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是单绒毛膜性双胎严重并发症之一,增加围产期死亡率及发病率,并导致新生儿远期神经发育及认知能力受损,但其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明确.表观遗传学是指不改变DNA序列,通过某种方式使基因表达或细胞表现型出现可遗传的变化,最新研究发现sIUGR胎盘组织中存在DNA甲基化、非编码RNA调控及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调控方式的改变,证明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参与了sIUGR的发病机制.因此,探索与sI-UGR相关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对了解sIUGR的发病原因及确定临床诊疗策略可以提供新的思路.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2000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是单绒毛膜性双胎严重并发症之一,增加围产期死亡率及发病率,并导致新生儿远期神经发育及认知能力受损,但其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明确.表观遗传学是指不改变DNA序列,通过某种方式使基因表达或细胞表现型出现可遗传的变化,最新研究发现sIUGR胎盘组织中存在DNA甲基化、非编码RNA调控及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调控方式的改变,证明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参与了sIUGR的发病机制.因此,探索与sI-UGR相关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对了解sIUGR的发病原因及确定临床诊疗策略可以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中Y染色体AZF微缺失和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1年7月来本院诊治的392例少精症或无精症患者,采用多重PCR技术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同时制备外周血染色体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392例不育男性中共检出27例(6.9%)不同程度AZF微缺失,其中AZ-Fa区微缺失2例,AZFb区微缺失0例,AZFc区微缺失11例,AZFb和c区均缺失3例,共发现5种缺失类型.检出17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8例常染色体异常,5例47,XXY,1例48,XX
目的:探究女性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为本地区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女性1246例临床资料,常规获取标本PCR扩增及免疫杂交技术检测HPV感染情况.结果:在1246例中HPV感染阳性率17.7%,以单一亚型感染和二重亚型感染占比最多;在HPV感染者中,以高危亚型HPV52型、58型、16型、53型等感染占比最多;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宫颈病变者HPV感染情况存在差异(P<0.05);老龄、吸烟、初次性交年龄早、性伴侣个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孕妇及胎儿血管参数、血清维生素D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预测胎儿生长受限(FGR)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1年6月本院确诊的FGR孕妇125例(FGR组)及产前检查正常孕妇125例(对照组),于孕20~24周采用超声监测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及孕妇子宫动脉(UtA)等收缩期/舒张期血流比值(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检测血清维生素D、PLG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预测FGR的价值.结果:FGR组UA
目的:分析无创产前基因筛查联合超声检测诊断染色体异常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接诊的孕中期孕妇92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测并对指标阳性孕妇行无创DNA检测,高风险者行羊膜腔穿刺术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均随访至分娩或妊娠事件终止.结果:检出超声指标阳性胎儿1040例,阳性率11.3%;无创DNA检测高风险胎儿52例,检出率0.56%(21-三体综合征47例、18-三体综合征1例、13-三体综合征1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均行羊膜腔穿刺术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36例,无创DNA
卵巢癌是造成女性死亡的常见肿瘤之一,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复杂的分子和遗传变化.卵巢癌复发率相对较高,了解其相关耐药机制及利用肿瘤的特定变化合理靶向治疗至关重要.Toll样受体(TLR4)不仅在免疫细胞上表达,也在肿瘤细胞尤其是卵巢癌上表达.初级应答基因88(MyD88)最近也被证明可以促进自发和致癌物质诱导的(丙氧基甲烷)肿瘤发生.紫杉醇是治疗卵巢癌的重要药物之一,作为TLR4的主要配体可激活TLR4/MyD88信号通路,在癌细胞的增殖、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卵巢癌紫杉醇耐药与TL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