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从来不是坏事,人原本就生而孤独的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i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域:
  展信如面。
  北京的春天快来了,花却还没开。
  似乎有两年没给你写过信了吧,时间过得真快。当初我跌跌撞撞进了军校,你不动声色扑进了留学生大潮,从那时候起,我们明白了何谓离别,不是短暂的分离,而是生命的交集开始渐渐褪去。
  我总是在悲欢间寻找平衡,而你却总是托希冀于悲欢,这一直都是我们的不同点。犹记得那年看花落,花瓣撒落了一地的世事无常,我忆起红楼的“葬花吟”,觉得黛玉矫情得过了头,你只笑看我不说话。不经历,怎会懂得?那些日子,现在看来单纯得可怕,好像飞在空中的肥皂泡,轻轻一戳就破了。
  矛盾最深时我曾狠心说自己是个生性凉薄之人,谁知道是不是一语成谶,上大学后我忘却了许多,而我竟也放任记忆这样去了,也许我应该向过去致歉吧,又或者,它本来也是打算抛弃我的。
  去年的某一天,我莫名在纸上写下这样一句话:生活是一场历久弥新的勾心斗角。也不知道是不是魔怔了,那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单薄且深刻的,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若你在侧,又该笑我了吧。
  曾经以为世上多的是永恒,把酒话桑麻的永远都会是那几个人,然后等到现实的洪流把我们冲得棱角不再,才知道聚散终有时,还望青鸟殷勤代为探看。
  很早的时候看过一句话: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那时候觉得这话很贴切,现在看来却不甚赞同,到了二十当头的年纪,已经渐渐开始明白,孤独从来不是坏事,人原本就生而孤独的,孤独注定是陪伴我们一生的养料,我们应当享受孤独而不是逃避它不是吗?对于在彼岸的你来说尤其如此。
  大一的时候,做过一个很荒唐的梦,梦里我接到妈妈的电话,爸爸和妈妈要离婚了。我走过荒凉的黄土路,路上有两个行人不停地掉入土坑中,又奋力地爬出来。此时场景突然变成了老家,我和一个个亲戚问好,他们问我来做什么,我告诉他们我来考试。然后我向前走啊走,手里还攥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零钱,终于走到我家楼下,场景变成我老城的旧家,叔叔出来接我,这时我还没有感到悲伤。当时我想,我果然是个冷血的人。待我进门,场景又变成我现在的家,沙发上摆放得乱七八糟,我看见妈妈,心好像一下子柔软了,便扑到她怀里止不住地哭了出来。妈妈还像往常一样抚摸着我的后背,嘴里呢喃着“不哭不哭……”梦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我的悲伤没有结束,醒来后我继续哭泣,明知梦是假的,却不知触动了我什么,无可名状的悲伤,占据了我很长时间。后来我在日记里写上,苦难和悲伤,都蛰伏在我的生命里,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随时都可能与我来一场生活的博弈。
  我不知道你会如何看待这个梦,也不知你是否有过相似的感受,毕竟潜意识太深奥,只在人心深处慢慢发芽,不会满溢,只在热情与善意不足以包拢整颗心时流露出来。
  还是说说最近吧,正在读米兰·昆德拉的《不朽》。难忘初读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的感触——那种若有若无的,太放松怕溜走,太用力怕捏碎的时间与生命。前几天在图书馆闲逛,正巧看见这本书,便顺手借来。昆德拉在这本书中谈论的仍旧是生命的问题——生命如何能不朽?不朽的生命又是如何的?昆德拉始终在寻找自我的存在与这世界的关系,也许是国家与民族的动荡使他活在生命的颠簸与漩涡中无法自拔吧。但实际上,这问题是每个人都在寻找的吧,不论他是否意识到,与人脑共存的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人生命的一部分。书中说,人们指望不朽,可是忽视了不朽与死亡一起才有意义。这不禁令我想起一部电影《诡丝》:一个日本科学家发明出能影响鬼的能量团,但他的最终目的是找出鬼一直存在的方式,从而让自己不受躯体的束缚,永存于世。从前,中国有皇帝终其一生寻找长生不老药,几千年后人们渴望超能力,寄希望于各类超级英雄——寻求不朽的愿望总是那么强烈。
