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岛国的历史,不可避免就要和海洋联系在一起。而纵观世界大国发展史,每一个岛屿强国的崛起都伴随着一个海洋梦的萌发和勃兴,日本也不例外。作为一个世代与海为邻的国度,日本对于海洋霸权向往和称霸世界的欲望从几百年前就未曾停止过。
露梁海峡:美梦的幻灭
公元1591年10月,大明帝国阁台文案上,出现了一封浙江巡抚的奏章:据可靠情报,大洋彼岸的日本国关白丰臣秀吉正在一个叫名护屋的地方建造大城。此时明朝的皇帝,正是怠工达38年之久的明神宗万历。实际执掌政务的,是内阁大臣。然而,这些内阁要臣们对这封来自浙江的奏章并不感兴趣,这份奏章很快也就被扔到一边,垫了桌脚。而同样遭此命运的,还有一封两个月前来自福建的快报:据琉球使节反映,近日突然出现上百来历不明者,前往琉球、朝鲜一带收购海图以及船只草图,并大量收购木材、火药,目的不明。
明王朝的阁臣们并没有反应过来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也很难明白浙江巡抚的奏章中所说的那个丰臣秀吉究竟在那个叫名护屋的地方造什么城。
丰臣秀吉,日本战国时代杰出的武将。1590年,他结束了日本一百多年的战国纷乱,完成了统一。当时已经位居关白(日本古代实际最高统治者)的丰臣秀吉,却在统一不到一年之后,打起了对岸朝鲜和大明国的主意。
刚刚走过中世纪的日本,生产力依然十分低下。尽管大化改新之后,日本步入到封建文明,然而岛国匮乏的资源和长年的分裂和混战,已经严重挤压了日本通过自身发展来获得社会进步的空间。战争结束后,大批失业的浪人成为海盗,不断骚扰邻近的朝鲜和中国。面对这样一个局面,以战养战,拓展更为宽广的殖民地,成了丰臣秀吉的不二选择。1592年4月,准备充分的日本发动了侵朝战争。
面对日本如同潮水般的进攻,朝鲜李家王朝不堪一击,败退之势更是一泻千里。战线很快压到了平壤以北。此时的大明王朝开始意识到局面的不可收拾,于是万历皇帝决定发兵朝鲜。公元1592年12月,李如松率领明军入朝参战。战局进行得有惊无险,在朝鲜军队的配合下,明军于1593年初便连克平壤、开城,4月份又收复了汉城。日军退缩在朝鲜南部诸道,此时战争的始作俑者丰臣秀吉病逝,日军不得不选择撤军。
1598年11月,无心恋战的日军从蔚山出逃。然而就在撤退之前,日军小西行长部被中朝联军团团围困。为了保证全员撤离,日军决定救出被困军队。11月17日,日军五百艘战船出现在露梁海峡,打头阵的岛津部高举本家的十字丸旗,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
日军刚一出现在海面上,中朝海军主力立刻从左右两侧同时杀出,一时间露梁海峡炮声大作。联军超过一千艘战船蜂拥而出,将日军团团围住。
面对明军船上射程可达数百米的大炮,日军瞬间被打懵了。陈璘率主力与李舜臣夹击日舰,施放喷火筒,焚毁日军大部分战船。日军跳水登岸,又遭陆上明军截杀,死伤大半。日军不支,仅率50余只战船溃逃。李舜臣率朝鲜水师跟踪追击,进入观音浦,再度与日军血战。陈璘也率中国水师赶来支援,用虎蹲炮连续轰击,日船纷纷起火。在一片混乱之中,日军虽然垂死挣扎,但兵败如山倒之势不可回转。陈璘乘胜挥师西进,焚毁日军准备撤退的船只百余艘,并与陆路刘綖军夹攻顺天日军。最终,日军惨败,丰臣秀吉的侵朝战争彻底失败。
在朝鲜的史书上,这一次战争被称为壬辰卫国战争。而露梁海战则是此次战争最为精彩、也是收官之战。这一场战争以丰臣秀吉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也标志着日本大国海洋梦首发即遭破灭。然而,这一次战争留下的对外扩张的阴魂,却对后世的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马海战:西方列强,宁有种乎?
