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又一场辜负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lglglgl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掏心掏肺的付出,不等转身就被辜负。不变的,是依旧执着的付出,即便转身落泪,还是笑着付出。这个一直被伤害的固执的人就是那个被称作“母亲”的人。
   三十七八年前,大门口一溜排坐着三个小不点,就那么眼巴巴地等着巷子东头出现一个身影:拎着笼或者背个包,远远地就冲着我们挥手。除了外婆还会有谁?我们等的是笼里包里的好吃的。
   记忆里,只要进了我家的门,外婆从不歇息。给我们裁剪缝制衣服,一张一张地贴袼褙,一双一双地纳鞋,一匹一匹地织布……外婆满眼都是活儿。也是后来我才知道,因为老给我家拿东西,舅妈一直跟外婆闹别扭,甚至吵架。因为老跑到我家帮衬母亲干活,连舅舅也不给外婆好脸色。可外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腿脚,老往我家跑。外婆家顿顿都是麦面馍馍,我家连红薯馍玉米糕都吃不饱,那时的我就是想不通,外婆咋不爱吃好的?
   记忆里,没见过母亲照顾外婆,只有外婆忙不迭地为了我们吃饱穿暖而忙活的身影。我们长大了,事儿自然就更多了,母亲也就更忙活了。
   外婆病重时,赶上哥哥遇上车祸,母亲陪着他;外婆病危时,赶上姐姐在医院准备生产,母亲陪着她。是的,母亲牵着挂着永远放心不下的,总是她的孩子们:哪怕自己已苍颜白发,孩子们正身强力壮!
   母亲只能涕泗横流地拍打着外婆的灵柩,无法原谅自己的自私!
   十多年前,我也做母亲了。贫血,又是剖腹产。母亲不让我抱儿子,怕累着我;不让儿子跟我一起住,怕吵着我;甚至霸道到喂奶粉给他吃,说她女儿干瘦干瘦的,那小家伙咂的不是奶而是她女儿的血!
   我跟母亲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我说,你多嫌弃我儿子;她说,你儿子累了我女儿。我说,我娃不要你管;她说,我才懒得管你娃,我只想管好我的娃;我说,好东西我娃吃了就行了;她说,你娃是娃我娃也是娃……
   战争的结局只有一种,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诉着母亲不疼爱我儿子的“斑斑劣迹”,而母亲只是小心地赔着笑不停地向我道歉,说“我错了还不行”,说“月子里不敢生气不敢哭,对身体不好……”
   我儿子在省儿童医院住院时,已经半身不遂的母亲竟然雇了辆小车从乡下赶到省城。只是为了向我当面说句“我娃甭怕,有妈哩”,递给我她攒的三千块钱。
   母亲病危的时候,我陪着我儿子输液,放心不下不忍走开。
   母亲昏迷了三天,走了。等我赶到时,母亲已经彻彻底底地走了。
   我拍打着母亲的灵柩,不能原谅自己。就是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跪在外婆灵柩前的母亲,我们何以自私得如此相似?
   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場又一场的辜负?
   我捂住了自己的脸,可倔强憋屈的泪,还是从手指间滑落……
   【原载《思维与智慧》】
   插图 / 母亲的皱纹与白发 / 佚 名
其他文献
打折季的法国到处都是“SOLDES”字眼,服装店前的塑料模特也不再衣着各异的做产品展示,而是穿着统一单调的“打折工作服”面对橱窗,创意很有趣味。   这个季节,只有爱情不打折,爱情在法国人的生活中如氧气一样不可缺少,若将它打个折扣,人们势必会因缺氧而窒息。   因生活压力增大,现代法国人已不如过去那么浪漫,情人桥上还有年轻男女旁若无人地接吻,却不再是普遍现象。法国人越来越腼腆,越来越不愿意表达
期刊
四十多年前,我在北大荒一个生产队的小学校里当老师。两间草房,除了校长,就我一个老师。我要教从四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算术包括美术和体育所有的课程。   有一次,六年级算术课讲勾股定理,我带着学生到场院,阳光斜照下的粮囤,在地上有一个很长的影子,等到影子和粮囤大约成四十五度夹角的时候,我让学生量量影子的长短,告诉他们影子的长度就是粮囤的高度。这种实物教学,让学生感到十分新奇。   那天放学后,教室里
期刊
