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生动实践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ntryg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特别是一直深切关注着西部民族地区的脱贫问题。1996年5月,福建、宁夏两省区党委、政府根据中央“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和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决定全面开展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担任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直接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习近平同志先后5次出席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3次发表重要讲话,2次到宁夏实地考察指导,形成了系统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工作思路,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指明了方向。


  20年来,闽宁两省区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遵循中央扶贫攻坚的大政方针,把对口扶贫协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创新思路,务实协作,真帮实扶,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对口扶贫协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宁夏特别是西海固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
  20年来,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6.6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倍。“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1.3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倍,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年来,福建在给予宁夏贫困地区物质帮扶的同时,更是带来了福建人民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促进了宁夏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成为宁夏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精神写照,“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激励着宁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始终牢记“两个大局”,坚持联席推进,确保中央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贯彻落实
  “两个大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根本指针。闽宁两省区党委政府牢记“两个大局”思想,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作为指导原则,发挥党政主导的政治优势,建立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了对口扶贫协作年年有新举措,年年有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之初,就高瞻远瞩地指出,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宁夏位于祖国大西北,两省区虽远隔千山万水,但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相互支持和帮助。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决完成。在1998年第三次联席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要以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重点,以产业协作为基础,进一步加大企业和社会力量扶贫协作的规模和力度,切实抓好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扶贫协作。在2002年第六次联席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要在巩固现有扶贫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扶贫开发的特点,调动各方面力量,创新帮扶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扩大协作规模,增强帮扶力度,推进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再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央工作后,仍然牵挂着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008年4月来宁夏视察时强调,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这些重要指示体现了“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是推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基本遵循。
  两省区把党政主导、联席推动作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这条主线,每年召开一次由主要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及时总结交流帮扶经验,研究解决帮扶重大问题,协商制定帮扶举措,督促协商成果落地见效。20年来,联席会议轮替召开、从未间断。每次会上都根据福建所能、宁夏所需进行紧密对接,提出工作要求,确定工作重点,明确落实责任。比如,在第二次联席会议上,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签署决定,为宁夏贫困地区打水窖2万眼,援建希望小学16所,发动福建省属国有、“三资”、乡镇及民营企业到宁夏联办创办经济实体,互派干部挂职,扩大宁夏对闽劳务输出,在彭阳县开展菌草示范生产。在第十七次联席会议上,确定要办5件实事,即建设闽宁产业城,福建安排3300万元援助资金用于支持宁夏扶贫到村到户特色产业项目,福建省属高校面向宁夏招生扩大10%,支持福建金融机构在宁夏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组建金融公司,在海峡旅游博览会免费为宁夏提供旅游推介。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和长期坚持,使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路子越走越宽,帮扶的效果越来越好,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实践证明,实施对口扶贫协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对口扶贫协作制度化长效化,着力解决贫困地区最直接最紧迫最事关长远发展的问题,才能使对口扶贫协作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聚焦全面小康目标,坚持结对帮扶,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两省区始终坚持把这一要求作为对口扶贫协作的最终落脚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努力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省区的差距。