时间的指针拨转到1905年,此时距露梁海战已过去了300多年,距甲午战争结束刚刚过去了10年。10年前的甲午战争让日本击败了自己的亚洲老师,也让日本迈出了海洋梦的胜利一步,然而脱亚入欧的目标,却才刚刚完成了一半。此时,俄国对远东事务的介入,给了日本人一个绝佳的机会。
甲午战争结束后,俄国为遏制日本势力在华蔓延,联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向中国归还辽东半岛,为了对俄国的“义举”表示感谢,中国允许俄国修建横穿东北的铁路,并将辽东半岛租借给俄国,整个中国东北和辽东半岛处于俄国的势力范围内。对此心有不甘的日本,利用从中国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大力扩充军备,并于1902年1月30日和英国缔结军事联盟,共同在远东抗衡俄国。在军事实力逐渐增长,且又有英国支持的情况下,日本开始向俄国挑衅,要求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占优势的利益”。
此时的俄国政府正处在国内革命的压力下,而日本“小猴子”的挑战在俄国政治家看来,正好是“民众骚动的避雷针”,于是断然拒绝了日本的要求。因为有英国做后盾,又加上担心俄国横亘西伯利亚的铁路即将完工,日本政府便施展其一贯伎俩,于1904年2月8日对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发动偷袭,日俄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开始后,战局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出现倒向俄国的情况。反倒是俄国太平洋舰队接连失利,俄国海军将领马卡洛夫甚至在旅顺口海战战败后与舰同沉。为了扭转在远东的不利局势,重新夺回制海权,俄国政府决定在波罗的海舰队内组建起一支特混舰队,前往远东。这支舰队于1904年9月26日踏上了不归的航程。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支舰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新旧舰只不一,编队航速相当低,而且水兵对于新式军舰上的设备还未熟悉;由于俄国舰队是从波罗的海出发前往远东,途中经过北海、大西洋、印度洋、中国海,航行220多天,航程近18000海里(几乎相当于绕地球一圈),这么漫长的航行对舰只、人员的损害均极大,整个舰队减员严重,士气低迷;在航行过程中舰队得不到可以加煤的港口,只得把军舰上一切能装的地方都装上了煤,结果造成整个舰队的航速更慢、舰员的生活环境变得异常恶劣;舰队出发时,俄国国内局势不稳,革命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了海军中,舰队中人心浮动,充满厌战、畏战情绪;俄国军舰表面强大,但火炮射速远远落后于日本、炮弹质量也差(俄国炮弹平均装药15磅,而日本是105磅),海战中经常出现炮弹不爆炸的情况。 而日本海军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经历了甲午战争和旅顺战役,日本联合舰队的士气异常旺盛,而且舰队中的官兵大都有战斗经验、训练有素。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海战,日本海军进行了近似疯狂的训练,实弹练习几乎用掉国内炮弹储备的一半,日本军舰在总吨位、航速、火炮射速、先进程度等方面也占明显优势。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根据俄国舰队补给供应情况,断定俄国舰队将通过对马海峡直接前往海参崴,1905年5月20日东乡下令,全舰队进入战位,等待着俄国舰队的到来。5月25日,俄国舰队从台湾附近出发,26日到达上海附近,27日清晨进入对马海峡,钻进了日本舰队的包围圈。 27日下午两点,随着东乡平八郎的旗舰三笠号对俄军开炮,对马海战正式开始。
整个战斗过程中,日本海军发挥其穿插速度快、射击精准的特点,频繁变换舰队作战模式,很快将笨拙、疲劳的俄国海军打得晕头转向。再打掉俄军旗舰苏沃罗夫公爵号之后,俄军陷入到没有指挥的混乱境地。很快,俄军舰船成了活靶子,败局已定。
对马海战日本获得空前胜利,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几乎被全歼,俄国一夜之间从海军强国的位置上跌落下来。而算上在中国东北战场上的胜利,日本取得了日俄战争的全面胜利。
