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与旧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家的青瓦房,一派斑驳破旧,岁月留下的印痕深深地镶嵌在灰色的墙壁上,就连屋顶的瓦脊也长满了暗红色的植物,青苔布满了整个天井,远远望去,如同黑白照片一般,显得古老深邃且带几分神秘。这就是我回家过年时,老家给我的第一印象。但在我的记忆深处,老家也曾新潮过,当年一溜崭新的青瓦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爹和娘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了这个家,十里八乡没有不啧啧称赞、羡慕不已的。就在这个家里,我和弟弟妹妹先后出生了,长大了,走出去了,而且也都先后成家立业了。然而,爹和娘却先后离开了我们,留下了这座空宅。记得娘走时十分清醒,我和妹妹哭成了泪人。娘对我们说:“娃儿,别哭,一代新人换旧人,这就是历史,谁也更改不了的。”
  青瓦房虽然越发的旧败了,但它依然屹立着,像我的爹娘,守着我们的根。年三十那天,我和妹妹买来了红纸,写了许多副春联。大门两侧贴着的是最大最长的那副爹在世时常用的春联:“好山好水好地方;新年新居新气象”。如今,居已不新了,但我们仍然要用这副贴了几十年的春联。说来也怪,贴好春联,退后看去,我们的老宅突然间焕发了生机,显得年轻了许多似的。崭新的大红对联把老宅衬托得容光焕发,生机盎然。屋顶的黑瓦垅中那些暗红色的植物突然也像配合红对联似的有了生机,愈发的斑斓。屋是旧的,对联是新的,堂厅中央的案台上摆着爷爷奶奶和爹娘的祖宗牌位,我和妹妹以及我们的家人子孙跪拜在牌位下,大红的火烛跳跃着活泼的光亮,燃烧的纸钱随风舞起灰色的屑末。我的心里突然觉得这就是一个仪式,一个新旧交换的仪式。爹娘把这个家交给了我们,我们就得使我们的家焕发生机,让我们的日子红火起来,让我们的子孙发达起来。霎时间,我觉得肩头有些沉重,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堂厅两侧也贴了副对联,这副对联写的是:“千门万户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去与现在,新与旧,总在春节这个节点处体现得淋漓尽致。春节就是个庞大的庄重而又隆重的仪式,亿万人赶在春节这个神圣的时刻回到老家故地,为的是参加这个仪式。团聚在父母的周围,聆听着爹娘的教诲,送走旧年,迎来新年。我们的爹娘虽然不在了,但老人们的话语犹在耳畔,铭记在心。央视年前搞了个街头采访活动,逮人就问:“你的家风、家规是什么?”此时,爹娘的许多话语告诉我,那就是我们家的家风与家规:“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事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没有旧也就不存在新,新和旧就那么辩证统一地交互存在着。看着身边的儿孙,望着祖宗牌位上的爹娘,新旧就这样演绎着家的兴衰荣辱。就爹娘来说他们故去了,我就是新的一代人。而就儿孙们来说,我是老人,他们才是新生代。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历史要发展,时代要前进,新旧交替也必然要发生。
  青瓦房老了,旧了,听乡里的朋友说,当地响应城镇化建设的号召,要建设新农村,青瓦房恐怕得拆掉了。我有些不舍,有点惶惑,但我不会做钉子户,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个道理我懂。不过,我把老家的青瓦房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地拍了个遍,我要让我们的老家留在影像里,永不消失。
  离别故乡,离别我的青瓦房,回到车水马龙的都市里,满目尽是新景:新的楼房鳞次栉比,新的街道宽敞漂亮,新的小车载着新的男女满世界转悠,新的工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就连四楼新换的屏幕墙也在播放着新的电视节目。我在想,没有我们的青瓦房,没有我爹娘那代人的付出,会有这么多的新吗?
