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是实现大豆增产增收增效的新途径,适用于年降雨量450~600毫米、活动积温≥2100℃的大豆主产区。该项栽培技术适宜在丘陵、缓坡地块应用,不宜在低洼易涝耕地推广。实践证明,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与传统的65~70厘米宽行距栽培模式相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不需中耕,可减少4遍中耕作业,平均亩节省油材料费用20元左右;二是提高产量,公顷保苗可由常规垄作30万~35万株增加到45万~50万株,增产幅度可达20%以上。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使用的是以美国约翰·迪尔农机装备为主力机型的先进大马力机械,已在沈阳军区部队农副业基地推广普及。现将该项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整地
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土壤耕层条件,应在上年伏秋季,通过深松或深翻,达到耕层深厚、地表平整、土壤细碎的待播状态。采用美国约翰·迪尔512、2700型联合整地机整地,深松铲间距为76厘米。也可用ISQ-250型全方位深松机或深松浅翻犁整地。总的要求是:深松30~35厘米,打破犁底层,松深一致,松后耙平、耙透;深松或交叉深松要在平作基础上形成虚实相间的“暗垄”结构,以利于放寒增温、土壤通透、多水排涝、少水蓄墒,从而达到保生长、促增产的目的。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 品种选择。按当地生态类型,选择成熟期适宜、秆硬抗倒伏、株形紧凑、抗逆性强、高产优质耐密、亚有限结荚习性的矮秆品种。适宜第四积温带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黑河38、黑河43、黑河50和北豆20等。
2. 种子精选。在播种前进行精选,清除破瓣粒、病斑粒、虫食粒与杂质,达到粒形一致、大小均匀,纯度≥98%,含水量≤13%,发芽率在90%以上的要求。
3. 种子包衣。采用药种比为1∶75~1∶100种衣剂包衣的方法,或用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的方法防治病虫害。若孢囊线虫、根腐病和根蛆较重时,可选择35%多克福种衣剂。如需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
三、播种
1. 适时播种。在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适宜播种期为5月1日至10日。使用约翰·迪尔1830播种机,播种行距19.5厘米或39厘米双行均可。也可根据机型性能,在15、25、30、35厘米范围内选择行距,播种深度在镇压后的4~5厘米之间,一次性完成开沟、精量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
2. 播种密度。平作窄行密植栽培,一般要求每公顷保苗45万~50万株。
四、施肥
1. 基肥。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比垄作栽培要增加施肥量15%~20%,亩施纯量一般为10~12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1.5∶0.5或1∶2∶0.5。依据前茬品种、土壤肥力的养分余缺情况,施肥量可适当增减。提倡施肥与播种分段作业,可秋深施,也可春深施,施肥深度8~10厘米。使用平作窄行密植精量播种机,可随播随施肥,分层深施肥于种下5厘米和8厘米。
2. 叶面喷肥。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6千克,加磷酸二氢钾1.5千克,溶于500千克水中喷施;在大豆鼓粒期兼顾防治大豆食心虫,每公顷喷施磷酸二氢钾1.5千克,加2.5%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0.3~0.45千克,加水400~450千克喷施。
五、田间管理
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大豆,主要采取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和苗后处理三结合的方法实施化学除草。
1. 土壤处理。秋整地达到待播状态后,在10月份气温稳定在10℃以下(7℃到封冻前最佳)时,用90%乙草胺1.8~2升/公顷,加80%唑嘧磺草胺40~50克/公顷进行地表喷雾,喷液量300千克/公顷,随喷随混土。用双排圆盘轻耙混土10~12厘米深,第一遍顺耙混土,第二遍按45度角斜耙混土,要求做到混拌均匀。
2. 苗前除草。在播种后未出苗前,采取土壤封闭处理,用80%唑嘧磺草胺30克/公顷,加48%异噁草松600~750毫升/公顷,加90%乙草胺1200~1800毫升/公顷,或用90%乙草胺1.8升/公顷,加75%噻吩磺隆40克/公顷,对水进行地表喷雾。
3. 苗后除草。在大多数杂草出齐时进行(通常在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杂草2~4片叶龄期施药)。用25%氟磺胺草醚1升/公顷,加48%灭草松2升/公顷和24%烯草酮0.5~0.6升/公顷;或用25%氟磺胺草醚1500~1800毫升/公顷,加10.8%精喹禾灵乳油450毫升/公顷,进行叶面喷雾,喷液量150~180千克/公顷。
六、病虫害防治
4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如下:
1. 蚜虫。6月上旬开始田间调查,当发现有20%植株每株有蚜虫10只以上时,即要进行防治。每公顷用药量:70%吡虫啉15~25克,2.5%高效氯氟氰菊酯225毫升,2.5%溴氰菊酯225毫升,10%氯氰菊酯225毫升,48%毒死蜱600毫升,40%乐果1050毫升,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对水喷雾。这几种农药选用1种。
2. 红蜘蛛。在点片发生时就要进行防治。每公顷用药量:40%乐果1125~1500毫升,2.5%高效氯氟氰菊酯900~1500毫升,48%毒死蜱750毫升,73%炔满特600~1050毫升,对水进行叶面喷雾。这4种农药选用1种。
3. 食心虫。用2.5%溴氰菊酯乳油等菊酯类农药,每公顷用量300~450克,对水450千克喷施。
4. 灰斑病。在大豆花荚期,当叶片有30%以上出现病斑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胶悬剂,每公顷用药量1.5千克,对水450千克喷雾。
七、收获
