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本与媒介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传播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绘本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源于作者本身,它凭借作者的直觉与心灵的力量对生活进行描绘。绘本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它丰富多彩,是很难用文字给绘本阐述一个明确的定义的。但受到了新媒体各种方式的冲击,绘本也曾一度地被大众所忽略。本文是从绘本与新媒体艺术的几个不同的视角来描述绘本的一些特性。
关键词: 绘本;媒介;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23-01
一、绘本
(一)绘本简介。
在绘本的世界里,绘本不在是文字的附属品,有些绘本甚至是无字天书,尤其对一些儿童绘本而言,图画更是绘本的全部,读者要在沉静和重复中去顿悟到它是故事的艺术。
(二)绘本研究。
绘本也叫图画书,绘本的叫法来自于日文,英文叫 picture book。从一般意义上讲, 绘本或图画书所指的对象是相同的, 即那些图文紧密结合的图书。
“绘本”这个词,一般都很理所当然的使用。绘本如今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类别。然而,范围越大越难以看清他的本质。“绘本是通过插图来传递信息的书”。这是绘本的全部,也是它的本质。虽然绘本称作为图画书,但绘本是以插图为主,文字并不是重要的,甚至是次要的。不通过文字推进的故事是绘本最纯粹的表现形式。,也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三)绘本的由来。
“绘本”这个名字起源于西方,英文名叫“picture book”。在欧洲,绘本诞生于17世纪中叶,印刷绘本出现于19世纪中叶。伦道夫·凯迪克被后人称为“现代图画书之父”。在亚洲,日本的绘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多于浮世绘相连,以创作于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绘卷》最为出名,目前已成为绘本大国。
(四)绘本的作用。
绘本不只是单纯的儿童读物,更能够传递作者的内心。绘本对读者的精神层面的作用非常巨大,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惊讶、感动、乐趣、欢笑等不同的感受,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因人而异,优秀的作品之所以受人欢迎还是因为作品本身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感同身受,有身临其境之感。
(五)绘本的意义。
在以前,绘本所具有的传播功能不仅表现在它与其他多种媒体的环境竞争中,同时也体现在儿童的阅读接触中,如何用绘本书来引导儿童的发展。而现在,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绘本与各种媒体不仅仅存在竞争,亦存在共生的关系。
二、新媒体艺术
(一)新媒体艺术的简介。
新媒体艺术源于观念艺术 ,确切的说它是交互技术,计算机艺术,多年媒体互动艺术,属于艺术科学的范畴新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它主要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新科技为创作媒介,故新媒体艺术亦称为数码艺术。也是一种艺术形态的变革。
(二)新媒体艺术下的绘本。
现在,以微博等为主的,所谓第五媒介的个人媒体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一方面是对传统绘本有着巨大的冲击力,出现了间接性的萎靡现象,另一方面,也同样为绘本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体现了绘本的新的探索方向,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风格亦在不断地产生。
(三)新媒体艺术与绘本的关系。
如果将绘本看做一种媒介,那么它就能够在很多方面灵活运用了。事实上,绘本可以应用于多种目的,以现在出版的绘本种类可以划分为5类:教育用、教养用、玩耍用、知识用、游戏用。绘本要根据它的目的来选择选择它的样式。
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的读者都是从网络上知道甚至是了解一本绘本,进而才会去书店或是网络商城购买实体书,可以说新媒体的发展加快了绘本的发展,是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了绘本。
与影视动画不同的是,绘本在视觉和情节上没有动画片给观者的视觉冲击力大,但对镜头的要求却同影视动画的镜头要求是一致的,都是非常严格且严谨的,在有限的空间篇幅内,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更加的广阔。
新媒体对绘本的传播有着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意义,我们需随时留意绘本在现代新媒体环境中从单一的载体转变为兼具媒介属性的变化。绘本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与绘本书本身有关,还与其受到的媒介有关。对儿童而言,在面对绘本的同时,他们还面对着电视和网络等多种媒体。因为新媒体的出现,除了传统纸质类绘本,还出现了有声绘本和电子绘本。
(四)绘本的媒介化变迁。
新媒体艺术的变化使得绘本的变迁。新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绘本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新媒体艺术的变迁带来的出版形式的多样化为现代绘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绘本以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再一次进入到出版结构中。
新媒体艺术的变迁有其社会性的背景。社会是一个传播与控制的系统,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个人、团体、机构都会出于自身利益和社会控制能力的考虑而与其他的个人、团体、机构交换信息。信息交换中所形成的外在的传播关系是背后社会关系的表征。社会成员间信息交换的程度与效率反映了社会系统的运行状况,而信息交换作为一种社会系统的组织化机制,成为个体社会化和团体、机构赖以存在的基础。这些被交换的信息可以被看作是参与社会游戏所必须要了解的把握秩序的尺度(规则),在不同的区域和时间中这些信息的分布是不同的,同样不同社会关系的单元间所交换和了解的信息内涵也会有差异,信息在社会成员间的交换过程中生成的意义显示出这种差异。
