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四千多年前,人类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经在这里扫地为坛,祭祀后土;这里是黄河、汾河的交汇之处,中华母亲河、山西母亲河神奇般的在这里合二为一,滋育万民;这里是大孝子董永的故乡,中华民族的二十四孝这里占其一……
这块土地叫万荣。
万荣,旧称汾阴,汉朝置县。现在的万荣县位于山西省西南、运城市西北部,东出稷麓而眺闻喜、盐湖,西涉黄河而瞻陕西韩城,南依孤峰而邻盐湖、临猗,北望吕梁而接稷山、河津。这里山水相依,丘壑纵横,古迹遍地,名贤如流。沿着历史的血脉一路走来,由远古到现在,从贫穷到富庶,万荣发生着史无前例的沧桑巨变……
溯祖寻根,华夏历来祈后土
瞻秦望鲁,河汾自古壮秋风
座落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北高崖上的后土祠,相传原建在轩辕黄帝“扫地为坛”的汾阴脽上,是历代帝王祭祀土地神祗的所在,《史记》载:“汤以伐夏,祭告后土。武王以伐商,祭告后土”,这里是国有大事必先祭告之处,可以说是国家祭祀大地之神唯一可考的肇始之地,亦为北京“社稷坛”和“地坛”的前身。故被世人赞誉为“天下地神之宗,海内祠庙之冠”。古之王者,皆以“敬天礼地”为己任,故有“皇天后土”之说,而后土祠中供奉的正是历代香火绵延的后土之神。
汾阴后土祠从汉元鼎四年(前113年)创建,到清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洪涛,在汾阴脽上历经1975个春秋。漫漫历史长河,这里先后留下了8位皇帝24次亲自祭祀、顶礼膜拜的身影,留下了7位皇帝派员献贡祭祀的足迹。后土祠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为皇家祠院,冠绝一时,名扬华夏。
后土祠素以“汉宫唐殿宋碑铭”而著称,可见其沧桑。据梁思成扩编之《中国古代建筑史》载:“宋朝的祠祀建筑分为三个等级,后土庙(祠)是按照最高级的标准修建的。”其建筑布局“与文献所载北宋东京宫殿大致相同。”从后土祠内文物“庙像图碑”“历朝立庙致祠实迹”可知,至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庙貌“南北长七百三十二步东西阔三百二十步”,约合南北长1444.97米;东西宽631.68米,比现在的故宫面积还大,为“海内祠庙之冠”。
现存的后土祠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荣河知县戴儒珍兴建,至光绪四年(1878年),庙内主要建筑秋风楼的重建工程方才告竣。祠内现存后土祠建筑有山门、舞台、献殿、正殿、东西五虎殿、秋风楼等,布局严谨,结构合理。和唐宋时期相比,现存的后土祠规模要逊色不少,但仍不失为一处庞大而辉煌的古代祠庙建筑群。祠内的正殿、献殿,建筑工艺精巧,光彩夺目,是祠内建筑的精华。祠内的舞台由三座舞台前后联缀布列,形成“品”字形格局,为全国独例,弥足珍贵。
秋风楼是后土祠内的主要建筑,因楼内藏有汉武帝所作《秋风辞》碑刻而得名。《秋风辞》是古诗中名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其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评价说:“武帝词华,实为独绝。当其行幸河东,顾视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祠内保存的宋代碑刻《汾阴二圣配飨铭》,是由宋真宗亲自撰写并书丹的碑刻。因曾嵌砌于宝鼎旧城泰山庙嵌的照壁,故又称为“萧墙碑”。萧墙碑是目前后土祠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加上最珍贵的碑碣,属于三晋名碑之一。正是由于后土祠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1996年,万荣后土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恋此间,三凤三王三故里
长留圣迹,两山两水两名楼
万荣地理位置独特,黄河、汾河两条河流从身旁旖旎而过,稷王山、孤峰山两座大山矗立在万荣蝴蝶状的版图之上。山清水秀,是万荣的天资丽质;水韵山魂,是万荣的人脉灵气。山为水铸情,水因山溢美。
千年山水,滋生滋育了先民,也是出故事的地方。稷王山“五谷石”的传说,是后稷教民稼穑最有力的证据,至今在稷王山的坡坡垴垴,依然散布着大量的五谷石,用五光十色的色彩炫动着历史的光芒。孤峰山上的介子推传说、光武帝刘秀传说、秦王李世民传说,经久不衰。介子推庙的遗迹留存,无言地诉说着介子推的忠贞不二。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赶逃逸躲藏在孤山柏林庙,被蜘蛛织网相救,堪称神奇。秦王寨鼓角争鸣不再,刀光剑影远去,我们似乎在秦王点将台、旗杆岭的遗迹中听到了李世民在大唐蒲东那场惨烈的厮杀。在孤峰山主峰顶部有深30米、口径5米的大山口,名曰“海眼”(亦称“发云洞”),据说直通海底,为天然神秘奇观。每当大雨将临,“海眼”腾云吐雾,山体雨雾蒙蒙,颇为神奇壮观。自古以来当地乡民便有“孤山戴帽,长工睡觉”的农谚流传。
