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9日,“2015年五常新庄有机稻米‘私人定制’”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发布会上,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新庄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清泉与九家公司分别签约,订单总量1683亩。
其实,对于新庄村来说,这样的举动不算什么新闻,类似的产品推介会、订单签订会,他们在南方地区已搞过多次,不仅把有机稻米卖给许多高端个人客户,而且与浙江海亮集团、宁波三生集团、哈尔滨老鼎丰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新华网、人民网、《经济日报》、《东方早报》等媒体还对他们的生态农业建设和有机产品开发情况进行过报道。
倒退十几年,站在21世纪门槛前的新庄村还是五常市二河乡最穷的村——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村集体外债140多万元;村党支部软弱涣散,一年到头村民上访不断,拖了全乡奔小康的后腿。
如今的新庄村可不比从前了——集体资产超过千万,2014年村民年人均收入17 000余元。新庄村相继获得黑龙江省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劳动模范集体、省文明村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新庄村调研、考察的各方面领导,无不对这里日新月异的新气象刮目相看。短短十余年间,是什么让这个地处偏远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着疑问与好奇,记者走进这个在大山深处与时俱进的新庄。
新庄村背靠硕达户山,南临牤牛河,交通不便,耕地有限。除了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没有什么独特的资源优势。
1999年6月,新庄村党支部换届,刚刚进入而立之年的刘清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年轻人最大的想法是,时代在变,潮流在变,马上就进入21世纪了,光靠“埋头苦干”还不行,一定要弄明白:市场是个啥潮流?
2000年春节前后一段时间,新庄的村干部成了哈尔滨各大超市和粮油市场的常客——推销本村大米,了解市场行情,观察消费者需求,分析消费者心理。令他们惊奇、不解的是,本村的大米在市场上每斤才能卖一块多钱,而有些外地大米的价格竟然是本村大米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什么原因让他们的米价比远近闻名的“五常大米”还牛?
当弄明白这些高价米都是经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后,刘清泉和村干部们不由得感叹:同样是种地,这里面有这么大的差距、这么多的名堂!
2001年9月,刘清泉带领村干部到哈尔滨参加“黑龙江省农业发展论坛”,为的是开开眼界、换换脑筋。论坛上,东北农业大学王宏燕教授关于生态农业的演讲,深深地吸引了他们。
“生态农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种养殖,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个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是全球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我省农村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才能增加农作物的‘含金量’,促进农民大幅增收!”王宏燕教授的这番话,一下子把刘清泉的心给点亮了。论坛过后,他多次向王宏燕教授请教,表达了建设生态农业的强烈意愿。
“建设生态农业,施行有机农产品种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十分嚴苛的生产环境。比如,统一种子或种苗,且种子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生产基地三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影响人体健康的辅助性农资;生产全过程要有完整的记录档案……”在最初的几次会面中,王宏燕教授更多的还是向刘清泉介绍有关生态农业建设的ABC常识,她从刘清泉那虔诚、坚定的目光中看出这个党支部书记建设生态农业的坚定决心!
