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心——教师成长之本
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观念新、思维快的有利条件,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从他们身上吸取各方面的营养来补充自己、提高自己。一是学习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学校中有很多老教师一辈子默默无闻,如同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青年教师要学习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学习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备课、课堂教学到单元测试、讲评诸方面都应虚心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观察与询问相结合,主动听老教师的课与邀请老教师听自己的课进行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去学习。三是学习老教师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管理教育学生是一门艺术,有很多技巧。不同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帮助,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手段去解决,老教师在这方面经验丰富,青年教师要及时请教。当然,在具体操作中也不能死搬硬套,既要学习老教师的长处,又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集体备课——智慧碰撞的摇篮
近年来,很多学校推行了集体备课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师把工夫花在课外。学期初,备课组长与组员共同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科特点,明确学期教学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然后,把备课任务进行合理分解。这样,每个教师的教案中,有独立备课的部分,也有共享的部分;对于共享的部分,教师必须进行第二次备课,要求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现班级学生特点,可以修改部分章节,也可以重新备课。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有利于老师进行思想碰撞,它能萌发新的思维,最终孕育出“智慧的果实”。
教学活动中的合作是通过“一课二磨三讨论”的方式进行的。所谓的“一课二磨三讨论”,指同一堂研磨课要上两次,讨论三次。先组织教师集体讨论备课,由一位老师承担上课,集体参与听课;再针对上课的情况开展讨论活动,改进教学步骤和方法,然后再请这位教师第二次上课;最后对两次上课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一些规律,指导以后的教学,同时对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进行整理和改进,形成优秀案例。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流程,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经过两次研磨,经常在某一环节上就会出现创新点,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就有亮点,越到最后,对教材越有整体的清晰的把握。而且在大家的听课、评课中产生的智慧就比较多,相互吸收、相互补充,凸现出不同的个性。课堂不是静态的空间,而是动态的时间流,课堂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故事,在这样一个气氛融洽的体现集体智慧的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拥有了教育的热情,课堂成了一个有魅力的地方。
个人反思——梳理成败得失
叶澜老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要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我们就要坚持反思。
常用的有随笔类反思日记,可以写成故事性的随笔故事,把校园里的点滴故事写下来,写整个事件中自己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收获、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失败经历。写教育故事的过程,不仅是教师记录自己教学历程的过程,更是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过程、研究教育对象的过程、创新教育理念的过程。当然,也可以写成工作日记型的,简短易记,条分缕析地写下每天的收获与感想,便于自己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二类是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教后小记,“教然后知惑”,总结经验,研究困惑,不断改进。基于我校的集体备课活动,要求老师在第二次备课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认真修改教学预案,然后把教学过程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学生之见,正是这看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小记,能使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澄江中学)
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观念新、思维快的有利条件,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从他们身上吸取各方面的营养来补充自己、提高自己。一是学习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学校中有很多老教师一辈子默默无闻,如同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青年教师要学习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学习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备课、课堂教学到单元测试、讲评诸方面都应虚心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观察与询问相结合,主动听老教师的课与邀请老教师听自己的课进行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去学习。三是学习老教师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管理教育学生是一门艺术,有很多技巧。不同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帮助,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手段去解决,老教师在这方面经验丰富,青年教师要及时请教。当然,在具体操作中也不能死搬硬套,既要学习老教师的长处,又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集体备课——智慧碰撞的摇篮
近年来,很多学校推行了集体备课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师把工夫花在课外。学期初,备课组长与组员共同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科特点,明确学期教学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然后,把备课任务进行合理分解。这样,每个教师的教案中,有独立备课的部分,也有共享的部分;对于共享的部分,教师必须进行第二次备课,要求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现班级学生特点,可以修改部分章节,也可以重新备课。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有利于老师进行思想碰撞,它能萌发新的思维,最终孕育出“智慧的果实”。
教学活动中的合作是通过“一课二磨三讨论”的方式进行的。所谓的“一课二磨三讨论”,指同一堂研磨课要上两次,讨论三次。先组织教师集体讨论备课,由一位老师承担上课,集体参与听课;再针对上课的情况开展讨论活动,改进教学步骤和方法,然后再请这位教师第二次上课;最后对两次上课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一些规律,指导以后的教学,同时对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进行整理和改进,形成优秀案例。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流程,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经过两次研磨,经常在某一环节上就会出现创新点,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就有亮点,越到最后,对教材越有整体的清晰的把握。而且在大家的听课、评课中产生的智慧就比较多,相互吸收、相互补充,凸现出不同的个性。课堂不是静态的空间,而是动态的时间流,课堂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故事,在这样一个气氛融洽的体现集体智慧的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拥有了教育的热情,课堂成了一个有魅力的地方。
个人反思——梳理成败得失
叶澜老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要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我们就要坚持反思。
常用的有随笔类反思日记,可以写成故事性的随笔故事,把校园里的点滴故事写下来,写整个事件中自己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收获、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失败经历。写教育故事的过程,不仅是教师记录自己教学历程的过程,更是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过程、研究教育对象的过程、创新教育理念的过程。当然,也可以写成工作日记型的,简短易记,条分缕析地写下每天的收获与感想,便于自己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二类是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教后小记,“教然后知惑”,总结经验,研究困惑,不断改进。基于我校的集体备课活动,要求老师在第二次备课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认真修改教学预案,然后把教学过程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学生之见,正是这看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小记,能使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澄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