以对马海战为代表的整个日俄战争的胜利,成为日本海洋大国路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在此之前的世界近代史上,还没有一个亚洲国家击败一个欧洲强国,然而日本做到了,这又是一场翻身仗。如果说甲午战争让日本人找到独立于亚洲诸国之上的底气,那么打败俄国,则让他们有了脱亚入欧的资格。
而事实上,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明治政府陆续收回了幕府时期与列强签署的各项不平等条约里丧失的国家主权。在那个弱肉强食的近代社会,日本凭借自身实力和豪赌一切的精神,完成了从东方小国向世界列强的转变。这也让日本人开始信奉实力至上的大国沙文主义。自此,日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黄皮白心的“香蕉帝国主义”扩张战略,给亚洲邻国带来了深重的历史灾难。
中途岛海战:南柯一梦
1905年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实现其“脱亚入欧”的战略构想。而奉行“远交近攻”和“与强为邻”思想的日本,与英国签订《英日同盟》条约,日本成为英国维护东亚霸权的马前卒。在英日同盟的庇护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随后,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跻身战胜国之列,成为东亚的霸主。然而,对于奉行“门户开放”和“利益均沾”政策的美国来说,随着德、英、法等国在一战中的衰落,亚太地区本该属于威尔逊政府的囊中之物。然而日本这个昔日的学生妄图挑战美国在本区的权威,绝对不可容忍。于是,为了遏制日本,解决巴黎和会上亚太地区的遗留问题,1921,在美国的主导下,华盛顿会议召开了。
最终,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完胜,日本之前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到的利益被最大程度地压制。对于早已想称霸亚太乃至世界的日本来说,反美的情绪已然在酝酿。1936年,见风使舵的日本又转而和崛起中的纳粹德国结成同盟,成为轴心国集团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力量;随后,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侵华战争并没有在日本大本营的预想的3个月内结束,反而在开战3个月后陷入了拉锯战。此时,世界反法西斯阵容开始逐渐形成。为了配合欧洲战场,遏制日本,尚未参战的美国开始限制对日本战略储备的出口,资源短缺的日本很快陷入到石油、钢材等战争资料枯竭的境地。为了打破这一僵局,先发制人,日本联合舰队于1941年12月7日突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对日宣战。而日本则一不做二不休,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迅速占领了东自威克岛、马绍尔群岛,西至马来半岛、安达曼和尼科巴各岛,南至俾斯麦群岛地区,几乎完全控制了整个西太平洋。
在这几个月里,日本军队每取得一次胜利,被战争狂热煽动起来的东京市民就排着长队,挥舞着纸制太阳旗,涌到皇宫门前举行祝捷大会。然而,在这些热闹欢腾的背后,有一个人总显得心事重重。此人便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后,他就曾冷静而清醒地指出:我们只是唤醒了一个巨人,必须在巨人尚未起身之前,完成袭击珍珠港未竟之事业,彻底击毁美太平洋舰队。因此,山本竭力赞成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少将提出的进攻中途岛的计划,认为若能占领该岛,则既可将该岛作为日机空中巡逻的前进基地,威逼夏威夷,又可诱出美舰队,在决战中予以歼灭。
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总统决定由切斯特·尼米兹接替金梅尔出任美太平洋舰队的司令,他对尼米兹说:“到珍珠港去收拾败局,然后留在那里,直到战争胜利。”临危受命的尼米兹到任后,很快组织了只有4艘航空母舰及其护卫舰的舰队。这支舰队袭击了在中太平洋岛屿上的日军,紧接着实施一项令人震惊的作战计划——轰炸东京。
1942年4月18日,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6架B25式轰炸机飞临东京上空,投下炸弹和燃烧弹后顺风直飞中国。这次空袭震动了日本朝野,也刺激了山本,使他更加坚定了要进攻中途岛的决心。4月28日,山本在其旗舰“大和”号巨型战列舰上召开海军高级将领会议,确定了进攻中途岛的具体作战计划。5月5日,日本海军军令部发布了《大本营海军部第18号命令》,正式批准中途岛作战计划,并被命名为“米号作战”。
