率,局域网的设立,实现了审判资源共享。数万册的藏书、法官荣誉室、健身房的建立为该院的物质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魅力。为了使办公条件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该院新的审判大楼正在着手兴建,届时在庭审观摩,审委会研究案件,法官庭审观摩等方面将实行新的作法,以此展现更具审判特色的物质文化气息。
开展健康向上活动,培养法官的精神追求
法院精神是法官精神的整体体现,是法院文化建设的灵魂,它体现法官群体的共同追求。多年来,该院一是坚持
不懈搞好常规活动,如各类党日活动、纪念日活动、爱心工程、球类、棋类、扑克比赛;二是结合每年重点活动开展知识竞赛、宣誓活动、参观活动、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多种活动;三是以实现“文化对接”为目的,建立交流平台。对内在局域网上设立了“留言板”、“法官论坛”、“谏言献策”等板块,定期出版发行《通化审判》、《审判理论研讨》,编撰《通化法院志》等。对外采取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媒体、送法进企业的方式,加强法官与外界的联系沟通,不仅增进了法官对社会的了解,拉近了司法与社会的距离,更使法官在体现自我价值的感受中增强了精神动力。
多年来,通过不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通化中院无论从法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还是审判作风、职业道德操守等方面都获得了不断进步,从而提升了队伍建设的整体品位。今后,他们决心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多向兄弟法院学习,不断开创法院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赵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