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命脉,是教育品牌的核心,是赢得声誉的关键。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正确认识、科学提高质量,要把提高质量的着力点放在学校内涵发展上。伴随着201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2012年《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改革又开启新一轮的征程,在改革的大潮中,要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跨越性发展,办成一个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魅力教育体,全力打造有深度、有高度、有维度的优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预防和避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我们徐寨镇中心校全体成员认真学习、积极探讨、大胆实践,在“校本教科研”下了狠功夫、出了大力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过去的做法,现撷取点滴浪花与大家分享,愿与大家交流,以求更好更快的前进和发展,并求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一、要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要提高课堂效益,向高效课堂要质量
“细节决定成败”。教学常规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把握和落实的具体细节。各学校要务必按照学科常规和省教育厅“八个精心”的要求,加强细节管理,引导教师从细微处养成好习惯,促进常规管理的责任化、具体化、过程化和细致化,真正把教学常规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要优化常态课,确保教学工作精、细、深、实,达到步步有效、堂堂高效。一堂课要在“出标、学标、练标、达标、固标、验标”等六个环节上下功夫、求质量。
二、紧紧抓住校本教科研的三个核心要素,全力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校本教科研的三个核心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科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教科研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
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科研的介入。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三、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研、科研队伍,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学境界
徐寨中心校实施了兼职教研员流转制度,从各校选拔教学业务扎实、教科研能力强的一线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调动基层教师积极性,优化壮大教研队伍,以求更好的发挥教研员指导、服务、引领作用,让教研真正成为教师成长、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科研是教育发展的支撑、动力,各学校要组织老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思想,消除课题研究遥远做不了的看法,树立“处处有课题、人人能研究”的思想,改变课题研究只是名师专利和大项目的观点。为切实搞好这项工作,中心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各小学校长为成员,领导组织好这项工作并做好评价,对初评过关的课题报请县局开题。
四、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抓住两个重点,提升活动实效
三年来,我们坚持实施了“镇内同课异构、镇际联片教科研、城乡交流学习三位一体”的深度和广度并举的教科研方案。本方案的实施要以镇内同课异构为主,以镇际联片教科研和城乡交流学习为辅,要三措并举,异动互补,使之相得益彰。
第一,狠抓“同课异构”的“四备两磨”的七环节课例研究之路。
环节1:准预设学习生成——每个教师写出自己的准教学设计(个人分散备课)。
环节2:集体备课(说课)——每个教师说说自己的准教学设计,大家集思广益、优化资源。
环节3:预设学习生成——每个教师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个人分散备课)。
环节4:实现学习生成——授课教师认真上课。
环节5:检验学习生成——其他成员认真观课。
环节6:分析学习生成——大家评课、议课、辩课。
环节7:调整教学设计——再次备课,写出来优秀教案。
这样的“四备两磨七段式”,是“I+MY”的过程,是群体实现智慧共享的过程。它既有个人分散备课,又有集体备课;既可以面对面共同探寻,又可以借助网络在线研讨。它是一种反复切磋、自我反思、不断否定、不断超越的过程,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种高效的教科研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序途径。
这样的“四备两磨七段式”,我们深知其中的艰辛,但要想落实深度教研,就不能浅尝辄止,就不能蜻蜓点水。只有坚守,才能走的更高更远;只有坚守,才能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性教师的华丽蜕变!我们只有从想做到善做,从善做到真做,从真做到坚持做,才能“力到深处功自成”。
第二,很抓辩课,实现由说课到评课,再由评课到辩课的逐步深入,使我镇教学研究活动进入深水区。
为开展好辩课活动,中心校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与建议。
一是在辩课时,要树立“人人都是辩手,大家民主参与”的观念,不能只有观众或听众,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与不同见解。
二是在辩课时,不能光唱颂歌,只点赞,必须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与建议,不能走过场,当“老好人”,在必要时,甚至要出现“红红脸,出出汗”的局面。
三是在辩课时,要正确认识辩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成就人,不要认为是发难、刁难。“此处有声胜无声,看似无情恰是情”。