在对口扶贫协作中,两省区实行市县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牵头和导向作用,靠实扶贫协作的责任,做到精准帮扶,从而实现精准脱贫,不让一个贫困县、一个贫困群众在实现全面小康路上掉队。福建省的30多个县(市、区)轮流与宁夏9个贫困县(区)结成帮扶对子,两省区64个乡镇、34个村、80多个县级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福州市、泉州市、南平市分别与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缔结为友好城市。20年来,两省区始终聚焦制约当地发展的短板,精准发力,点对点、一对一帮扶,一年接着一年干、一级一级抓落实,从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宁夏多层次、全方位的帮助,取得了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闽宁两省区把示范引导、典型引路作为推动对口扶贫协作的有效举措。目前,闽宁结对帮扶建立的1个示范镇、160个示范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贫困县(区)的其他镇村。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就是这样一个典型。199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议建立一个以福建、宁夏两省区简称命名的移民区,帮助西海固地区贫困农民走出大山、脱贫致富、奔向小康。两省区经过认真选择,把这个地方作为闽宁对口帮扶的平台。移民区起步之初,有的农户所有家当折合起来不足千元,经济状况可谓“赤贫”。20年来,福建帮助移民区大力发展葡萄、黄牛、菌草、劳务等特色产业,与宁夏共建扶贫产业园,已有6家企业落户,投资3亿元,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移民区从最初搬迁安置贫困群众8000人的小村庄,发展成为常住居民6万余人、回族人口占83%的闽南风情小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得到全面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镇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不足500元跃升到10361元,增长了20倍,群众生活显著改善,过上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扶贫先扶志。两省区在结对帮扶中注重内因驱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观念,加大对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培训,让贫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持续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累计培训各类劳务人员17万人,宁夏在福建建立5个劳务基地和3个劳务工作站,4万多人在福建实现稳定就业,年均劳务收入超过10亿元,贫困家庭可支配收入的40%来自劳务。宁夏西吉县农民蒙忠鹏十几年前在福建莆田一家电子公司打工,并牵头从西吉往福州输送务工人员。2004年他带着在福建所见所闻所学回乡创业,经过多年打拼,于2012年筹资100多万元办起了“小秋杂粮”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年加工杂粮1500吨,辐射周边5个乡镇2000多户农民,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是一个重要因素。闽宁两省区始终把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作为对口扶贫协作取得实效的重要突破口。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实施以来,福建主动作为,因地制宜实施援建帮扶,先后投入近10亿元资金用于西海固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先后援建公路385公里,修建高标准梯田22.9万亩,持续对20多个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帮助危房危窑改造2000多户,在160个闽宁示范村修建了一批水利水保、农村电网、道路、广播电视等设施,投入资金1.6亿元,帮助宁夏新(扩)建学校236所,救助贫困家庭学生13.5万人,援建医疗卫生院所323个,培训教师7585人次。今日宁夏,随处可见闽宁协作建设的移民新村、学校、医院、道路、产业园区。
  实践证明,结对帮扶对象清楚、目标明确、责任具体,能够集中力量办实事,收到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是对口扶贫协作精准发力之策,有利于把东西扶贫协作落到实处,应长期坚持、持续推进。
  咬定发展不放松,坚持产业带动,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贫困地区自身生产力水平低是制约这些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过程中,两省区牢牢抓住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能力这一关键,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协作为基础,通过共建扶贫产业园、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等方式,促进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带动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企业合作、产业扶贫、项目带动的“造血”式扶贫路子。
  闽宁两省区注重开放优势和产业优势互补,推动市场化合作。宁夏以促进产业升级为抓手,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海西经济区的合作,不断深化与福建在经贸、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全方位协作与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福建依托宁夏土地、光热、电力、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推动一些传统产业向宁夏转移,新兴产业与宁夏合作发展,加快向西开放步伐。“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阿博览会等商贸活动成为闽宁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福建企业在宁投资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目前,在宁企业(商户)达5600多户,8万多闽籍人员在宁从业。宁夏企业也迈出“走出去”的步伐,宁夏哈纳斯集团在福建投资110亿元的莆田国家级天然气战略储备基地项目,已列入福建省“十三五”规划。
