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一生三赴香港。
1939年夏天,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毕业后,张爱玲参加了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获得第一名。踌躇满志准备负笈英伦的她,却遇到欧战爆发,不能成行,于是转投香港大学。短短两年多后,刚在港大读到三年级的张爱玲又无法继续学业。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港英当局、英军仅仅抵抗了两个星期,就宣告投降,港大停课。张爱玲回到上海,与香港的第一段缘分告一段落。回沪后,她迎来了创作高峰。
1952年,张爱玲从上海到香港。她先是联系了港大,希望能继续学业。不久,又听闻好友炎樱说日本有工作机会,可跑到日本白忙活一阵子以后,再回港大,因为种种原因,退学了。张爱玲成了无所凭依的“政治难民”,此后,她投靠了美国驻港新闻处。
1955年10月,张爱玲只身乘美国邮轮“克利夫兰总统”号赴美。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陈建华告诉记者:“炎樱是张爱玲的闺蜜,在上海认识的。两人一起去香港读书,一起回上海,1956年,在美国张爱玲与左派作家赖雅结婚,炎樱参加了婚礼。”
1961年,从美国到台湾地区搜集小说素材的张爱玲,曾经返回香港小住,集中精力撰写了一批电影剧本。这次返港,是张爱玲一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到香港,甚至可以说,也是她一生中最后一个创作高潮。
三赴香江,潮一次次落……对张爱玲来说,她哪一次的选择是对,哪一次又错了呢?
无论对错,张爱玲一生中居留香港的拢共六七年光阴,对她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完全可以说,没有上海就没有张爱玲,同样,没有香港也就没有张爱玲。
“在劫后的香港住下去究竟不是长久之计。白天这么忙忙碌碌也就混过去了。已到了晚上,在那死的城市里,没有灯,没有人声,只有那莽莽的寒风,三个不同的音队,‘喔……呵……呜……’无穷无尽地叫唤着……”这是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里的一段,写的是1941年日军攻占香港后的情景。白流苏和范柳原当时的想法是——“一有了船,他们还得设法回上海。”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大学文科学生张爱玲和同学们在战火中去做临时看护,护理受伤的军人和市民。战事结束后,张爱玲告别港大,告别香港,乘坐轮船回到上海。在同样沦陷的上海,张爱玲迎来了人生第一个创作高峰,也堪称她一生创作收获最丰盛的时期——从《沉香屑 第一炉香》开始,《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
1939年夏天,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毕业后,张爱玲参加了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获得第一名。踌躇满志准备负笈英伦的她,却遇到欧战爆发,不能成行,于是转投香港大学。短短两年多后,刚在港大读到三年级的张爱玲又无法继续学业。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港英当局、英军仅仅抵抗了两个星期,就宣告投降,港大停课。张爱玲回到上海,与香港的第一段缘分告一段落。回沪后,她迎来了创作高峰。
1952年,张爱玲从上海到香港。她先是联系了港大,希望能继续学业。不久,又听闻好友炎樱说日本有工作机会,可跑到日本白忙活一阵子以后,再回港大,因为种种原因,退学了。张爱玲成了无所凭依的“政治难民”,此后,她投靠了美国驻港新闻处。
1955年10月,张爱玲只身乘美国邮轮“克利夫兰总统”号赴美。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陈建华告诉记者:“炎樱是张爱玲的闺蜜,在上海认识的。两人一起去香港读书,一起回上海,1956年,在美国张爱玲与左派作家赖雅结婚,炎樱参加了婚礼。”
1961年,从美国到台湾地区搜集小说素材的张爱玲,曾经返回香港小住,集中精力撰写了一批电影剧本。这次返港,是张爱玲一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到香港,甚至可以说,也是她一生中最后一个创作高潮。
三赴香江,潮一次次落……对张爱玲来说,她哪一次的选择是对,哪一次又错了呢?
无论对错,张爱玲一生中居留香港的拢共六七年光阴,对她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完全可以说,没有上海就没有张爱玲,同样,没有香港也就没有张爱玲。
若无港大求学,会少半数《传奇》
“在劫后的香港住下去究竟不是长久之计。白天这么忙忙碌碌也就混过去了。已到了晚上,在那死的城市里,没有灯,没有人声,只有那莽莽的寒风,三个不同的音队,‘喔……呵……呜……’无穷无尽地叫唤着……”这是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里的一段,写的是1941年日军攻占香港后的情景。白流苏和范柳原当时的想法是——“一有了船,他们还得设法回上海。”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大学文科学生张爱玲和同学们在战火中去做临时看护,护理受伤的军人和市民。战事结束后,张爱玲告别港大,告别香港,乘坐轮船回到上海。在同样沦陷的上海,张爱玲迎来了人生第一个创作高峰,也堪称她一生创作收获最丰盛的时期——从《沉香屑 第一炉香》开始,《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