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常规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总是采取以讲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始终以被动者的身份进行接受性学习,这就使得数学教学过程变得枯燥无趣,死板机械。然而,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少年期的转变时期,他们已有一定的独立意识,老师单纯地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就应结合这一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精心选择教学策略,使数学课堂变得新颖、有趣,让四年级的孩子能够深深爱上这门学科。
关键词:小学数学;爱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课外实践活动
笔者现在担任着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现得毫无兴趣,在课堂上学习注意力经常被其他事物所分散,数学学习成绩自然也就可想而知。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觉得有必要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让四年级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喜欢上数学,觉得数学学习是一件十分快乐、有趣的事情。
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三方面,对怎样使孩子爱上数学这一论题展开详细描述。
一、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极少关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就造成了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脱节,学生只掌握了表面的数学理论、概念、规律、思想等,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所以,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践行生活化原则,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中《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内容时,因为四年级学生活动范围较以前扩大,已有一定生活阅历,因此,在正式讲述有关小数的数学理论知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有过跟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吧,有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价格标签,比如一支铅笔1.6元,一个文具盒3.8元,一斤瓜子2.3元,一个冰淇淋1.5元,一双袜子6.8元……”“见过!”学生热烈响应,“那么,你们知道两个数字之间的那个符号叫什么嗎?它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去掉?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对这些问题一探究竟。”这样,我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以兴致勃勃的心态投入到本节内容学习中。
二、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周而复始的语言式讲解,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与热情,所以,在小学数学数学课堂上,除了单纯的口头语言讲解,我们还应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创设一种趣味性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愉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之后,我就在讲桌上放置了贴有不同带有小数的价格标签,然后将班里学生进行了分组,让各个小组轮流到讲台上,进行购物模拟活动,让他们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将原价格、付的钱数、找的钱数及时记录在本子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则对其进行检查、评价,对于出错最少,购物过程最顺利的一组,提出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此,我便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趣味性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也使学生深刻体验到了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愉悦和乐趣,从而在日后数学学习活动中以饱满热情和情绪投入。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师只偏重对书本知识、运算技能和推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且将学生拘泥于封闭的学习环境中,这就使得数学学习方式变得死板、单一,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压抑。“做中学,学中做”是如今数学教育极力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精髓在于让学生把间接的知识和经验还原为活的、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除了每节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外,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汲取。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中《观察物体》这节内容时,在将课本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之后,我就带领学生走出了课堂、走出了教室,让他们到校园中,站在不同位置,对不同物体进行观看,如甬道两旁的树、教学楼、图书馆、学校大门、操场上的健身器械等等,这样,我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改变了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机械呆板的印象,而且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了从不同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面对如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的数学教学窘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必须依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取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愉悦感和轻松感,进而深深地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韩伟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鲁东大学2014-12-01
[2]杨巧婧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1-09-08
关键词:小学数学;爱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课外实践活动
笔者现在担任着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现得毫无兴趣,在课堂上学习注意力经常被其他事物所分散,数学学习成绩自然也就可想而知。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觉得有必要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让四年级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喜欢上数学,觉得数学学习是一件十分快乐、有趣的事情。
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三方面,对怎样使孩子爱上数学这一论题展开详细描述。
一、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极少关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就造成了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脱节,学生只掌握了表面的数学理论、概念、规律、思想等,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所以,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践行生活化原则,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中《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内容时,因为四年级学生活动范围较以前扩大,已有一定生活阅历,因此,在正式讲述有关小数的数学理论知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有过跟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吧,有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价格标签,比如一支铅笔1.6元,一个文具盒3.8元,一斤瓜子2.3元,一个冰淇淋1.5元,一双袜子6.8元……”“见过!”学生热烈响应,“那么,你们知道两个数字之间的那个符号叫什么嗎?它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去掉?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对这些问题一探究竟。”这样,我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以兴致勃勃的心态投入到本节内容学习中。
二、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周而复始的语言式讲解,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与热情,所以,在小学数学数学课堂上,除了单纯的口头语言讲解,我们还应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创设一种趣味性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愉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之后,我就在讲桌上放置了贴有不同带有小数的价格标签,然后将班里学生进行了分组,让各个小组轮流到讲台上,进行购物模拟活动,让他们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将原价格、付的钱数、找的钱数及时记录在本子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则对其进行检查、评价,对于出错最少,购物过程最顺利的一组,提出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此,我便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趣味性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也使学生深刻体验到了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愉悦和乐趣,从而在日后数学学习活动中以饱满热情和情绪投入。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师只偏重对书本知识、运算技能和推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且将学生拘泥于封闭的学习环境中,这就使得数学学习方式变得死板、单一,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压抑。“做中学,学中做”是如今数学教育极力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精髓在于让学生把间接的知识和经验还原为活的、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除了每节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外,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汲取。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中《观察物体》这节内容时,在将课本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之后,我就带领学生走出了课堂、走出了教室,让他们到校园中,站在不同位置,对不同物体进行观看,如甬道两旁的树、教学楼、图书馆、学校大门、操场上的健身器械等等,这样,我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改变了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机械呆板的印象,而且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了从不同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面对如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的数学教学窘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必须依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取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愉悦感和轻松感,进而深深地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韩伟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鲁东大学2014-12-01
[2]杨巧婧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