位于两河之间的西滩景区,是黄河、汾河赐予万荣的一颗珍珠。历史上,黄河屡次泛滥,老荣河县城多次湮没。后土祠每每因此“沦于河”,至清王朝时期,县城被迫迁址到20里外的冯村(现荣河镇)。黄河、汾河之水给黎庶带来灾难,却不能带来福音。因为万荣地处丘陵地带,沟壑纵横,村庄多居于河畔的高崖之上,故万荣虽依河而居,但是多年来却饱受水旱之苦,望河兴叹,素以“干万荣”而著称。
沐浴着汉雨唐风,这里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汾阴脽,黄河岸畔的一个“泽中方丘”,传说人类的人文始祖女娲曾经在此抟土造人;以孤峰山麓的荆村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见证的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往事;在万荣的北百祥村,曾经有一座巍峨的建筑汤王陵,安葬的是灭夏的商汤,在明朝之前,汤王陵曾经是朝廷祭祀的庙宇。与此同时,散布在乡野之间的每一处古迹,鳞次栉比。太赵村的稷王庙,名列《营造法式》,俗称“无梁殿”,其结构之精巧,设计之独特,至今是建筑专家摩肩接踵而来的不可或缺之所,当年曾让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寻遍山西而未得,留下千古遗憾;飞云楼,全身木楔构造,无一颗铁钉,无愧中华第一木楼;秋风楼,名列晋南四大名楼之中;李家大院,在全省的晋商大院中,是唯一一个以善文化为核心的晋商豪宅;万泉文庙、旱泉塔,彰显的是远山深处曾经的辉煌;八龙寺、北辛舍利塔,栉风沐雨而未毁,山河地貌,再加之近年来不断出土的文物资料,无可辩驳地印证着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肇始之地。 山河之神奇,必然造就不凡之人文。这里有名满天下的“三王”——王通、王绩、王勃。隋朝大儒王通,辞官不就,隐居万荣通化“甘泽里”,授徒如魏征、房玄龄、薛收之流,著述凡《中说》《太平十二策》《止学》之类,治国理政之思想、做人处事之学问,传古旷今。斗酒学士王绩,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滕王阁序》谱写了中华文化不朽的篇章;这里有誉满隋唐的河东三凤薛氏家族,以“十八学士登瀛洲”之一的薛收(长雏)、薛德音(鹜鷟)、薛元敬(鹓雏)为代表,兼有隋代诗人艺术成就最高者薛道衡、宋体字的鼻祖“初唐四大书家”之一的薛稷等,形成了冠绝一时的“关中三大姓”(裴、柳、薛);这里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的故里,张仪由万荣县张仪村西出秦国,出相拜将,合纵连横,一条舌头撬动了大秦江山,至今张仪出秦之古道犹存。里望乡平原村是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薛瑄的故里。薛瑄是明朝第一个从祀孔庙的大儒,他创立的“河东学派”,声誉达四海,门徒遍九州。他为政以勤,修身以廉,治学以严,辩理以实,无愧谥号“文清公”。位列二十四孝的大孝子董永故里在万荣县小淮村,卖身葬父的故事让孝文化从孤峰山麓传遍全国。
万荣是一块文化浸润的土壤。古来便有三凤书院、大宁书院、清风书院、汾阴书院、方山书院存在,又兼之以王通、薛瑄两大名儒授学乡里,浓郁的书香氛围催动着恢弘的文化景象不断萌生。唐朝289年中,万荣考中进士者19人。开元元年(713年)至天宝元年(742年)间,荣河县薛播、薛据、薛彦辅、薛彦国、薛彦伟、薛彦云、薛总等兄弟7人及薛播之子薛公达,先后考中进士。清朝道光年间进士荣河县寻步月,其五子中两进士、三举人。受此影响,官宦世代以学宫为要,邑人竞相以科第起家。诗坛艺苑,群芳云集;宦海琼林,鸿儒荟萃。薛收、薛景石、贾仁元、娄道南、严中律、张闻道、卫聚贤、杜任之……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或以诗文名世,或以翰墨著称,或以气节贯耳,实可谓千秋锦绣,满纸烟霞。
烽火狼烟,干戈不断曾千古
忠魂鲜血,斗志长存更万年
万荣地处秦晋交界,水旱码头,干戈兵事历代不绝,烽火狼烟经久不衰。汉建安十五年(210年),马超、韩遂兵变,曹操命名将徐晃镇守汾阴,抗击叛军。五代十六国时,北魏道武帝天赐七年(404年),匈奴人赫连勃勃侵扰河东,薛通在万泉筑城御侮,至今遗迹犹存。初唐时,秦王李世民坐镇万泉,厉兵秣马,抵御入寇并州之突厥颉利可汗。明末平民白璋,在当地揭竿而起,组织农民起义,反抗清兵入侵。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克西安,亲率部将白鸣鹤、李友自转战山西,与荣河渡河而战,金戈铁马,慷慨悲壮。1942年6月17日,日寇集结千余人,将晋绥军三十四军四十五师师部及第二团包围于张瓮村,代军长王凤山血染疆场,以身殉国。王凤山将军是晋绥军八年抗战中牺牲的军职最高之将领。