在刘清泉的热切恳求下,2001年深秋时节,东北农业大学多名教授组成一个课题组,为新庄村量身定制了黑龙江省第一个村域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为达到生态农业所必备的生产条件,经过两年多的筹备,自2003年起,新庄村党支部引领部分村民采用新型种植技术,完善生产管理流程,推动传统农业向着生态农业转型。
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追求中,2006年,新庄村首次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也是在这一年,为顺应正在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东北农业大学专家组又为新庄村制定了升级版的生态经济建设规划。为有效解决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竞争能力弱、销售渠道窄、经济效益差等突出问题,2006年,刘清泉等五名村干部牵头成立了新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集团作战”方式跻身有机农产品市场。
如今,王宏燕教授关于农业发展趋势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在这样一种时代潮流下,新庄村抢得了先机、争得了主动、赢得了优势。现在的新庄村,一年四季可见中海运、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运输车,通过陆海联运,将有机稻米送往各地超市。新庄村的米价从最初在市场上的每斤一两元到现在出厂价最高每斤30元,让农民看到了“生态”的价值、“有机”的实惠、“绿色”的潜力。合作社也由当初的本村1家,通过联合外村逐步发展到11家,吸纳1000多户社员,拥有有机水稻种植基地40 000多亩。
作为国家级有机稻米种植示范基地以及全国有机稻米生产销售量最大的合作社,新庄自2006年起连续九年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在审核严苛、国际权威的SGS农残检测中,241项检测项目的农残值为零。
高起点规划,让新庄村站在了时代的制高点,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
在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新庄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当初成立合作社,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问题;二是推进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持续有机产品认证;三是筹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品牌,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刘清泉告诉记者,发展生态农业,离不开规模经营这个要素。合作,是规模经营的必要前提。 资金周转,通常是农业生产的瓶颈因素。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提出:“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要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而这样的“资金互助合作”,自2006年起就已经在新庄村先行探索——合作社以略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吸收社员富余资金,以略低于银行贷款的利率借给社员,经过不断完善,合作方式日趋成熟。
“第一年,我们筹资37万元。村干部、党员带头,拿出资金借给社员,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资金问题。党支部动员有富余资金的村民入社参股,并承诺保证措施。回头看看,资金互助成为调动村民加入合作社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庄村会计方永江介绍,十年来,合作社累计融资1500多万元,真正办成了“社员自己的银行”,并使之逐渐成为社员存贷款的主体渠道,有效解决了社员生产资金周转紧张的问题。在新庄村探索资金互助合作的过程中,黑龙江省银监局、黑龙江省金融办曾到新庄村进行专题调研,并给予很高评价。
十年来,合作社施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存储加工、统一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合作社统购种子500多吨、农资2000多吨,为村民和社员节约资金200多万元。由于采购量大,很多农资供应商主动上门推销,并承诺保证质量、价格让利、免除运费、无偿试验等多项优惠条件。合作社借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方圆种业公司合作,引进9个作物新品种,全部获得成功。新庄村自建农产品加工厂后,注册了“硕达户山”“老打头”“务善”有机农产品商标,通过商业化运营,大大增加了品牌的美誉度和附加值。近几年,合作社帮助村民卖粮3万多吨,累计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
今年4月初,合作社进行年度结算:2014年实现利润300多万元。与众多合作社将60%的利润分给社员、将40%利润归领办人的分配方式不同,新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40%的利润归村集体所有。这就意味着,2014年仅合作社一项,新庄村集体收入就增加120多万元。
如今的新庄村党总支(今年3月升为党总支),在群众中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合作社的领办人、新庄村五名党员干部让利于民的奉献精神,令村民钦佩,令村民赞赏。
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给村“两委”开展公益性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兴起,新庄村党总支在弄潮商海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自觉的互联网思维。