山本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他的战略战术。首先,对远离阿拉斯加、由美国控制的阿留申群岛进行了牵制性进攻,希望以此分散美国整个舰队对中途岛的注意力。但美国设法截获了日本高级指挥官之间的通信信息,发现了山本的计划,因此,尼米兹决定对阿留申群岛不采取任何行动,而将3艘航空母舰及8艘巡洋舰派往中途岛。而这一情报战的胜利,成为了左右中途岛的胜负手。
1942年6月4日,在打完前哨战珊瑚海海战之后,日美双方都进入到抢修航母的加时赛中。而此时,山本五十六依然认为美军的主力已经被日军的电报吸引到阿留申群岛,主力已经不在中途岛。于是,6月4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了中途岛海战。
美日两军的航母群同时出动,抵达预定海域。双方不断利用航空母舰的优势,频繁出动舰载机。于是,在中途岛附近海域出现了极为奇特的景象:双方的航母在各自看不到的距离外频繁起降飞机,而在交战区域内,美日双方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如同蜂群一样拼命厮杀。一时间太平洋中途岛附近海面上硝烟四起。
然而日本人很快便发现自己上当了。因为迎战的美国空军飞机越来越多,远远超出预期的两艘航母的载重量。大意的日本人在消耗战中很快败下阵来,随着苍龙号、加贺号航母先后沉没,损失惨重的山本五十六被迫宣布取消中途岛行动。至此,这场以情报战为胜利前提的中途岛海战,在美日双方都付出沉重代价后,以日本的惨败而告终。
中途岛海战后来被历史学家们定义为太平洋的转折之战。此战之后,美日海军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从此丧失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从战略进攻被迫转入战略防守。在招惹了一个最不该招惹的敌人之后,日本的大国海洋梦就此开始滑向了破产的深渊。
1945年9月2日,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海军密苏里号,随着重光葵的签字落笔,日本近代以来无限膨胀的海洋梦,正式宣告破灭。
从露梁海战到对马海战,日本由败到胜,实际上是日本在近代化道路上一次重要转型的正确选择。而附着在这场时代改革大背景下的海洋梦,其实是日本国力崛起的必然结果。然而,膨胀的国民信心和不断扩张的贪欲,刺激了日本的理性,也造成了兵败中途岛的结局,酿就了二战后的日本悲剧。这仿佛是一种警醒,当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如一记醒钟敲响这个癫狂的国度时,日本的新生是不是也就此唤醒?而海洋扩张的南柯一梦是不是还会有梦回之时?
(注:珍珠港之战见本刊P29《美国阴影下的日本》 )
露梁海峡:美梦的幻灭
公元1591年10月,大明帝国阁台文案上,出现了一封浙江巡抚的奏章:据可靠情报,大洋彼岸的日本国关白丰臣秀吉正在一个叫名护屋的地方建造大城。此时明朝的皇帝,正是怠工达38年之久的明神宗万历。实际执掌政务的,是内阁大臣。然而,这些内阁要臣们对这封来自浙江的奏章并不感兴趣,这份奏章很快也就被扔到一边,垫了桌脚。而同样遭此命运的,还有一封两个月前来自福建的快报:据琉球使节反映,近日突然出现上百来历不明者,前往琉球、朝鲜一带收购海图以及船只草图,并大量收购木材、火药,目的不明。
明王朝的阁臣们并没有反应过来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也很难明白浙江巡抚的奏章中所说的那个丰臣秀吉究竟在那个叫名护屋的地方造什么城。
丰臣秀吉,日本战国时代杰出的武将。1590年,他结束了日本一百多年的战国纷乱,完成了统一。当时已经位居关白(日本古代实际最高统治者)的丰臣秀吉,却在统一不到一年之后,打起了对岸朝鲜和大明国的主意。
刚刚走过中世纪的日本,生产力依然十分低下。尽管大化改新之后,日本步入到封建文明,然而岛国匮乏的资源和长年的分裂和混战,已经严重挤压了日本通过自身发展来获得社会进步的空间。战争结束后,大批失业的浪人成为海盗,不断骚扰邻近的朝鲜和中国。面对这样一个局面,以战养战,拓展更为宽广的殖民地,成了丰臣秀吉的不二选择。1592年4月,准备充分的日本发动了侵朝战争。
面对日本如同潮水般的进攻,朝鲜李家王朝不堪一击,败退之势更是一泻千里。战线很快压到了平壤以北。此时的大明王朝开始意识到局面的不可收拾,于是万历皇帝决定发兵朝鲜。公元1592年12月,李如松率领明军入朝参战。战局进行得有惊无险,在朝鲜军队的配合下,明军于1593年初便连克平壤、开城,4月份又收复了汉城。日军退缩在朝鲜南部诸道,此时战争的始作俑者丰臣秀吉病逝,日军不得不选择撤军。