二十世纪初,当德先生赛先生在华夏大地上传薪播火之际,在马克思主义在穷乡陋巷星火燎原之时,从来不服输的万荣人奋起抗争,反清义士姚以介,率一、二营500余名新军战士誓师起义,打响辛亥太原义举第一枪。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活烈士”李文楷追随孙中山,在黄花岗起义中被选入了敢死队,但由于水土不服,黄兴送其到香港治疗。起义失败后,烈士遗体无法辨认,只能根据入选名单确定,李文楷列入七十二烈士第三名,勒石纪念。革命胜利后,李文楷获知他被错刻在烈士名录中,特此向国民政府汪精卫主席和冯玉祥写信,说明自己当时在香港养病,并未参加广州起义。汪精卫回信说,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已驰名中外,不便更改。地下战线的红色尖兵、北平解放的重要功臣阎又文是荣河镇人,从1946年起,他以傅作义机要秘书的身份,潜伏在傅作义身边,任务是搜集战略层面的情报:傅作义的政治动向、国民党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和作战计划,傅作义和蒋介石的关系等等,在北平解放时期,他作为傅作义的心腹和谈判代表,多次劝说傅作义并痛陈厉害,彻底打消了傅作义的疑虑,让北京这座古城完整地交到人民政府的手中。与此同时,在万荣境内的仁人志士,也利用稷王山、黄河的便利条件,开展了敌后斗争,血雨腥风之际,杨鹏鲲、李光汉、赵振邦、王斌、董警吾、贾全明等先烈,为了共产主义的旗帜飘扬,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巷尾街头,万荣笑话传声远
茶余饭后,几句zeng言寓意深
万荣笑话是荣河镇土生土长的土特产,这一带着泥土味的口头文学语言,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因其幽默性、寓理性、广泛性而广为流传,成为万荣县一张锃亮的名片,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笑话之乡”,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定为“中国地理标志”,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万荣笑话来源于谢村zeng。万荣笑话最早叫“谢村zeng”。谢村是原荣河县一个行政村,当地方言古时把“谢”读“下”(xià)音,故又称“下村zeng”。后来,随着谢村zeng的影响力扩大,外县人称其“荣河zeng”。再到后来,便称为“万荣zeng”,并升格为“万荣笑话”。
万荣笑话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万荣笑话不是哪一位专业作家写的,它是广大群众创作的。最早创作万荣笑话的人大多数是当地农民,他们中间一部分人可能没文化,但却会讲故事。他们常常在田间地头休息时聚集到一起,讲些村内的趣味轶事,供大家娱乐。有的人受到地主的苛薄,心中不满,为发泄怨恨,就臆造些事情,指派到某人名下。大家觉得有趣,只是少胳膊短腿,于是就你凑两句,他补充三句,逐渐形成一个段子,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情节,然后拿到听众中去“发表”。而听众中有心计的人,又加枝添叶,充实完善,拿到异地“贩卖”,这样一传十十修改,十传百百润色,最终使故事情节妙趣横生,笑料浓烈。后来,在万荣笑话的传播中,吸引了一批干部、学生、教师、知识分子,成为一个庞大的创作队伍,创作出上千个万荣笑话段子,因此说,万荣笑话是群众集体创作、群众智慧的结晶。
万荣笑话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它不像新疆阿凡提的故事,把很多聪明智慧都集中到阿凡提身上,从而使阿凡提成为一个智慧的化身。万荣笑话每个段子都有一个主人公,像《晒儿子》的主人公是个中年男子,《闪火车》的主人公是个山区农民,《理想三步曲》的主人公是位营业员,《印名片》的主人公是位企业厂长。这样,一本万荣笑话书中就有几百个不同面貌、不同性格、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经历的士农工商、妇孺老少。他们可能生活在听众中间,也可能有听众本人和家人、朋友的身影,因而使它们听起来亲切。因此说万荣笑话有广泛的群众性。 万荣笑话是民间文学中的短小族,一般一二百字,最多四五百字。有故事情节,有时间地点,人物有名有姓,但极少铺垫,故事到高潮中三言两语就甩出“包袱”。讲者不需要舞台,不需要场所,田间地头、宿舍、办公室,随处可讲,又不耽误时间,最适宜目前快节奏生活。