4月13日,刘清泉前往哈尔滨出差。因为惦记着春耕生产的诸多事宜,刘清泉在长途客车上掏出手机,点开“新庄村干部微信群”安排工作:“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环节,各个生产区的区长都要用视频和照片的形式做好记录,并上传网络平台……”
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为了从源头上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增强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信赖度,自2012年起,新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黑龙江省惠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有机稻米溯源系统,由18名工作人员负责基地的监督管理。这就是说,新庄村有机稻米的种植、仓储、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全部在互联网的监控之下。
“每个生产作业区的核心区域都安装了24小时监控设备;生产的关键环节,作业区区长要进行视频、照片记录。此外,我们还采取了‘三户联保种植责任制’等六项举措。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保障我们种植和加工出来的大米是纯正的有机稻米,决不摻杂使假!”刘清泉认为,只有让消费者对新庄产品的品质看得见、信得过,才能真正赢得市场、扩大市场,而有机稻米溯源系统为消费者全程监督提供了技术支撑。“我们的每一个合作客户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客户端,全天候监控生产、加工过程。”
近年来,为了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新庄村党总支还组织拍摄了微电影、注册了微信公众账号,通过京东商城、大米网等众多网络销售平台进行产品营销。这一系列举措也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2011年,中国食品安全十强企业——宁波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在全国寻找有机稻米种植基地。他们通过互联网平台与新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联系,通过实地考察、磋商,签订了900吨有机稻米订单。2014年,他们又扩大合作,签订有机水稻订单20000亩,社员每垧收入超过3万元。
2012年,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名列前茅的浙江海亮集团进军有机农业及安全健康食品行业——希望通过自主建立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精细化食品生产体系和全程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成为中国生态食品领军企业。新庄村吸引了他们的目光,成为海亮集团有机稻米生产基地。
近期,新庄村正与小米公司进行合作洽谈——“小米公司准备打造中国最好的电饭煲。而他们希望用最优质的大米做产品推介。”
正是凭借着过硬的农产品质量,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多重营销,新庄村赢得了与知名企业合作的机会,并迅速提高了他们在有机农产品领域的美誉度。目前,新庄村已经与几十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许多与新庄人打过交道的企业家感叹,一帮山沟里的农民,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观念居然那样与时俱进,令人不可思议。
近十年来,跟很多农村一样,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加,新庄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就业门路少、维权能力弱、专业技能差的问题,切实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服务,2005年,新庄村成立了黑龙江省第一家村级农民工工会。工会的主要职能有三个:收集并为村民提供用工信息、组织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帮助外出务工村民依法维权。
“村工会通过互联网、市乡劳动力转移平台、党员干部亲朋好友等渠道搜集用工信息,并尽可能根据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帮助寻找就业岗位。近些年提供用工信息上万条,指导外出人员1200多人次,年收入达1500多万元。”新庄村农民工工会负责人刘金泉介绍,村工会每次输送务工人员,都要给村民出具介绍信,办理农民工会员证,并由村里出资为他们体检、办理健康证明。近年来,村工会输送的务工人员大多进行过相关技能培训。 据统计,十年来村工会与省、哈尔滨市多家培训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专业人员,举办培训班80余期,培训5000多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外出务工村民的就业能力。
在外出务工村民不断增多的同时,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时,村工会出面协调用工单位,并聘请法律顾问帮助务工人员依法维权,成了村民们的“主心骨”。
2005年9月,村民韩延军在海林雪乡施工过程中被人打伤。村工会得知后,连夜赶赴现场,在了解情况后据理力争,使韩延军获得了合理赔偿。
2007年5月,村民韩延波在哈尔滨市一处建筑工地受伤,不治身亡。用工单位答应赔偿15万元。村工会经过与法律顾问沟通,向用工单位提出增加赔偿标准的理由:韩延波的身份已经不是农民,而是工地的临时雇工,且长年在哈尔滨市居住,不适宜参照农村人均收入标准补偿。经过有理有据的争取,韩延波的亲属拿到了20万元的赔偿款。
2011年7月,外出务工人员吴立斌遭遇劳资纠纷。吴立斌是一名大型纺织类机械的维修师。因为已经和国外企业达成出国工作意向,他便按照法律规定提前两个月向现用工单位提出辞职。然而,用工单位却以拖欠工资的方式进行阻挠。无奈,吴立斌只好向村工会求助。因为吴立斌的主张合情合理合法,法律顾问经过两次协调,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吴立斌领到了拖欠的工资,办理了辞职手续并出国就业。