  (编辑 欣然 )
其他文献
城市生活久了,是不是非常向往乡村生活?所以一个个度假村、农家小院应运而生,而且大部分都是大打绿色品牌,吸引了无数城里客,当然也包括我。  我喜欢那里的柴火饭,农家人自己种的各种蔬菜,不上化肥,铁锅大灶炖出来就是香,特别是那道豆角炖肉贴饼子,简直让我回到了小时候。  不过让我记忆深刻的除了儿时的柴火饭,还有烧火时的点点滴滴。小时候住的是平房,大通炕,靠烧火取暖。到了做晚饭的时候,母亲就喊我过来帮忙烧
初秋的雨,薄凉缠绵,且来得晚。夜晚无事,一个人顶着零星的小雨,巡着龙源湖走一走。  总觉得行走是一种美。消除了暑热,小草小树神清气爽,都站直了身子,抻长了脖子,在傍晚的湖边释放着自我。最喜松柏堂堂气、凛凛香,那种沁人心脾的味道,在雨后格外清雅,忍不住鼻翼翕动,舒阔肺叶。  阴云压城,今夜必有一场大雨。趁着小雨夜色,我迎着小城霓虹闪烁,龙源湖波光粼粼,湖水轻轻吻着堤岸,正诉说着动人的情话。野鸭子不时
雷文景先生所著的《大师们的成都岁月》一书,记录了一些和学者们有关的课堂故事,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许寿裳先生所讲的一堂课,因为那堂课只有一个学生听,是一个学生的课堂。  许寿裳先生是现代著名学者,也是鲁迅的挚友。大约在1940年前后,许寿裳来到成都华西坝,开始在华西协和大学任教。当时,学校允许教授们开选修课,于是,各科的教授们便开出了名目繁多的选修课,协和大学“五大学”的学生们可以跨校自由选读
海浪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沿海海浪的能量和全球每年的發电量相当。但是,如何有效地提取自然海浪的能量,并能承受恶劣的海洋环境成为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研究小组创造了一种依赖于世界首创的双涡轮机设计的波浪能量转换器,其能量收集效率是迄今为止开发的任何类似技术的两倍。该设备会随着波浪自然地上下浮动,通过始终与海浪运动保持同步可以最大限度地收集能量。两个相互叠
宋朝官員杨云才在荆州任职时,州中的城墙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需要扩建。于是,州府就召集有关人员反复商讨,拿出了修建方案,并做出了预算,将方案上报给了朝廷。不久之后,朝廷的批复到了,同意了州府的修建方案和预算,州府方面就开始行动起来。首先需要做的是募集修建基金,官员们在一起开了很多次会议,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才终于把资金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办的,就是准备墙砖,太守命人与砖厂取得了联系,谈好了价格,
自己排队的时候,希望所有的人都排队。自己插队的时候,又希望别人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是君子,希望所有人是君子,自己是小人还希望所有人是君子——这样好放过自己。遵守和打破,就像是人性的两面,不是左右手互搏,而是左右手彼此妥协和投机。  对他人铁面无私,对自己网开一面,人的自私就在于此。在责人和责己方面,严重不对等的逻辑本身,体现的就是这种自私的聪明,以及,聪明的自私。?  在人类秩序的维护上,教化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通过白蚁寻找钻石,您肯定会认为匪夷所思,不过,这的确是真的。  20世紀70年代,一位地质学家发现喀拉哈里沙漠的表层岩石中含有钛铁矿。这个消息以博茨瓦纳为圆心,向全世界辐射开来。许多地质学家赶往非洲,还有多家矿石公司闻讯而至。大家都知道,钛铁矿来自金伯利岩,而金伯利岩是金刚石的伴生岩,在广袤的沙漠底下,可能蕴藏着珍贵的金刚石。  沉寂的喀拉哈里沙漠一时间喧闹不已,到处都
编者按:中华民族一直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科技也曾为人类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古有祖冲之领先世界1000年的推算圆周率小数点后第七位,有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而当今中国的科技水平也位于世界前列。在祖国70周年华诞之际,《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也选取了部分重大科技成果,向祖国母亲致敬!  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随着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这条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古以来苔藓在诗人的笔下很诗意。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它始终只是陪襯。谁也不曾想到,在寒冷、贫瘠的冰川世界,苔藓却成了亮丽的风景。它们聚集成可以滚动的苔藓球,犹如在冰川上“奔跑”的“绿洲”。  有绿洲当然是好事,可这“绿洲”在冰川上,还会“跑”,这让人心里起了疑。毕竟愿意在那冷冰冰的世界里生存的生物少得可怜。更何况,科学家都认为寒冷的冰川鲜有生命足迹。难不成这冰川上的苔
菁菁校园,无处不张扬着春潮热力;年轻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而校服——正是这飞扬青春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是校园里永远流动的风景。建国60年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让我们来逐一回顾。    50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1958年以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