1598年11月,无心恋战的日军从蔚山出逃。然而就在撤退之前,日军小西行长部被中朝联军团团围困。为了保证全员撤离,日军决定救出被困军队。11月17日,日军五百艘战船出现在露梁海峡,打头阵的岛津部高举本家的十字丸旗,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
日军刚一出现在海面上,中朝海军主力立刻从左右两侧同时杀出,一时间露梁海峡炮声大作。联军超过一千艘战船蜂拥而出,将日军团团围住。
面对明军船上射程可达数百米的大炮,日军瞬间被打懵了。陈璘率主力与李舜臣夹击日舰,施放喷火筒,焚毁日军大部分战船。日军跳水登岸,又遭陆上明军截杀,死伤大半。日军不支,仅率50余只战船溃逃。李舜臣率朝鲜水师跟踪追击,进入观音浦,再度与日军血战。陈璘也率中国水师赶来支援,用虎蹲炮连续轰击,日船纷纷起火。在一片混乱之中,日军虽然垂死挣扎,但兵败如山倒之势不可回转。陈璘乘胜挥师西进,焚毁日军准备撤退的船只百余艘,并与陆路刘綖军夹攻顺天日军。最终,日军惨败,丰臣秀吉的侵朝战争彻底失败。
在朝鲜的史书上,这一次战争被称为壬辰卫国战争。而露梁海战则是此次战争最为精彩、也是收官之战。这一场战争以丰臣秀吉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也标志着日本大国海洋梦首发即遭破灭。然而,这一次战争留下的对外扩张的阴魂,却对后世的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马海战:西方列强,宁有种乎?
时间的指针拨转到1905年,此时距露梁海战已过去了300多年,距甲午战争结束刚刚过去了10年。10年前的甲午战争让日本击败了自己的亚洲老师,也让日本迈出了海洋梦的胜利一步,然而脱亚入欧的目标,却才刚刚完成了一半。此时,俄国对远东事务的介入,给了日本人一个绝佳的机会。
甲午战争结束后,俄国为遏制日本势力在华蔓延,联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向中国归还辽东半岛,为了对俄国的“义举”表示感谢,中国允许俄国修建横穿东北的铁路,并将辽东半岛租借给俄国,整个中国东北和辽东半岛处于俄国的势力范围内。对此心有不甘的日本,利用从中国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大力扩充军备,并于1902年1月30日和英国缔结军事联盟,共同在远东抗衡俄国。在军事实力逐渐增长,且又有英国支持的情况下,日本开始向俄国挑衅,要求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占优势的利益”。
此时的俄国政府正处在国内革命的压力下,而日本“小猴子”的挑战在俄国政治家看来,正好是“民众骚动的避雷针”,于是断然拒绝了日本的要求。因为有英国做后盾,又加上担心俄国横亘西伯利亚的铁路即将完工,日本政府便施展其一贯伎俩,于1904年2月8日对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发动偷袭,日俄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开始后,战局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出现倒向俄国的情况。反倒是俄国太平洋舰队接连失利,俄国海军将领马卡洛夫甚至在旅顺口海战战败后与舰同沉。为了扭转在远东的不利局势,重新夺回制海权,俄国政府决定在波罗的海舰队内组建起一支特混舰队,前往远东。这支舰队于1904年9月26日踏上了不归的航程。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支舰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新旧舰只不一,编队航速相当低,而且水兵对于新式军舰上的设备还未熟悉;由于俄国舰队是从波罗的海出发前往远东,途中经过北海、大西洋、印度洋、中国海,航行220多天,航程近18000海里(几乎相当于绕地球一圈),这么漫长的航行对舰只、人员的损害均极大,整个舰队减员严重,士气低迷;在航行过程中舰队得不到可以加煤的港口,只得把军舰上一切能装的地方都装上了煤,结果造成整个舰队的航速更慢、舰员的生活环境变得异常恶劣;舰队出发时,俄国国内局势不稳,革命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了海军中,舰队中人心浮动,充满厌战、畏战情绪;俄国军舰表面强大,但火炮射速远远落后于日本、炮弹质量也差(俄国炮弹平均装药15磅,而日本是105磅),海战中经常出现炮弹不爆炸的情况。 