近些年,村工会牵头维权30多起,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自从有了村工会,外出打工就感觉有了撑腰的!”很多村民都有这样的感受。
在新庄村,分布在不同领域的11个党小组、34名党员,成为发展生产、服务群众的排头兵。近年来,为了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邻里和谐,新庄村陆续成立了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家长协会、优抚协会,将不同人群、不同领域的村民组织起来,强化村内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记者采访期间,恰好遇到村老年协会会长王荣带着五常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在走访低保户。据王荣介绍,村里的老年人服务这块都由他负责——组织文体活动,建立老年人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等。“逢年过节,村里都要组织人员给65岁以上的老人包饺子,送米面、豆油。这些年,光为老人包饺子就有2000多斤。”
“计生(妇女)协会的事儿不少呢,办网站、出村报,举办科普、普法讲座,进行农技培训,农闲时组织大伙儿跳广场舞、开村民运动会……” 兼任计生(妇女)协会会长的村妇女主任郎国红说,通过各种有益活动,大力弘扬“务实向上、团结互助”的新庄精神,是协会的主要职责。
“家长协会的会长就是新庄村所有在校学生的家长!”家长协会会长赵海军介绍。家长协会的成员不仅要照料自家孩子,还要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协会也发动村民担任“代理家长”,掌握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并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
“环保志愿者协会定期组织村内卫生清洁,每个会员要监督责任区内的环境状况。新庄村2010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与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有直接关系。”村会计方永江兼任环保志愿者协会的会长,他介绍,许多村每年都要为村容村貌投入不少清洁费,新庄村则是61名志愿者带头义务劳动。
2004年,为有效解决乡村间服务“盲点”问题,新庄村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并逐步完善其功能,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目前,便民服务中心可以为村民代理代办10大类、33项服务事项。同时,村里配备了信息化设备,将村民的户籍资料、合作医疗基础资料、土地基本信息、农业补贴基本信息等信息录入电脑,并配备电子触摸显示器,方便群众查询和办理各项事务。而且,电子触摸显示器还设有党务、村务公开等内容,有效地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
2014年4月16日,刘清泉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邀请,在“社会管理创新大家谈”论坛上做了《新庄村的社会治理》的主题演讲。张汝立教授在点评中认为,刘清泉书记作为东北農村改革探索的思想者、先行者,通过平台建设做抓手,树立了党组织的权威,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值得理论界同仁和相关实践者研究和借鉴。
在新庄村办公室的墙壁上有这样两句话:思路决定出路,知识改变命运。十多年来,新庄村顺应时势、不断前行的动力正源于此!
其实,对于新庄村来说,这样的举动不算什么新闻,类似的产品推介会、订单签订会,他们在南方地区已搞过多次,不仅把有机稻米卖给许多高端个人客户,而且与浙江海亮集团、宁波三生集团、哈尔滨老鼎丰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新华网、人民网、《经济日报》、《东方早报》等媒体还对他们的生态农业建设和有机产品开发情况进行过报道。
倒退十几年,站在21世纪门槛前的新庄村还是五常市二河乡最穷的村——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村集体外债140多万元;村党支部软弱涣散,一年到头村民上访不断,拖了全乡奔小康的后腿。
如今的新庄村可不比从前了——集体资产超过千万,2014年村民年人均收入17 000余元。新庄村相继获得黑龙江省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劳动模范集体、省文明村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新庄村调研、考察的各方面领导,无不对这里日新月异的新气象刮目相看。短短十余年间,是什么让这个地处偏远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着疑问与好奇,记者走进这个在大山深处与时俱进的新庄。
新庄村背靠硕达户山,南临牤牛河,交通不便,耕地有限。除了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没有什么独特的资源优势。
1999年6月,新庄村党支部换届,刚刚进入而立之年的刘清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年轻人最大的想法是,时代在变,潮流在变,马上就进入21世纪了,光靠“埋头苦干”还不行,一定要弄明白:市场是个啥潮流?
2000年春节前后一段时间,新庄的村干部成了哈尔滨各大超市和粮油市场的常客——推销本村大米,了解市场行情,观察消费者需求,分析消费者心理。令他们惊奇、不解的是,本村的大米在市场上每斤才能卖一块多钱,而有些外地大米的价格竟然是本村大米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什么原因让他们的米价比远近闻名的“五常大米”还牛?
当弄明白这些高价米都是经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后,刘清泉和村干部们不由得感叹:同样是种地,这里面有这么大的差距、这么多的名堂!