万荣笑话寓教于笑,笑中寓理。万荣笑话讽刺社会不良现象,一般是通过正理反说,正理歪说,说这不好,就等于说那好;说这不行,就等于说那能行;从反面讲一番道理,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笑,什么不可笑,把哲理融入幽默之中,针贬时弊,鞭挞丑恶,让你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启发。
万荣笑话不同于大众笑话,这就是它的主人公都有一股“zeng气”。它的故事大体模式是:你不叫我这样,我偏要这样;大家都不这样干,我偏要这样干。带有72zeng故事中人的执拗、要强、不服人,不听劝,硬上坡的挣劲。
万荣笑话善于自揭其短,自亮其丑。万荣笑话作者,把人们常犯的过错和毛病,浓缩到一个人身上,指派到万荣人自己名下。为了使听众相信这是真实的事情,他还以第一人称信誓旦旦地说:“这是绝对真实的事,这是我娃舅家的事”。有些人以为这是事实,觉得丢万荣人的脸,就说他不喜欢万荣笑话。其实,这是一种文艺创作,是一种艺术典型,是艺术的真实而非生活真实。已故笑星柴振岗常讲的《爸,你的狗头朝哪头了》《我舅比狗跑的快》就是这一类段子。这种看似自揭其短、自亮其丑的手法,也是一种聪明,一种智慧,拉近了表演者和听众的关系,提高了亲和力。
近年来,万荣笑话红遍全国,当地由此将笑话做成了文化产业,笑话图书成批印刷,笑话手表、手帕、泥塑等产品竞相研发,特别是李家大院景区打造的笑话博览园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笑话博览园,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分享万荣“zeng”的快乐。
山韵水魂,孕育物华藏瑰宝
民俗乡曲,交织精彩展风流
万荣物产丰饶。万荣苹果因采用了先进的双套袋技术,品质上乘,先后蝉联第三、四、五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并代表中国出口美国,是第一个获准进入美国高端果品市场的中国苹果。万荣县也因此被确定为全国苹果20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万荣大黄牛是全国五大良种牛之一,狮子头、老虎尾、木碗蹄子铁杆腿,曾三次赴省进京参加农展会,受到日本、加拿大专家考察团的高度赞扬。三白西瓜为全国三大产地之一。万荣三白瓜自唐五代以来就有栽培,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万荣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中,抬阁历史悠久,集造型艺术与杂技为一体,以惊、险、奇著称,是一种脱离地面、尽展凌空之美的表演艺术形式。早期的抬阁由四个人抬,抬阁的设计造型多样化,大致就是用一个木架子上面依次站着小孩,妆扮成戏曲里的人物,并且在上面做各种简单的动作,使抬阁从呆板变得灵活,形成动静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近年来,在继承抬阁传统技法的同时,开始采用小平车为运载工具,使抬阁高度上升,并强化了抬阁的灵动性。抬阁的内容一般都取材于民间传说、戏剧、小说以及现实生活,代表作品有“三娘教子”“牛郎织女”“关公出征”“武松打虎”“拾玉镯”等,一出折子戏,一个故事,一段传说信手拈来就成为一架抬阁的主题,深受群众的欢迎。
万荣花鼓是流行于万荣县南景村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既能在舞台上表演,又能在广场上表演,既能单人表演,又能群体表演。《万荣县志》记载,万荣花鼓兴于宋代,起源于郑恩打瓜园的故事,花鼓亦模仿瓜形而做。明代曾有安徽凤阳花鼓艺人敲着花鼓走四方来到万荣,两地艺人相互切磋技艺,使万荣花鼓打法更加丰富。1929年南景村以王永福为首的王氏家族老艺人带领全家身背花鼓,四处谋生,到过太原、潼关、济南等地,也把万荣花鼓传播到了四方。
高家庄软槌锣鼓因鼓槌用麻绳特制而得名,在众多的锣鼓艺术中,独树一帜,是全国罕见的锣鼓艺术珍品。相传起源于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刘秀领兵退到孤峰山一带,途经高家庄村边时,突然听到高家庄锣鼓艺人正在演奏鼓乐,士兵马上士气猛增,军威大振,很快击败了王莽。于是刘秀在作战时,专请高家庄锣鼓助威,在一次激烈的战争中锣鼓艺人因击打激烈而使鼓槌断裂,一急之下忙用马缰代替,反而达到比硬槌更好的效果,逐渐演变成软槌表演艺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文化部曾派专家到高家庄对软槌锣鼓录音制谱,2003年高家庄软槌锣鼓还被列为《中国打击乐图鉴》重点曲目,它表演的曲牌均以战事命名。