而日本海军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经历了甲午战争和旅顺战役,日本联合舰队的士气异常旺盛,而且舰队中的官兵大都有战斗经验、训练有素。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海战,日本海军进行了近似疯狂的训练,实弹练习几乎用掉国内炮弹储备的一半,日本军舰在总吨位、航速、火炮射速、先进程度等方面也占明显优势。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根据俄国舰队补给供应情况,断定俄国舰队将通过对马海峡直接前往海参崴,1905年5月20日东乡下令,全舰队进入战位,等待着俄国舰队的到来。5月25日,俄国舰队从台湾附近出发,26日到达上海附近,27日清晨进入对马海峡,钻进了日本舰队的包围圈。 27日下午两点,随着东乡平八郎的旗舰三笠号对俄军开炮,对马海战正式开始。
整个战斗过程中,日本海军发挥其穿插速度快、射击精准的特点,频繁变换舰队作战模式,很快将笨拙、疲劳的俄国海军打得晕头转向。再打掉俄军旗舰苏沃罗夫公爵号之后,俄军陷入到没有指挥的混乱境地。很快,俄军舰船成了活靶子,败局已定。
对马海战日本获得空前胜利,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几乎被全歼,俄国一夜之间从海军强国的位置上跌落下来。而算上在中国东北战场上的胜利,日本取得了日俄战争的全面胜利。
以对马海战为代表的整个日俄战争的胜利,成为日本海洋大国路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在此之前的世界近代史上,还没有一个亚洲国家击败一个欧洲强国,然而日本做到了,这又是一场翻身仗。如果说甲午战争让日本人找到独立于亚洲诸国之上的底气,那么打败俄国,则让他们有了脱亚入欧的资格。
而事实上,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明治政府陆续收回了幕府时期与列强签署的各项不平等条约里丧失的国家主权。在那个弱肉强食的近代社会,日本凭借自身实力和豪赌一切的精神,完成了从东方小国向世界列强的转变。这也让日本人开始信奉实力至上的大国沙文主义。自此,日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黄皮白心的“香蕉帝国主义”扩张战略,给亚洲邻国带来了深重的历史灾难。
中途岛海战:南柯一梦
1905年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实现其“脱亚入欧”的战略构想。而奉行“远交近攻”和“与强为邻”思想的日本,与英国签订《英日同盟》条约,日本成为英国维护东亚霸权的马前卒。在英日同盟的庇护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随后,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跻身战胜国之列,成为东亚的霸主。然而,对于奉行“门户开放”和“利益均沾”政策的美国来说,随着德、英、法等国在一战中的衰落,亚太地区本该属于威尔逊政府的囊中之物。然而日本这个昔日的学生妄图挑战美国在本区的权威,绝对不可容忍。于是,为了遏制日本,解决巴黎和会上亚太地区的遗留问题,1921,在美国的主导下,华盛顿会议召开了。
最终,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完胜,日本之前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到的利益被最大程度地压制。对于早已想称霸亚太乃至世界的日本来说,反美的情绪已然在酝酿。1936年,见风使舵的日本又转而和崛起中的纳粹德国结成同盟,成为轴心国集团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力量;随后,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侵华战争并没有在日本大本营的预想的3个月内结束,反而在开战3个月后陷入了拉锯战。此时,世界反法西斯阵容开始逐渐形成。为了配合欧洲战场,遏制日本,尚未参战的美国开始限制对日本战略储备的出口,资源短缺的日本很快陷入到石油、钢材等战争资料枯竭的境地。为了打破这一僵局,先发制人,日本联合舰队于1941年12月7日突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对日宣战。而日本则一不做二不休,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迅速占领了东自威克岛、马绍尔群岛,西至马来半岛、安达曼和尼科巴各岛,南至俾斯麦群岛地区,几乎完全控制了整个西太平洋。