作者简介:陶菁(1989.09-),女,汉族,山东人,在读硕士,南京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动画。
关键词: 绘本;媒介;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23-01
一、绘本
(一)绘本简介。
在绘本的世界里,绘本不在是文字的附属品,有些绘本甚至是无字天书,尤其对一些儿童绘本而言,图画更是绘本的全部,读者要在沉静和重复中去顿悟到它是故事的艺术。
(二)绘本研究。
绘本也叫图画书,绘本的叫法来自于日文,英文叫 picture book。从一般意义上讲, 绘本或图画书所指的对象是相同的, 即那些图文紧密结合的图书。
“绘本”这个词,一般都很理所当然的使用。绘本如今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类别。然而,范围越大越难以看清他的本质。“绘本是通过插图来传递信息的书”。这是绘本的全部,也是它的本质。虽然绘本称作为图画书,但绘本是以插图为主,文字并不是重要的,甚至是次要的。不通过文字推进的故事是绘本最纯粹的表现形式。,也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三)绘本的由来。
“绘本”这个名字起源于西方,英文名叫“picture book”。在欧洲,绘本诞生于17世纪中叶,印刷绘本出现于19世纪中叶。伦道夫·凯迪克被后人称为“现代图画书之父”。在亚洲,日本的绘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多于浮世绘相连,以创作于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绘卷》最为出名,目前已成为绘本大国。
(四)绘本的作用。
绘本不只是单纯的儿童读物,更能够传递作者的内心。绘本对读者的精神层面的作用非常巨大,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惊讶、感动、乐趣、欢笑等不同的感受,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因人而异,优秀的作品之所以受人欢迎还是因为作品本身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感同身受,有身临其境之感。
(五)绘本的意义。
在以前,绘本所具有的传播功能不仅表现在它与其他多种媒体的环境竞争中,同时也体现在儿童的阅读接触中,如何用绘本书来引导儿童的发展。而现在,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绘本与各种媒体不仅仅存在竞争,亦存在共生的关系。
二、新媒体艺术
(一)新媒体艺术的简介。
新媒体艺术源于观念艺术 ,确切的说它是交互技术,计算机艺术,多年媒体互动艺术,属于艺术科学的范畴新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它主要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新科技为创作媒介,故新媒体艺术亦称为数码艺术。也是一种艺术形态的变革。
(二)新媒体艺术下的绘本。
现在,以微博等为主的,所谓第五媒介的个人媒体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一方面是对传统绘本有着巨大的冲击力,出现了间接性的萎靡现象,另一方面,也同样为绘本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体现了绘本的新的探索方向,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风格亦在不断地产生。
(三)新媒体艺术与绘本的关系。
如果将绘本看做一种媒介,那么它就能够在很多方面灵活运用了。事实上,绘本可以应用于多种目的,以现在出版的绘本种类可以划分为5类:教育用、教养用、玩耍用、知识用、游戏用。绘本要根据它的目的来选择选择它的样式。
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的读者都是从网络上知道甚至是了解一本绘本,进而才会去书店或是网络商城购买实体书,可以说新媒体的发展加快了绘本的发展,是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了绘本。
与影视动画不同的是,绘本在视觉和情节上没有动画片给观者的视觉冲击力大,但对镜头的要求却同影视动画的镜头要求是一致的,都是非常严格且严谨的,在有限的空间篇幅内,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更加的广阔。
新媒体对绘本的传播有着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意义,我们需随时留意绘本在现代新媒体环境中从单一的载体转变为兼具媒介属性的变化。绘本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与绘本书本身有关,还与其受到的媒介有关。对儿童而言,在面对绘本的同时,他们还面对着电视和网络等多种媒体。因为新媒体的出现,除了传统纸质类绘本,还出现了有声绘本和电子绘本。
(四)绘本的媒介化变迁。
新媒体艺术的变化使得绘本的变迁。新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绘本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新媒体艺术的变迁带来的出版形式的多样化为现代绘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绘本以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再一次进入到出版结构中。
新媒体艺术的变迁有其社会性的背景。社会是一个传播与控制的系统,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个人、团体、机构都会出于自身利益和社会控制能力的考虑而与其他的个人、团体、机构交换信息。信息交换中所形成的外在的传播关系是背后社会关系的表征。社会成员间信息交换的程度与效率反映了社会系统的运行状况,而信息交换作为一种社会系统的组织化机制,成为个体社会化和团体、机构赖以存在的基础。这些被交换的信息可以被看作是参与社会游戏所必须要了解的把握秩序的尺度(规则),在不同的区域和时间中这些信息的分布是不同的,同样不同社会关系的单元间所交换和了解的信息内涵也会有差异,信息在社会成员间的交换过程中生成的意义显示出这种差异。
作者简介:陶菁(1989.09-),女,汉族,山东人,在读硕士,南京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动画。