  与生命相关的问题,人们总是在苦苦追寻。
  高中时许是太过年少,太过无畏,从不考虑时光,从不考虑生死,只放肆地活着,用力地活着。水一样流过的日子,有人被生命的不确定性带走,他们留下的是什么呢?曾经呼吸过的空气中似乎也没了他们的位置。
  我害怕生命的逝去。我好像没有告诉过你,我家养的那只小狗去世了,现在想来还如同梦一般。它刚去的那几天我竟不肯告诉任何人,许是不愿把这件事当成八卦轶事传播,又或是不愿承认,好让它在别人的记忆中多存留几天?我不知道,我对自己的体认总是慢半拍。有时候我觉得命运冥冥中自有定数,却从不敢下定论,哪怕是千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也害怕错过,所以很努力很努力地活着,只为那一点点可能,时间是一条线,生活却不是。我曾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谈到过,生活更像链条,一环紧扣着一环,而我们总是害怕生活又不自觉被生活捆绑。也许,生活教会我们的,是如何筑起一道道心墙,又如何打破它。
  寒假抽空去了趟云南,想必你也知道了,不论别人怎么说,丽江确实是个胜地(与外来的“艳遇”文化无关),风景秀丽开阔,胜似画卷。那里的一切都是纯净无瑕的,仿佛能透到人心底里去。天空一片澄澈,蓝得令人惊心动魄,似乎那蓝也是有重量的,拉着那天离我更近了些。这样干净的天,却不见一只飞鸟,少了些生气,多了些凝重。我渐生出些微苍凉之感,也许是太过空旷,太过纯净所致,反而失去了安全感与归属感。重走茶马古道,导游告诉我,这条路上沉淀了无数先人的魂魄,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枯骨。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们脚下的这寸寸土地,是前辈们用他们带着鲜血的脚掌一步步踏实的。当我再次踏上这土路时,我并没有听见千年前的召唤,只觉肩上担子沉重,也只有在这种时刻,才领会到所谓“传承”,所谓“积淀”的涵义。大地厚德载物,人生来直立于这大地上,为的究竟是什么呢?我想,是大地在告诉我们,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就是要有生而为人的尊严吧,这种尊严,绝不会因为时间的磨砺而消失,不论是千年前还是千年后,只要人类存活一天,就有一天的尊严在熠熠生辉。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你最近过得怎么样,想必大洋彼岸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东西吧,我倒是很乐意你对我的“文化输出”。
  对了,顺便问一句,你相信宿命吗?
  最后,以白居易的《忆江南》结尾吧。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于京城盼你归家的
  聂聂
  2016年3月5日夜
其他文献
要真正认识法国,即便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也不可以忽略巴黎的先贤祠。正是这座建筑,向我们展示了法国人的艺术价值观,展示了法兰西民族的精神取向。在这里,我们会发现,法兰西民族生动起来,丰满起来,可爱起来。  按照法国人的解释,这座建筑是供奉伟人的,建筑的大门采用的是古希腊神庙的样式,肃穆典雅而庄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威仪。门楣上镌刻着的“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他们”,更加显示出它的尊贵和崇高。还有人说,这里
期刊
人物小传  姚秀明,1966年5月出生,山东兰陵人。先后毕业于信阳陆军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师从刘大为、王天胜、任惠中、袁武诸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工笔人物画研究生班,导师唐勇力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创作室专业画家。是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中国工笔画学会创作培
期刊
