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和初中的作文教学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式抑或要求上,都有很多的不同,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小学生从六年级步入七年级虽然说只是迈出一小步,但这一步之遥却令不少农村孩子对中学作文写作无所适从,望而生畏,其结果,必然导致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作文水平停滞不前,与市区的学生的作文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笔者认为,农村教师若能做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训练,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写作要求,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衔接上的训练呢?
一、走进学生,了解、关爱学生,帮助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上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步入中学,对学校的一切不论是周围的同学、老师还是学习都觉得很陌生,又很新鲜,同时也感觉到很茫然。这个时候,语文教师要多走入学生的生活圈子,了解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们的关爱,帮助他们拾取学习生活的信心,燃起他们的希望,让他们在学习、思想,以及生活上能从小学六年级过渡到七年级,迈过这道坎,这是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衔接训练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开主题班会、座谈会、文体活动等等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为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如现行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就有一个关于“人生”的话题,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话题来开展活动,比如举行辩论会、演讲、观摩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等,让学生认识到人生是一个要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过程,认识到对待人生也应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健康的心态,才能使自己今后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意义。同时,还可以结合这一话题,让学生对中学作文的写作有个初步的了解,激发他们对作文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接下来的作文教学衔接训练就可以顺利进行了。
二、熟悉课标,注意小学作文与初中作文训练的侧重点,做好作文教学目标的衔接、过渡
小学作文教学只要求学生写作能做到“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即可,而初中作文教学则要求“要感情真挚”,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能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从两者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对初中作文的目标及要求要比小学阶段高得多。
由于写作要求不同,小学语文教师和中学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尺度就区别很大。一篇看起来很优秀的六年级作文,在七年级语文教师的眼里很有可能是“很一般”的作文。这样,就容易令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写作,严重的甚至开始厌倦、抵触写作。
对于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生活的积累,写作素材也比较贫乏,对事物的看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可能立刻要求他们能够写出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作文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降低难度,训练学生在写作当中能运用比较准确恰当的语言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或者感受即可,再慢慢地引导学生在写作上能对事物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
同时,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对六年级的学生作文的写作上相应提高一些要求,如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开阔思路,鼓励学生能多写写自己的一些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评价上也要适当提高要求,评分要稍稍吝啬一些。而七年级的语文教师在第一学期的作文训练中要适当降低写作要求,先要求学生继续发扬过去写作时敢于说真话的优点,鼓励他们能写出真情实感即可,对于文章结构、构思、立意等等可以先降低门槛,评价以及评分也要适度放宽,鼓励学生写作。经过几次作文训练后,教师们可以再适当提高要求,从而达到解决小学、中学语文的写作训练的过渡衔接问题。
三、加强学生口语与书面语的衔接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论是说话还是写作,大多用口语表达,对于口语话很足的小学生作文,小学语文教师读起来觉得很符合学生年龄实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认为这是一种不加雕饰的不造作而自然的情感流露,所以对这类口语化很浓的作文,往往给高分。而到了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语言运用要求较高,比较喜欢那些看起来能体现一个学生文学素养富有文采的作文,而对于小学生口语化较浓的作文,我们的中学教师往往觉得很幼稚,觉得这是一种“长不大”的表现,因此在作文的评价上也就跟小学语文教师相差较大。因此,学生在写作上往往会碰到一个很茫然的事情,同一个学生,甚至同一篇作文,在小学六年级和在初中七年级两个阶段所得到的评价会有天壤之别,这让学生感觉很迷茫,甚至对写作丧失了信心和兴趣。
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要求学生多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书面语的运用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采用书面语来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思想。而七年级教师在新生刚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在学生语言运用方面尺度则要放宽,同样在教学活动中慢慢引导学生多阅读名著,多读书,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写作上慢慢减少口语的使用率,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容易扼杀学生写作的兴趣。在评价上,不论是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初中教师都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在分数上可以适当调高。
四、矫正“应试作文”的训练误区,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农村学校,学生的作文训练特别是到了六年级下学期,“应试”现象很明显。由于小学作文内容体裁相对单一,不外乎是写人或者是记事两大类,我们一部分教师,在六年级下学期的作文训练中,往往指导学生采用“背作文”的方式来备考,叫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优秀作文,指导他们在考试的时候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改动,有的改动标题,有的改动人名,或者修改首尾两段,换汤不换药,采用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应试策略来指导学生写作。这种投机式的写作训练,造成了学生在写作上的坏习惯,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作文的体裁较宽泛,有说明文、有议论文、也有记叙文,在内容上除了写人记事之外还多了些议论;作文的命题也多样化了,有“话题作文”,也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甚至“材料作文”。面对如此多样化的写作体裁和命题方式,小学教师所指导的投机式的作文方法在这里就难以有施展的空间了。
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应试作文”的危害,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其写作能力。
由于农村小学作文很少涉及写作技巧,更不涉及表达方式,只要求能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所以到了初中阶段,语文教师要逐步加以训练,但也要有计划有步骤,不能一蹴而就。
总之,农村中小学作文的训练要有一个衔接的过程,循序渐进。语文教师要努力为六年级学生与七年级学生搭建一座作文桥,帮助他们能够很好地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为他们今后能写出更高层次的更优秀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荫浒主编.文章结构论.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2]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袁志勇.袁老师教你写作文.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
[4]袁志勇.初中生课堂作文导写.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2.