2001年9月,刘清泉带领村干部到哈尔滨参加“黑龙江省农业发展论坛”,为的是开开眼界、换换脑筋。论坛上,东北农业大学王宏燕教授关于生态农业的演讲,深深地吸引了他们。
“生态农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种养殖,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个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是全球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我省农村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才能增加农作物的‘含金量’,促进农民大幅增收!”王宏燕教授的这番话,一下子把刘清泉的心给点亮了。论坛过后,他多次向王宏燕教授请教,表达了建设生态农业的强烈意愿。
“建设生态农业,施行有机农产品种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十分嚴苛的生产环境。比如,统一种子或种苗,且种子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生产基地三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影响人体健康的辅助性农资;生产全过程要有完整的记录档案……”在最初的几次会面中,王宏燕教授更多的还是向刘清泉介绍有关生态农业建设的ABC常识,她从刘清泉那虔诚、坚定的目光中看出这个党支部书记建设生态农业的坚定决心!
在刘清泉的热切恳求下,2001年深秋时节,东北农业大学多名教授组成一个课题组,为新庄村量身定制了黑龙江省第一个村域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为达到生态农业所必备的生产条件,经过两年多的筹备,自2003年起,新庄村党支部引领部分村民采用新型种植技术,完善生产管理流程,推动传统农业向着生态农业转型。
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追求中,2006年,新庄村首次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也是在这一年,为顺应正在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东北农业大学专家组又为新庄村制定了升级版的生态经济建设规划。为有效解决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竞争能力弱、销售渠道窄、经济效益差等突出问题,2006年,刘清泉等五名村干部牵头成立了新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集团作战”方式跻身有机农产品市场。
如今,王宏燕教授关于农业发展趋势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在这样一种时代潮流下,新庄村抢得了先机、争得了主动、赢得了优势。现在的新庄村,一年四季可见中海运、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运输车,通过陆海联运,将有机稻米送往各地超市。新庄村的米价从最初在市场上的每斤一两元到现在出厂价最高每斤30元,让农民看到了“生态”的价值、“有机”的实惠、“绿色”的潜力。合作社也由当初的本村1家,通过联合外村逐步发展到11家,吸纳1000多户社员,拥有有机水稻种植基地40 000多亩。
作为国家级有机稻米种植示范基地以及全国有机稻米生产销售量最大的合作社,新庄自2006年起连续九年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在审核严苛、国际权威的SGS农残检测中,241项检测项目的农残值为零。
高起点规划,让新庄村站在了时代的制高点,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
在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新庄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当初成立合作社,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问题;二是推进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持续有机产品认证;三是筹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品牌,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刘清泉告诉记者,发展生态农业,离不开规模经营这个要素。合作,是规模经营的必要前提。 资金周转,通常是农业生产的瓶颈因素。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提出:“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要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而这样的“资金互助合作”,自2006年起就已经在新庄村先行探索——合作社以略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吸收社员富余资金,以略低于银行贷款的利率借给社员,经过不断完善,合作方式日趋成熟。
“第一年,我们筹资37万元。村干部、党员带头,拿出资金借给社员,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资金问题。党支部动员有富余资金的村民入社参股,并承诺保证措施。回头看看,资金互助成为调动村民加入合作社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庄村会计方永江介绍,十年来,合作社累计融资1500多万元,真正办成了“社员自己的银行”,并使之逐渐成为社员存贷款的主体渠道,有效解决了社员生产资金周转紧张的问题。在新庄村探索资金互助合作的过程中,黑龙江省银监局、黑龙江省金融办曾到新庄村进行专题调研,并给予很高评价。