万荣,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是一座智慧之城、开心之城、丰饶之城。走遍万荣,会为这里厚重的历史而敬仰,被这里璀璨的人文而折服,因这里诙谐的个性而开怀,让这里五彩的生活而感染。
这块土地叫万荣。
万荣,旧称汾阴,汉朝置县。现在的万荣县位于山西省西南、运城市西北部,东出稷麓而眺闻喜、盐湖,西涉黄河而瞻陕西韩城,南依孤峰而邻盐湖、临猗,北望吕梁而接稷山、河津。这里山水相依,丘壑纵横,古迹遍地,名贤如流。沿着历史的血脉一路走来,由远古到现在,从贫穷到富庶,万荣发生着史无前例的沧桑巨变……
溯祖寻根,华夏历来祈后土
瞻秦望鲁,河汾自古壮秋风
座落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北高崖上的后土祠,相传原建在轩辕黄帝“扫地为坛”的汾阴脽上,是历代帝王祭祀土地神祗的所在,《史记》载:“汤以伐夏,祭告后土。武王以伐商,祭告后土”,这里是国有大事必先祭告之处,可以说是国家祭祀大地之神唯一可考的肇始之地,亦为北京“社稷坛”和“地坛”的前身。故被世人赞誉为“天下地神之宗,海内祠庙之冠”。古之王者,皆以“敬天礼地”为己任,故有“皇天后土”之说,而后土祠中供奉的正是历代香火绵延的后土之神。
汾阴后土祠从汉元鼎四年(前113年)创建,到清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洪涛,在汾阴脽上历经1975个春秋。漫漫历史长河,这里先后留下了8位皇帝24次亲自祭祀、顶礼膜拜的身影,留下了7位皇帝派员献贡祭祀的足迹。后土祠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为皇家祠院,冠绝一时,名扬华夏。
后土祠素以“汉宫唐殿宋碑铭”而著称,可见其沧桑。据梁思成扩编之《中国古代建筑史》载:“宋朝的祠祀建筑分为三个等级,后土庙(祠)是按照最高级的标准修建的。”其建筑布局“与文献所载北宋东京宫殿大致相同。”从后土祠内文物“庙像图碑”“历朝立庙致祠实迹”可知,至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庙貌“南北长七百三十二步东西阔三百二十步”,约合南北长1444.97米;东西宽631.68米,比现在的故宫面积还大,为“海内祠庙之冠”。
现存的后土祠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荣河知县戴儒珍兴建,至光绪四年(1878年),庙内主要建筑秋风楼的重建工程方才告竣。祠内现存后土祠建筑有山门、舞台、献殿、正殿、东西五虎殿、秋风楼等,布局严谨,结构合理。和唐宋时期相比,现存的后土祠规模要逊色不少,但仍不失为一处庞大而辉煌的古代祠庙建筑群。祠内的正殿、献殿,建筑工艺精巧,光彩夺目,是祠内建筑的精华。祠内的舞台由三座舞台前后联缀布列,形成“品”字形格局,为全国独例,弥足珍贵。
秋风楼是后土祠内的主要建筑,因楼内藏有汉武帝所作《秋风辞》碑刻而得名。《秋风辞》是古诗中名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其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评价说:“武帝词华,实为独绝。当其行幸河东,顾视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祠内保存的宋代碑刻《汾阴二圣配飨铭》,是由宋真宗亲自撰写并书丹的碑刻。因曾嵌砌于宝鼎旧城泰山庙嵌的照壁,故又称为“萧墙碑”。萧墙碑是目前后土祠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加上最珍贵的碑碣,属于三晋名碑之一。正是由于后土祠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1996年,万荣后土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恋此间,三凤三王三故里
长留圣迹,两山两水两名楼
万荣地理位置独特,黄河、汾河两条河流从身旁旖旎而过,稷王山、孤峰山两座大山矗立在万荣蝴蝶状的版图之上。山清水秀,是万荣的天资丽质;水韵山魂,是万荣的人脉灵气。山为水铸情,水因山溢美。
千年山水,滋生滋育了先民,也是出故事的地方。稷王山“五谷石”的传说,是后稷教民稼穑最有力的证据,至今在稷王山的坡坡垴垴,依然散布着大量的五谷石,用五光十色的色彩炫动着历史的光芒。孤峰山上的介子推传说、光武帝刘秀传说、秦王李世民传说,经久不衰。介子推庙的遗迹留存,无言地诉说着介子推的忠贞不二。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赶逃逸躲藏在孤山柏林庙,被蜘蛛织网相救,堪称神奇。秦王寨鼓角争鸣不再,刀光剑影远去,我们似乎在秦王点将台、旗杆岭的遗迹中听到了李世民在大唐蒲东那场惨烈的厮杀。在孤峰山主峰顶部有深30米、口径5米的大山口,名曰“海眼”(亦称“发云洞”),据说直通海底,为天然神秘奇观。每当大雨将临,“海眼”腾云吐雾,山体雨雾蒙蒙,颇为神奇壮观。自古以来当地乡民便有“孤山戴帽,长工睡觉”的农谚流传。
