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课堂教学文化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azho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听到“课堂教学文化”,突然脑海闪现了长城,出土的陶器上歪歪扭扭的文字,似乎与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关系。细思量后,我心释然,我们每一天所传承的不就是几千年文明积淀的文化,我们所塑造的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正在延续着古老文明而走向新的时代吗?课堂教学是课堂文化的主阵地,课堂文明是课堂文化的主战场。课堂文化任重而道远。
  
  一、构建课堂课前文化
  
  课前课堂文化是指上课铃响之后,教师没有上课之前,学生的心没有完全从游戏回归到课堂中来,他的或闲聊或陆续从室外回坐到教室时的这段时间所进行的口语表达活动。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背诵唐诗、宋词、名言、警句、谚语、《三字经》、《百家姓》,甚至是一句歌词、一段文章,这些需要孩子们语言的积累,记忆的强化,语感的纯熟,口齿的伶俐。长此以往,他们会出口成章,内化气质。
  
  二、构建课堂教学文化
  
  (一)平等文化
  古之学者有尊敬老师之礼, “程门立雪”即为尊师典范,韩愈也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崇师之论。可见师必尊也。但师者也不必板一副师道尊严的冷面孔,动辄声色俱厉。追溯我们的师祖孔夫子,教育学生很少疾言厉色,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善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就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这样的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的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就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我们在课堂上就应该有这种谦和、温柔的敦厚之美,大可不必因为我们的手里拿着一把没有多大的智慧的钥匙就横眉立目,指责学生有多笨、多慢、多不懂事。真正好的老师就应该向孔夫子一样把平和之气传导给学生,以这种力量和谐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社会。
  (二)乐学文化
  随着人类的进化,家长素质的逐年提高,丰富的物质文化,学生的素质应该一代更比一代强。然而,从历年的高考升学指标上看,有近70%的学生高考成绩不及格。不是因为课程深了,也不是学生的智力不够,是我们的学生浮躁,厌学,惰学。如果学生能真正静下心来的话,82%的学生是能够学会所学知识的。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像农民间白菜苗一样锄掉碍于发展的幼苗,在理性的教育下用伟人的故事、英雄的事迹、历史的奇迹引领学生上路,摈弃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杂念与浮躁,找准他们航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三)童心文化
  所谓的童心,是“人之出,性本善”的赤子之心,是心灵明净、湛蓝不存芥蒂的赤子之心,是宽容的赤子之心。
  课堂上,对课文的相关内容的搜集这一教学环节中就有一些看似有关而实则占用课堂宝贵时间的现象。比如:学习《晏子使楚》、《田忌赛马》这类文章,因为历史的久远,我们一定会让学生查阅有关那个时代的资料,但不是查到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应该对所查资料进行整理。资料汇报不求多但求唤起感知(逐渐渗透)。有这样一首诗或许能诠释童心文化的内涵:
  孩子们,波拿巴·拿破仑是什么时候出生的?教师问道。/一千年以前,孩子们说。/一百年以前,孩子们说。/没有人知道。/孩子们,波拿巴· 拿破仑这一生做了什么?教师问道。/他赢了一场战争,孩子们说。/他输了一场战争,孩子们说。/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卖肉人曾经有一条狗,/他的名字叫拿破仑,卖肉人经常打它,/那只狗/一年前/死于饥饿。/此刻所有的孩子都感到悲哀/为拿破仑。
  孩子们所能经历的悲哀或者其他情感,永远只能针对他们身边或嵌入他们生活的人物、事物和事件。许多历史故事或故事中的英雄对孩子的影响,远不如与之同名的一条狗的生死来得真切。教育要从儿童出发,教师要有儿童意识,这是时代的旋律。唯其如此,学校才不会驯化出无心无肝的“狼”,才不会把内心久滞的怨愤的刀对准身边的亲人、朋友、老师等善良的人们。(马加爵事件,女孩街头殴打母亲的报道,让人心痛)我们一面尽量保持儿童对世界美好的想象,一面把丰富而不简化的人性呈现给他们。教育要以儿童的思维为基点,有机联合儿童的需要、儿童经验的教学才能把历史精神传承,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养料。
  (四)质疑文化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尽管每位教师掌握的信息比学生个体的要多,但面对全班学生的眼睛和头脑,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能毫无纰漏,只要学生始终保持对课堂的好奇心,认真思考教师的每一句话,思考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思维的碰撞就会不断释放出“火花”。而作为教师本身,应当为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感到欣慰,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质疑不但不会削弱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恰恰相反,会质疑的学生是最敬重教师的学生之一;学生也要敢于向课本质疑,仅凭教材作为学生唯一的课程资源难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学生向课本提出质疑,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
  
  三、构建课堂课后文化
  
  有这样一句话:不如意事常八九。教师虽然教的是圣贤之书,但教师也要面对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要面对扑面而来的各方压力,要面对晋级、晋升的巨大诱惑,真的难做圣贤之人;还有的教师在其自身成长过程中知识结构欠缺。比如:小学数学中最常见的一句话“除数不能为零”。如果你要问:“除数为什么不为零呢?”一百个老师有一半能答出来就算好的了,还有一大半的人会说,他明白但是表达不清。有一小半的人也许会微笑摇头“不知道” ,因为他们小时候就是这么学的或者没有学过,后来也就不再学了。所以这一简单的例子可谓“一叶知清秋”。教师在传承教材知识时总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因而教师的课受情绪、知识、所教对象的影响难免会有所遗憾。因此,课后应认真反思一下课堂的成功与失败、机智与协商、师生碰撞的火花与败叶,再拟一下教学设计;或者在繁忙之中,至少在头脑中过滤一下得失,有备于下次教学。
  课堂教学文化的提出,在于唤起教师的课堂文化意识,唤醒教师从人道、自由、儿童的视角温暖成长的生命。因而有必要从文化的高度定位自己的职业,从课堂文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
  我们所构建的课堂教学文化无意去让它面面俱到,但希望它如一缕阳光射进教师的心田,使每一位老师以其独特的慧眼在润物无声的时候保养自己的豁达的心灵,让我们用温暖的目光铺垫孩子们成长之旅的幸福大道。
  
  (责任编辑:梁 媛)
其他文献
今春伊始,湖南省农机局推出了一项"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创新举措——农机"三减量"行动,基本内容是:推广植保飞机减施农药,推广化肥同步精量深施机减施化肥,推广生物质制肥机减少养殖粪污。头一年的目标是:推广1000架无人植保飞机,减施农药500吨以上;推广500台化肥同步深施机,减施化肥2000吨以上;推广200台生物质制肥机,减少畜禽
小学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为主,而不是追求创新型人才的形成和创新性成果的产出,目标定位在于“基础性”,即想创新的意识、敢创新的精神、会创新的思维、能创新的个性、爱创新的品格、善创新的技术。    一、营造环境,乐于创新    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也没有大胆的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兴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实现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必须加强的推广、服务等体系建设,以"和谐农机体系"建设为主题,提出农业机械化体系建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广应用地膜棉栽培技术,由于使用过的地膜没有及时回收,被耕翻入地,残膜量逐年增加。残膜回收机由于结构复杂,价格偏高,在连队农场推广和应用力度不大
自2008年以来,河北省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无疑给河北省这一农业大省在粮食供给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河北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
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衡量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几年来,广大教师及教研工作者在此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其逻辑思维、综合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受思想观念、传统定势及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等因素影响,有些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为教学服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调整、改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大对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CAI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合理采用CAI课件中的动画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