  项目落地始终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工作抓手。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上,两省区就明确提出“实行帮扶工作目标管理”,强调“要督促落实双方有关部门、市、县和企业达成的扶贫项目”。福建先后累计帮助宁夏发展马铃薯、硒砂瓜、中草药等优势特色种植82.6万亩、草畜养殖7.5万头(只),完成人工种草42万亩。菌草技术扶贫是闽宁对口帮扶的特色项目,也是适合宁夏贫困地区的投资小、见效快、辐射广的到村到户项目,福建省一直致力于菌草技术向宁夏本土化发展,在贫困地区种菇致富的农民都亲切地称菌草为“闽宁草”。目前,福建在宁夏9个县(区)建立了食用菌示范点,发展菇农1.7万户。彭阳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成宁夏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宁夏(西吉)闽宁产业园在福建省的帮助下,结合实际,重点布局发展马铃薯、胡萝卜、西芹等优质果蔬和清真牛羊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2015年,园区建设了精炼胡麻油、芹菜汁、三粉等5个企业项目,年底累计实现产值2.5亿元。一大批闽宁对口产业协作项目的实施,使许多贫困群众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实践证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贫困地区要想拔掉“穷根子”,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加快发展上做文章。推进东西对口扶贫协作,只有发挥互补优势,深化产业合作,强化产业带动,才能不断拓展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路子,根本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秉持亲民为民情怀,坚持互学互助,促进了干部观念更新和作风转变   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在对口扶贫协作中,宁夏干部群众积极学习福建干部群众的先进理念、致富思路和过硬作风;福建干部牢记省委、省政府“为同一个事业,尽同一种责任,树同一个形象”的嘱托,尊重帮扶对象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贫困群众的需求在发展上想办法、在民生上办实事。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20年,既是福建的人才、资金、技术、经验、市场要素植入宁夏发展“肌体”的过程,也是对两地特别是宁夏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洗礼”的过程。
  两省区立足省情、区情,把互派干部挂职作为互学互助的主要途径。福建先后选派9批140名干部、17批1056人次支教教师和348名医疗专家来宁帮助工作,宁夏也先后选派15批244名干部到福建挂职。通过挂职既锻炼了干部,也推进了扶贫脱贫事业。第九批援宁工作队在金融扶贫上,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在宁夏彭阳县、隆德县支持建立资金担保池,通过资金担保的放大效应,带动更多资金进入扶贫攻坚主战场。福建安溪茶博网专业技术人员在电商扶贫上,精心指导宁夏同心县建立了“回回集市”电商平台,培育了助推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宁夏挂职干部则通过在福建学习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山海协作、发展绿色产业以及打造特色开放型经济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开拓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提升了素质,增长了才干,增强了改变家乡面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对口扶贫协作中,福建干部真扶贫、扶真贫,真情投入、真心付出,展示了优良扎实的作风。先后40多次往返闽宁两地开展工作的“闽宁友好使者”林月婵,争取帮扶资金上千万元、落实帮扶项目20个、筹资资助140名贫困学生的优秀干部林承祥,经常深入贫困地区指导推广菌草种植技术、有“菌草之神”美誉的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先后办理多起重大疑难案件、不幸因公殉职的年轻检察官林国荣等先进人物和事迹,在宁夏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难能可贵的是,不管在宁夏待多长时间、干什么工作,他们的为民情怀一以贯之,务实作风一以贯之,用自身的行动深刻诠释了挂职干部亲民为民的情怀,展示了福建干部群众对宁夏人民的深情厚谊。
  在长期的对口帮扶中,福建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受到了宁夏干部群众推进脱贫致富“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福建挂职干部马国林说,在宁夏的工作经历给我的人生上了一课,西海固人民一锹一锹挖土,用汗水染绿荒山,他们身上那种战天斗地、坚忍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
  实践证明,推进对口扶贫协作,干部的真心帮扶和无私奉献是关键因素,只有做到急贫困群众之所急、想贫困群众之所想、解贫困群众之所难,把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才能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信心和斗志,带领群众最终摆脱贫困。
  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坚持社会参与,凝聚起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仅仅靠政府和贫困对象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参与。闽宁两省区在推进对口扶贫协作中,始终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帮扶格局。20年来,福建省无偿援助各类资金13.43亿元,直接参加帮扶的各界人士超过10万人次。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实施以来,两省区积极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爱心人士通过科技帮扶、公益慈善、投资置业等方式,积极参与援助宁夏贫困地区。两省区妇联积极争取募集资金916万元,联合实施了“母亲水窖”“小额循环扶贫”“母亲健康快车”“春蕾小学”“关爱贫困回族女童”等项目,进一步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两省区团委合作,从福建选送500多名大学生到宁夏参加志愿服务工作,贫困地区人才短缺的状况得到了缓解。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银川能源学院等多所高校联合开展了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实验室开放、联合招生和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合作。福建各级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和鼓励更多企业及个人投资宁夏、投资西海固。在参与宁夏经济建设的同时,福建企业家还积极投身援建希望学校、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困难群众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超过了1.3亿元,并设立了“闽商见义勇为基金”。
  对口扶贫协作需要根据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拓展帮扶协作空间,丰富帮扶协作内容。针对宁夏西海固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相对深厚的特点,闽宁两省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实施旅游扶贫“富民工程”,推进“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合作,开展两地特色文化交流,建立双方媒体联系互动机制,大力宣传对口扶贫协作中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在推动两省区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的同时,也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协作营造了浓厚氛围。两省区建立了社会帮扶激励机制,对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帮扶的组织和个人,定期进行表彰奖励,不断调动各方面参与社会扶贫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深入开展对口扶贫协作,必须充分发挥社会扶贫主体的独特优势,唤起全社会帮贫济困的热情,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形成与贫困决战的强大合力,才能取得脱贫攻坚的更大胜利。
