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基本没有变化,考试内容有所增删,其中的典型题示例变化较大,相当数量的试题来源于上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这是江苏高考历史学科稳中出新的原则具体反映。据此,我摸索出2011江苏高考历史复习的新思路,以供广大师生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中心
近年来,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注重考查学科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内容大都属于基础知识范畴,试题尽可能体现历史学科的本质内容,讲究基础性、时代性,关注史学理论,针对现实问题整合知识,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具体分析以“见微知著”或“淡中见奇”,突出考察历史的应用能力。试题一般出在教材的重点或难点知识上,即使一些考查思维能力的题目,也是以基础知识为立足点,经常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高考是考能力的,但是任何能力测试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始终是方向。考生必须理清历史学习的主干知识结构,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材是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的载体,理解教材然后才能超越教材,希望考生们能熟悉教材的章节结构,梳理清楚教材的主干知识体系,明白教材编排知识的内在逻辑。
二、整合教材内容,全面理解历史体系
教材内容的整合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专题内的整合。如复习必修一,首先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长期延续,但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其次要突出四个重点:①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②秦的统一及“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③汉朝郡国并行制;④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顶峰。第二,模块内的专题整合。在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体系中,每一模块都是由若干学习专题组成,同一模块内的专题在目标上具有相近的教育价值,在内容上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决定我们复习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模块,贯穿中外、连通古今。如复习必修二,关于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可以大专题形式如古今中外思想史、古今中外科技史、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史等进行整合。第三,模块之间的整合。历史新课程是以模块形式出现的,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但从历史发展进程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是共生共存、互相融合、不可分割的。正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任何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此,复习中必须进一步建立起模块间知识的联系,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感知。
三、学会归纳、概括,提升学习能力
在历史学科考试中,越来越重视考查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以熟练掌握基本知识为基础的。在理解、记忆历史基本知识时,归纳和概括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历史的发展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依据历史发展的自身规律,寻求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理解和记忆,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归纳和概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①选取概括。即正确选用教材中的知识要点,或现成的带有实质性的史事、论断、关键词语,乃至章、节、目的标题,去掉其中次要的或解释说明性的文字,最后提炼概括成三言两语。如西周宗法制要掌握的是,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等。②提炼式概括。即脱开教材原文,把相关的事实和内容浓缩,把长句缩成短句,或把几句缩成一句,或形成一个新的见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精炼准确地表述出来。③以时间为纲概括。即以时间为序来组织答案。④以逻辑关系概括。归纳的关键在于将同一性质、同一类型的历史事物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概括。在历史学习中运用归纳法进行分析,既可以减少记忆量,提高学习效率,还可培养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可谓一举数得。希望考生多练多用。
四、提高阶段性训练效率
在阶段训练中,第一,要注意培养审题能力。第二,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第三,在完成练习时要注意积累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如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根本原因都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方面考虑;发生了的历史事件的目的都具有主观性;实现了的目的就是历史影响等。第四,在错题订正、过关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突出重点,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
希望这些不成熟的思路和方法,能对广大2011届的江苏考生有所帮助。
一、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中心
近年来,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注重考查学科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内容大都属于基础知识范畴,试题尽可能体现历史学科的本质内容,讲究基础性、时代性,关注史学理论,针对现实问题整合知识,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具体分析以“见微知著”或“淡中见奇”,突出考察历史的应用能力。试题一般出在教材的重点或难点知识上,即使一些考查思维能力的题目,也是以基础知识为立足点,经常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高考是考能力的,但是任何能力测试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始终是方向。考生必须理清历史学习的主干知识结构,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材是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的载体,理解教材然后才能超越教材,希望考生们能熟悉教材的章节结构,梳理清楚教材的主干知识体系,明白教材编排知识的内在逻辑。
二、整合教材内容,全面理解历史体系
教材内容的整合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专题内的整合。如复习必修一,首先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长期延续,但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其次要突出四个重点:①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②秦的统一及“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③汉朝郡国并行制;④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顶峰。第二,模块内的专题整合。在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体系中,每一模块都是由若干学习专题组成,同一模块内的专题在目标上具有相近的教育价值,在内容上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决定我们复习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模块,贯穿中外、连通古今。如复习必修二,关于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可以大专题形式如古今中外思想史、古今中外科技史、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史等进行整合。第三,模块之间的整合。历史新课程是以模块形式出现的,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但从历史发展进程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是共生共存、互相融合、不可分割的。正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任何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此,复习中必须进一步建立起模块间知识的联系,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感知。
三、学会归纳、概括,提升学习能力
在历史学科考试中,越来越重视考查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以熟练掌握基本知识为基础的。在理解、记忆历史基本知识时,归纳和概括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历史的发展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依据历史发展的自身规律,寻求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理解和记忆,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归纳和概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①选取概括。即正确选用教材中的知识要点,或现成的带有实质性的史事、论断、关键词语,乃至章、节、目的标题,去掉其中次要的或解释说明性的文字,最后提炼概括成三言两语。如西周宗法制要掌握的是,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等。②提炼式概括。即脱开教材原文,把相关的事实和内容浓缩,把长句缩成短句,或把几句缩成一句,或形成一个新的见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精炼准确地表述出来。③以时间为纲概括。即以时间为序来组织答案。④以逻辑关系概括。归纳的关键在于将同一性质、同一类型的历史事物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概括。在历史学习中运用归纳法进行分析,既可以减少记忆量,提高学习效率,还可培养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可谓一举数得。希望考生多练多用。
四、提高阶段性训练效率
在阶段训练中,第一,要注意培养审题能力。第二,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第三,在完成练习时要注意积累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如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根本原因都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方面考虑;发生了的历史事件的目的都具有主观性;实现了的目的就是历史影响等。第四,在错题订正、过关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突出重点,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
希望这些不成熟的思路和方法,能对广大2011届的江苏考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