十年来,合作社施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存储加工、统一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合作社统购种子500多吨、农资2000多吨,为村民和社员节约资金200多万元。由于采购量大,很多农资供应商主动上门推销,并承诺保证质量、价格让利、免除运费、无偿试验等多项优惠条件。合作社借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方圆种业公司合作,引进9个作物新品种,全部获得成功。新庄村自建农产品加工厂后,注册了“硕达户山”“老打头”“务善”有机农产品商标,通过商业化运营,大大增加了品牌的美誉度和附加值。近几年,合作社帮助村民卖粮3万多吨,累计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
今年4月初,合作社进行年度结算:2014年实现利润300多万元。与众多合作社将60%的利润分给社员、将40%利润归领办人的分配方式不同,新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40%的利润归村集体所有。这就意味着,2014年仅合作社一项,新庄村集体收入就增加120多万元。
如今的新庄村党总支(今年3月升为党总支),在群众中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合作社的领办人、新庄村五名党员干部让利于民的奉献精神,令村民钦佩,令村民赞赏。
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给村“两委”开展公益性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兴起,新庄村党总支在弄潮商海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自觉的互联网思维。
4月13日,刘清泉前往哈尔滨出差。因为惦记着春耕生产的诸多事宜,刘清泉在长途客车上掏出手机,点开“新庄村干部微信群”安排工作:“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环节,各个生产区的区长都要用视频和照片的形式做好记录,并上传网络平台……”
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为了从源头上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增强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信赖度,自2012年起,新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黑龙江省惠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有机稻米溯源系统,由18名工作人员负责基地的监督管理。这就是说,新庄村有机稻米的种植、仓储、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全部在互联网的监控之下。
“每个生产作业区的核心区域都安装了24小时监控设备;生产的关键环节,作业区区长要进行视频、照片记录。此外,我们还采取了‘三户联保种植责任制’等六项举措。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保障我们种植和加工出来的大米是纯正的有机稻米,决不摻杂使假!”刘清泉认为,只有让消费者对新庄产品的品质看得见、信得过,才能真正赢得市场、扩大市场,而有机稻米溯源系统为消费者全程监督提供了技术支撑。“我们的每一个合作客户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客户端,全天候监控生产、加工过程。”
近年来,为了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新庄村党总支还组织拍摄了微电影、注册了微信公众账号,通过京东商城、大米网等众多网络销售平台进行产品营销。这一系列举措也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2011年,中国食品安全十强企业——宁波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在全国寻找有机稻米种植基地。他们通过互联网平台与新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联系,通过实地考察、磋商,签订了900吨有机稻米订单。2014年,他们又扩大合作,签订有机水稻订单20000亩,社员每垧收入超过3万元。
2012年,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名列前茅的浙江海亮集团进军有机农业及安全健康食品行业——希望通过自主建立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精细化食品生产体系和全程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成为中国生态食品领军企业。新庄村吸引了他们的目光,成为海亮集团有机稻米生产基地。
近期,新庄村正与小米公司进行合作洽谈——“小米公司准备打造中国最好的电饭煲。而他们希望用最优质的大米做产品推介。”
正是凭借着过硬的农产品质量,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多重营销,新庄村赢得了与知名企业合作的机会,并迅速提高了他们在有机农产品领域的美誉度。目前,新庄村已经与几十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许多与新庄人打过交道的企业家感叹,一帮山沟里的农民,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观念居然那样与时俱进,令人不可思议。
近十年来,跟很多农村一样,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加,新庄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就业门路少、维权能力弱、专业技能差的问题,切实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服务,2005年,新庄村成立了黑龙江省第一家村级农民工工会。工会的主要职能有三个:收集并为村民提供用工信息、组织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帮助外出务工村民依法维权。