位于两河之间的西滩景区,是黄河、汾河赐予万荣的一颗珍珠。历史上,黄河屡次泛滥,老荣河县城多次湮没。后土祠每每因此“沦于河”,至清王朝时期,县城被迫迁址到20里外的冯村(现荣河镇)。黄河、汾河之水给黎庶带来灾难,却不能带来福音。因为万荣地处丘陵地带,沟壑纵横,村庄多居于河畔的高崖之上,故万荣虽依河而居,但是多年来却饱受水旱之苦,望河兴叹,素以“干万荣”而著称。
沐浴着汉雨唐风,这里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汾阴脽,黄河岸畔的一个“泽中方丘”,传说人类的人文始祖女娲曾经在此抟土造人;以孤峰山麓的荆村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见证的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往事;在万荣的北百祥村,曾经有一座巍峨的建筑汤王陵,安葬的是灭夏的商汤,在明朝之前,汤王陵曾经是朝廷祭祀的庙宇。与此同时,散布在乡野之间的每一处古迹,鳞次栉比。太赵村的稷王庙,名列《营造法式》,俗称“无梁殿”,其结构之精巧,设计之独特,至今是建筑专家摩肩接踵而来的不可或缺之所,当年曾让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寻遍山西而未得,留下千古遗憾;飞云楼,全身木楔构造,无一颗铁钉,无愧中华第一木楼;秋风楼,名列晋南四大名楼之中;李家大院,在全省的晋商大院中,是唯一一个以善文化为核心的晋商豪宅;万泉文庙、旱泉塔,彰显的是远山深处曾经的辉煌;八龙寺、北辛舍利塔,栉风沐雨而未毁,山河地貌,再加之近年来不断出土的文物资料,无可辩驳地印证着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肇始之地。 山河之神奇,必然造就不凡之人文。这里有名满天下的“三王”——王通、王绩、王勃。隋朝大儒王通,辞官不就,隐居万荣通化“甘泽里”,授徒如魏征、房玄龄、薛收之流,著述凡《中说》《太平十二策》《止学》之类,治国理政之思想、做人处事之学问,传古旷今。斗酒学士王绩,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滕王阁序》谱写了中华文化不朽的篇章;这里有誉满隋唐的河东三凤薛氏家族,以“十八学士登瀛洲”之一的薛收(长雏)、薛德音(鹜鷟)、薛元敬(鹓雏)为代表,兼有隋代诗人艺术成就最高者薛道衡、宋体字的鼻祖“初唐四大书家”之一的薛稷等,形成了冠绝一时的“关中三大姓”(裴、柳、薛);这里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的故里,张仪由万荣县张仪村西出秦国,出相拜将,合纵连横,一条舌头撬动了大秦江山,至今张仪出秦之古道犹存。里望乡平原村是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薛瑄的故里。薛瑄是明朝第一个从祀孔庙的大儒,他创立的“河东学派”,声誉达四海,门徒遍九州。他为政以勤,修身以廉,治学以严,辩理以实,无愧谥号“文清公”。位列二十四孝的大孝子董永故里在万荣县小淮村,卖身葬父的故事让孝文化从孤峰山麓传遍全国。
万荣是一块文化浸润的土壤。古来便有三凤书院、大宁书院、清风书院、汾阴书院、方山书院存在,又兼之以王通、薛瑄两大名儒授学乡里,浓郁的书香氛围催动着恢弘的文化景象不断萌生。唐朝289年中,万荣考中进士者19人。开元元年(713年)至天宝元年(742年)间,荣河县薛播、薛据、薛彦辅、薛彦国、薛彦伟、薛彦云、薛总等兄弟7人及薛播之子薛公达,先后考中进士。清朝道光年间进士荣河县寻步月,其五子中两进士、三举人。受此影响,官宦世代以学宫为要,邑人竞相以科第起家。诗坛艺苑,群芳云集;宦海琼林,鸿儒荟萃。薛收、薛景石、贾仁元、娄道南、严中律、张闻道、卫聚贤、杜任之……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或以诗文名世,或以翰墨著称,或以气节贯耳,实可谓千秋锦绣,满纸烟霞。
烽火狼烟,干戈不断曾千古
忠魂鲜血,斗志长存更万年
万荣地处秦晋交界,水旱码头,干戈兵事历代不绝,烽火狼烟经久不衰。汉建安十五年(210年),马超、韩遂兵变,曹操命名将徐晃镇守汾阴,抗击叛军。五代十六国时,北魏道武帝天赐七年(404年),匈奴人赫连勃勃侵扰河东,薛通在万泉筑城御侮,至今遗迹犹存。初唐时,秦王李世民坐镇万泉,厉兵秣马,抵御入寇并州之突厥颉利可汗。明末平民白璋,在当地揭竿而起,组织农民起义,反抗清兵入侵。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克西安,亲率部将白鸣鹤、李友自转战山西,与荣河渡河而战,金戈铁马,慷慨悲壮。1942年6月17日,日寇集结千余人,将晋绥军三十四军四十五师师部及第二团包围于张瓮村,代军长王凤山血染疆场,以身殉国。王凤山将军是晋绥军八年抗战中牺牲的军职最高之将领。