[5]曹宝龙.学习与迁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韦淑红)
因此,笔者认为,农村教师若能做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训练,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写作要求,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衔接上的训练呢?
一、走进学生,了解、关爱学生,帮助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上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步入中学,对学校的一切不论是周围的同学、老师还是学习都觉得很陌生,又很新鲜,同时也感觉到很茫然。这个时候,语文教师要多走入学生的生活圈子,了解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们的关爱,帮助他们拾取学习生活的信心,燃起他们的希望,让他们在学习、思想,以及生活上能从小学六年级过渡到七年级,迈过这道坎,这是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衔接训练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开主题班会、座谈会、文体活动等等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为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如现行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就有一个关于“人生”的话题,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话题来开展活动,比如举行辩论会、演讲、观摩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等,让学生认识到人生是一个要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过程,认识到对待人生也应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健康的心态,才能使自己今后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意义。同时,还可以结合这一话题,让学生对中学作文的写作有个初步的了解,激发他们对作文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接下来的作文教学衔接训练就可以顺利进行了。
二、熟悉课标,注意小学作文与初中作文训练的侧重点,做好作文教学目标的衔接、过渡
小学作文教学只要求学生写作能做到“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即可,而初中作文教学则要求“要感情真挚”,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能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从两者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对初中作文的目标及要求要比小学阶段高得多。
由于写作要求不同,小学语文教师和中学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尺度就区别很大。一篇看起来很优秀的六年级作文,在七年级语文教师的眼里很有可能是“很一般”的作文。这样,就容易令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写作,严重的甚至开始厌倦、抵触写作。
对于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生活的积累,写作素材也比较贫乏,对事物的看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可能立刻要求他们能够写出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作文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降低难度,训练学生在写作当中能运用比较准确恰当的语言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或者感受即可,再慢慢地引导学生在写作上能对事物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
同时,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对六年级的学生作文的写作上相应提高一些要求,如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开阔思路,鼓励学生能多写写自己的一些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评价上也要适当提高要求,评分要稍稍吝啬一些。而七年级的语文教师在第一学期的作文训练中要适当降低写作要求,先要求学生继续发扬过去写作时敢于说真话的优点,鼓励他们能写出真情实感即可,对于文章结构、构思、立意等等可以先降低门槛,评价以及评分也要适度放宽,鼓励学生写作。经过几次作文训练后,教师们可以再适当提高要求,从而达到解决小学、中学语文的写作训练的过渡衔接问题。
三、加强学生口语与书面语的衔接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论是说话还是写作,大多用口语表达,对于口语话很足的小学生作文,小学语文教师读起来觉得很符合学生年龄实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认为这是一种不加雕饰的不造作而自然的情感流露,所以对这类口语化很浓的作文,往往给高分。而到了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语言运用要求较高,比较喜欢那些看起来能体现一个学生文学素养富有文采的作文,而对于小学生口语化较浓的作文,我们的中学教师往往觉得很幼稚,觉得这是一种“长不大”的表现,因此在作文的评价上也就跟小学语文教师相差较大。因此,学生在写作上往往会碰到一个很茫然的事情,同一个学生,甚至同一篇作文,在小学六年级和在初中七年级两个阶段所得到的评价会有天壤之别,这让学生感觉很迷茫,甚至对写作丧失了信心和兴趣。
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要求学生多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书面语的运用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采用书面语来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思想。而七年级教师在新生刚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在学生语言运用方面尺度则要放宽,同样在教学活动中慢慢引导学生多阅读名著,多读书,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写作上慢慢减少口语的使用率,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容易扼杀学生写作的兴趣。在评价上,不论是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初中教师都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在分数上可以适当调高。
四、矫正“应试作文”的训练误区,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农村学校,学生的作文训练特别是到了六年级下学期,“应试”现象很明显。由于小学作文内容体裁相对单一,不外乎是写人或者是记事两大类,我们一部分教师,在六年级下学期的作文训练中,往往指导学生采用“背作文”的方式来备考,叫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优秀作文,指导他们在考试的时候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改动,有的改动标题,有的改动人名,或者修改首尾两段,换汤不换药,采用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应试策略来指导学生写作。这种投机式的写作训练,造成了学生在写作上的坏习惯,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作文的体裁较宽泛,有说明文、有议论文、也有记叙文,在内容上除了写人记事之外还多了些议论;作文的命题也多样化了,有“话题作文”,也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甚至“材料作文”。面对如此多样化的写作体裁和命题方式,小学教师所指导的投机式的作文方法在这里就难以有施展的空间了。
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应试作文”的危害,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其写作能力。
由于农村小学作文很少涉及写作技巧,更不涉及表达方式,只要求能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所以到了初中阶段,语文教师要逐步加以训练,但也要有计划有步骤,不能一蹴而就。
总之,农村中小学作文的训练要有一个衔接的过程,循序渐进。语文教师要努力为六年级学生与七年级学生搭建一座作文桥,帮助他们能够很好地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为他们今后能写出更高层次的更优秀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荫浒主编.文章结构论.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2]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袁志勇.袁老师教你写作文.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
[4]袁志勇.初中生课堂作文导写.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2.
[5]曹宝龙.学习与迁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