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互联网已经全方位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文化也越来越壮大,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其为中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本文以网络文化为背景,对中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索,主张构建平台、强化管理和人才优化、创新教育方法四个方来进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价值。
【关键词】中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信息化
一、构建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
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学生从阅读纸质书籍更偏向于看电子书,而学校应顺应这一趋势,大力开展校园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方位的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实现校园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加大经费投入,保证逐年增加在硬件保障上,如在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寝室、图书馆等地都鋪设专门的光缆,并为计算机配备打印机、扫描仪等,方便学生和教师使用。同时还要做好日常维护更新升级等工作,将校园网作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
(一)充分保障育人功能
中职构建校园思想政治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以及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所以保障育人功能是中职建设政治教育平台的首要任务。学校应以校园网主页为龙头,多多开设导向正确且有利于人人参与的网络频道,如网上党校、团校,网上团支部等,来进行党的理论宣传,让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党的先进思想,了解党的最新动向等,并且可以在校园论坛上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关于新闻时事、政策方针的看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水平。
(二)有效挖掘服务功能
互联网还有另一大优势就是信息交流的即时性,中职课程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完善校园网络教育平台的互动交流反馈机制,有效挖掘平台的服务功能,通过快捷到位的服务增进师生对其中所包含的政治思想内容的认同。如为学院领导、政工干部、任课教师全面配备电子信箱,接受学生的匿名评价和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设置虚拟院团支部,通过“公告栏”、“新闻中心”、“大学生论坛”等及时发布中职学术讲座、知识竞赛、辩论赛、招聘信息等公告通知和最新动态,并开通活动窗口,使团员们能畅所欲言,为虚拟团支部的工作提供改进建议。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管理
互联网的开放性是把双刃剑,其庞杂的信息资源中各种知识良莠不齐,对学生的思想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强化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管理十分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信息过滤
中职网络教育平台的首要职责是当好“把关人”,帮助学生把那些虚假、错误、反动、有害的糟粕信息过滤掉,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绿色安全的校园学习网,主要可以通过这些手段来实现:①在信息入口处设置过滤装置,栏截不健康的信息;②加强网站分级,提高输出和输入的信息的安全指数;③加强网络访问权限和范围的控制和对非法代理服务器的管制,防止出现网络安全漏洞;④加强网络在线投诉建设,使学生能够对不正当网络行为进行在线投诉,与校方共同维护网络规范。
(二)舆论引导
网络用户鱼龙混杂,其言论的正确性和正面价值都值得考量,因此,中职还应格外重视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①针对互联网上的一些敏感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发表正面理性的引导意见,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主动权,避免其发展方向失去控制;②将需要引导的重点信息放在网页的突出位置,提高学生对此的关注度;③介入“议程设置”,把弘扬社会文化主旋律议程转化为中职学生所关注的公共议程;④加强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扩大主流思想的传播面积和社会影响力。
总之,中职要积极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中职的网络文化里,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传递正能量。
(三)全时监控
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其传播速度惊人,因此中职的网络管理也应与其同步,实现全天候的监控。首先应在技术手段上加强对校园网整体的安全建设,实时维护系统安全,并不断更新升级技术手段,未雨绸缪;其次还应发挥行政手段的辅助作用,实行专职人员管理责任制,使监控具体落实到“个人”的头上,保证平台的安全运行。此外还应加强对用户身份的认证、信息发布的审批等,进一步规范网络用户的行为。
三、结语
网络文化的强势发展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教育工作者们应看到互联网的优势,将传统的教学与网络平台有效结合起来,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推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同时中职教育者队伍的素质优劣直接影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加强对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的同时,也丝毫不能放松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既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又熟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特点的高素质教育团队。
参考文献:
[1]付海明,吴俊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
[2]戴咏梅,刘建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
[3]孙兆静.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新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关键词】中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信息化
一、构建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
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学生从阅读纸质书籍更偏向于看电子书,而学校应顺应这一趋势,大力开展校园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方位的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实现校园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加大经费投入,保证逐年增加在硬件保障上,如在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寝室、图书馆等地都鋪设专门的光缆,并为计算机配备打印机、扫描仪等,方便学生和教师使用。同时还要做好日常维护更新升级等工作,将校园网作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
(一)充分保障育人功能
中职构建校园思想政治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以及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所以保障育人功能是中职建设政治教育平台的首要任务。学校应以校园网主页为龙头,多多开设导向正确且有利于人人参与的网络频道,如网上党校、团校,网上团支部等,来进行党的理论宣传,让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党的先进思想,了解党的最新动向等,并且可以在校园论坛上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关于新闻时事、政策方针的看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水平。
(二)有效挖掘服务功能
互联网还有另一大优势就是信息交流的即时性,中职课程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完善校园网络教育平台的互动交流反馈机制,有效挖掘平台的服务功能,通过快捷到位的服务增进师生对其中所包含的政治思想内容的认同。如为学院领导、政工干部、任课教师全面配备电子信箱,接受学生的匿名评价和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设置虚拟院团支部,通过“公告栏”、“新闻中心”、“大学生论坛”等及时发布中职学术讲座、知识竞赛、辩论赛、招聘信息等公告通知和最新动态,并开通活动窗口,使团员们能畅所欲言,为虚拟团支部的工作提供改进建议。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管理
互联网的开放性是把双刃剑,其庞杂的信息资源中各种知识良莠不齐,对学生的思想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强化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管理十分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信息过滤
中职网络教育平台的首要职责是当好“把关人”,帮助学生把那些虚假、错误、反动、有害的糟粕信息过滤掉,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绿色安全的校园学习网,主要可以通过这些手段来实现:①在信息入口处设置过滤装置,栏截不健康的信息;②加强网站分级,提高输出和输入的信息的安全指数;③加强网络访问权限和范围的控制和对非法代理服务器的管制,防止出现网络安全漏洞;④加强网络在线投诉建设,使学生能够对不正当网络行为进行在线投诉,与校方共同维护网络规范。
(二)舆论引导
网络用户鱼龙混杂,其言论的正确性和正面价值都值得考量,因此,中职还应格外重视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①针对互联网上的一些敏感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发表正面理性的引导意见,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主动权,避免其发展方向失去控制;②将需要引导的重点信息放在网页的突出位置,提高学生对此的关注度;③介入“议程设置”,把弘扬社会文化主旋律议程转化为中职学生所关注的公共议程;④加强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扩大主流思想的传播面积和社会影响力。
总之,中职要积极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中职的网络文化里,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传递正能量。
(三)全时监控
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其传播速度惊人,因此中职的网络管理也应与其同步,实现全天候的监控。首先应在技术手段上加强对校园网整体的安全建设,实时维护系统安全,并不断更新升级技术手段,未雨绸缪;其次还应发挥行政手段的辅助作用,实行专职人员管理责任制,使监控具体落实到“个人”的头上,保证平台的安全运行。此外还应加强对用户身份的认证、信息发布的审批等,进一步规范网络用户的行为。
三、结语
网络文化的强势发展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教育工作者们应看到互联网的优势,将传统的教学与网络平台有效结合起来,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推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同时中职教育者队伍的素质优劣直接影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加强对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的同时,也丝毫不能放松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既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又熟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特点的高素质教育团队。
参考文献:
[1]付海明,吴俊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
[2]戴咏梅,刘建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
[3]孙兆静.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新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