二十世纪初,当德先生赛先生在华夏大地上传薪播火之际,在马克思主义在穷乡陋巷星火燎原之时,从来不服输的万荣人奋起抗争,反清义士姚以介,率一、二营500余名新军战士誓师起义,打响辛亥太原义举第一枪。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活烈士”李文楷追随孙中山,在黄花岗起义中被选入了敢死队,但由于水土不服,黄兴送其到香港治疗。起义失败后,烈士遗体无法辨认,只能根据入选名单确定,李文楷列入七十二烈士第三名,勒石纪念。革命胜利后,李文楷获知他被错刻在烈士名录中,特此向国民政府汪精卫主席和冯玉祥写信,说明自己当时在香港养病,并未参加广州起义。汪精卫回信说,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已驰名中外,不便更改。地下战线的红色尖兵、北平解放的重要功臣阎又文是荣河镇人,从1946年起,他以傅作义机要秘书的身份,潜伏在傅作义身边,任务是搜集战略层面的情报:傅作义的政治动向、国民党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和作战计划,傅作义和蒋介石的关系等等,在北平解放时期,他作为傅作义的心腹和谈判代表,多次劝说傅作义并痛陈厉害,彻底打消了傅作义的疑虑,让北京这座古城完整地交到人民政府的手中。与此同时,在万荣境内的仁人志士,也利用稷王山、黄河的便利条件,开展了敌后斗争,血雨腥风之际,杨鹏鲲、李光汉、赵振邦、王斌、董警吾、贾全明等先烈,为了共产主义的旗帜飘扬,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巷尾街头,万荣笑话传声远
茶余饭后,几句zeng言寓意深
万荣笑话是荣河镇土生土长的土特产,这一带着泥土味的口头文学语言,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因其幽默性、寓理性、广泛性而广为流传,成为万荣县一张锃亮的名片,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笑话之乡”,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定为“中国地理标志”,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万荣笑话来源于谢村zeng。万荣笑话最早叫“谢村zeng”。谢村是原荣河县一个行政村,当地方言古时把“谢”读“下”(xià)音,故又称“下村zeng”。后来,随着谢村zeng的影响力扩大,外县人称其“荣河zeng”。再到后来,便称为“万荣zeng”,并升格为“万荣笑话”。
万荣笑话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万荣笑话不是哪一位专业作家写的,它是广大群众创作的。最早创作万荣笑话的人大多数是当地农民,他们中间一部分人可能没文化,但却会讲故事。他们常常在田间地头休息时聚集到一起,讲些村内的趣味轶事,供大家娱乐。有的人受到地主的苛薄,心中不满,为发泄怨恨,就臆造些事情,指派到某人名下。大家觉得有趣,只是少胳膊短腿,于是就你凑两句,他补充三句,逐渐形成一个段子,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情节,然后拿到听众中去“发表”。而听众中有心计的人,又加枝添叶,充实完善,拿到异地“贩卖”,这样一传十十修改,十传百百润色,最终使故事情节妙趣横生,笑料浓烈。后来,在万荣笑话的传播中,吸引了一批干部、学生、教师、知识分子,成为一个庞大的创作队伍,创作出上千个万荣笑话段子,因此说,万荣笑话是群众集体创作、群众智慧的结晶。
万荣笑话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它不像新疆阿凡提的故事,把很多聪明智慧都集中到阿凡提身上,从而使阿凡提成为一个智慧的化身。万荣笑话每个段子都有一个主人公,像《晒儿子》的主人公是个中年男子,《闪火车》的主人公是个山区农民,《理想三步曲》的主人公是位营业员,《印名片》的主人公是位企业厂长。这样,一本万荣笑话书中就有几百个不同面貌、不同性格、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经历的士农工商、妇孺老少。他们可能生活在听众中间,也可能有听众本人和家人、朋友的身影,因而使它们听起来亲切。因此说万荣笑话有广泛的群众性。 万荣笑话是民间文学中的短小族,一般一二百字,最多四五百字。有故事情节,有时间地点,人物有名有姓,但极少铺垫,故事到高潮中三言两语就甩出“包袱”。讲者不需要舞台,不需要场所,田间地头、宿舍、办公室,随处可讲,又不耽误时间,最适宜目前快节奏生活。
万荣笑话寓教于笑,笑中寓理。万荣笑话讽刺社会不良现象,一般是通过正理反说,正理歪说,说这不好,就等于说那好;说这不行,就等于说那能行;从反面讲一番道理,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笑,什么不可笑,把哲理融入幽默之中,针贬时弊,鞭挞丑恶,让你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启发。