在这几个月里,日本军队每取得一次胜利,被战争狂热煽动起来的东京市民就排着长队,挥舞着纸制太阳旗,涌到皇宫门前举行祝捷大会。然而,在这些热闹欢腾的背后,有一个人总显得心事重重。此人便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后,他就曾冷静而清醒地指出:我们只是唤醒了一个巨人,必须在巨人尚未起身之前,完成袭击珍珠港未竟之事业,彻底击毁美太平洋舰队。因此,山本竭力赞成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少将提出的进攻中途岛的计划,认为若能占领该岛,则既可将该岛作为日机空中巡逻的前进基地,威逼夏威夷,又可诱出美舰队,在决战中予以歼灭。
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总统决定由切斯特·尼米兹接替金梅尔出任美太平洋舰队的司令,他对尼米兹说:“到珍珠港去收拾败局,然后留在那里,直到战争胜利。”临危受命的尼米兹到任后,很快组织了只有4艘航空母舰及其护卫舰的舰队。这支舰队袭击了在中太平洋岛屿上的日军,紧接着实施一项令人震惊的作战计划——轰炸东京。
1942年4月18日,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6架B25式轰炸机飞临东京上空,投下炸弹和燃烧弹后顺风直飞中国。这次空袭震动了日本朝野,也刺激了山本,使他更加坚定了要进攻中途岛的决心。4月28日,山本在其旗舰“大和”号巨型战列舰上召开海军高级将领会议,确定了进攻中途岛的具体作战计划。5月5日,日本海军军令部发布了《大本营海军部第18号命令》,正式批准中途岛作战计划,并被命名为“米号作战”。
山本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他的战略战术。首先,对远离阿拉斯加、由美国控制的阿留申群岛进行了牵制性进攻,希望以此分散美国整个舰队对中途岛的注意力。但美国设法截获了日本高级指挥官之间的通信信息,发现了山本的计划,因此,尼米兹决定对阿留申群岛不采取任何行动,而将3艘航空母舰及8艘巡洋舰派往中途岛。而这一情报战的胜利,成为了左右中途岛的胜负手。
1942年6月4日,在打完前哨战珊瑚海海战之后,日美双方都进入到抢修航母的加时赛中。而此时,山本五十六依然认为美军的主力已经被日军的电报吸引到阿留申群岛,主力已经不在中途岛。于是,6月4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了中途岛海战。
美日两军的航母群同时出动,抵达预定海域。双方不断利用航空母舰的优势,频繁出动舰载机。于是,在中途岛附近海域出现了极为奇特的景象:双方的航母在各自看不到的距离外频繁起降飞机,而在交战区域内,美日双方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如同蜂群一样拼命厮杀。一时间太平洋中途岛附近海面上硝烟四起。
然而日本人很快便发现自己上当了。因为迎战的美国空军飞机越来越多,远远超出预期的两艘航母的载重量。大意的日本人在消耗战中很快败下阵来,随着苍龙号、加贺号航母先后沉没,损失惨重的山本五十六被迫宣布取消中途岛行动。至此,这场以情报战为胜利前提的中途岛海战,在美日双方都付出沉重代价后,以日本的惨败而告终。
中途岛海战后来被历史学家们定义为太平洋的转折之战。此战之后,美日海军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从此丧失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从战略进攻被迫转入战略防守。在招惹了一个最不该招惹的敌人之后,日本的大国海洋梦就此开始滑向了破产的深渊。
1945年9月2日,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海军密苏里号,随着重光葵的签字落笔,日本近代以来无限膨胀的海洋梦,正式宣告破灭。
从露梁海战到对马海战,日本由败到胜,实际上是日本在近代化道路上一次重要转型的正确选择。而附着在这场时代改革大背景下的海洋梦,其实是日本国力崛起的必然结果。然而,膨胀的国民信心和不断扩张的贪欲,刺激了日本的理性,也造成了兵败中途岛的结局,酿就了二战后的日本悲剧。这仿佛是一种警醒,当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如一记醒钟敲响这个癫狂的国度时,日本的新生是不是也就此唤醒?而海洋扩张的南柯一梦是不是还会有梦回之时?
(注:珍珠港之战见本刊P29《美国阴影下的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