四是在辩课时,要主动有序的辩,要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辩,不能逞强施威、盛气凌人、侵犯他人人格。
五是在辩课时,要明确目标,不能偏离主题;要求同辩异,不能委曲求全、模糊不清。俗话说:“话不说不明,灯不拨不亮,真理往往就在辩论中产生。”通过辩论,使认识得到提升、主题得到深化、资源得到共享、素养得到提高。
六是辩课主持人作好记录,在辩课后3天内整理好所有相关材料交于中心校并予以计分量化。
校本教科研内涵丰富、永恒常青。我们一直努力着,在深度和广度上探索者、追寻着。改革任重道远、教科研亦无穷期,我们正在路上。
一、要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要提高课堂效益,向高效课堂要质量
“细节决定成败”。教学常规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把握和落实的具体细节。各学校要务必按照学科常规和省教育厅“八个精心”的要求,加强细节管理,引导教师从细微处养成好习惯,促进常规管理的责任化、具体化、过程化和细致化,真正把教学常规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要优化常态课,确保教学工作精、细、深、实,达到步步有效、堂堂高效。一堂课要在“出标、学标、练标、达标、固标、验标”等六个环节上下功夫、求质量。
二、紧紧抓住校本教科研的三个核心要素,全力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校本教科研的三个核心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科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教科研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
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科研的介入。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三、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研、科研队伍,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学境界
徐寨中心校实施了兼职教研员流转制度,从各校选拔教学业务扎实、教科研能力强的一线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调动基层教师积极性,优化壮大教研队伍,以求更好的发挥教研员指导、服务、引领作用,让教研真正成为教师成长、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科研是教育发展的支撑、动力,各学校要组织老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思想,消除课题研究遥远做不了的看法,树立“处处有课题、人人能研究”的思想,改变课题研究只是名师专利和大项目的观点。为切实搞好这项工作,中心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各小学校长为成员,领导组织好这项工作并做好评价,对初评过关的课题报请县局开题。
四、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抓住两个重点,提升活动实效
三年来,我们坚持实施了“镇内同课异构、镇际联片教科研、城乡交流学习三位一体”的深度和广度并举的教科研方案。本方案的实施要以镇内同课异构为主,以镇际联片教科研和城乡交流学习为辅,要三措并举,异动互补,使之相得益彰。
第一,狠抓“同课异构”的“四备两磨”的七环节课例研究之路。
环节1:准预设学习生成——每个教师写出自己的准教学设计(个人分散备课)。
环节2:集体备课(说课)——每个教师说说自己的准教学设计,大家集思广益、优化资源。
环节3:预设学习生成——每个教师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个人分散备课)。
环节4:实现学习生成——授课教师认真上课。
环节5:检验学习生成——其他成员认真观课。
环节6:分析学习生成——大家评课、议课、辩课。
环节7:调整教学设计——再次备课,写出来优秀教案。
这样的“四备两磨七段式”,是“I+MY”的过程,是群体实现智慧共享的过程。它既有个人分散备课,又有集体备课;既可以面对面共同探寻,又可以借助网络在线研讨。它是一种反复切磋、自我反思、不断否定、不断超越的过程,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种高效的教科研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序途径。
这样的“四备两磨七段式”,我们深知其中的艰辛,但要想落实深度教研,就不能浅尝辄止,就不能蜻蜓点水。只有坚守,才能走的更高更远;只有坚守,才能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性教师的华丽蜕变!我们只有从想做到善做,从善做到真做,从真做到坚持做,才能“力到深处功自成”。
第二,很抓辩课,实现由说课到评课,再由评课到辩课的逐步深入,使我镇教学研究活动进入深水区。
为开展好辩课活动,中心校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与建议。
一是在辩课时,要树立“人人都是辩手,大家民主参与”的观念,不能只有观众或听众,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与不同见解。
二是在辩课时,不能光唱颂歌,只点赞,必须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与建议,不能走过场,当“老好人”,在必要时,甚至要出现“红红脸,出出汗”的局面。
三是在辩课时,要正确认识辩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成就人,不要认为是发难、刁难。“此处有声胜无声,看似无情恰是情”。
四是在辩课时,要主动有序的辩,要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辩,不能逞强施威、盛气凌人、侵犯他人人格。
五是在辩课时,要明确目标,不能偏离主题;要求同辩异,不能委曲求全、模糊不清。俗话说:“话不说不明,灯不拨不亮,真理往往就在辩论中产生。”通过辩论,使认识得到提升、主题得到深化、资源得到共享、素养得到提高。
六是辩课主持人作好记录,在辩课后3天内整理好所有相关材料交于中心校并予以计分量化。
校本教科研内涵丰富、永恒常青。我们一直努力着,在深度和广度上探索者、追寻着。改革任重道远、教科研亦无穷期,我们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