万荣笑话不同于大众笑话,这就是它的主人公都有一股“zeng气”。它的故事大体模式是:你不叫我这样,我偏要这样;大家都不这样干,我偏要这样干。带有72zeng故事中人的执拗、要强、不服人,不听劝,硬上坡的挣劲。
万荣笑话善于自揭其短,自亮其丑。万荣笑话作者,把人们常犯的过错和毛病,浓缩到一个人身上,指派到万荣人自己名下。为了使听众相信这是真实的事情,他还以第一人称信誓旦旦地说:“这是绝对真实的事,这是我娃舅家的事”。有些人以为这是事实,觉得丢万荣人的脸,就说他不喜欢万荣笑话。其实,这是一种文艺创作,是一种艺术典型,是艺术的真实而非生活真实。已故笑星柴振岗常讲的《爸,你的狗头朝哪头了》《我舅比狗跑的快》就是这一类段子。这种看似自揭其短、自亮其丑的手法,也是一种聪明,一种智慧,拉近了表演者和听众的关系,提高了亲和力。
近年来,万荣笑话红遍全国,当地由此将笑话做成了文化产业,笑话图书成批印刷,笑话手表、手帕、泥塑等产品竞相研发,特别是李家大院景区打造的笑话博览园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笑话博览园,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分享万荣“zeng”的快乐。
山韵水魂,孕育物华藏瑰宝
民俗乡曲,交织精彩展风流
万荣物产丰饶。万荣苹果因采用了先进的双套袋技术,品质上乘,先后蝉联第三、四、五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并代表中国出口美国,是第一个获准进入美国高端果品市场的中国苹果。万荣县也因此被确定为全国苹果20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万荣大黄牛是全国五大良种牛之一,狮子头、老虎尾、木碗蹄子铁杆腿,曾三次赴省进京参加农展会,受到日本、加拿大专家考察团的高度赞扬。三白西瓜为全国三大产地之一。万荣三白瓜自唐五代以来就有栽培,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万荣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中,抬阁历史悠久,集造型艺术与杂技为一体,以惊、险、奇著称,是一种脱离地面、尽展凌空之美的表演艺术形式。早期的抬阁由四个人抬,抬阁的设计造型多样化,大致就是用一个木架子上面依次站着小孩,妆扮成戏曲里的人物,并且在上面做各种简单的动作,使抬阁从呆板变得灵活,形成动静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近年来,在继承抬阁传统技法的同时,开始采用小平车为运载工具,使抬阁高度上升,并强化了抬阁的灵动性。抬阁的内容一般都取材于民间传说、戏剧、小说以及现实生活,代表作品有“三娘教子”“牛郎织女”“关公出征”“武松打虎”“拾玉镯”等,一出折子戏,一个故事,一段传说信手拈来就成为一架抬阁的主题,深受群众的欢迎。
万荣花鼓是流行于万荣县南景村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既能在舞台上表演,又能在广场上表演,既能单人表演,又能群体表演。《万荣县志》记载,万荣花鼓兴于宋代,起源于郑恩打瓜园的故事,花鼓亦模仿瓜形而做。明代曾有安徽凤阳花鼓艺人敲着花鼓走四方来到万荣,两地艺人相互切磋技艺,使万荣花鼓打法更加丰富。1929年南景村以王永福为首的王氏家族老艺人带领全家身背花鼓,四处谋生,到过太原、潼关、济南等地,也把万荣花鼓传播到了四方。
高家庄软槌锣鼓因鼓槌用麻绳特制而得名,在众多的锣鼓艺术中,独树一帜,是全国罕见的锣鼓艺术珍品。相传起源于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刘秀领兵退到孤峰山一带,途经高家庄村边时,突然听到高家庄锣鼓艺人正在演奏鼓乐,士兵马上士气猛增,军威大振,很快击败了王莽。于是刘秀在作战时,专请高家庄锣鼓助威,在一次激烈的战争中锣鼓艺人因击打激烈而使鼓槌断裂,一急之下忙用马缰代替,反而达到比硬槌更好的效果,逐渐演变成软槌表演艺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文化部曾派专家到高家庄对软槌锣鼓录音制谱,2003年高家庄软槌锣鼓还被列为《中国打击乐图鉴》重点曲目,它表演的曲牌均以战事命名。
万荣,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是一座智慧之城、开心之城、丰饶之城。走遍万荣,会为这里厚重的历史而敬仰,被这里璀璨的人文而折服,因这里诙谐的个性而开怀,让这里五彩的生活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