这个故事是我听曾在某警备区当过兵的舅舅讲的,因觉得有趣,就把它记录下来了。  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  有情况!保护司令员!  随着副驾驶座位上的首长秘书一声惊呼,后排的警卫员条件反射般迅速用身体护住身边的司令员,以防止首长受到意外伤害。司机也警惕地减慢了车速。  眼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在警备区大门口,佩带手枪执勤站岗的一名哨兵,老远看见司令员的专车从外面进来,便以标准的军人步姿提前走到路
期刊
地基红外高光谱辐射计可以提供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的下行红外辐射数据,包含丰富的边界层气象要素信息。利用地基红外高光谱数据遥感边界层信息,可以弥补传统探空手段探测时间分辨率低和卫星遥感精度受地面影响大的不足,得到高时间分辨率、高精度的边界层要素,满足数值天气预报、大气污染研究等对其越来越高的需求。本文采用2010年~2013年Atmospheric Radiation Measurement(ARM)计划中美国南部大平原(Southern Great Plains,SGP)站点的地基红外高光谱辐射计Atmo
题 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把家书、烽火和山河紧密联系起来,深深影响了仁人志士、英雄豪杰。家书与军人合而为一,成为军旅人生的独特歌咏。特别是去年,一本《抗战家书》面世,集修身、齐家、救国、礼仪和教化于一体,感动了无数中国军人。“小家书,大文化”意识或许开始觉醒。本人受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诚邀,为本科生主讲“文学作品创作与解析”散文课。作
期刊
京沈高速:  从沈阳回北京要703公里,这次假期过完,又奔跑在你健硕的胸肌上。一年又一年,是春是秋,你一直是这副样子,笔直、灰秃,没有尽头。隔离带对面很久不见一辆车,右侧是苹果树林和一排排太阳能光板。车里刚加过油,空调吐着新风,雨刮器忽然高频摆动,我去关,又不知错按了哪里,双闪亮了,天窗也徐徐展开,风都灌了进来。  你在前面张开双臂大笑,笑出一段限速60公里的路段。不知道规矩的人都没少在这儿吃罚单
期刊
未申之交,国防和军队改革开始了划时代的大变革。伴随着七大军区撤销、五大战区成立,一个叫军区善后工作办公室的机构应运而生。  这里是一个特殊的战场,这是一个被寄予重托与厚望的群体。因为,他们肩负着为改革解除后顾之忧、让战区和战区军种轻装上阵的历史重任。  特殊的使命,别样的奉献  他们中有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将军;他们中有进入提升“出发阵地”的师团职领导干部;他们中有年富力强、志存高远的军区机关干部……
期刊
亲爱的莹莹小妹:  好久不见了!  看了你的来信,情真意切,写得真好,不禁让我寻回去年艺考时的点点滴滴,好像那日子就在眼前,从未离去。我相信艺考大多靠运气,并不是真实水平的检验,很开心你能在考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情。  你一直是家里最小,也是最受宠的一个,从未离开过父母半步,像传说中的公主那样备受呵护。但是现在,一切都将发生变化。还记得那天吗?你是怎样走进车站检票口,用力跟姑姑、姑父挥动手臂,就那样
期刊
瑞哲兄:  别来无恙!  许久不见,很是想你。我这边都还好,只可惜花似开未开,不能邀你同赏;但那欲红还休、风贴翠衣的羞怯,倒可能正投你所好。早春天气,老树空余残枝,横七竖八地插在干上,随便得很。树干难看,干瘪而粗糙,像个棕色皮肤的小老头——但我敬畏它,因为那就像时光,就像回忆本身。说到回忆——你还好吗?此时的青岛,樱花雨将至,纷飞的是粉红色的梦想,是你再也追不回的青春,是天空与风拥抱后,向人间飘洒
期刊
亲爱的姥爷:  好久不见了,您还好吗?  现在是晚上七点三十四分,新闻联播刚刚结束,这个时候,您应该早早就把频道调到山东台看天气预报了吧。  记得小时候,最讨厌的时间便是晚上七点到七点半,那是您和姥姥专享电视的时间,也是我们小孩子叽叽喳喳、撒欢儿打滚最活跃的时间。说是活跃,实则耳朵是长在电视音箱上的。当新闻联播的尾声如集结号角吹响时,三五个小孩立即松开互相拉扯的“魔爪”,屏住嘶吼的大嘴,集结在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