“村工会通过互联网、市乡劳动力转移平台、党员干部亲朋好友等渠道搜集用工信息,并尽可能根据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帮助寻找就业岗位。近些年提供用工信息上万条,指导外出人员1200多人次,年收入达1500多万元。”新庄村农民工工会负责人刘金泉介绍,村工会每次输送务工人员,都要给村民出具介绍信,办理农民工会员证,并由村里出资为他们体检、办理健康证明。近年来,村工会输送的务工人员大多进行过相关技能培训。 据统计,十年来村工会与省、哈尔滨市多家培训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专业人员,举办培训班80余期,培训5000多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外出务工村民的就业能力。
在外出务工村民不断增多的同时,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时,村工会出面协调用工单位,并聘请法律顾问帮助务工人员依法维权,成了村民们的“主心骨”。
2005年9月,村民韩延军在海林雪乡施工过程中被人打伤。村工会得知后,连夜赶赴现场,在了解情况后据理力争,使韩延军获得了合理赔偿。
2007年5月,村民韩延波在哈尔滨市一处建筑工地受伤,不治身亡。用工单位答应赔偿15万元。村工会经过与法律顾问沟通,向用工单位提出增加赔偿标准的理由:韩延波的身份已经不是农民,而是工地的临时雇工,且长年在哈尔滨市居住,不适宜参照农村人均收入标准补偿。经过有理有据的争取,韩延波的亲属拿到了20万元的赔偿款。
2011年7月,外出务工人员吴立斌遭遇劳资纠纷。吴立斌是一名大型纺织类机械的维修师。因为已经和国外企业达成出国工作意向,他便按照法律规定提前两个月向现用工单位提出辞职。然而,用工单位却以拖欠工资的方式进行阻挠。无奈,吴立斌只好向村工会求助。因为吴立斌的主张合情合理合法,法律顾问经过两次协调,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吴立斌领到了拖欠的工资,办理了辞职手续并出国就业。
近些年,村工会牵头维权30多起,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自从有了村工会,外出打工就感觉有了撑腰的!”很多村民都有这样的感受。
在新庄村,分布在不同领域的11个党小组、34名党员,成为发展生产、服务群众的排头兵。近年来,为了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邻里和谐,新庄村陆续成立了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家长协会、优抚协会,将不同人群、不同领域的村民组织起来,强化村内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记者采访期间,恰好遇到村老年协会会长王荣带着五常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在走访低保户。据王荣介绍,村里的老年人服务这块都由他负责——组织文体活动,建立老年人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等。“逢年过节,村里都要组织人员给65岁以上的老人包饺子,送米面、豆油。这些年,光为老人包饺子就有2000多斤。”
“计生(妇女)协会的事儿不少呢,办网站、出村报,举办科普、普法讲座,进行农技培训,农闲时组织大伙儿跳广场舞、开村民运动会……” 兼任计生(妇女)协会会长的村妇女主任郎国红说,通过各种有益活动,大力弘扬“务实向上、团结互助”的新庄精神,是协会的主要职责。
“家长协会的会长就是新庄村所有在校学生的家长!”家长协会会长赵海军介绍。家长协会的成员不仅要照料自家孩子,还要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协会也发动村民担任“代理家长”,掌握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并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
“环保志愿者协会定期组织村内卫生清洁,每个会员要监督责任区内的环境状况。新庄村2010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与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有直接关系。”村会计方永江兼任环保志愿者协会的会长,他介绍,许多村每年都要为村容村貌投入不少清洁费,新庄村则是61名志愿者带头义务劳动。
2004年,为有效解决乡村间服务“盲点”问题,新庄村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并逐步完善其功能,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目前,便民服务中心可以为村民代理代办10大类、33项服务事项。同时,村里配备了信息化设备,将村民的户籍资料、合作医疗基础资料、土地基本信息、农业补贴基本信息等信息录入电脑,并配备电子触摸显示器,方便群众查询和办理各项事务。而且,电子触摸显示器还设有党务、村务公开等内容,有效地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
2014年4月16日,刘清泉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邀请,在“社会管理创新大家谈”论坛上做了《新庄村的社会治理》的主题演讲。张汝立教授在点评中认为,刘清泉书记作为东北農村改革探索的思想者、先行者,通过平台建设做抓手,树立了党组织的权威,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值得理论界同仁和相关实践者研究和借鉴。
在新庄村办公室的墙壁上有这样两句话:思路决定出路,知识改变命运。十多年来,新庄村顺应时势、不断前行的动力正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