周末,和朋友们上广式茶楼。遇上峰期,里面熙熙攘攘。负责带位的年轻男子问我多少人,我说七位。他问,全齐了吗?他此举是为了预防“霸位”。我说已到五位,两位在路上。他说好,领我们去一张圆桌就座。十分钟过去,“在路上”的朋友夫妇说已在附近,正找停车位。   同一位带位员在旁边的桌子上摆位,看椅子不够,从我们的桌子旁拉走两张。我见状,说:“喂,这些椅子我们需要!”“没问题,你的客人来时,我补上就是。”然后
期刊
女儿班上的一名很要好的同学星期一没有到校上课,女儿连忙电话询问。當得悉对方因感冒发烧需要在家治疗休息几天时,女儿不是道以问候与慰安,而是无限感慨地说:“你真幸福!”其神情,端的是不胜向往之至。只要不必到校上课,哪怕遭点儿小病小灾也被视为是一种幸福,不难看出,读书上学在孩子心目中已成了一种被逼无奈、极端痛苦的事情。  上学读书,在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上一代以至上上代人的眼中,曾是多么令人神往、叫人眼馋
期刊
兩次去德国,觉得德国的孩子比其他国家的孩子懂事早。   团里的翻译普雷斯有两个孩子,女孩叫布力吉特,九岁;男孩叫丹尼尔,七岁。我们到普雷斯家中做客时,两个孩子正在家中浇花、洗碗。跟我们打过招呼之后,俩孩子没有像中国孩子那样围住客人问长问短,而是依旧埋头于手头的家务。普雷斯解释说:孩子们想今天下午把这周规定的家务活全部做完,明天好跟老师和同学去郊游。   大伙都觉得孩子很棒便夸奖了几句,普雷斯谦
期刊
我认识乐欣的时候,她已经癌症晚期。   她对我说:“我是个不幸的人,即将离开人世。可我又是一个幸运的人,能预知死期。我现在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和我的孩子说再见。”   她是一对双胞胎的母親。可惜孩子们并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她们才三岁。   于是,乐欣告诉她们,妈妈在和细菌打仗,如果打得赢,就继续做她们的妈妈,如果打不赢,就要到天上去做仙女。   两个女儿边吃手边问,是不是像救匹诺曹的仙女?  
期刊
时间的哲学定义我不知道。现在大人和小孩都会说“时间就是金钱”。以往住在乡下的工人们,起早贪黑骑着洋车急急忙忙地去赶时间上班,学生也是时间很紧张,步行要走三四里的路程,才到学校。农民的时间更紧迫,种地是要赶二十四个节气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忙着收、忙着种,错过了时令,粮食就会减产甚至绝收。当官的人时间也很紧张,今天县里开会,明天公社开会,大会小会都是为人民服务,当官的是车头,车头不转,一年时间白干。六
期刊
卡多佐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官之一。自二十一岁获得律师资格后,卡多佐就一直从事实务工作及法学教育,继而又担任法官。在多年的与法律有关的工作中,卡多佐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   有一次,一名助理法官找到卡多佐,说要向他道歉。卡多佐一头雾水,为什么要道歉呢?助理法官解释说:“昨天,我审判了一桩案件,一名叫威廉的男子控告邻居侵占了他的土地。他说一直以来,他和他的孩子们会在那里玩耍,还常常邀请朋友们来聚
期刊
《老舍自述》中有一篇作品,叫《最难写的文章》。其中说:“或问:什么文章最难写?答:自己不愿意写的文章最难写。”   老舍举例,他有个邻居二大爷,年过七十,无疾而终。没立过功,没立过言,一辈子吃饭穿衣,喝两杯酒,与常人无异。少年时是个普通的少年,到老年还是个平常的老人。    这个二大爷的儿子,在某机关里任职,他觉得自己的父亲去世,应该有个风光的悼词,于是就来找老舍帮忙。   這可把老舍难
期刊
几天前,闺蜜老顾在朋友圈晒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前几天同学聚会在饭店拍的,一张是大学毕业照,还写了句“二十年后再相聚”。   和老顾说起来,她特别感慨:“毕业二十年,我忽然发现,自己和同学们除了同龄,几乎就没有相同的地方了,差距太大了!和有些同学比起来,感觉他们在天上飞,自己在地上爬。”   其实老顾并没有自己说得那么差,朝九晚五的公务员,在小城里也算岁月静好。   为了反驳我安慰她的话,老顾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