  承前启后创大业,继往开来谱新篇。当前,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拓宽协作空间,深化产业对接,推动社会扶贫,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执著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闽宁两省区在更广阔的平台上牵手合作,开创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转自《宁夏日报》2016年7月20日)
其他文献
7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政府代主席咸辉的陪同下,来到位于银川市贺兰县的宁浙电商创业园,了解园区规划建设及浙江对口支援情况。总书记与园区工作人员亲切握手,并向大家表示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创业园规划建设视频短片,到“义乌购”运营中心通过大屏幕实时了解义乌商城建设、运营及宁夏商品在浙销售情况,了解宁夏本地电商企业发展和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浙协作取得的
期刊
2008年4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工作。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黄湾村会议室里,他与来自文昌镇、永康镇、镇罗镇和中宁县余丁乡的6名基层村干部和党员进行了座谈。8年过去了,本刊记者对当时参加座谈的部分代表进行了回访。总书记当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给宁夏黄河两岸的儿女留下了许多幸福美好的记忆,也一直鼓舞和激励着大家奔赴在通往中国梦的路上。  
期刊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各级干部团结拼搏、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抓发展、稳增长、促转型,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产业转型成效显现,项目建设可圈可点,改革开放有新进展,民生水平不断提升,干部作风实、干劲足,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全区上下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
期刊
永宁县闽宁镇,是习近平总书记20年前亲自提议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的生态移民点。20年过去了,那里建设得怎么样,移民群众的生活改善得怎么样,始终是总书记心上的牵挂。7月19日上午——  七月的原隆村,朝气蓬勃、如诗如画。  这里的每一条巷道都是那么宽阔整洁,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么生机盎然,这里的每一个面孔都是那么意气风发。  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原隆村视察。村民们亲眼看到电视里才能看到的“习
期刊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起就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党内政治生活新气象,这是在新的形势下增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表现,也是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  党内监督是监督我国权力运行的首要监督形式,抓住了党的自身建设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强化党内监督,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正确行使权力,是
期刊
沿着山路盘旋近两小时,来到位于宁夏固原原州区与西吉县交界的张易镇南湾村。65岁的刘占海拧开屋外的水龙头,“哧”的一声,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院子里,老伴兴奋地摁动洗衣机,生平第一次,她不用手洗衣服:“饮水工程通了,再也不用到十几公里外的山谷下找水了”。  固原县城,8年前连当地常见病都无力接诊的原州区医院,在福建协和医院多年对口援建下,如今已是科室齐全的二甲医院,正在申报三级乙等医院。副院长高小
期刊
今年61岁的金学文永远不会忘记,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的情景。  2008年4月8日下午四时许,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深沟村金学文家,把党中央、国务院对宁夏南部山区人民的关怀带到这里,也给这个回族家庭的农家小院带来了无尽的温馨。  习近平总书记拉着52岁的金学文的手来到了他家的上房,看到家里沙发、大电视、冰箱一应俱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习近平总书记与金学
期刊
199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他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来宁夏参加第二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并在宁夏视察工作。时任隆德县县长、现任新商务周刊负责人白皋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隆德视察的一段往事。白皋说——  1997年4月20日下午2时许,习近平总书记和福建代表团一行在自治区领导的陪同下,分乘几辆中巴从西吉来到隆德。 
期刊
20年的奋进,标识着历史变迁的刻度;  20年的跨越,彰显了攻坚克难的执着。  这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伟大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成功实践——  20年前,在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从此,武夷山与六盘山肩并肩,闽江和黄河相辉映,远隔千山万水的两省区有了不解之缘,携手向贫困发起挑战。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在党中央的
期刊
这是一次让人不能平静的回望。2008年4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一次视察和看望,让地处毛乌苏沙漠西南边缘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职工们8年来一直念念不忘。  “希望你们把这个地方建设得更加美好。”  “要不断向沙漠纵深推进。”  ……  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久久回荡在毛乌素沙漠,和着滚滚的黄河水,有力地鼓舞着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的干部职工奋力前行。  “我和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