在叶片全部落净、大豆摇铃时采用机械联合收割,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要求综合损失率<3%,收获损失率<1%,脱粒损失率<2%,破碎损失率<5%,泥花脸豆率<5%,清洁率>95%。脱粒后进行机械清粮,产品质量要符合国家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
[作者联系地址:沈阳军区联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11马路21号) 邮编:110005]
一、整地
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土壤耕层条件,应在上年伏秋季,通过深松或深翻,达到耕层深厚、地表平整、土壤细碎的待播状态。采用美国约翰·迪尔512、2700型联合整地机整地,深松铲间距为76厘米。也可用ISQ-250型全方位深松机或深松浅翻犁整地。总的要求是:深松30~35厘米,打破犁底层,松深一致,松后耙平、耙透;深松或交叉深松要在平作基础上形成虚实相间的“暗垄”结构,以利于放寒增温、土壤通透、多水排涝、少水蓄墒,从而达到保生长、促增产的目的。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 品种选择。按当地生态类型,选择成熟期适宜、秆硬抗倒伏、株形紧凑、抗逆性强、高产优质耐密、亚有限结荚习性的矮秆品种。适宜第四积温带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黑河38、黑河43、黑河50和北豆20等。
2. 种子精选。在播种前进行精选,清除破瓣粒、病斑粒、虫食粒与杂质,达到粒形一致、大小均匀,纯度≥98%,含水量≤13%,发芽率在90%以上的要求。
3. 种子包衣。采用药种比为1∶75~1∶100种衣剂包衣的方法,或用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的方法防治病虫害。若孢囊线虫、根腐病和根蛆较重时,可选择35%多克福种衣剂。如需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
三、播种
1. 适时播种。在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适宜播种期为5月1日至10日。使用约翰·迪尔1830播种机,播种行距19.5厘米或39厘米双行均可。也可根据机型性能,在15、25、30、35厘米范围内选择行距,播种深度在镇压后的4~5厘米之间,一次性完成开沟、精量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
2. 播种密度。平作窄行密植栽培,一般要求每公顷保苗45万~50万株。
四、施肥
1. 基肥。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比垄作栽培要增加施肥量15%~20%,亩施纯量一般为10~12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1.5∶0.5或1∶2∶0.5。依据前茬品种、土壤肥力的养分余缺情况,施肥量可适当增减。提倡施肥与播种分段作业,可秋深施,也可春深施,施肥深度8~10厘米。使用平作窄行密植精量播种机,可随播随施肥,分层深施肥于种下5厘米和8厘米。
2. 叶面喷肥。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6千克,加磷酸二氢钾1.5千克,溶于500千克水中喷施;在大豆鼓粒期兼顾防治大豆食心虫,每公顷喷施磷酸二氢钾1.5千克,加2.5%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0.3~0.45千克,加水400~450千克喷施。
五、田间管理
平作窄行密植机械化栽培大豆,主要采取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和苗后处理三结合的方法实施化学除草。
1. 土壤处理。秋整地达到待播状态后,在10月份气温稳定在10℃以下(7℃到封冻前最佳)时,用90%乙草胺1.8~2升/公顷,加80%唑嘧磺草胺40~50克/公顷进行地表喷雾,喷液量300千克/公顷,随喷随混土。用双排圆盘轻耙混土10~12厘米深,第一遍顺耙混土,第二遍按45度角斜耙混土,要求做到混拌均匀。
2. 苗前除草。在播种后未出苗前,采取土壤封闭处理,用80%唑嘧磺草胺30克/公顷,加48%异噁草松600~750毫升/公顷,加90%乙草胺1200~1800毫升/公顷,或用90%乙草胺1.8升/公顷,加75%噻吩磺隆40克/公顷,对水进行地表喷雾。
3. 苗后除草。在大多数杂草出齐时进行(通常在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杂草2~4片叶龄期施药)。用25%氟磺胺草醚1升/公顷,加48%灭草松2升/公顷和24%烯草酮0.5~0.6升/公顷;或用25%氟磺胺草醚1500~1800毫升/公顷,加10.8%精喹禾灵乳油450毫升/公顷,进行叶面喷雾,喷液量150~180千克/公顷。
六、病虫害防治
4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如下:
1. 蚜虫。6月上旬开始田间调查,当发现有20%植株每株有蚜虫10只以上时,即要进行防治。每公顷用药量:70%吡虫啉15~25克,2.5%高效氯氟氰菊酯225毫升,2.5%溴氰菊酯225毫升,10%氯氰菊酯225毫升,48%毒死蜱600毫升,40%乐果1050毫升,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对水喷雾。这几种农药选用1种。
2. 红蜘蛛。在点片发生时就要进行防治。每公顷用药量:40%乐果1125~1500毫升,2.5%高效氯氟氰菊酯900~1500毫升,48%毒死蜱750毫升,73%炔满特600~1050毫升,对水进行叶面喷雾。这4种农药选用1种。
3. 食心虫。用2.5%溴氰菊酯乳油等菊酯类农药,每公顷用量300~450克,对水450千克喷施。
4. 灰斑病。在大豆花荚期,当叶片有30%以上出现病斑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胶悬剂,每公顷用药量1.5千克,对水450千克喷雾。
七、收获
在叶片全部落净、大豆摇铃时采用机械联合收割,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要求综合损失率<3%,收获损失率<1%,脱粒损失率<2%,破碎损失率<5%,泥花脸豆率<5%,清洁率>95%。脱粒后进行机械清粮,产品质量要符合国家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
[作者联系地址:沈阳军区联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11马路21号) 邮编:1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